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科隆展览(北京)有限公司总裁,2017年9月以首席执行官的身份加盟北京昆仑亿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离开征战二十余年的老战场,冯向军如何总结过往,又如何开启新篇?中国会展杂志社执行社长兰宇鑫现场对话冯向军,为您展现冯总的会展新征程。
中国会展:作为科隆展览20余年成长的见证者,您能先简单分享一下这些岁月的宝贵经历吗?
冯向军:科隆展览让我收获了太多的“难忘”。
1996年我离开了外交工作岗位,筹建了科隆展览前中国总代理一德信公司的北京代表处。从那时起,我就与科隆展览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至今依然记得2002年科隆展览中国公司挂牌成立时,我和初创员工在略显拥挤的办公室里辛勤工作的场景。
二十一年来,我们陪伴不计其数的中国客户拓展海外市场;见证了海外企业通过参加科隆展览中国的展会开拓市场。不知不觉中,我与科隆展览一起成长,同时科隆这座城市也几乎成了我第二故乡。而中国公司近60位同甘共苦的伙伴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让我的离开变得更加依依不舍。从他们身上我体会到了跨国文化的交汇和传递;同时来自德国工匠精神的办展理念,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德国会展文化的精髓和奥秘。
中国会展:您的从业经历伴随着中国展览行业的发展,对此您有何感触?
冯向军:在过去的二十余年,我有幸经历了中国现代展览业的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初到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这是中国展览业全面孕育的十年,基本完成了传统展会的结构性发展;
第二阶段是2002年到2012年前后,这十年是中国会展行业全面吸收和提升的十年。外资展览机构的加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铸就了中国会展业飞速发展的辉煌;
第三阶段是变革创新的十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消费品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展览行业呈现了差异化、精准化、数据化、智能化、资本化的新态势。
中国会展:是什么促使您放弃征战20余年的老战场,转而开启新征程?
冯向军:正是互联网新思维促成了我的新征程。
无论是2002年与阿里巴巴高管在杭州的长谈,还是近年来与总部同事、业内专家及高端客户的频繁交流,都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互联网非但不会替代传统展览业,反而会助推展览业的发展和升级;商业的本质还是要回归到人与人的线下交流,虽然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阅读习惯、购物习惯、思考习惯和生活习惯,但同时也更凸显了线下交流的价值,参展商和观众也越发珍惜展期有限的交流时间。正是上述这些思考,促成了我现在的决定。
中国会展:可否为广大业内人士介绍下您的新职位:北京昆仑亿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股份”)首席执行官?
冯向军:最初认识昆仑股份是因为他的严苛标准让我震撼。
说起与昆仑股份(股票代码:836036)的渊源,我要特别感谢清华控股。他们在计划投资昆仑股份初期,与我进行了交流,希望我能为昆仑股份的上市及其产品和服务的规范化、国际化助一臂之力。
当然,在过去长期的合作过程中,昆仑股份的创新和不断进取精神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迄今他们服务的展会已超过3300场,高峰期每周超过16场展会。令我深为震撼的是:我作为主办方对每一场展会项目都制定了严格而苛刻的目标,而昆仑股份对待这数千场展会都以主办方的最高标准为要求,这得需要多大的付出和投入?当我了解到昆仑股份拥有超过30人的开发团队,在技术上始终追求卓越,不断推陈出新;他们所拥有的清华大学技术背景,以及近二十年为智慧展览深耕细作,在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所拥有的雄厚技术,所有这些都更坚定了我对昆仑股份领跑展览智慧化的信心。
中国会展:与之前的职业经历相比,未来您将要做的事业有什么不一样?
冯向军:未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许不亚于初建科隆展覽中国业务时的难度,但我乐意通过接受挑战,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于助推会展业的升级之中。
各位业界同仁在不断地把中国展览业带到历史新高度,但如何保持这种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可持续性,如何利用科技力量助推展会的智慧化,如何利用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和参展效果,如何协助主办搭建行业交流交易大平台,这正是未来十年我充满热情将要投身的事业。
昆仑股份以科技创新推动展览升级、加强展览服务提升展览效果为己任,旨在成为会展业领军企业中的一员,我们将依托更为领先稳定的技术、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更加高效优质的团队、更为先进规范的国际化管理,期望与行业同仁及有志于展览行业发展的机构,开展更为广泛而有深度的合作。
我们认为这既是展览行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昆仑股份乐意肩负的行业使命和责任。
离开征战二十余年的老战场,冯向军如何总结过往,又如何开启新篇?中国会展杂志社执行社长兰宇鑫现场对话冯向军,为您展现冯总的会展新征程。
中国会展:作为科隆展览20余年成长的见证者,您能先简单分享一下这些岁月的宝贵经历吗?
