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成性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52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本文试图从生成性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这个角度,依据一些教学理论和平时的教学实践,从“课前精心预设,注重留白”、“课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后做一个勤奋的反思者”三个方面进行了试探。
  关键词:生成性课堂 实施策略 课前预设 课中主导 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045-02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活力。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成、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那么,我们如何在实践中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成性课堂呢?
  
  一、课前精心预设,注重留白
  
  没有预设的“放羊式”的课堂,容易产生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旁逸斜出、无谓争辩的局面;陷于一点、纠缠不清的局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局面。显然这不是我们追求的有效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与生成,并非井水不犯河水或水火不容,而应是水乳交融、和谐生成。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有效的生成。那么怎样预设?
  
  (一)深入的文本解读和简明的教学目标是前提
  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语文教学的范文,大多是人类文化的精神凝聚,其中蕴含着丰厚而博大的文化内涵,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教材中的每篇美文都拥有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信息、美的语言、美的结构,还有可供深层挖掘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蕴。因此,开发课程资源绝不能忽视了教材,而要深入地钻研教材才能“创造性”地处理与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感悟、赏析、质疑、探究、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积累人文素养。教师解读文本时体验、感悟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设和生成的质量。因为只有教师自己先“披文入情”,才能“情动而辞发”地进行预设和生成。
  其次,要确定简明的教学目标。一个精美的教学预设也需要有一组简明的教学目标。一篇课文或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蜻蜓点水似的教学要好得多。因而,一篇课文应梳理出主次,抓住主要的,适当考虑甚至不考虑次要的,从而确定一组简明的教学目标。
  
  (二)构建简洁而灵动的教学板块是基础
  一篇课文的教学可设计成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要有相当的灵动性,要充分考虑到课堂生成时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能根据过程的实际进展及时反馈、调整教学设计。不但要考虑到若干板块在课堂中有序生成的可能,更要考虑到它们无序生成的可能,要具有根据学情适时变化的预设柔性。
  
  (三)精心设计丰满而应变的教学预案是关键
  “一个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可见,教学设计只要着眼于为动态生成而设计,就可能产生预设中的生成策略。因此,教师可以从多方面预测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课堂上生成相关问题时能够及时灵活合理调整教学预案,让预设真正服务于课堂的生成。如学习情境的预设,要针对知识点,预设学生相关活动过程,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还要预设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与困惑,教师应如何点拨引导的应对措施等。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质疑问难做充分预测,以便课堂教学的启发引导。这些都应成为教师预设教学预案考虑的内容。
  
  (四)预设时要注重留白
  中国画强调“留白”,语文课堂也同样讲求留白。因为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要给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放的时空,让学生去遐想,去深思。要相信学生:我们给学生一人天地,他们还我们一个惊喜!
  
  二、课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牵着鼻子走的课并不是一堂好课。有效的动态生成式课堂,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教师的主导性,反而更应该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课堂的组织与引导,进行有效生成。具体说就是在处理意外情况时,要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并正确取舍课堂生成,以使课堂生成向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向有利于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向发展,向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将备课预料之外的情况与三维教学目标比较,看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
  如:一位老师上〈〈四季〉〉一课,学习第一节“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师问:除了草芽说“我是春天”外,还有哪些事物也可以说“我是春天”?
  生1:桃花说:“我是春天。”
  生2:白云说:“我是春天。”
  师问:可以吗?
  生3:不可以,因为白云是一年四季都有的。
  师:真好,白云不是春天独有的特征。
  生4:小朋友说:“我是春天!”
  生1:不对,小朋友也是一年四季都有的。
  “小朋友也是一年四季都有的,所以不能说‘我是春天’”,这个观点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于是生成到这就打住了。这位老师没有发挥教师应有的引导作用,抓住“小朋友就像春天一样朝气蓬勃”这个生成性的教育目标,及时调整教学过程,让学生得到生命的真实成长。如果此时老师再问一句:“小朋友可以说‘我是春天’吗?”激发学生思考、讨论,我想学生的观点会非常丰富,最后老师小结:“对啊,小朋友就是春天,你们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生机----勃----勃!”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己正是春天,更是祖国的希望,对学生渗透了人文素养,同时对“春天”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在解读文本时,学生的阅读体验可能会出现偏差,这在学习过程中是正常的。但教师不能一味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教师应该及时调整预设,使之成为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基础资源,在阅读活动中进行价值引导,调整学生的体验,在对话、交流、碰撞中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如有老师教学《江雪》的片段: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生1: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生2:难道他不怕冷吗?
  师: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生1:因为家里穷,以捕鱼为生,天冷也来要钓鱼。
  生2:可能老翁在想鸟都飞走了这么冷的天气,就没人和自己抢了。
  师:那就是说老人在独自享受这一份清静。
  生3:老翁可能是遇见了什么伤心事了。
  师:也有这样的可能。
  生4:我想他非常喜欢钓鱼,所以也就顾不上天冷了。
  师: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钓鱼爱好者!
  生5:可能是他犯了错误,被流放在外。
  师: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
  师: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生1: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写这一首诗的。
  生2:我感到,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的心情。
  在这个片断中我们看到,由于教师的鼓励,学生对这个问题形成了多种答案,尽管有些认识有高下之分,但这些答案都融入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柳宗元生平简介,体现了教师在价值取向上的导向作用。孩子们是在解读文本,也是在感悟人生。他们在多元解读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在“知人论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学习方法的熏陶。
  有效的动态生成式袄学在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更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并在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认真地根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做好导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
  
  三、课后做一个勤奋的反思者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它伴随着决裂与继承、摈弃与发展。而作为一名教师,“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表明了一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历程。同样,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积累教学智慧、完善知识体系、提高感悟能力,丰富人文底蕴,也是更好实施生成性教学的有效策略。对于语文课堂,我觉得可以进行以下几种方式的反思:
  (一)记载成功之笔。每堂课都可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创新等,凡是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动态生成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牢记失败之处。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定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教师课后应进行冷静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三)捕捉瞬间灵感。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不断融洽,师生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捕捉住这些智慧和思维火花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突然而至,转瞬即逝,不及时记录下来,以后的教学也就丧失了好的素材。
  (四)进行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反思,这节课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提问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五)“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相结合。通过从时间维度上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不间断的自我反思和运用别人的经验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相结合的方式,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行为,形成质的飞跃。
  生成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有话言长,无话语短。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多元交流的生命历程,他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充满灵性,充斥着智慧、灵感的碰撞。叶澜教授对理想的生成性课堂曾做过这样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我们十分有必要形成这么一种共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创造,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趣味性。所以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都应该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的过程。
其他文献
鼓励孩子走综合教育路线     中国商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经过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之后,中国的“一代商人”已经成长。社会发展到现在,“一代商人”大部分已经人到中年,甚至老年。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群人面临着企业交接的问题。对于一手建立的企业,大部分商人还是希望子女继承,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简单。如今,社会上关于“二代商人”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致使“二代商人”的教育问题越发突出。   曾经,有朋友问我,你会不
2013年4月20日8∶02,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特大地震,波及范围800平方公里。天灾给人类带来的损失触目惊心,人类虽然目前还不能控制天灾,但是在巨大灾难之后,一系列高新技术却能帮助人们挽回更多的宝贵生命。下面就介绍几种救援中的高效“武器”。  液压钳 在雅安地震灾害中抢救伤员时,液压钳变成了抢险队员的必备法宝。灾难现场钢筋交错,阻碍救援,一把液压钳却能把倒塌房屋中纵横交错的钢筋一根根剪断,为营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