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叶带来了惊喜,改造了吐蕃人的饮食结构,也让吐蕃人以为,“仙草”是吐谷浑的特产,他们从吐谷浑人手中高价收购茶叶,将“中间商”奉若神明。
拥有吐蕃“超大茶叶订单”的吐谷浑人开始加大抢劫汉人边民的力度,有茶抢茶,没茶就劫持人质,要求家属拿茶叶来赎人。
这是因茶叶催生的最奇怪“绑票”—不要钱只要茶,二百担茶叶一条命,一手交茶,一手放人,汉人人质的家属们只好四处托人买茶。茶商们听说有生意做,也纷纷聚集在中原西南边界,就这样催生了一个火爆的茶叶市场。
随着吐谷浑的抢掠越来越猖狂,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出兵镇压,派出大名鼎鼎的李靖将军,率十万大军将吐谷浑整族灭门,吐谷浑从此一蹶不振,其首领慕容氏的子孙日后种种复国行为均告失败,并最终被他们曾“忽悠”过的吐蕃所灭。
因为茶叶,贪婪的“中间商”吐谷浑收获了暴利,也惹来了杀身之祸。
成也茶,败也茶
同样因为茶叶,骁勇强大的契丹一度创造了强大的政权,也在茶汤中葬送了自己。
如果没有茶叶,契丹或许还是中原政权忠心耿耿的属国、风餐露宿的原始部落。
唐朝中期时,契丹人作为兵力补充,随同中原军队征战,在军营生活里,第一次见到了茶叶。因为与吐蕃几乎相同的饮食结构,茶叶甫一带回部落,就立马成为“爆款”。 更神奇的“疗效”是,或许就是因为茶叶的持续摄入,改变了契丹人的健康状况,这个游牧民族身体越来越强壮,寿命也越来越长,平均年龄从过去的35岁提高到了43.2岁。
但契丹临近的中原北方不产茶,朝廷又将茶叶作为战略物资,严格管控。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契丹只能和吐蕃一样,通过吐谷浑这个哄抬物价的“中间商”满足部落对茶叶的需求。
直到唐朝末年,天下大乱。自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这50多年间,是“皇帝轮流做”的混乱天下。
中原在打架,军事实力也在不断分散,强壮的契丹成了中原政权称皇的依靠。后晋石敬瑭为了顺利夺权,认契丹首领耶律德光为父,并把燕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割让给了契丹,契丹由此拥有了南下掠夺中原茶叶的基地,从此肆意进出,烧杀抢掠。
直到中原政权更迭到相对集中的宋代。宋朝军队力量薄弱,与契丹的交锋都是败多胜少,而每逢战败,宋朝就得被迫接受契丹提出的议和条件—这些条件基本都与契丹掠夺茶叶的企图密切相关,比如以马换茶的要求,官方行价曾一度达到了“契丹一匹马换中原600斤茶”的地步,几乎形同抢劫。
霸占这么多茶叶的契丹,便拥有了一根控制住其他强悍游牧民族的绳索:用配额的方式分配茶叶。据《辽史·兵卫志》记载,契丹气焰最嚣张的时候,同时掌控着59个藩属国军队,“均以草控之”。这个“草”,便是茶叶。女真、室韦、奚族等游牧部族,纵使战斗力再强大,也不得不为茶叶低头,不敢造次。
在与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后,契丹更是通过契约获得大批茶叶,再用茶叶去换其他民族的特产,最后再以高价在边界卖给汉人。这样“空手套白狼”下来,契丹权钱两全,盛极一时。
此时,如果再无茶叶,契丹或许还能是那个骁勇善战的强悍民族。
茶叶带给国家、个人的好处如此立竿见影,饮茶之风在契丹盛行,一片欣欣向荣中,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游牧民族的机敏与勤勉。从宫廷到民间,契丹大兴汉风,酒肆遍地、茶坊林立,达官显贵们脱下了骑装,换成绫罗绸缎,在酒里茶里醉生梦死。
有些茶馆为了招徕消费者,还专门从中原招募点茶师,那些刚刚在中原流行起来的斗茶、茶百戏图、赏盏等茶活动在契丹受到更热烈的欢迎,纵情的娱乐霸占着人们的身心。
这些流于表面的模仿、附庸风雅的虚荣,彻底减损了契丹的战斗能力。不久之后,契丹征战西夏失败,元气大伤。一直被契丹用茶牵制、积怨已深的女真族趁机进攻,将契丹一族苦心经营的辽国一网打尽。
契丹政权的兴衰,可以说是“成也茶,败也茶”了。
茶叶带给国家、个人的好处如此立竿见影,饮茶之风在契丹盛行,一片欣欣向荣中,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游牧民族的机敏与勤勉。
一片树叶的震颤
如果说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间因茶叶而起的战争尚属小范围的波动,那么自南宋开始,随着航运业等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茶叶得以大量出口,通过海路、陆路到达世界各个角落,这片产自东方中国的树叶,在世界范围的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如果没有茶,或许也没有美国。
