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莱士:在马来群岛的雨林里发现世界的秘密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出生在英国威尔士,他出生时家境不错,父亲将他送进一所文法学校学习。但14岁的时候,华莱士的父亲经商被骗,华莱士被迫中断学业。他被送往伦敦,跟着大哥威廉做学徒。在六年半的時间里,华莱士担任哥哥的助手,做土地测量员,在英格兰和韦尔斯南部的乡村四处游历,逐渐学会了勘测、制图等技能。这段时间的游历,使得华莱士开始爱上博物学,他专门买了一本书学习如何辨认植物,并开始收集植物标本。
  1841年秋天,他们搬到威尔士的尼斯,继续测量工作,1843年末,华莱士成功地被英国莱斯特大学聘为教师,虽然主要教授制图、测量、英语和数学,但博物学仍然是他主要兴趣所在,他在莱斯特大学图书馆的书籍中巡游、汲取知识,在莱斯特大学,他还认识了同样热爱博物学的亨利·沃尔特·贝茨。在贝茨的影响下,华莱士开始热衷于收集和研究甲虫。他觉得十公里内就可能存在有数千种甲虫,它们千奇百怪、五彩斑斓,真不可思议!
  
  亚马逊之旅
  1845年,华莱士的哥哥威廉去世,他返回威尔士的家里,整顿兄长的勘测事业,此时,他第一次读到罗伯特·钱伯斯的《自然历史的创造痕迹》,进化论的观念从此在他心中埋下。后来,他读到一本亚马逊河游记,受这本书的影响,他想去亚马逊考察,他跟好友贝茨提议,两人一起去巴西收集昆虫、鸟类和其他动物的标本,然后把这些标本作为私人收藏或者卖给收藏家和博物馆。
  受经济限制,华莱士没有马上出发,而是又工作了几年,积累了一些资金,为这次南美洲亚马逊采集之旅做了准备。同时,华莱士和贝茨还联系了很多标本收集商,其中大英博物馆向他们保证,所采集到的标本都有现成的市场,于是两人决定出发。
  1848年4月,华莱士和贝茨从英国利物浦出发,动身前往位于亚马逊入口附近的帕拉(今巴西帕拉州首府贝伦)。两位年轻博物学家的亚马逊考察第一年大多留在帕拉,了解当地风俗民情,进行动物采集工作。雨林里的动物多种多样,尤其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让人大为惊讶。当他们开始进行采集工作的前两个月,华莱士向他们在伦敦的代理人塞缪尔·史蒂文斯报告:他们采集到“五百五十三种包括蛾、蝶在内的鳞翅类、四百五十种甲虫以及其他四百多种动物”。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极其令人兴奋的。
  一年后,华莱士的弟弟赫伯特也加入他们的考察,赫伯特陪着哥哥华莱士进行了第一次深入亚马逊的大型勘察,然而,赫伯特却在1851年6月因为黄热病去世。失去了亲爱的弟弟令华莱士伤心不已,并对考察丧失了信心,1852年,华莱士决定返回英格兰。
  这些年的考察中,华莱士已经收集到一大批标本,这些标本却在他搭船返乡时,因为船只失火而全数烧毁,只剩下一个锡盒,里面装着他考察鱼类的笔记和绘图,以及他探访尼格罗河和沃佩斯河时的调查记录。沉船后,他和其他幸存者乘着舢板在海上漂流了十天,才被救起来。据华莱士说,他在肯特郡上岸时,身上只有“五英镑和一件单薄的棉布外衣”,其他一概无存。
  虽然,华莱士此前寄给国内标本商一批标本,已经足够支付他在南美洲的花费,但他被烧毁的标本原本可以让他多赚500英镑。所幸这批标本投买了150英镑的保险,所以稍稍有所补偿。但更为遗憾的是,华莱士本来希望把自己的笔记整理成一本能让他名垂青史的著作。但所有的这些也都丢失在大海里。
  亚马逊之旅沉沙折戟,但华莱士没有放弃做博物学家的梦想,因此他开始仔细考虑下一趟旅途的目的地,他选择了马来群岛作为目的地。这时,他的朋友贝茨则继续停留在南美洲,待了11年,分别以亚马逊河下游的圣塔伦、埃加、亚马逊河上游的圣保罗欧利芬卡和索利蒙伊斯河作为根据地,进行广泛的考察。当34岁的贝茨于1859年回到英国时,他已经采集了包括哺乳动物、爬虫类、鸟类、鱼类与软体动物在内的712种动物标本,14000种昆虫的标本,其中有8000种昆虫是欧洲人前所未见的新物种。
  马来群岛之旅
  
  1854年4月20日,华莱士抵达新加坡,开始历时八年的马来群岛之旅,他在新加坡和马六甲附近停留了六个月,于此地进行采集,此后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岛屿探险。自16世纪,欧洲人曾几次造访过马来群岛与澳洲附近的岛屿,不过除了爪哇岛外,其他岛屿并没有博物学家进行深入调查。这些地区蕴藏着极大的可能性,有许多新鲜有趣的生物生存其中。因此华莱士选择此地作为自己的钻研领域是相当明智的。
