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 风险 成因 措施
审计风险现状
我国经济信息体系日趋完善,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在做企业审计的业务时,不得不面临日益突出的审计风险问题。随着近几年被报道出的万福生科的中嘉造假案、莲花味精和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的双双受罚,以及神开股份连续三年财务造假,我国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近年连续发生大财务造假案件。涉案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均未能逃脱。这些造假案件的频发,使社会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执行的审计财务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印象急剧下降。这些事件的产生不仅使得会计师事务所整个业界遭受到信誉危机,更严重阻碍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未来发展。
审计失败的案件不仅仅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断发展,也干扰着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步伐。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防范,完善审计风险防范体系。这不仅仅是社会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要求,更是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和审计职业自身发展的关键点,乃至对整个资本市场和社会经济健康有效运行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计风险成因
(1)审计环境风险
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市场容量较小,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众多,所以审计市场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注册会计师行业中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没有像证券公司中的投行一样相互抱团,互相支持。因为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具有对审计机构选择权,如果目前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不与企业相配合、不与企业在重大问题上保持一致,企业就有可能换掉会计师事务所,重新选择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就会极力讨好被审计单位。这虽然体现了客户就是上帝的精神,但是注册会计师需要站在公正角度的进行审计执业,若是存在客户就是上帝的思想意识,就不可能做到公正。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导致恶性竞争,为了盈利会计师事务所当然压缩审计时间导致审计质量不能保证,造成注册会计师同行之间互相视同敌人,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内的团结,对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也是极大的损害。再加上会计师事务所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注册会计师个人为了生存迫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压力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避而不谈,无论客户提出什么样的无理要求都答应,且只能出具无保留意见的标准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恶性竞争的首要原因。
另外,对于发现的公司管理层舞弊的造假情況,监管部门的处罚措施力度不够。监管部门在处罚措施上,重视对公司的经济处罚,而轻视对治理层和管理层中个人的经济处罚,没有抓住发生问题的根源;监管部门在处罚形式上,重视对个人的刑事处罚,轻视对个人的经济处罚,基本上忽视了对股民的民事赔偿,没有起到对违规者应有的警示作用。如果对违规者处罚不重、处罚不痛不痒,就不能对以后的违规者起到威慑作用。处罚依据不明确、处罚理由不充分,监管部门主要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未勤勉尽责为理由对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师进行处罚,未对企业的会计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进行划分。社会各界不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师为什么受处罚,应该受什么程度的处罚,更谈不上社会各界进行监督了,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
(2)审计主体风险
在一个团队中,专业胜任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往往对其审计工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靠性、准确度高的审计报告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不过,并非每个审计人员都具有完善的工作经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审计也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我国一直不断更新审计准则,使其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过有些审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不足,也没有对自己的知识及能力进行储备完善及提高,仍然固守原有的法律法规和审计方法,在审计工作中技术水平偏低,仅仅依靠以往的审计工作经验判断,那么隐形中也会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风险。另外,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不断地在发展壮大,其中有很多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这些人书本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工作能力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3)审计客体风险
近年来从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例中发现,我国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主要风险因素是管理层舞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一般都能查出财务知识和技能导致的财务错报,但对管理层通过操作平日内部会计系统故意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一般的审计办法很难发现。
公司管理层舞弊动机是试图通过篡改财务报表数据为手段获得更多的利益,属于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师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因为公司管理层与签字注册会计师等审计人员之间的目标存在不一致,公司治理层及其管理层不可能真心地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注册会计师进行有效的审计工作,而众多公司管理层舞弊造假案件的爆发,又必然使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管理层的诚信持职业怀疑态度。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注册会计师是否能够避免因未能查出重大管理舞弊行为导致的重大财务错报而遭受的法律法规处罚,是否能够满足委托人的期望,是否能够克服审计实务中遇到的各种审计困难来达到审计准则的要求,这一切都会通过执行的审计程序体现出来。由于管理层能够凌驾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内部控制测试审计程序在发现管理层舞弊中毫无意义。
审计风险的规避
(1)审查业务
在降低和管理审计风险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是不是需要承接某个顾客的业务,在这个过程中,管理有效的话,那么在后期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会容易很多,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有效地管理与防治的话,那么对于以后阶段的工作来说,会带来困难与干扰,并且也会造成后期的审计风险无法监控。审计委托还未接受的时候,我们需要全面分析一下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例如被审计单位的运营效益、法律制度及监督政策及其他外在要素,被审计单位对会计制度的筛选与落实情况,被审计单位的发展方向、策略目标及相关运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在审查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留意被审计单位的信誉状况、名誉与形象、是否曾经出现过会计报表造假行为、财务状况及盈利情况等。
(2)选择适合的审计方法
在了解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后,选用适合该企业的审计方法,避免出现管理层舞弊现象。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方法的选择是注册会计师必须要具备的专业能力,进一步为审计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如果注册会计师选用了不合理的审计方法,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增加了成本,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得不到准确的披露。公正、有效地筛选审计方法,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运行,这对于增强审计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3)收取适当的费用
审计收费是引发审计风险的一个因素,由于审计市场较小,而会计师事务所较多,很多会计事务所在接收企业的审计业务时,会发生恶性竞争的事件。将审计价格降的很低,以此来迎合被审计单位也即顾客。而恶性竞争的发生,会进一步导致行业秩序发生混乱,严重时会阻碍行业的发展。因此,收取适当的费用,可以更好的开展业务,避免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牵扯。
(4)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的核心体系,在审计业务开展的同时,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看出企业对风险的防范规避情况。因此,企业是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和完善:第一,明确分工和牵制。第二,实行内部监督管理制。第三,加强人才培养,使内部控制体系的工作人员更加专业化。
