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世说曹著轻薄才,长于题目人。常目一达官为“热鏊上猢狲”,其实旧语也。《朝野佥载》云:魏光乗好题目人,姚元之长大行急,谓之“趂蛇鹳鹊”;侍御史王旭短而黒丑,谓之“烟薫木虵”。杨仲嗣躁率,谓之“热鏊上猢狲”。句中“烟薫木虵”木,《酉阳杂俎》学津讨源本、四库本作“水”。《朝野佥载》“木蛇”作“地朮”。文章认为应作“烟薫地朮”,其他均为误用。
关键词:地朮 木蛇 水蛇
《朝野佥载》为作者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内容十分广泛,记述了唐代前期朝野遗事轶闻,尤以武后朝事迹为主。书中反映了当时有关人物事迹、典章制度、社会风尚、传闻逸事,也站在反对派的角度对武后朝的政治黑暗、吏治腐败、酷吏横暴、民生疾苦有所揭露,暴露了“贿货纵横,赃物狼藉”的现实世相。因属时人记时事,所载内容,多为第一手资料,所以颇有参考价值,为《太平广记》《资治通鉴》以及后世治唐史者广为引用,此例在《太平广记》中引用,“又目舍人郑勉为醉高丽。目拾遗蔡孚、小州医博士,诈谙药性。又有殿中侍御史短而丑黑,目为烟熏地术。目御史张孝嵩为小村方相。目舍人杨伸嗣为热鏊上猢狲。目补阙袁晖为王门下弹琴博士。目员外郎魏恬为祈雨婆罗门。”引文中作“地朮”。本文认为应作“烟薫地朮”。
《朝野佥载·卷》:二监察御史李嵩、李全交,殿中王旭,京师号为“三豹”。嵩为赤黧豹,交为白额豹,旭为黑豹。
《全唐诗卷八百七十六》:明皇时,御史王旭、李嵩、李全交并尚严酷,京师号黑、赤、白三豹。里闾至相诅曰。若违教,值三豹。
由此可见,文中王旭黑丑的特征无误。而各个版本中出现过的“木虵(蛇)”、“水虵(蛇)”没有此特征。
朮,草名。多年生草本。有白术、苍术等数种。根茎可入药。《尔雅·释草》:“朮,山蓟。”郭璞注:“《本草》云:朮,一名山蓟。今朮似蓟而生山中。”邢昺疏:“陶注云:有两种,白朮叶大有毛,甜而少膏;赤朮叶细小,苦而多膏是也。”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闻道士遗言,饵朮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邺中朝士,有单服杏仁、枸杞、黄精、朮、车前得益者甚多。”唐王绩《采药》诗:“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朮。”
(1)许姓妇产后寒热医进钩藤荆芥不效继用柴胡汤热愈盛面赤鼻出血予视之乃血虚症误用柴胡致血上冲若再进必死急用四物汤加牛膝茯神而鼻血止转用八珍汤加黑姜而热退后以芪归地朮补之而愈(《增广大生要旨·卷四·产后·附产科心法汪朴斋治验医案》)
(2)参耆归地朮三钱,赤白茯苓朴草兼。赤芍陈皮钱半等,味柴白芍二冬编。骨皮熟地和知柏,各一钱加姜枣煎。(《养生·增订十药神书(重订曹氏医学大成本)·戊字保真汤》)
百度百科对白朮性状的描述是: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朮”代表植物的整体,“地朮”应代表“朮”能入药的生长在土地里的根茎的那一部分。朮烘干后,颜色较深,与“烟熏”而“黑丑”相符。
虵(蛇),爬行动物。体圆而细长,有鳞,无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捕食蛙、鼠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左传·成公二年》:“丑父(逢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汉刘向《说苑·君道》:“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虵。”唐韩愈《杂说》之三:“其形有若蛇者。”元揭傒斯《春日杂言》诗之二:“雄狐窜其西,修虵出其东。”叶圣陶《倪焕之》三:“尤其是那大殿,高高的藻井,纠结着灰尘和蛛网,好像随时可以掉下一条蛇或者一个鬼怪来似的。”
虵(蛇)的外形是细长的,与短完全相反,虵的种类很多,各种颜色的都有,并无黑丑特征。
(3)我正在那里诧异,又上来了那么个水蛇腰的小旦,望着那胖子,也没个里儿表儿,只听见冲着他说了俩字,这俩字我倒听明白了,说是“肚香”。说了这俩字,也上了桌子,就尽靠着那胖子坐下。(《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4)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5)水蛇蟠在芦青高处,主水高若干,涨若干。若头望下,水即至。(《纪效新书卷十八·治水兵篇》)
