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习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对初中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学情和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当前学生学习過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路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042
引言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对教材的讲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好奇心与求知欲是每个学生所具有的天性特征,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源动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为学生讲解“线与线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见的交叉或者平行线与线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将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打造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与探究意识。
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方法
在学生运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及掌握数学抽象理论过程中,数学建模思维对其产生了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情感认知发展阶段,有意识地渗透建模思维,启发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鸡兔同笼”中,教师为学生设计问题:已知笼子里总共有鸡和兔子共40只。总共有140只脚,问兔子和鸡各多少只?在问题分析中,教师不应该“就事论事”,而是应该以类型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模型,并举一反三,加强训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打折问题”中包含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三、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具体、直观的情境引导。在初中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将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当中发掘出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在生活当中对数学问题的感性认知,实现了学生对问题的理性思考。例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现实生活中的路程问题,设计题目,并给出直观图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问题分析中,教师要求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并通过给出的数据编写表格或者绘制图像,利用图形使学生实现对抽象问题的思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生活背景当中融入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使学生在图形及数学知识的结合当中探究数学规律。
四、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不仅对学生掌握数学思想,领悟数学知识有重要促进作用,更对整个自然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虽然很庞大,但是知识层次涉及较浅,因此初中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在这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发散思维。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鼓励学生按照严谨的逻辑顺序思考问题,保证清晰的解题思路。其次,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杜绝采用题海战术,而尝试使用举一反三的习题讲解方法,鼓励学生深入挖掘习题信息。最后,教师不能忽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应适当引入一题多解理念,避免学生在长期练习中丧失思维活性,产生惰性。唯有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要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兰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9(10):202-203.
[2]章烈诗.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68+73.
[3]冼土培.重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读写算,2018(09):250.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042
引言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对教材的讲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好奇心与求知欲是每个学生所具有的天性特征,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源动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为学生讲解“线与线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见的交叉或者平行线与线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将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打造探究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与探究意识。
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方法
在学生运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及掌握数学抽象理论过程中,数学建模思维对其产生了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情感认知发展阶段,有意识地渗透建模思维,启发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鸡兔同笼”中,教师为学生设计问题:已知笼子里总共有鸡和兔子共40只。总共有140只脚,问兔子和鸡各多少只?在问题分析中,教师不应该“就事论事”,而是应该以类型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模型,并举一反三,加强训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打折问题”中包含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三、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具体、直观的情境引导。在初中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将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当中发掘出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在生活当中对数学问题的感性认知,实现了学生对问题的理性思考。例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现实生活中的路程问题,设计题目,并给出直观图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问题分析中,教师要求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并通过给出的数据编写表格或者绘制图像,利用图形使学生实现对抽象问题的思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生活背景当中融入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使学生在图形及数学知识的结合当中探究数学规律。
四、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不仅对学生掌握数学思想,领悟数学知识有重要促进作用,更对整个自然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虽然很庞大,但是知识层次涉及较浅,因此初中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在这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发散思维。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鼓励学生按照严谨的逻辑顺序思考问题,保证清晰的解题思路。其次,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杜绝采用题海战术,而尝试使用举一反三的习题讲解方法,鼓励学生深入挖掘习题信息。最后,教师不能忽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应适当引入一题多解理念,避免学生在长期练习中丧失思维活性,产生惰性。唯有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要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兰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9(10):202-203.
[2]章烈诗.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68+73.
[3]冼土培.重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展示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读写算,2018(0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