审计风险现状
我国经济信息体系日趋完善,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在做企业审计的业务时,不得不面临日益突出的审计风险问题。随着近几年被报道出的万福生科的中嘉造假案、莲花味精和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的双双受罚,以及神开股份连续三年财务造假,我国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近年连续发生大财务造假案件。涉案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均未能逃脱。这些造假案件的频发,使社会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执行的审计财务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印象急剧下降。这些事件的产生不仅使得会计师事务所整个业界遭受到信誉危机,更严重阻碍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未来发展。
审计失败的案件不仅仅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断发展,也干扰着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步伐。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防范,完善审计风险防范体系。这不仅仅是社会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要求,更是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和审计职业自身发展的关键点,乃至对整个资本市场和社会经济健康有效运行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计风险成因
(1)审计环境风险
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市场容量较小,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众多,所以审计市场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注册会计师行业中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没有像证券公司中的投行一样相互抱团,互相支持。因为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具有对审计机构选择权,如果目前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不与企业相配合、不与企业在重大问题上保持一致,企业就有可能换掉会计师事务所,重新选择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就会极力讨好被审计单位。这虽然体现了客户就是上帝的精神,但是注册会计师需要站在公正角度的进行审计执业,若是存在客户就是上帝的思想意识,就不可能做到公正。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导致恶性竞争,为了盈利会计师事务所当然压缩审计时间导致审计质量不能保证,造成注册会计师同行之间互相视同敌人,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内的团结,对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也是极大的损害。再加上会计师事务所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注册会计师个人为了生存迫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压力对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避而不谈,无论客户提出什么样的无理要求都答应,且只能出具无保留意见的标准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恶性竞争的首要原因。
另外,对于发现的公司管理层舞弊的造假情況,监管部门的处罚措施力度不够。监管部门在处罚措施上,重视对公司的经济处罚,而轻视对治理层和管理层中个人的经济处罚,没有抓住发生问题的根源;监管部门在处罚形式上,重视对个人的刑事处罚,轻视对个人的经济处罚,基本上忽视了对股民的民事赔偿,没有起到对违规者应有的警示作用。如果对违规者处罚不重、处罚不痛不痒,就不能对以后的违规者起到威慑作用。处罚依据不明确、处罚理由不充分,监管部门主要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未勤勉尽责为理由对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师进行处罚,未对企业的会计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进行划分。社会各界不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师为什么受处罚,应该受什么程度的处罚,更谈不上社会各界进行监督了,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
(2)审计主体风险
在一个团队中,专业胜任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往往对其审计工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靠性、准确度高的审计报告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不过,并非每个审计人员都具有完善的工作经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审计也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我国一直不断更新审计准则,使其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过有些审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不足,也没有对自己的知识及能力进行储备完善及提高,仍然固守原有的法律法规和审计方法,在审计工作中技术水平偏低,仅仅依靠以往的审计工作经验判断,那么隐形中也会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风险。另外,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不断地在发展壮大,其中有很多是刚毕业不久的学生,这些人书本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工作能力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3)审计客体风险
近年来从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例中发现,我国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主要风险因素是管理层舞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一般都能查出财务知识和技能导致的财务错报,但对管理层通过操作平日内部会计系统故意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一般的审计办法很难发现。
公司管理层舞弊动机是试图通过篡改财务报表数据为手段获得更多的利益,属于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师的高风险审计领域。因为公司管理层与签字注册会计师等审计人员之间的目标存在不一致,公司治理层及其管理层不可能真心地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注册会计师进行有效的审计工作,而众多公司管理层舞弊造假案件的爆发,又必然使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管理层的诚信持职业怀疑态度。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注册会计师是否能够避免因未能查出重大管理舞弊行为导致的重大财务错报而遭受的法律法规处罚,是否能够满足委托人的期望,是否能够克服审计实务中遇到的各种审计困难来达到审计准则的要求,这一切都会通过执行的审计程序体现出来。由于管理层能够凌驾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内部控制测试审计程序在发现管理层舞弊中毫无意义。
审计风险的规避
(1)审查业务
在降低和管理审计风险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是不是需要承接某个顾客的业务,在这个过程中,管理有效的话,那么在后期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会容易很多,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有效地管理与防治的话,那么对于以后阶段的工作来说,会带来困难与干扰,并且也会造成后期的审计风险无法监控。审计委托还未接受的时候,我们需要全面分析一下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例如被审计单位的运营效益、法律制度及监督政策及其他外在要素,被审计单位对会计制度的筛选与落实情况,被审计单位的发展方向、策略目标及相关运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在审查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留意被审计单位的信誉状况、名誉与形象、是否曾经出现过会计报表造假行为、财务状况及盈利情况等。
(2)选择适合的审计方法
在了解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后,选用适合该企业的审计方法,避免出现管理层舞弊现象。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方法的选择是注册会计师必须要具备的专业能力,进一步为审计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如果注册会计师选用了不合理的审计方法,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增加了成本,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得不到准确的披露。公正、有效地筛选审计方法,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运行,这对于增强审计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3)收取适当的费用
审计收费是引发审计风险的一个因素,由于审计市场较小,而会计师事务所较多,很多会计事务所在接收企业的审计业务时,会发生恶性竞争的事件。将审计价格降的很低,以此来迎合被审计单位也即顾客。而恶性竞争的发生,会进一步导致行业秩序发生混乱,严重时会阻碍行业的发展。因此,收取适当的费用,可以更好的开展业务,避免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牵扯。
(4)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的核心体系,在审计业务开展的同时,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看出企业对风险的防范规避情况。因此,企业是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和完善:第一,明确分工和牵制。第二,实行内部监督管理制。第三,加强人才培养,使内部控制体系的工作人员更加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