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入手展开话题,从设置挫折有意进行培养、循循善诱减轻心理压力、增强信心克服“自我挫败”、正视挫折重视心理调适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孩子耐挫能力的方法措施,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关键词]挫折 耐挫能力 心理压力 自我挫败
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耐挫能力包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对挫折的超越力,即个体在遭受挫折之时不仅有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能够容忍挫折,并采取积极进取的心理机制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或者说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承受挫折心理状态的能力。
挫折心理是人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由于受到阻碍和干扰,个人动机或目的无法实现,个人需要无法满足时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古人云:“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挫折是难以避免的,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也是遭遇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人人都有过诉不尽的雄心壮志,但很难事事如意,总是有成功的、失败的。成功了固然应该高兴,但失败了怎么办?这就需要人的耐挫能力。有的人一经挫折就一蹶不振,有的人则可能“越挫越勇”。耐挫能力在个体之间会有很大差异。也正因为遭遇到种种挫折,才更能磨练人的意志,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增强克服困难和适应环境战胜挫折的能力。耐挫能力较强的人,一般不否认或逃避挫折,身体和精神健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历练,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人的一生既有顺利时的欢乐,也有挫折时的痛苦,挫折会给人造成一种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面对挫折,有的人消极颓废,终日郁郁寡欢,最终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能尽快摆脱艰难困境,解除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取得心理平衡,并使之转化为积极作用。本文笔者从四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谈谈看法,供大家商榷。
一、设置挫折,有意进行培养
孩子由于年龄小,知识和社会经验贫乏,在生活中,需要家长和老师帮助,为孩子创设适宜的挫折锻炼机会,做好应付挫折的技能技巧。当孩子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不能让他轻易得到。要让孩子学会沉着、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反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孩子有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帮助时,你先让他动脑筋自己想,不要急于给他解决的办法,可以给予引导,最终还是让孩子自己解决。例如:有这样一个家长,为了让孩子知道钱来之不易,让孩子买了十张报纸在街上卖,他的父亲骑着自行车跟在旁边,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一张报纸都没有卖出去,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了焦虑、恐惧、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急得直哭。这时,他父亲让他看看别人是怎么卖的,分析卖不出去的原因。在父亲的引导下,孩子发挥了潜能,渡过了难关,终于卖完了报纸。他非常高兴,并说:“我以后再也不乱花钱了。”他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深深感到父母的钱确实来之不易。给孩子故意设置障碍,使孩子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不断自我激励,自我肯定,充满信心,经受挫折,既能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二、循循善诱,减轻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是指受主观和客观的强烈影响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一个人长久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和家长为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尤为重要,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沟通进行心理疏导。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观点、传达信息的过程。良好的关系有赖于相互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依靠彼此思想和态度上的沟通。经常与人谈心,讨论问题,交换意见,进行沟通,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家长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上与孩子沟通,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不和孩子沟通,不关心孩子的身心协调发展,就有可能造成悲剧的发生。“徐力之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借鉴。他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被捕以后他说:“自己学习这么累,母亲还要加压力,母亲是一个好母亲,太爱我了,方式不对,我对不起她,希望同龄人珍惜学习时间和拥有的一切,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要多和父母沟通,让父母多了解自己。”
老师和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沟通时要放下架子,平等的与孩子交流,要善于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话,注意细听所讲的事实,还要特别注意孩子说话时所流露的是高兴、愤怒,还是焦虑等情绪反应。要根据所讲的事实分析实际情况,谈自己的看法,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要提高经常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需要好想法。总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针对孩子的内心世界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意见和建议。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生活中人们经受挫折的实例,和孩子共同分析,使孩子从小认识到,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道路上会有许多沟沟坎坎。这样只有勇敢的面对,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这样才能使孩子从小具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三、增强信心,克服“自我挫败”
所谓心理上的“自我挫败”,就是由个人主观心理活动所造成的失败感。例如,人们在准备做事情之前,往往会设想出许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被这种困难和障碍所吓倒,从而感到十分忧虑和恐惧,似乎失败就等着自己,于是总想回避和躲开。孩子往往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做事情总是把困难和障碍想的很多,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去做,甚至放弃。这主要是孩子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评价,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和各种闪光的苗头,多鼓励表扬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我们要教育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估计自己,相信自己,使孩子自爱、自重、自强,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辩证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正确看待批评和表扬。
