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是两部优秀的汉语工具书,=者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功能上有所交义,又有一些相异之处,释义方面的差异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释义内容、释义形式、释义用词,以及收录新词和增添新义有所不同。本文比较了两本书释义上的差异,分析了优劣所在,指出语文字典、词典应尽量做到释义内容简明易懂,释义形式科学实用,释义用词精当规范,而且要跟上语言发展的步伐,适当收录新词,添加新义。
关键词:《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 释义 差异
一、比较的前提与意义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一直是我国最具科学性、权威性的汉语语文字典、词典,是学习汉语、研究汉语的两部最重要的工具书。在同类字典、词典中。两者的发行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
《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从1953年初版到现在,经过历次大规模修订,不断丰富和完善,颇受读者欢迎,目前已出版发行第10版(商务印书馆,2003.以下简称《新华03》,不分版次时简称《新华》)。《新华》是一部小型语文工具书,主要供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使用。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也可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型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出第1版,此后不断修订,目前最新版本为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以下简称《现汉05》,不分版次时简称《现汉》)。《现汉》是以记录普通话词汇为主的中型词典,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虽然《新华》和《现汉》一为字典,一为词典,但二者实质上有许多相通之处。
现代汉语的字往往就是一个语素,有些同时也是一个词,而进入使用的词以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因此,《新华》在解释字义的同时,用常见合成词、成语作例。用(叠)、(连)标示常见组词形式,收录一部分常见合成词,并对词义进行解释。例如:
荆①落叶灌木,叶子有长柄,掌状分跫,花小,蓝紫色。枝条可用来编筐、篮等。古时用荆条做刑具:负~请罪(向人认错)。[荆棘](-ji)泛指丛生多刺的灌木。⑩障碍和困难。(《新华03》,240页)
此例使用了成语“负荆请罪”作例,并用括注的形式简单解释意义;收录了常见合成词“荆棘”,注音并解释了词义。
《现汉》在立目释词时,往往不止解释一个字可以独立成词时的意义,也同时解释这个字不能独立成词时的语素义。
迟①慢:~缓|事不宜~。②形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到|昨天睡得太~了。③(chi)名姓。(《现汉05》。182页)
此例的注解①是语素义,注解②和③是词义。
由此可见,《新华》名为字典,实则兼有部分词典的功能;《现汉》名为词典,实则兼有字典的功能,二者在功能上的这种交叉,是与现代汉语的特点分不开的。现代汉语的语素、词和字特殊的对应关系决定字和词无法截然分开。“汉字是表意文字,记录了汉语的语素或词,绝大部分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解释了“字”,基本上就解释了语素或一部分词,可以做到以字带词,或者说可以做到字、词兼顾”。
基于《新华》与《现汉》存在的上述相同与相异之处,比较二者在释义上的差异,从中分析释义方面的优劣所在,便于对两部优秀的汉语工具书在日后的修订中彼此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也可为其他同类字典、词典提供一点在编纂或修订上的思路。
二、释义内容的差异
《新华》和《现汉》都以收录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一般词语并进行注音释义为己任,能为读者提供语言和文字方面的知识,是典型的语文字典、词典。但在释义内容上有不尽相同之处。
(一)释义时《现汉》比《新华》更多地带进专业或百科知识。例如:
草①普通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新华03》,44页)
草①名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现汉05》,135页)
对“草”的基本义的解释,《新华》使用了常见事物举例,比较通俗易懂;《现汉》使用了专业术语“栽培植物”,概括性强,但形象性不强。
鲑鱼名。身体大,略呈纺锤形,鳞细而圆,肉味美。(《新华03》,168页)
鲑冈鱼,身体大,略呈纺锤形,鳞细而圆,有些生活在海洋中,有些生活在淡水中,是重要的食用鱼类。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大麻哈鱼。(《现汉05》,514—515页)
《新华》只解释了“鲑”的基本意义,《现汉》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更多的科普知识。
水①一种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的液体,化学成分是H2O。(《新华03》,451页)