  华莱士深知,要有所成就,必须把这一区域的大小地方走遍,他不断地从一个小岛转移到另一个小岛,改变根据地超过90次,几乎踏遍了该地区的所有岛屿群,最东曾抵达阿鲁群岛与新几内亚,考察旅程约22400公里。他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停留了将近三个月,主要是为了追踪研究红毛猩猩。
  马来群岛美丽的天堂鸟是另一种深受英国人的欢迎的动物,其华丽的羽毛令人深深沉醉。华莱士收集到的大部分天堂鸟标本来自阿鲁群岛,这些标本的收集并不容易,他写道:“大自然似乎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她最精选的真品绝对不能太普遍,所以其价值也不会受到低估。”因此,尽管尽了最大努力,他设法取得的天堂鸟标本只有当时18种已知物种中的6种以及1个新的种类,这种新种后来被大英博物馆鸟类学家乔治·罗伯特·格雷命名为幡羽风鸟。华莱士还投资了一百英镑,养活了两只小极乐鸟,并将其成功带回英格兰,其中一只甚至在伦敦动物园生活了将近两年。
  野外研究过程中,华莱士的身边经常有一名寡言的助手陪伴左右,帮助他进行一些基本的工作,但是马来群岛的季风和疟疾成为困扰他的最大阻碍之一。无论如何,这些年的旅行他收获颇丰,从标本数量上来看,在此次东南亚之旅中,他收集的鸟类、甲虫标本超过12.5万个,包括一种以华莱士为名命名的“华莱士金色鸟翼蝴蝶”的蝴蝶。而从科学研究上看,他提出了两个著名理论,其一是1855年,他创立了沙捞越定律——以其论文的撰写地沙捞越命名,在这一定律中,他将进化的过程描述为一棵长着不同枝干的树,从主干出发,延伸出各种枝条。这一观点也奠定了他的进化论思想的基础。   多年的考察让进化论的思考和体悟如同种子一样在华莱士心中不断生长。1856年,他在《博物学记录》发表论文,初步表达了有关进化论的观点。当时著名的地质学家查尔斯·莱尔是达尔文的好友,他将论文转给达尔文,并提醒他尽快发表《物种起源》。达尔文最初认为华莱士的观点太简单,没有在意,但当他跟华莱士取得联系后,1858年6月,华莱士给达尔文写了一封信,系统地表达了自己的物种起源的观点,并请他转交莱尔。仔细阅读了华莱士的思想后,达尔文被其中观点与自己观点的相似性所震惊了。达尔文把华莱士的文章转给了莱尔,并在信中说:“你的话已经彻底证实了——有人抢在了我的前面……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令人惊奇的巧合……”这时,达尔文觉得自己再发表物种起源没有什么意义,他想要烧掉手稿以免世人觉得他是抄袭者。但莱尔劝说了他,建议达尔文跟华莱士联合署名发表论文。
  1858年7月1日,林奈學会发布了达尔文和华莱士共同署名的关于物种起源的论文,这套自然选择学说被称为达尔文-华莱士学说。为了纪念达尔文和华莱士发表论文的那一天,林奈学会设立了达尔文-华莱士奖章,用来奖励在进化生物学领域里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在结束巴厘岛和龙目岛(位于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的旅行之后,华莱士又提出了新理论,所谓的“华莱士线”这一观点。他指出,每个岛屿上的鸟类种群均存在差异,一条深海沟形成一条分界线,将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动物种群隔离开来,这是导致东南亚和澳洲的动物完全不同的原因。
  在马来群岛考察过程中,华莱士跟以前一样,定期把标本寄给代理人史蒂文斯,第一批包括大概1000个来自马六甲的昆虫标本,其中至少有40种新种,然而,当他1862年4月1日回到伦敦时,上面的数字已经显得微不足道,因为此时的他总共已经积累到12.5万件数量庞大的标本,其中大多数是甲虫,也包括许多无脊椎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两栖类动物、爬虫类和鱼类标本。这批标本至今仍然被认为是史上最重要的采集收集,更成为许多科学论文研究的基础,包括华莱士自己的研究在内。
