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方经济学作为专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学科,已逐渐成为显学,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并结合教学实践,谈西方经济学的几点教学体会。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高职院校 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理论抽象,内在逻辑性强,模型多,很难理解。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经济理论的含义,使得对经济学理论的学习与对经济学思维能力培养脱节,导致学习的效率不高。
一、高职院校特征
(一)生源特征。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近年来实现了超常规发展,但随着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高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组成及生源质量受到了影响。
受家庭、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同认识的影响,许多高职生是在升大学无望的情况下走进高职院校的。
(二)办学特征。学术型、研究型的高校,强调的是科学研究和创新,而职业型的高校则要强调技术、技能和应用。从本质上讲,高等职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而是成功教育、普及教育,是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必要基础理论,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面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高职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明确教学目的,改革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依据以上分析的高职院校的特征,高职教育教学运行体系应当体现“能力为主,需求为准,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教材的选用上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实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了解,关心所生活的世界;二是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三是学会经济理性思考问题的方式。
(二)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主线法。高等职业教育虽不是学科教育,培养的侧重点是应用型人才,但这种应用也是以一定理论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理论抽象、逻辑严密,要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且深入理解是有难度的。所以在理论教学上就要采用最简洁而又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能宏观把握这门课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主线教学法”是比较有效的。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个目的,两种方法,三种手段”。
“一个目的”即经济行为最优化目的。微观经济领域:消费者行为目的为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行为目的为利润最大化;要素供给者行为目的为要素收益最大化;政策制定者行为目的为决策最优化。宏观经济领域:产品市场均衡即IS曲线;货币市场均衡即LM曲线;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即IS-LM模型。
“两种手段”即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在微观经济领域,手段的主线是市场调节,各最优化目的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本身自发力量来实现。在宏观经济领域,手段的主线是政府干预,各宏观最优均衡状态主要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等外界干预力量来调节。
“三种方法”即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经济学不能像物理、化学等学科可以在实验室做试验,大部分的经济学理论均是在一定假设前提条件下分析。所以应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把这种理想条件下的理论合理地应用到现实经济状态。
2.案例教学法。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把热点经济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能让学生更贴近实际,从而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和领悟。
如在讲解“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这一章中的货币政策时,以“我国当前实施的货币政策”为案例,分析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实际可以收到的效果,让学生能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和对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有所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相关资料,精心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启发式教学法。西方经济学理论性较强,对于专科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学习的难度较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经济学的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法途径很多,如提问法,谈话法,討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如在“宏观经济政策”这一章时,可用提问法:“1997年东南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之后使我国出现增长放慢的现象,这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我国又采取了哪些对策?而2007以来我国CPI指数逐渐攀升,此时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又如在讲到“博弈论”时,可用情境法,分别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再相互来作出选择。这样的学习方式可培养学生基本的经济思维,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开设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高职院校 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理论抽象,内在逻辑性强,模型多,很难理解。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经济理论的含义,使得对经济学理论的学习与对经济学思维能力培养脱节,导致学习的效率不高。
一、高职院校特征
(一)生源特征。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近年来实现了超常规发展,但随着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高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组成及生源质量受到了影响。
受家庭、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不同认识的影响,许多高职生是在升大学无望的情况下走进高职院校的。
(二)办学特征。学术型、研究型的高校,强调的是科学研究和创新,而职业型的高校则要强调技术、技能和应用。从本质上讲,高等职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而是成功教育、普及教育,是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必要基础理论,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面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高职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明确教学目的,改革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依据以上分析的高职院校的特征,高职教育教学运行体系应当体现“能力为主,需求为准,够用为度”的原则。在教材的选用上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实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了解,关心所生活的世界;二是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三是学会经济理性思考问题的方式。
(二)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主线法。高等职业教育虽不是学科教育,培养的侧重点是应用型人才,但这种应用也是以一定理论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理论抽象、逻辑严密,要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且深入理解是有难度的。所以在理论教学上就要采用最简洁而又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能宏观把握这门课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主线教学法”是比较有效的。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可以概括为“一个目的,两种方法,三种手段”。
“一个目的”即经济行为最优化目的。微观经济领域:消费者行为目的为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行为目的为利润最大化;要素供给者行为目的为要素收益最大化;政策制定者行为目的为决策最优化。宏观经济领域:产品市场均衡即IS曲线;货币市场均衡即LM曲线;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即IS-LM模型。
“两种手段”即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在微观经济领域,手段的主线是市场调节,各最优化目的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本身自发力量来实现。在宏观经济领域,手段的主线是政府干预,各宏观最优均衡状态主要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等外界干预力量来调节。
“三种方法”即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经济学不能像物理、化学等学科可以在实验室做试验,大部分的经济学理论均是在一定假设前提条件下分析。所以应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把这种理想条件下的理论合理地应用到现实经济状态。
2.案例教学法。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把热点经济问题作为案例引入课堂,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能让学生更贴近实际,从而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和领悟。
如在讲解“宏观经济政策实践”这一章中的货币政策时,以“我国当前实施的货币政策”为案例,分析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实际可以收到的效果,让学生能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和对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有所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相关资料,精心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启发式教学法。西方经济学理论性较强,对于专科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学习的难度较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经济学的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法途径很多,如提问法,谈话法,討论法,情景教学法等。如在“宏观经济政策”这一章时,可用提问法:“1997年东南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之后使我国出现增长放慢的现象,这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我国又采取了哪些对策?而2007以来我国CPI指数逐渐攀升,此时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又如在讲到“博弈论”时,可用情境法,分别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再相互来作出选择。这样的学习方式可培养学生基本的经济思维,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开设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