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0-040-01
摘 要 本文笔者分别从留守儿童的体育态度、体育动机、体育兴趣、体育价值等方面对其体育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留守儿童的体育帮扶机制。
关键词 体育心理 留守儿童 帮扶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农村的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加。而体育作为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留守儿童吃苦耐劳、强身健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体育心理现状和帮扶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留守儿童的体育心理状况
(一)留守儿童的体育态度
态度一般情况下是由行为意向、情感、认知这三个因素构成的,个人内在结构比较持久,他是个体反应与外界刺激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因为外界的刺激所表现的反应会受到自身态度的调节。体育认知与体育态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行为意向和体育情感,所以,留守儿童的体育态度主要受到其体育认知水平的影响。
(二)留守儿童的体育动机
体育动机主要指的是人们开展体育活动并保持该类活动的心理状态和主观原因,它主观的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体育的需要。据研究显示,留守儿童之所以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且同时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体育运动,特别是参加体育比赛等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留守儿童的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品质,这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发共识。留守儿童中有这些体育动机的人数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这与社会的关注和学校的教育是离不开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留守儿童还有一个主要的体育动机是提高体育成绩,这与当前中考中加入体育成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总体而言,留守儿童的体育动机是非常广泛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以强身健体和缓解学习压力为主[1]。
(三)留守儿童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个体在认识需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兴趣是个体活动动机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时兴趣还会推动留守儿童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深刻认识,促进人们主动积极的寻找能够满足认识需求的方法和途径。体育兴趣会随着需求逐渐被满足而变得更加深化和丰富,进而激发更高水平的体育兴趣。由此可见,体育兴趣是推动留守儿童认识体育活动的内部机制。
(四)留守儿童的体育价值
体育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评价体育这种社会现象的总和,留守儿童的体育价值则是其对体育活动的选择、判断、评价、认知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它对留守儿童在体育方面的情感、态度、参与、爱好、兴趣等造成直接的影响。据调查显示,体育价值认同排在前三的包括健身、娱乐和教育。由此可见,我国留守儿童对体育的教育、娱乐、健身这三个功能具有较高的认识程度,它们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体育价值取向。
二、留守儿童体育帮扶机制
(一)加强政府保障
为了加强我国留守儿童的体育帮扶机制,国家应该不断完善教育、就业、户籍管理、卫生、住房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留守儿童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保障农民工的探亲休假和社会保障制度。其一,政府应该实际生活中留守儿童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一系列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政策,规范学校、家庭、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其二,政府还应该加强在教育政策和教育经费方面的投入。其三,鼓励城市建立留守儿童在父母工作地区就近上学的制度。
(二)明确家庭责任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和陪伴着,是孩子的天,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当多的农民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开孩子,背井离乡的到城市中工作。政府和学校即使给予留守儿童再多的关爱也无法代替父母的职责和地位,所以,监护人应该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爱护、关心的义务和责任,通过电话或者视频的方式定期与孩子进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健康,为他们购买体育活动器材和学习资料,督促他们按时参加体育活动、认真学习。
(三)完善学校环境
学校是留守儿童养成各种能力、形成价值观、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必须制定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措施和政策,例如可以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对他们的成长过程进行记录,设立心理咨询处来解决留守儿童因为缺失亲情和父母关爱所造成的自卑、胆小、孤僻等心理问题。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年龄在6-15岁的范围,这正是他们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学校应该举办多种多样的课余体育活动,诸如体育游戏、体育竞赛等活动,这些体育活动可以塑造留守儿童优良的品德性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在体育态度、体育动机、体育兴趣、体育价值等体育心理状况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农村体育教学存在薄弱环节,这与农村家庭、农村社会、农村教育等多种实际状况都有直接的联系。要想使留守儿童的体育心理状况得到改善,需要社会全体联合起来共同关注该问题,建立比较完善的留守儿童体育帮扶机制,从而有效的提高留守儿童的体育心理水平[2]。
参考文献:
[1] 万一春,王仕虎.留守儿童体育心理现状及其帮扶机制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5,03:115-119.
[2] 张志军.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J].运动.2012,12:99-100.