  在马来群岛期间,华莱士见到了成千上万欧洲不曾见过的物种,也敏感地体会到人种与文化上的差异与多元性,这趟旅程不仅让他在病床上提出了石破天惊的演化论,也使他确认了这些众多岛屿的动植物分类其实有着亚洲与澳洲的隐形分界线,这都是华莱士令人称道的学术成就。他根据这些材料发表了18篇论文,而来自华莱士收藏的将近两千种甲虫与数百种蝴蝶新种,也逐一由其他博物学家完成描述的工作。
  最后他出版了一本记录着这趟不平凡旅行的《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红毛猩猩与天堂鸟之地》。和他的亚马逊经验相反,《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深获好评,华莱士在书中细心记录了马来群岛各岛屿尚未受骚扰的原始状况,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有大花草科的巨花、“蝴蝶中的王子”大型绿翼鸟翅蝶、酷似人类的红毛猩猩、绝美的天堂鸟、美得几乎难分轩轾的各色昆虫,还有风俗各异的岛民和奇特的自然地理景观。而对一般读者而言,《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让人向往的主要特质还在于其次标题“红毛猩猩与天堂鸟之地”的篇章,因为不论是红毛猩猩还是天堂鸟,都是特殊而奇妙的动物,对大众有极大吸引力。
  回英国
  华莱士1862年返回英国,因为他八年的考察成就,他受到英国科学家团体的热烈欢迎,其中包括达尔文、查尔斯·莱尔、约瑟夫·胡克以及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回英格兰后,华莱士决定进入科学团体工作,他曾竞逐皇家地理学会助理秘书,但败给了共同游历亚马逊的好友贝茨,后来在贝斯纳尔·格林博物馆刚成立时,又尝试取得馆长职位,但没有成功。华莱士便开始以投资、演讲、写作为生。他的兴趣广泛,对催眠术也有研究。许多大学和科学学会给他颁布荣誉学位和奖章,华莱士总是拒绝学位,但是会接受奖章,直到最后,他获得学界声望极高的林奈学会皇家奖章时,他惊喜地跟朋友说:“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他们现在又要给我另一个奖牌。”他收下了这个奖章,这也是他当之无愧的。
  在考察结束之后的50年时间里,华莱士共撰写了800多篇文章以及22部著作。1892年,他获选对科学界而言代表着最高荣誉的皇家学会会员,这可算是对他一辈子探险和科研生涯的最高褒奖。
  (参考资料:《发现之旅: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马来群岛的启示:华莱士从生物分布发现了什么》《奖章背后的华莱士:那个达尔文身后的人》《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
其他文献
根据考古学家发掘的最新证据显示,凯撒大帝入侵英国的行动是在肯特郡最东端的佩格韦尔湾的沙滩上展开的。  研究人员在靠近拉姆斯盖特附近的埃比斯特小村庄中,发现了一个很深的防御壕沟,它看起来和位于法国阿莱西亚的公元前52年高卢战争中的罗马防御工事很像。此外,在进一步的挖掘中还发现了战斗中损坏的骨头和罗马的短矛标枪等铁制武器。  考古学家认为,该遗址包括一座罗马堡垒,其主要目的是用来保护凯撒的船只免遭来自
期刊
据《卫报》报道,剑桥大学艾莉森及其研究人员对94名生活在公元前5300年-公元900年欧洲中部的女性骨骼和83名现代女性(包括跑步者、赛艇运动员,足球运动员或不喜欢运动的女性等)的骨骼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那些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女性的手臂很强壮,这可能是碾磨谷物、制陶、耕作和放牧牲畜的重复性动作所导致的。  艾尔森还指出,她们的手臂骨骼比大多数现代的女性更强壮,甚至比那些女赛艇运动员都强壮
期刊
