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大蒜素对痢疾杆菌的抑菌效果,初步探讨大蒜素的抑菌机制。方法:采用K-B纸片法、液体稀释法检测大蒜素对痢疾杆菌的抑菌效果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值;采用SDS-PAGE电泳法,观察大蒜素作用下菌体蛋白质电泳图谱的变化。结果:大蒜素对痢疾杆菌的抑菌环直径为15.3±1.676305mm,MIC值为100ug/ml,在SDS-PAGE中,大蒜素作用后,痢疾杆菌的蛋白图谱有变化。结论:大蒜素对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并影响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初步揭示了大蒜素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大蒜素;SDS-PAGE;抑菌机制;痢疾杆菌
志贺菌属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一类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危害严重的革兰阴性肠道致病菌,临床感染可导致细菌性痢疾(菌痢)。菌痢是世界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全球每年的病例超过1.6亿,并导致100万患者死亡,其中绝大数为5岁以下的儿童[1]。目前,人们长期滥用抗生素造成了严重菌群失调和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寻找一种不良反应少又有效的抗菌药物,是医学界努力的方向。大蒜为百合科植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原在法国、埃及等地早就用来佐餐、预防疫疠,秦汉时期传人我国,我国食用大蒜及用大蒜治疗疾病历史悠久,据《本草纲目》记载,大蒜有解毒散臃肿、消毒气、除风破冷、健脾治世等功效[2]。研究表明,大蒜抗菌的有效成分是大蒜素。本研究主要观察大蒜素对痢疾杆菌的抑菌作用,并对其抑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大蒜素(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福氏痢疾杆菌(本室保存,菌号:51571-10);营养琼脂培养基、MH琼脂培养基、MH肉汤培养基(北京奥博星责任股份有限公司);过硫酸铵、冰醋酸(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TEMED、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Tris、SDS、β-巯基乙醇、考马斯亮蓝R-250(艾勒科技有限公司);甲醇(天津市科锐思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蛋白Marker(北京鼎国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滤纸
1.2仪器
电泳槽(北京六一仪器厂,型号DYCZ-24DN),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型号DYY-6B型),摇床。
1.3方法
1.3.1大蒜素对痢疾杆菌的抑菌作用
1.3.1.1 菌悬液的制备
福氏痢疾志贺菌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37℃ 18-24h,用无菌生理盐水将新鲜平板培养物洗下,以MH肉汤培养基制成浓度为1.6×106cfu/ml的菌悬液。
1.3.1.2 大蒜素液的制备
用MH肉汤培养基溶解大蒜素粉末,制成0.5mg/ml的大蒜素液,备用。
1.3.1.3 大蒜素药敏纸片的制备
将滤纸剪成直径为0.6cm的圆形纸片,121℃ 20mins高压灭菌冷却后,浸入上述大蒜素液中浸泡,备用[3]。
1.3.1.4 MH琼脂培养基制备
将MH琼脂培养基粉末加蒸馏水溶解后,121℃ 20mins高压灭菌,冷却至约50℃后注入120mm的玻璃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备用。
1.3.1.5 抑菌作用
取1ml上述浓度的菌悬液,涂布法均匀接种于MH琼脂培养皿中,将大蒜素药敏纸片贴于培养皿中心处,37℃培养24h后,测量抑菌圈的大小[4]。
1.3.2 测量大蒜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采用液体稀释法,制备含不同浓度的大蒜素MH肉汤培養液,然后向各浓度的肉汤中加入实验菌悬液并混匀,于37℃培养24h后,观察其是否有菌落生长,细菌不生长的最高稀释度为大蒜素的最低杀菌浓度。
1.3.3 SDS-PAGE电泳试验
配制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5],将1.3.2中含大蒜素的菌体及空白对照与等体积上样缓冲液混合后,经沸水浴5mins,与10000r/min离心1min,取上清上样,每孔30μl,进行电泳。然后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液染色3h,再脱色,观察结果。
2 结果
2.1 表1 大蒜素对福氏痢疾志贺菌的抑菌情况
3结论
3.1大蒜素对痢疾杆菌的抑菌作用
用K-B法初步检测大蒜素对痢疾杆菌是否有作用,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蒜素对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抑菌环直径为15.3±1.676305mm。
3.2测量大蒜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用液体稀释法检测大蒜素对痢疾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应该为100ug/ml
3.3对最小抑菌浓度的培养物和没有加药的阴性对照进行的SDS-PAGE可以看出在2-105kD中间有几条蛋白条带有缺失或者降低的情况,说明药物可能作用于该位置上,从而干扰细菌的增殖。
4讨论
目前,关于菌痢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国外学者研究认为,痢疾杆菌的感染可能包括以下过程[6-8]:1、痢疾杆菌通过微皱褶细胞进入结肠粘膜,Sansonetti等[9]发现具黏附性而无侵袭性的痢疾杆菌变异株BS15感染后,M细胞伸展似一大口袋装,其内含有大量的单核细胞;2、定植的巨噬细胞吞噬痢疾杆菌后发生凋亡,释放炎症因子,Hilbil等[10]发现LPS与IFN-γ可阻止痢疾杆菌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其机制不清,可能与LPS与IFN-γ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杀菌活性有关;3、痢疾杆菌侵袭临近的上皮细胞,在其内增殖、扩散及导致年末损伤。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是自然界的抗生现象,其主要通过4种方法产生耐药性:1、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使抗菌药物失活或结构改变;2、
抗菌药物作用导致靶位改变或数目改变,使之不与抗菌药物结合;3、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抗菌药物不能进入菌体内;4、通过主动排外作用,将药物排出菌体之外[11]。大蒜素是一种天然广谱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内巯基酶的活性,影响细菌的代谢,破坏其生长繁殖[12]。 本实验首先用K-B法发现大蒜素对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然后又采用液体稀释法检测出大蒜素对痢疾杆菌的MIC值。初步探讨了大蒜素对痢疾桿菌有抑菌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蛋白质组”概念以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蛋白质组”研究是对基因组研究的重要补充,它能在蛋白质水平定量、动态、整体性研究生物体,是生命活动机制的分析工具。本实验分析了在大蒜素作用前后,痢疾杆菌蛋白质图谱的改变,我们初步发现有6-7个部位的蛋白发生了变化比较明显,为进一步大蒜素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机制,以及痢疾杆菌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Sansonetti PJ. Microbes and microbial toxins[J].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1,280(3):G319-G323.