(6)岭南无问贫富之家,教女不以针缕绩纺为功,但躬庖厨,勤刀机而已。善酰盐菹鲊者,得为大好女矣。斯岂遐裔之天性欤!故俚民争婚聘者,相与语曰:“我女裁袍补袄,即灼然不会;若修治水蛇黄鳝,即一条必胜一条矣。”(《太平广记·岭南女工》)
以上示例中均突出的是水蛇细长的特点。“水蛇”还是战船的组成部分,更无“短而黑丑”的特征。如:
(7)舢板两旁水蛇贰根,各长壹丈捌尺;压板贰块,各长贰丈;水戗贰根,各长壹丈柒尺:均宽伍寸、厚贰寸。做净每折见方尺捌拾尺,用舰匠壹工。水蛇钉缝凑长叁丈陆尺,每肆尺用长捌寸钉叁个;压板、水戗钉缝凑长柒丈肆尺,每丈用长伍寸钉叁拾个。(《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清刻本)·卷六·福建省外海战船做法(六)》)
木蛇是刻有蛇形图案的木门或法器之类的物品,与“短”这一特征丝毫扯不上关系。
(8)胥门者,向姑胥山也。越在东南,正在巳方,故蛇门之上,刻有木蛇,其首向内,示越之臣服于吴也。(《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四回》)
(9)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曰:“吴在辰位龙,故小城南门上作龙。越在巳地,其位蛇也,故南大门上有木蛇。”(《论衡校释卷第三》)
(10)疏山抉吐应记。皆作后人榜样。疏山亦不可测地位中人也。疏寻常接机。手握木蛇。僧问手中是甚么物。曰:曹家女。(《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六》)
木蛇还可能是“合木蛇”。《本草纲目》按字林云:耳□录听,形如蜥蜴,出魏兴。居树上,见人则跳来啮之。啮已还树,垂头听,闻哭声乃去。即此也。其状头尾一般,大如捣衣杵,俗名合木蛇,长一二尺。谈野翁方,名斫木蛇,又名望板归。合木蛇外形上是短的,但不至于丑,更没有黑的特征。
地朮作为一种药材,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一道烘培或者烟熏的工序,成药颜色变黑。蛇无论是烹饪或其他均没有烟熏的做法。且“地朮”是根茎部分,臃肿而短,因此我们认为“烟熏地朮”无误。
参考文献:
[l][唐]段成式(方南生校点).酉阳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1990.
(吴伟 浙江温州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532000)
关键词:地朮 木蛇 水蛇
《朝野佥载》为作者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内容十分广泛,记述了唐代前期朝野遗事轶闻,尤以武后朝事迹为主。书中反映了当时有关人物事迹、典章制度、社会风尚、传闻逸事,也站在反对派的角度对武后朝的政治黑暗、吏治腐败、酷吏横暴、民生疾苦有所揭露,暴露了“贿货纵横,赃物狼藉”的现实世相。因属时人记时事,所载内容,多为第一手资料,所以颇有参考价值,为《太平广记》《资治通鉴》以及后世治唐史者广为引用,此例在《太平广记》中引用,“又目舍人郑勉为醉高丽。目拾遗蔡孚、小州医博士,诈谙药性。又有殿中侍御史短而丑黑,目为烟熏地术。目御史张孝嵩为小村方相。目舍人杨伸嗣为热鏊上猢狲。目补阙袁晖为王门下弹琴博士。目员外郎魏恬为祈雨婆罗门。”引文中作“地朮”。本文认为应作“烟薫地朮”。
《朝野佥载·卷》:二监察御史李嵩、李全交,殿中王旭,京师号为“三豹”。嵩为赤黧豹,交为白额豹,旭为黑豹。
《全唐诗卷八百七十六》:明皇时,御史王旭、李嵩、李全交并尚严酷,京师号黑、赤、白三豹。里闾至相诅曰。若违教,值三豹。
由此可见,文中王旭黑丑的特征无误。而各个版本中出现过的“木虵(蛇)”、“水虵(蛇)”没有此特征。
朮,草名。多年生草本。有白术、苍术等数种。根茎可入药。《尔雅·释草》:“朮,山蓟。”郭璞注:“《本草》云:朮,一名山蓟。今朮似蓟而生山中。”邢昺疏:“陶注云:有两种,白朮叶大有毛,甜而少膏;赤朮叶细小,苦而多膏是也。”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闻道士遗言,饵朮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邺中朝士,有单服杏仁、枸杞、黄精、朮、车前得益者甚多。”唐王绩《采药》诗:“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朮。”
(1)许姓妇产后寒热医进钩藤荆芥不效继用柴胡汤热愈盛面赤鼻出血予视之乃血虚症误用柴胡致血上冲若再进必死急用四物汤加牛膝茯神而鼻血止转用八珍汤加黑姜而热退后以芪归地朮补之而愈(《增广大生要旨·卷四·产后·附产科心法汪朴斋治验医案》)