马远是“南宋四家”之一,与夏圭合称“马夏”。马远在南宋刘松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南宋山水的半角构图特色,故而,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马远的山水画有“马一角”的说法。马氏家族除了马远之外,还有马贲、马兴祖、马公显、马世荣、马逵和马麟等人在宋代宫廷从事绘画创作;此外,马远和他的儿子马麟,有可能是古往今来的宫廷画师中与皇室关系最为密切者。  我们先从马氏家族的情况说起:马远是马氏家族的一员,根据史书记载
期刊
在1886年,德国人即造出了第一辆装有内燃机的现代汽车。15年后,也就是1901年,一位叫做李恩时的匈牙利人携两辆美国制造的“奥兹莫比尔”牌汽车自中国香港来到了上海公共租界。这两辆会发出巨大轰鸣声、跑得比马车还快的“四轮铁马”,在十里洋场招摇过市,一时间震动了上海滩。    这两台汽车为黑色木制车身,车轮也是木制的,外面包有实心橡胶轮胎,还装有煤油灯和手捏喇叭,外表与马车十分相似。但车要上路还需要
期刊
对于人类而言,海洋之神秘色彩不亚于太空,而用于进入海洋之主要工具——潜艇,亦是充满了神秘色彩。这层色彩又因为此物主要负担军事任务而显得更加浓重,通常情况下它是不会大摇大摆地出现于世人面前,而是沉默于海洋之中。那么如此神秘的潜艇,其历史是从何时开始发生的?  答案,绝对比你想象的远,不是十八世纪,也不是十九世纪,而是公元前五世纪。  骗子与先驱    与发明潜艇这件事扯得上关系的古人有很多很多,他们
期刊
触车:民国时成都的“限行”  在中国历史上,成都一直算得上是一座中心城市。1925年,成都就有了公交车。那个时候,成都公交是由华达公司经营,设东南西北中五条线路,每条7到10站不等,按站收费,每站铜元一百文,环城则大洋五角。  19世纪20年代,成都交通规则中对于行人如何行走是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的。在1924年以后,成都修好成灌马路后才渐渐有了汽车出现。当时成都的汽车不是很多,车速也不是很快,所以
期刊
一项研究表明,广场舞作为美国的一项娱乐活动有著数百年的历史了。一直到19世纪晚期,广场舞对于美国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二战后,经历了短暂的沉寂后,广场舞再次复兴,有数百万人的受众基础。  “但它是从哪里来的呢·”美国《历史》网站上说,一些欧洲舞蹈影响了广场舞的形成,这包括起源于17世纪英格兰的莫里斯舞、18世纪法国夫妇在广场上表演的“四角舞”和“沙龙舞”以及流行于苏格兰、斯堪的纳维亚和西班牙的
期刊
在重视风评的魏晋时代,一夜成名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为此,不少人日日修炼,务求一技必杀,例如裸奔啦、长啸啦、学驴叫啦……可是各种博眼球啊。在这个盛产奇葩的时代,吃货也牢牢占据着“行为艺术”的一席之地,如果掌握得法,在吃的方面不断刷出新的花样,新的底线,也是可以一夜成名的。在王羲之一夜成名的道路上,“牛心”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从古至今,要想刷流量,当吃货还是很占便宜啊!  于是,因為牛心,王羲之一
期刊
李白堪为信陵君的“铁杆粉丝”  公元前243年,中国版图上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秦始皇公开挂牌“叫卖” 官爵,并明码实价;其二是信陵君去世。  信陵君本名魏无忌,战国时代魏国人,魏昭王的儿子,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魏国上将军。公元前276年,他被封于信陵,后世称之为信陵君。  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让信陵君在“朋友圈”里名扬天下。  第一件事是“礼让侯赢”。魏国有个老头名叫侯赢,虽有一
期刊
飞机追着夜色,只怕被黎明赶上。飞机一降落,一睁眼,黎明和雅典一起出现在我的眼前。或许是导游的刻意安排,中巴车把我们从机场一直拉到了希腊最令人兴奋处——雅典卫城。穿过杂乱而平庸的雅典城,汽车在盘旋过后直接驶入一座小丘,远远地,那眼熟而极具特色的残垣断壁便映入眼帘。雅典卫城镶嵌在阿克罗波利斯(希腊语意为“高处的城市”)山顶。  车到卫城大门外停下,便可鸟瞰脚下喧嚣的雅典城。其实,走出机舱的那一刻,我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