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终于有新家了!能告别十五平方米的“白鸽笼”,到新家“安居乐业”,能不高兴?
我面对新家高兴没几天,就犯愁了:这“顶级”住宅区,左邻右舍全都是陌生人,上下楼彼此之间擦肩而过,严肃得好像相互都是透明似的,如果说打招呼,那也只是有礼貌地互赠一个微笑而已。为了这,我曾与妻抱怨过,感慨过:“还不如住在我们原来的‘白鸽笼’,在共用客厅里,左邻右舍可以畅所欲言,海阔天空地长聊,也不用担心毛贼小偷。”妻子却说:“这就是现代都市的风景,各过各的小日子,谁也不用关心谁,彼此之间倒落得清静。”没错,清静倒是够清静的,可我这个丢三忘四的“大头虾”,没几天工夫,就自己上演了一场“被拒门外”的闹剧:钥匙放在房里忘了拿,出门顺手自己却把大门给关了。当时急着上班,可没有办公室的钥匙,这怎么办?真把我急死了!老妈那有一把“备用钥匙”,而她老人家却住在河东老城区,一来一回,不迟到才怪呐!如果撬锁进屋,这豪华的楠木门装修岂不全完了?没办法,我只好直奔老妈家里,迟到总比不到好。
晚上,正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知道后说:“老爸,要是想个办法,既可消除忘带钥匙的顾虑,又不被外人察觉就好了……”我以为孩子信口胡言,没理会他,末了还一再叮嘱:“别胡思乱想的,要把心思全放在学习上。”然而,孩子每天放学后,回到家里,就拿着卷尺,围着大门团团转,这里量量,那里度度,并在一张纸上画来划去,妻子见了觉得孩子有点奇怪,便走近查看,这时孩子却把纸张紧紧地捂住:“不许偷看,这是军事秘密!”孩子把纸张藏好后,就死缠着我要一根尼龙绳。我没好气地对他说:“在抽屉里,自己去拿!爸没空,别缠我,不好好读书,尽想鬼花招干嘛?”孩子向我做了一个鬼脸,离开了。
周末下班到家,孩子神秘兮兮地对我讲:“老爸,我发明了一个‘开锁装置’,以后你要是忘了带钥匙,也不怕了,我这装置保证灵光!”他见我不屑一顾,便硬拽我到门口。见我门里门外端详半晌瞧不出什么名堂,孩子便一本正经地边说边比划着介绍开了。我再细看,嘿,一根极细的绿色尼龙绳扣住锁头拉手弯钩处,沿门框与门板隙缝平行引出,绑在防盗门的铁框上,利用防盗门绿色纱窗掩护,使尼龙绳很难被发现。随着铁门的开启,门框转动牵动尼龙绳,锁头便拉开了……尼龙绳的牵引强度、受力方向及“障眼法”,设计得既合理又巧妙。
欣赏孩子的“杰作”之余,我不禁感慨:现在的孩子与我们幼时相比不但见多识广,而且“敢作敢为”。而我们家长常常把孩子的有益想法看成“胡说八道”,给予责难训诫:“你只要一门心思读书,少管闲事”、“脑子不用在功课上,将来没出息”等等。殊不知,在冷漠、训斥、责备中,却对孩子的健康心智造成了束缚和扼杀。看来,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学会赏识和鼓励孩子的创造精神,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我面对新家高兴没几天,就犯愁了:这“顶级”住宅区,左邻右舍全都是陌生人,上下楼彼此之间擦肩而过,严肃得好像相互都是透明似的,如果说打招呼,那也只是有礼貌地互赠一个微笑而已。为了这,我曾与妻抱怨过,感慨过:“还不如住在我们原来的‘白鸽笼’,在共用客厅里,左邻右舍可以畅所欲言,海阔天空地长聊,也不用担心毛贼小偷。”妻子却说:“这就是现代都市的风景,各过各的小日子,谁也不用关心谁,彼此之间倒落得清静。”没错,清静倒是够清静的,可我这个丢三忘四的“大头虾”,没几天工夫,就自己上演了一场“被拒门外”的闹剧:钥匙放在房里忘了拿,出门顺手自己却把大门给关了。当时急着上班,可没有办公室的钥匙,这怎么办?真把我急死了!老妈那有一把“备用钥匙”,而她老人家却住在河东老城区,一来一回,不迟到才怪呐!如果撬锁进屋,这豪华的楠木门装修岂不全完了?没办法,我只好直奔老妈家里,迟到总比不到好。
晚上,正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知道后说:“老爸,要是想个办法,既可消除忘带钥匙的顾虑,又不被外人察觉就好了……”我以为孩子信口胡言,没理会他,末了还一再叮嘱:“别胡思乱想的,要把心思全放在学习上。”然而,孩子每天放学后,回到家里,就拿着卷尺,围着大门团团转,这里量量,那里度度,并在一张纸上画来划去,妻子见了觉得孩子有点奇怪,便走近查看,这时孩子却把纸张紧紧地捂住:“不许偷看,这是军事秘密!”孩子把纸张藏好后,就死缠着我要一根尼龙绳。我没好气地对他说:“在抽屉里,自己去拿!爸没空,别缠我,不好好读书,尽想鬼花招干嘛?”孩子向我做了一个鬼脸,离开了。
周末下班到家,孩子神秘兮兮地对我讲:“老爸,我发明了一个‘开锁装置’,以后你要是忘了带钥匙,也不怕了,我这装置保证灵光!”他见我不屑一顾,便硬拽我到门口。见我门里门外端详半晌瞧不出什么名堂,孩子便一本正经地边说边比划着介绍开了。我再细看,嘿,一根极细的绿色尼龙绳扣住锁头拉手弯钩处,沿门框与门板隙缝平行引出,绑在防盗门的铁框上,利用防盗门绿色纱窗掩护,使尼龙绳很难被发现。随着铁门的开启,门框转动牵动尼龙绳,锁头便拉开了……尼龙绳的牵引强度、受力方向及“障眼法”,设计得既合理又巧妙。
欣赏孩子的“杰作”之余,我不禁感慨:现在的孩子与我们幼时相比不但见多识广,而且“敢作敢为”。而我们家长常常把孩子的有益想法看成“胡说八道”,给予责难训诫:“你只要一门心思读书,少管闲事”、“脑子不用在功课上,将来没出息”等等。殊不知,在冷漠、训斥、责备中,却对孩子的健康心智造成了束缚和扼杀。看来,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学会赏识和鼓励孩子的创造精神,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