[2] 李时珍. 本草纲目[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 田玉成. 精制大蒜杀菌效果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1999,6:1.
[4] 管远志,王艾琳,李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9-114
[5] 卢圣栋.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52-356.
[6] Hathaway LJ, Griffin GE, Sansonetti PJ, et al. Human monocytes kill Shigella flexneri but then die by apoptosis associated with sup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J]. Infect Immun, 2002,70(7):3882-3842.
[7] Zychlinsky A, Thirumalai K, Arondel J, et al. In vivo apoptosis in Shigella flexneri infections[J]. Infect Immun, 1996,64(12):5357-5365.
[8] Sansonetti PJ, Tran Van, Nhieu G, Egile C. Rupture of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and mucosal invasion by Shigella flexneri[J]. Clin Infect Dis, 1999,28(3):466-475.
[9] Sansonetti PJ, Arondel J, Cantey JR, et al. Infection of rabbit Peyer’s patches by Shigella flexneri: Effect of adhesive or invasive bacterial phenotypes on follicle-associated epithelium [J]. Infect Immun, 1996, 64(7) :2752-2764.
[10] Hilbi H, Chen Y, Thirumalai K, et al. The interleukin 1β-converting enzyme, caspase-1,is activated during Shigella flexneri-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s[J]. Infect Immun,1997,65(12):5165-5170.
[11] 王睿,柴栋.细菌耐药机制与临床治疗对策[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24(3):97
[12] 严常开,曾繁典 大蒜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8
【关键词】大蒜素;SDS-PAGE;抑菌机制;痢疾杆菌
志贺菌属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一类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危害严重的革兰阴性肠道致病菌,临床感染可导致细菌性痢疾(菌痢)。菌痢是世界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全球每年的病例超过1.6亿,并导致100万患者死亡,其中绝大数为5岁以下的儿童[1]。目前,人们长期滥用抗生素造成了严重菌群失调和药物不良反应,因此,寻找一种不良反应少又有效的抗菌药物,是医学界努力的方向。大蒜为百合科植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原在法国、埃及等地早就用来佐餐、预防疫疠,秦汉时期传人我国,我国食用大蒜及用大蒜治疗疾病历史悠久,据《本草纲目》记载,大蒜有解毒散臃肿、消毒气、除风破冷、健脾治世等功效[2]。研究表明,大蒜抗菌的有效成分是大蒜素。本研究主要观察大蒜素对痢疾杆菌的抑菌作用,并对其抑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大蒜素(江苏正大清江制药有限公司);福氏痢疾杆菌(本室保存,菌号:51571-10);营养琼脂培养基、MH琼脂培养基、MH肉汤培养基(北京奥博星责任股份有限公司);过硫酸铵、冰醋酸(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TEMED、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Tris、SDS、β-巯基乙醇、考马斯亮蓝R-250(艾勒科技有限公司);甲醇(天津市科锐思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蛋白Marker(北京鼎国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滤纸
1.2仪器
电泳槽(北京六一仪器厂,型号DYCZ-24DN),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型号DYY-6B型),摇床。
1.3方法
1.3.1大蒜素对痢疾杆菌的抑菌作用
1.3.1.1 菌悬液的制备
福氏痢疾志贺菌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37℃ 18-24h,用无菌生理盐水将新鲜平板培养物洗下,以MH肉汤培养基制成浓度为1.6×106cfu/ml的菌悬液。
1.3.1.2 大蒜素液的制备
用MH肉汤培养基溶解大蒜素粉末,制成0.5mg/ml的大蒜素液,备用。
1.3.1.3 大蒜素药敏纸片的制备
将滤纸剪成直径为0.6cm的圆形纸片,121℃ 20mins高压灭菌冷却后,浸入上述大蒜素液中浸泡,备用[3]。
1.3.1.4 MH琼脂培养基制备
将MH琼脂培养基粉末加蒸馏水溶解后,121℃ 20mins高压灭菌,冷却至约50℃后注入120mm的玻璃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备用。
1.3.1.5 抑菌作用
取1ml上述浓度的菌悬液,涂布法均匀接种于MH琼脂培养皿中,将大蒜素药敏纸片贴于培养皿中心处,37℃培养24h后,测量抑菌圈的大小[4]。
1.3.2 测量大蒜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采用液体稀释法,制备含不同浓度的大蒜素MH肉汤培養液,然后向各浓度的肉汤中加入实验菌悬液并混匀,于37℃培养24h后,观察其是否有菌落生长,细菌不生长的最高稀释度为大蒜素的最低杀菌浓度。
1.3.3 SDS-PAGE电泳试验
配制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5],将1.3.2中含大蒜素的菌体及空白对照与等体积上样缓冲液混合后,经沸水浴5mins,与10000r/min离心1min,取上清上样,每孔30μl,进行电泳。然后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液染色3h,再脱色,观察结果。