这个故事要首先从茶叶征服英国讲起。
17世纪的英国可谓如日中天,伦敦,自然是万国之都。在伦敦的一家咖啡馆里,漂洋过海的中国茶叶经过商人们的一番包装和广告轰炸,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东方神药”。尽管价格昂贵,但依旧被抢购一空。
不是游牧民族的英国人为何也酷爱茶叶无法自拔?因为茶同时切中了两类人群的需要:对英国贵族来说,新鲜事物“中国茶”足以成为炫耀生活的谈资,而对于平民来说,喝茶可以更好地软化主食干面包,补充微量元素。
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整个英国的茶叶销量从每年不超过5万磅飙升到每年2000万磅。茶叶敲开了英国的大门,也随着英国的殖民开始在整个西方世界流行。
在历时7年,终于打败法国一统北美殖民地之后,英国想在殖民地的经济管控中赚回损失的军费。
英国人打起了茶叶的主意。
1773年,英国在北美颁布《茶叶法》,授权给代表英国利益的东印度公司垄断北美所有茶叶相关贸易。
从世界各地移民到北美生活的居民,以英裔居多,茶早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茶叶法》的颁布,垄断局面的形成,无论对做茶叶生意的商人,还是日常饮茶的平凡百姓,都是一场经济灾难。
此前面对茶叶提税、禁止私茶、低价倾销陈茶的积怨,在《茶叶法》的垄断面前全部爆发。北美各地掀起了全面的抗议浪潮,以“不喝茶”的方式抗议。人们拒绝为英国人卸茶箱、拒绝买卖茶叶,任何从事与茶有关工作的人,都被视为全民公敌。
1773年12月16日晚上,波士顿当地的反政府组织“茶叶党”偷偷摸上波士顿港口的3条船。这3条船满载着茶叶,因为“不喝茶”的抗议运动,这3条船的茶叶迟迟未能卸货。“茶叶党”人将这价格不菲的342箱茶叶全部倒入海水中。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对被殖民的北美人民来说,这次运动及事件直接打击了英国的茶叶生意,对英国来说,则是敲响了严控殖民地经济的警钟。
此后,对抗不断升级。北美对英国的不满开始从私下摩擦转向正面冲突,直到1776年7月4日,北美宣布独立,拉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
而“波士顿倾茶事件”,标志着北美独立之路的开始。
这片小小的东方树叶,就这样漂洋过海,掀起波澜。它是沖突的导火索,也是变革的见证者。
而我国屈辱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源头上也是一场贸易战,更确切地说,也是一场“茶叶战”。
我国屈辱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源头上也是一场贸易战,更确切地说,也是一场“茶叶战”。
从中国进口茶叶对英国来说一直不是一场旗鼓相当的买卖。面对茶叶,英国人拍手叫好,照单全收;面对英国人带来的商品,中国方面却没什么感兴趣的物件。商业的单方面碾压、清政府“对外贸易只能用白银结算”的规则,都令英国感到贸易差带来的损失。
但茶叶是刚需,无法放弃。为了弥补损失,英国人想到了出口鸦片给中国。鸦片易成瘾,成本低、利润高,销路又稳定,沿着当初茶叶从中国“俘虏”英国的路线,鸦片“俘虏”了中国。
如此一来,英国人用鸦片对抵了海量茶叶,甚至还反赚了清政府更多的白银。“白银流失”是比“鸦片成瘾”更大的问题,清政府终于坐不住了,在1839年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前往广东,虎门销烟。这成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天朝上国的形象彻底瓦解。
回溯这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分水岭事件,其源头也不过是一片震颤的树叶。
如今,无论是遥远的北美还是茶叶的产地中国,曾掀起狂澜的茶叶都已渐渐成为寻常饮品,不再是战争的引线。
但循着刘杰、赖晓东《茶战》系列丛书着下的笔墨,我们得以看见这片小小的树叶曾如何撼动沉重的历史:唐宋时代的茶马古道、少数民族的马背驼铃、西方国家的早期积累,无一不夹杂着清幽茶香和战争的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