(2)参耆归地朮三钱,赤白茯苓朴草兼。赤芍陈皮钱半等,味柴白芍二冬编。骨皮熟地和知柏,各一钱加姜枣煎。(《养生·增订十药神书(重订曹氏医学大成本)·戊字保真汤》)
百度百科对白朮性状的描述是: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朮”代表植物的整体,“地朮”应代表“朮”能入药的生长在土地里的根茎的那一部分。朮烘干后,颜色较深,与“烟熏”而“黑丑”相符。
虵(蛇),爬行动物。体圆而细长,有鳞,无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捕食蛙、鼠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左传·成公二年》:“丑父(逢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汉刘向《说苑·君道》:“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虵。”唐韩愈《杂说》之三:“其形有若蛇者。”元揭傒斯《春日杂言》诗之二:“雄狐窜其西,修虵出其东。”叶圣陶《倪焕之》三:“尤其是那大殿,高高的藻井,纠结着灰尘和蛛网,好像随时可以掉下一条蛇或者一个鬼怪来似的。”
虵(蛇)的外形是细长的,与短完全相反,虵的种类很多,各种颜色的都有,并无黑丑特征。
(3)我正在那里诧异,又上来了那么个水蛇腰的小旦,望着那胖子,也没个里儿表儿,只听见冲着他说了俩字,这俩字我倒听明白了,说是“肚香”。说了这俩字,也上了桌子,就尽靠着那胖子坐下。(《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4)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红楼梦》第七十四回)
(5)水蛇蟠在芦青高处,主水高若干,涨若干。若头望下,水即至。(《纪效新书卷十八·治水兵篇》)
(6)岭南无问贫富之家,教女不以针缕绩纺为功,但躬庖厨,勤刀机而已。善酰盐菹鲊者,得为大好女矣。斯岂遐裔之天性欤!故俚民争婚聘者,相与语曰:“我女裁袍补袄,即灼然不会;若修治水蛇黄鳝,即一条必胜一条矣。”(《太平广记·岭南女工》)
以上示例中均突出的是水蛇细长的特点。“水蛇”还是战船的组成部分,更无“短而黑丑”的特征。如:
(7)舢板两旁水蛇贰根,各长壹丈捌尺;压板贰块,各长贰丈;水戗贰根,各长壹丈柒尺:均宽伍寸、厚贰寸。做净每折见方尺捌拾尺,用舰匠壹工。水蛇钉缝凑长叁丈陆尺,每肆尺用长捌寸钉叁个;压板、水戗钉缝凑长柒丈肆尺,每丈用长伍寸钉叁拾个。(《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清刻本)·卷六·福建省外海战船做法(六)》)
木蛇是刻有蛇形图案的木门或法器之类的物品,与“短”这一特征丝毫扯不上关系。
(8)胥门者,向姑胥山也。越在东南,正在巳方,故蛇门之上,刻有木蛇,其首向内,示越之臣服于吴也。(《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四回》)
(9)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曰:“吴在辰位龙,故小城南门上作龙。越在巳地,其位蛇也,故南大门上有木蛇。”(《论衡校释卷第三》)
(10)疏山抉吐应记。皆作后人榜样。疏山亦不可测地位中人也。疏寻常接机。手握木蛇。僧问手中是甚么物。曰:曹家女。(《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六》)
木蛇还可能是“合木蛇”。《本草纲目》按字林云:耳□录听,形如蜥蜴,出魏兴。居树上,见人则跳来啮之。啮已还树,垂头听,闻哭声乃去。即此也。其状头尾一般,大如捣衣杵,俗名合木蛇,长一二尺。谈野翁方,名斫木蛇,又名望板归。合木蛇外形上是短的,但不至于丑,更没有黑的特征。
地朮作为一种药材,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一道烘培或者烟熏的工序,成药颜色变黑。蛇无论是烹饪或其他均没有烟熏的做法。且“地朮”是根茎部分,臃肿而短,因此我们认为“烟熏地朮”无误。
参考文献:
[l][唐]段成式(方南生校点).酉阳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3]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1990.
(吴伟 浙江温州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5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