2 结果
2.1 表1 大蒜素对福氏痢疾志贺菌的抑菌情况
3结论
3.1大蒜素对痢疾杆菌的抑菌作用
用K-B法初步检测大蒜素对痢疾杆菌是否有作用,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蒜素对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抑菌环直径为15.3±1.676305mm。
3.2测量大蒜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用液体稀释法检测大蒜素对痢疾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应该为100ug/ml
3.3对最小抑菌浓度的培养物和没有加药的阴性对照进行的SDS-PAGE可以看出在2-105kD中间有几条蛋白条带有缺失或者降低的情况,说明药物可能作用于该位置上,从而干扰细菌的增殖。
4讨论
目前,关于菌痢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国外学者研究认为,痢疾杆菌的感染可能包括以下过程[6-8]:1、痢疾杆菌通过微皱褶细胞进入结肠粘膜,Sansonetti等[9]发现具黏附性而无侵袭性的痢疾杆菌变异株BS15感染后,M细胞伸展似一大口袋装,其内含有大量的单核细胞;2、定植的巨噬细胞吞噬痢疾杆菌后发生凋亡,释放炎症因子,Hilbil等[10]发现LPS与IFN-γ可阻止痢疾杆菌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其机制不清,可能与LPS与IFN-γ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杀菌活性有关;3、痢疾杆菌侵袭临近的上皮细胞,在其内增殖、扩散及导致年末损伤。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是自然界的抗生现象,其主要通过4种方法产生耐药性:1、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使抗菌药物失活或结构改变;2、
抗菌药物作用导致靶位改变或数目改变,使之不与抗菌药物结合;3、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使抗菌药物不能进入菌体内;4、通过主动排外作用,将药物排出菌体之外[11]。大蒜素是一种天然广谱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胞内巯基酶的活性,影响细菌的代谢,破坏其生长繁殖[12]。 本实验首先用K-B法发现大蒜素对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然后又采用液体稀释法检测出大蒜素对痢疾杆菌的MIC值。初步探讨了大蒜素对痢疾桿菌有抑菌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蛋白质组”概念以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蛋白质组”研究是对基因组研究的重要补充,它能在蛋白质水平定量、动态、整体性研究生物体,是生命活动机制的分析工具。本实验分析了在大蒜素作用前后,痢疾杆菌蛋白质图谱的改变,我们初步发现有6-7个部位的蛋白发生了变化比较明显,为进一步大蒜素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机制,以及痢疾杆菌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Sansonetti PJ. Microbes and microbial toxins[J].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1,280(3):G319-G323.
[2] 李时珍. 本草纲目[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 田玉成. 精制大蒜杀菌效果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1999,6:1.
[4] 管远志,王艾琳,李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09-114
[5] 卢圣栋.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52-356.
[6] Hathaway LJ, Griffin GE, Sansonetti PJ, et al. Human monocytes kill Shigella flexneri but then die by apoptosis associated with sup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J]. Infect Immun, 2002,70(7):3882-3842.
[7] Zychlinsky A, Thirumalai K, Arondel J, et al. In vivo apoptosis in Shigella flexneri infections[J]. Infect Immun, 1996,64(12):5357-5365.
[8] Sansonetti PJ, Tran Van, Nhieu G, Egile C. Rupture of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and mucosal invasion by Shigella flexneri[J]. Clin Infect Dis, 1999,28(3):466-475.
[9] Sansonetti PJ, Arondel J, Cantey JR, et al. Infection of rabbit Peyer’s patches by Shigella flexneri: Effect of adhesive or invasive bacterial phenotypes on follicle-associated epithelium [J]. Infect Immun, 1996, 64(7) :2752-2764.
[10] Hilbi H, Chen Y, Thirumalai K, et al. The interleukin 1β-converting enzyme, caspase-1,is activated during Shigella flexneri-induced apoptosis in human 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s[J]. Infect Immun,1997,65(12):5165-5170.
[11] 王睿,柴栋.细菌耐药机制与临床治疗对策[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24(3):97
[12] 严常开,曾繁典 大蒜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