冯向军:科隆展览让我收获了太多的“难忘”。
1996年我离开了外交工作岗位,筹建了科隆展览前中国总代理一德信公司的北京代表处。从那时起,我就与科隆展览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至今依然记得2002年科隆展览中国公司挂牌成立时,我和初创员工在略显拥挤的办公室里辛勤工作的场景。
二十一年来,我们陪伴不计其数的中国客户拓展海外市场;见证了海外企业通过参加科隆展览中国的展会开拓市场。不知不觉中,我与科隆展览一起成长,同时科隆这座城市也几乎成了我第二故乡。而中国公司近60位同甘共苦的伙伴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让我的离开变得更加依依不舍。从他们身上我体会到了跨国文化的交汇和传递;同时来自德国工匠精神的办展理念,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德国会展文化的精髓和奥秘。
中国会展:您的从业经历伴随着中国展览行业的发展,对此您有何感触?
冯向军:在过去的二十余年,我有幸经历了中国现代展览业的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初到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这是中国展览业全面孕育的十年,基本完成了传统展会的结构性发展;
第二阶段是2002年到2012年前后,这十年是中国会展行业全面吸收和提升的十年。外资展览机构的加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铸就了中国会展业飞速发展的辉煌;
第三阶段是变革创新的十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消费品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展览行业呈现了差异化、精准化、数据化、智能化、资本化的新态势。
中国会展:是什么促使您放弃征战20余年的老战场,转而开启新征程?
冯向军:正是互联网新思维促成了我的新征程。
无论是2002年与阿里巴巴高管在杭州的长谈,还是近年来与总部同事、业内专家及高端客户的频繁交流,都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互联网非但不会替代传统展览业,反而会助推展览业的发展和升级;商业的本质还是要回归到人与人的线下交流,虽然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阅读习惯、购物习惯、思考习惯和生活习惯,但同时也更凸显了线下交流的价值,参展商和观众也越发珍惜展期有限的交流时间。正是上述这些思考,促成了我现在的决定。
中国会展:可否为广大业内人士介绍下您的新职位:北京昆仑亿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股份”)首席执行官?
冯向军:最初认识昆仑股份是因为他的严苛标准让我震撼。
说起与昆仑股份(股票代码:836036)的渊源,我要特别感谢清华控股。他们在计划投资昆仑股份初期,与我进行了交流,希望我能为昆仑股份的上市及其产品和服务的规范化、国际化助一臂之力。
当然,在过去长期的合作过程中,昆仑股份的创新和不断进取精神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迄今他们服务的展会已超过3300场,高峰期每周超过16场展会。令我深为震撼的是:我作为主办方对每一场展会项目都制定了严格而苛刻的目标,而昆仑股份对待这数千场展会都以主办方的最高标准为要求,这得需要多大的付出和投入?当我了解到昆仑股份拥有超过30人的开发团队,在技术上始终追求卓越,不断推陈出新;他们所拥有的清华大学技术背景,以及近二十年为智慧展览深耕细作,在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所拥有的雄厚技术,所有这些都更坚定了我对昆仑股份领跑展览智慧化的信心。
中国会展:与之前的职业经历相比,未来您将要做的事业有什么不一样?
冯向军:未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许不亚于初建科隆展覽中国业务时的难度,但我乐意通过接受挑战,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于助推会展业的升级之中。
各位业界同仁在不断地把中国展览业带到历史新高度,但如何保持这种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可持续性,如何利用科技力量助推展会的智慧化,如何利用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和参展效果,如何协助主办搭建行业交流交易大平台,这正是未来十年我充满热情将要投身的事业。
昆仑股份以科技创新推动展览升级、加强展览服务提升展览效果为己任,旨在成为会展业领军企业中的一员,我们将依托更为领先稳定的技术、更加贴心周到的服务、更加高效优质的团队、更为先进规范的国际化管理,期望与行业同仁及有志于展览行业发展的机构,开展更为广泛而有深度的合作。
我们认为这既是展览行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昆仑股份乐意肩负的行业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