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弃医从文
“学医救助的只是国人的肉体,而拯救国人的灵魂更为迫切。”
1904年,24岁的鲁迅是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里唯一的中国人,他选择学医的初衷是救活像父亲那样的病人,并在战争时救助伤员。但是,一次课间播放的幻灯片里,鲁迅目睹了国人麻木围观日俄战争期间对中国人的屠杀,突然意识到学医救助的只是国人的肉体,而拯救国人的灵魂更为迫切。于是他改变想法,最终决定用笔杆子唤醒国人麻木、沉睡的心。
毕淑敏:弃医从文
“我不喜欢当医生,因为医生看到的永远是愁眉苦脸。”
1972年,不满17岁的毕淑敏成为藏北第一批女兵。3年后,她被派往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回到军区连续做了5年军医后,于1980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做医务所长、主治医师,直到1991年成为专业作家。前后行医22年的毕淑敏,对医生职业的情感很复杂。她曾经说过:“说实话我不喜欢当医生,因为医生看到的永远是愁眉苦脸。每天一开门看到的不是捂着肚子就是一瘸一拐的人,从没有谁快快乐乐地来看病的。”
孙中山:弃医从政
“行医只能救助很少的人,而革命却能救中国的亿万大众。”
他医术精湛,名噪一时,但是却觉得医术救人有限,而世上最大的权力是政治,政治既可为“大善”,也可为“大恶”,中国人的苦难均源于“不良之政治”,因此决定改“医人”为“医国”——这个人就是国父孙中山。曾经母亲见他长年奔波,心疼规劝:“革命的目的在于救人,行医的目的亦是救人。同是救人,何必东奔西跑?”孙中山答:“母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行医只能救助很少的人,而革命却能救中国的亿万大众。”
郭沫若:弃医从文
“医生至多不过是医治少数患者肉体上的疾病,要使祖国早日觉醒起来斗争,无论如何必须创立新文学。”
文豪郭沫若也曾是一名医者。1918年,郭沫若考入日本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医科。求学期间,由于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大量外国名家的作品,郭沫若发现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兴趣,并逐渐将精力的重心转移到文学创作和翻译上来,之后写出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虽然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但郭沫若并没有选择医生这个职业。他对朋友说:“医生至多不过是医治少数患者肉体上的疾病,要使祖国早日觉醒起来斗争,无论如何必须创立新文学。”
罗大佑:弃医从艺
“仍然认为当年的医生经历对创作影响很大。”
罗大佑出生在医生世家,父亲、哥哥、姐姐都是医学院毕业,他顺从父母的意见,选择了医科,并做了一年多的医生。但在发现自己音乐方面的潜质后,罗大佑毅然决定弃医从艺,家人不同意便闹“家庭革命”,对父亲说:“如果再逼我回来当医师,就和你脱离父子关系。”就这样,罗大佑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虽然不做医生了,罗大佑仍然认为当年的医生经历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
“学医救助的只是国人的肉体,而拯救国人的灵魂更为迫切。”
1904年,24岁的鲁迅是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里唯一的中国人,他选择学医的初衷是救活像父亲那样的病人,并在战争时救助伤员。但是,一次课间播放的幻灯片里,鲁迅目睹了国人麻木围观日俄战争期间对中国人的屠杀,突然意识到学医救助的只是国人的肉体,而拯救国人的灵魂更为迫切。于是他改变想法,最终决定用笔杆子唤醒国人麻木、沉睡的心。
毕淑敏:弃医从文
“我不喜欢当医生,因为医生看到的永远是愁眉苦脸。”
1972年,不满17岁的毕淑敏成为藏北第一批女兵。3年后,她被派往新疆军区军医学校学习,回到军区连续做了5年军医后,于1980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做医务所长、主治医师,直到1991年成为专业作家。前后行医22年的毕淑敏,对医生职业的情感很复杂。她曾经说过:“说实话我不喜欢当医生,因为医生看到的永远是愁眉苦脸。每天一开门看到的不是捂着肚子就是一瘸一拐的人,从没有谁快快乐乐地来看病的。”
孙中山:弃医从政
“行医只能救助很少的人,而革命却能救中国的亿万大众。”
他医术精湛,名噪一时,但是却觉得医术救人有限,而世上最大的权力是政治,政治既可为“大善”,也可为“大恶”,中国人的苦难均源于“不良之政治”,因此决定改“医人”为“医国”——这个人就是国父孙中山。曾经母亲见他长年奔波,心疼规劝:“革命的目的在于救人,行医的目的亦是救人。同是救人,何必东奔西跑?”孙中山答:“母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行医只能救助很少的人,而革命却能救中国的亿万大众。”
郭沫若:弃医从文
“医生至多不过是医治少数患者肉体上的疾病,要使祖国早日觉醒起来斗争,无论如何必须创立新文学。”
文豪郭沫若也曾是一名医者。1918年,郭沫若考入日本福冈九州帝国大学医科。求学期间,由于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大量外国名家的作品,郭沫若发现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兴趣,并逐渐将精力的重心转移到文学创作和翻译上来,之后写出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虽然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但郭沫若并没有选择医生这个职业。他对朋友说:“医生至多不过是医治少数患者肉体上的疾病,要使祖国早日觉醒起来斗争,无论如何必须创立新文学。”
罗大佑:弃医从艺
“仍然认为当年的医生经历对创作影响很大。”
罗大佑出生在医生世家,父亲、哥哥、姐姐都是医学院毕业,他顺从父母的意见,选择了医科,并做了一年多的医生。但在发现自己音乐方面的潜质后,罗大佑毅然决定弃医从艺,家人不同意便闹“家庭革命”,对父亲说:“如果再逼我回来当医师,就和你脱离父子关系。”就这样,罗大佑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虽然不做医生了,罗大佑仍然认为当年的医生经历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