一般来说,自我挫败者的荣誉感、自尊心比别人强,因而当事情无法如愿以偿时,就会烦闷苦恼。正因为太看重自己的面子和荣誉,所以,做事情只想成功,不想失败。为了避免失败,维护荣誉和自尊,最后多是难做的事情完全放弃。家长要帮助孩子善于分析情况,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学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奋斗目标,引导孩子完成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使孩子从成功中得到自信和满足,从而克服“自我挫败”的心理。
四、正视挫折,重视心理调适
挫折心理作为一种普遍的、具有极强破坏力的社会心理现象,是社会心理失调的一种形式。心理调适是通过对社会心理失衡、失调的调节、整合和修复,以及对社会心理机制的重构,建立良性社会心态的过程。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前进道路上的挫折总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是怎样认识挫折,怎样对待挫折。心理调适对一个人摆脱挫折造成的消极心理是有很大作用的。老师和家长要教育孩子面对现实,承认挫折,正视挫折,要认识到挫折在人生道理上是不可避免的。不仅要敢于正视自己当前的不利处境,而且要认真、冷静、客观地分析造成挫折的主观客观的各种原因。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决不能因为遇到挫折而产生消极情绪,甚至采取过激的行为。例如,张力伟,某大学学生,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和奶奶。他从小就很听父母的话,是大家公认的好孩子,从小的学习是在父母的监督下进行的,自主性较差,依赖性较强。上大学之后,没有父母的监督,自己控制能力较差,经常去网吧,旷课,几门功课不及格。面对留级的挫折,他没有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观原因,没有心理调适能力,遇到挫折自己就无法解决,不知如何对待。他做出了极端的行为,想自杀,和家人同归于尽,造成了杀害父亲和奶奶的惨剧。如果家长从小注意培养他承受挫折的能力,重视挫折心理调适,使他遇到挫折后,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的对待,就不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与个人生活经验、生理条件以及人对挫折的主观判断都有极大的关系。耐挫能力强的人,挫折反应往往较小,挫折感持续时间短,挫折的消极影响小;而耐挫能力弱的人,则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挫折的不良影响大并且容易受伤害,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异常。耐挫能力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如果一个人从小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生活中很少经受过挫折,没有获得过锻炼,缺乏处理挫折的心理准备和经验,很可能对挫折的承受力就很差。如果一个人从小经受过挫折锻炼,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长大后,对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就能够正确的对待,就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遇挫折就能够冷静思考,独立排解。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本.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
[2]欧阳仑.管理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岑国桢.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陈安福.学校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挫折 耐挫能力 心理压力 自我挫败
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耐挫能力包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对挫折的超越力,即个体在遭受挫折之时不仅有自己的行为心理不致失常的能力,而且有能够容忍挫折,并采取积极进取的心理机制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能力,或者说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承受挫折心理状态的能力。
挫折心理是人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由于受到阻碍和干扰,个人动机或目的无法实现,个人需要无法满足时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古人云:“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挫折是难以避免的,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也是遭遇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人人都有过诉不尽的雄心壮志,但很难事事如意,总是有成功的、失败的。成功了固然应该高兴,但失败了怎么办?这就需要人的耐挫能力。有的人一经挫折就一蹶不振,有的人则可能“越挫越勇”。耐挫能力在个体之间会有很大差异。也正因为遭遇到种种挫折,才更能磨练人的意志,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增强克服困难和适应环境战胜挫折的能力。耐挫能力较强的人,一般不否认或逃避挫折,身体和精神健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历练,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人的一生既有顺利时的欢乐,也有挫折时的痛苦,挫折会给人造成一种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面对挫折,有的人消极颓废,终日郁郁寡欢,最终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能尽快摆脱艰难困境,解除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取得心理平衡,并使之转化为积极作用。本文笔者从四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谈谈看法,供大家商榷。
一、设置挫折,有意进行培养
孩子由于年龄小,知识和社会经验贫乏,在生活中,需要家长和老师帮助,为孩子创设适宜的挫折锻炼机会,做好应付挫折的技能技巧。当孩子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不能让他轻易得到。要让孩子学会沉着、冷静、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反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孩子有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帮助时,你先让他动脑筋自己想,不要急于给他解决的办法,可以给予引导,最终还是让孩子自己解决。例如:有这样一个家长,为了让孩子知道钱来之不易,让孩子买了十张报纸在街上卖,他的父亲骑着自行车跟在旁边,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一张报纸都没有卖出去,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了焦虑、恐惧、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急得直哭。这时,他父亲让他看看别人是怎么卖的,分析卖不出去的原因。在父亲的引导下,孩子发挥了潜能,渡过了难关,终于卖完了报纸。他非常高兴,并说:“我以后再也不乱花钱了。”他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深深感到父母的钱确实来之不易。