摘 要 本文笔者分别从留守儿童的体育态度、体育动机、体育兴趣、体育价值等方面对其体育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留守儿童的体育帮扶机制。
关键词 体育心理 留守儿童 帮扶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这就导致农村的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加。而体育作为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留守儿童吃苦耐劳、强身健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体育心理现状和帮扶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留守儿童的体育心理状况
(一)留守儿童的体育态度
态度一般情况下是由行为意向、情感、认知这三个因素构成的,个人内在结构比较持久,他是个体反应与外界刺激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体因为外界的刺激所表现的反应会受到自身态度的调节。体育认知与体育态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行为意向和体育情感,所以,留守儿童的体育态度主要受到其体育认知水平的影响。
(二)留守儿童的体育动机
体育动机主要指的是人们开展体育活动并保持该类活动的心理状态和主观原因,它主观的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体育的需要。据研究显示,留守儿童之所以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且同时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体育运动,特别是参加体育比赛等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留守儿童的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品质,这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发共识。留守儿童中有这些体育动机的人数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这与社会的关注和学校的教育是离不开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留守儿童还有一个主要的体育动机是提高体育成绩,这与当前中考中加入体育成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总体而言,留守儿童的体育动机是非常广泛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以强身健体和缓解学习压力为主[1]。
(三)留守儿童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个体在认识需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兴趣是个体活动动机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时兴趣还会推动留守儿童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深刻认识,促进人们主动积极的寻找能够满足认识需求的方法和途径。体育兴趣会随着需求逐渐被满足而变得更加深化和丰富,进而激发更高水平的体育兴趣。由此可见,体育兴趣是推动留守儿童认识体育活动的内部机制。
(四)留守儿童的体育价值
体育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评价体育这种社会现象的总和,留守儿童的体育价值则是其对体育活动的选择、判断、评价、认知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它对留守儿童在体育方面的情感、态度、参与、爱好、兴趣等造成直接的影响。据调查显示,体育价值认同排在前三的包括健身、娱乐和教育。由此可见,我国留守儿童对体育的教育、娱乐、健身这三个功能具有较高的认识程度,它们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体育价值取向。
二、留守儿童体育帮扶机制
(一)加强政府保障
为了加强我国留守儿童的体育帮扶机制,国家应该不断完善教育、就业、户籍管理、卫生、住房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留守儿童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保障农民工的探亲休假和社会保障制度。其一,政府应该实际生活中留守儿童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一系列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政策,规范学校、家庭、政府的义务和责任。其二,政府还应该加强在教育政策和教育经费方面的投入。其三,鼓励城市建立留守儿童在父母工作地区就近上学的制度。
(二)明确家庭责任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和陪伴着,是孩子的天,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当多的农民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开孩子,背井离乡的到城市中工作。政府和学校即使给予留守儿童再多的关爱也无法代替父母的职责和地位,所以,监护人应该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爱护、关心的义务和责任,通过电话或者视频的方式定期与孩子进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健康,为他们购买体育活动器材和学习资料,督促他们按时参加体育活动、认真学习。
(三)完善学校环境
学校是留守儿童养成各种能力、形成价值观、接受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必须制定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措施和政策,例如可以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对他们的成长过程进行记录,设立心理咨询处来解决留守儿童因为缺失亲情和父母关爱所造成的自卑、胆小、孤僻等心理问题。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年龄在6-15岁的范围,这正是他们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学校应该举办多种多样的课余体育活动,诸如体育游戏、体育竞赛等活动,这些体育活动可以塑造留守儿童优良的品德性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在体育态度、体育动机、体育兴趣、体育价值等体育心理状况未能达到理想状态,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农村体育教学存在薄弱环节,这与农村家庭、农村社会、农村教育等多种实际状况都有直接的联系。要想使留守儿童的体育心理状况得到改善,需要社会全体联合起来共同关注该问题,建立比较完善的留守儿童体育帮扶机制,从而有效的提高留守儿童的体育心理水平[2]。
参考文献:
[1] 万一春,王仕虎.留守儿童体育心理现状及其帮扶机制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5,03:115-119.
[2] 张志军.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J].运动.2012,1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