给孩子故意设置障碍,使孩子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不断自我激励,自我肯定,充满信心,经受挫折,既能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二、循循善诱,减轻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是指受主观和客观的强烈影响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一个人长久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就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教师和家长为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尤为重要,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沟通进行心理疏导。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观点、传达信息的过程。良好的关系有赖于相互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依靠彼此思想和态度上的沟通。经常与人谈心,讨论问题,交换意见,进行沟通,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家长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孩子,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上与孩子沟通,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不和孩子沟通,不关心孩子的身心协调发展,就有可能造成悲剧的发生。“徐力之案”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借鉴。他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被捕以后他说:“自己学习这么累,母亲还要加压力,母亲是一个好母亲,太爱我了,方式不对,我对不起她,希望同龄人珍惜学习时间和拥有的一切,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要多和父母沟通,让父母多了解自己。”
老师和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沟通时要放下架子,平等的与孩子交流,要善于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话,注意细听所讲的事实,还要特别注意孩子说话时所流露的是高兴、愤怒,还是焦虑等情绪反应。要根据所讲的事实分析实际情况,谈自己的看法,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要提高经常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需要好想法。总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针对孩子的内心世界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意见和建议。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生活中人们经受挫折的实例,和孩子共同分析,使孩子从小认识到,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道路上会有许多沟沟坎坎。这样只有勇敢的面对,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这样才能使孩子从小具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三、增强信心,克服“自我挫败”
所谓心理上的“自我挫败”,就是由个人主观心理活动所造成的失败感。例如,人们在准备做事情之前,往往会设想出许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并被这种困难和障碍所吓倒,从而感到十分忧虑和恐惧,似乎失败就等着自己,于是总想回避和躲开。孩子往往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做事情总是把困难和障碍想的很多,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去做,甚至放弃。这主要是孩子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评价,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和各种闪光的苗头,多鼓励表扬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我们要教育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估计自己,相信自己,使孩子自爱、自重、自强,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辩证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正确看待批评和表扬。
一般来说,自我挫败者的荣誉感、自尊心比别人强,因而当事情无法如愿以偿时,就会烦闷苦恼。正因为太看重自己的面子和荣誉,所以,做事情只想成功,不想失败。为了避免失败,维护荣誉和自尊,最后多是难做的事情完全放弃。家长要帮助孩子善于分析情况,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学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奋斗目标,引导孩子完成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使孩子从成功中得到自信和满足,从而克服“自我挫败”的心理。
四、正视挫折,重视心理调适
挫折心理作为一种普遍的、具有极强破坏力的社会心理现象,是社会心理失调的一种形式。心理调适是通过对社会心理失衡、失调的调节、整合和修复,以及对社会心理机制的重构,建立良性社会心态的过程。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前进道路上的挫折总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是怎样认识挫折,怎样对待挫折。心理调适对一个人摆脱挫折造成的消极心理是有很大作用的。老师和家长要教育孩子面对现实,承认挫折,正视挫折,要认识到挫折在人生道理上是不可避免的。不仅要敢于正视自己当前的不利处境,而且要认真、冷静、客观地分析造成挫折的主观客观的各种原因。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学会沉着、冷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思考,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决不能因为遇到挫折而产生消极情绪,甚至采取过激的行为。例如,张力伟,某大学学生,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和奶奶。他从小就很听父母的话,是大家公认的好孩子,从小的学习是在父母的监督下进行的,自主性较差,依赖性较强。上大学之后,没有父母的监督,自己控制能力较差,经常去网吧,旷课,几门功课不及格。面对留级的挫折,他没有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观原因,没有心理调适能力,遇到挫折自己就无法解决,不知如何对待。他做出了极端的行为,想自杀,和家人同归于尽,造成了杀害父亲和奶奶的惨剧。如果家长从小注意培养他承受挫折的能力,重视挫折心理调适,使他遇到挫折后,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的对待,就不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与个人生活经验、生理条件以及人对挫折的主观判断都有极大的关系。耐挫能力强的人,挫折反应往往较小,挫折感持续时间短,挫折的消极影响小;而耐挫能力弱的人,则容易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挫折的不良影响大并且容易受伤害,甚至导致心理和行为异常。耐挫能力大小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如果一个人从小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生活中很少经受过挫折,没有获得过锻炼,缺乏处理挫折的心理准备和经验,很可能对挫折的承受力就很差。如果一个人从小经受过挫折锻炼,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长大后,对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就能够正确的对待,就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遇挫折就能够冷静思考,独立排解。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本.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
[2]欧阳仑.管理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岑国桢.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陈安福.学校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