水①名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现汉05》,1277页)
《新华》对“水”的解释简单明了,而《现汉》的解释更为细致,十分专业化。
(二)对词语一般性的解释《现汉》通常比《新华》更为详尽。例如:
按①用手压或摁。(《新华03》,5页)
按①动用手或指头压。(《现汉05》,10页)
释义时《现汉》对做出“压”动作的部位说明得更全面些。
二①数目字。(《新华03》,118页)
二①数一加一后所得的数目。(《现汉05》,362页)
《现汉》对数目“二”有进一步的说明。
《现汉》除有许多处对同一词语同一意义的解释比《新华》详尽具体,还有很多词语的义项也比《新华》多。如:
香《新华》只有3个义项(《新华03》,524页),《现汉》则有9个义项(《现汉05》,1485页),具体解释此处略。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三、釋义形式的差异
(一)义项的排列
《新华》不区分同音字词,把所有解释放在同一个字头下,使用数字序号①②③……依次排列各义项。《现汉》则区分同音字词,把读音相同而意义没有联系的字词分列字头,再分别解释,多义词的义项使用数字序号①②③……逐一排列。例如:
花①(~儿)种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有各种的形状和颜色,一般花谢后结成果实。②(~儿)样子或形状像花的。③错杂的颜色或花样。④混杂的,不单纯的。⑤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⑥模糊不清。⑦用掉。(《新华03》,191页)
花①(~儿)图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②(~儿)名阿供观赏的植物。③(~儿)名形状像花朵的东西。(4)~(16)略。(17)名作战时受的外伤。(18)(Hua)名姓。(《现汉05》,580页)
花动用;耗费。(《现汉05》,580页)
《新华03》对“花”的解释有7个义项,义项①~⑥是意义上互有联系的基本义和转义,义项⑦是与基本义毫无关系的意义,是“花”的同形同音词,也一并列在了一起。 《现汉05》则把同音词分开来,列了两个字头:花和花2。
(二)词类标注
《现汉05》已全面标注词类,共把词分为12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成词语素标注词类,不成词语素和非语素字不作任何标注,这样,语素义与词义便截然分开了,使人一目了然。例如:
笃①忠实;一心一意:~厚|~志|情爱甚~。②(病势)沉重:危~|病~。③(书>副很;甚:~爱|~好(hao)。④(Du)名姓。(《现汉05》,337页)
可以很容易地看出,①②是语素义,③④是词义。
《新华03》也标注部分词类,主要有叹词、拟声词、助词、介词、量词、副词、代词等,名词、动词、形容词一般不标注。例如:
甭<方>副词,不用:你~说。~惦记他。(《新华03》,22页)
《新华03》没有全面标注词类,所以使得语素义和词义混杂在一起作为义项,不容易区分。
(三)词语来源及色彩义标注
《新华》对词语来源和色彩义标注的比较少,《现汉》对此标注的比较多。
《新华03》注解中的<方>表示本字是方言地区用的字或者本义项所注的方言地区的用法。<古>表示本字是古代用的字或者本义项所注的是古代的用法。《新华03》虽然标注方言词和古代用字用法,但不是所有此类词语都标注,例如:
爹①父亲(叠)。(《新华03》,99页)
“爹爹”是方言词,未标注。
《现汉05》一般条目中,标(口>的表示口语,标(方>的表示方言,标(书)的表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标<古>的表示古代的用法,(口>、(方)、(书)等标记适用于整个条目各个义项的,标在第一义项之前;只适用于个别义项的,标在有关义项数码之后。
对词语的来源和色彩义进行全面的标注,有益于读者更为准确地认知和使用词语。例如:
旮[旮旯](-子、-儿)角落。喻偏僻的地方。(《新华03》,140页)
旮[旮旯儿]<方>名①角落。②狭窄偏僻的地方。(《现汉05》,434页)
“旮旯”是地域性很强的方言词,《新华》没有标注来源。类似这样的词语,标清来源,便于读者认知词义并选择使用。《现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细致。
(四)标点符号的使用
在同一义项中,对于有细微差别的解释,《新华》使用逗号隔开,《现汉》则使用分号隔开。例如:
孑单独,孤单:~立。~然一身。(《新华03》,231页)
孑①(书)单独;孤单:~立|~身。(《现汉05》,695页)
使用分号把有细微差别的解释隔开,层次感更强,不仅能突出解释的差别,而且能区分开一个或多个解释,不至于混淆,释义效果更好一些。例如:
焖盖紧锅盖,用微火把饭煮熟:~饭。(《新华03》,330页)
焖动紧盖锅盖,用微火把食物煮熟或炖熟:~饭|油~笋|~—锅肉。(《现汉05》,934页)
从逗号的使用上,我们可以一眼辨别出《现汉》对“焖”的解释只是一个,而类似的情况《新华》则需要读者去辨别。
《新华》与《现汉》还有其他标点的使用差异,但对释义没有影响,此处不再赘述。
四、释义用词的差异
不同詞典对同一个字词的解释,有的会完全相同,有的会大同小异,主要表现在词语的选用上。《新华》和《现汉》的释义用词也有一些差异。
(一)《新华》使用了部分生僻词释义。例如:
看①瞧,瞅。(《新华03》,257页)
看①使视线接触人或物。(《现汉05》,762页)
对“看”的解释,《新华》使用了口语词“瞧”和方言词“瞅”,虽然解释简短,但用来解释的词语比被解释的词生僻,邾分让读者有无法理解的可能。《现汉》展开解释,没有生僻词。再如:
擦①抹(ma),揩拭。(《新华03》,40页)
擦②用布、手巾等摩擦使干净。(《现汉05》,122页)
对“擦”的解释《新华》同样使用了生僻词语,《现汉》则展开进行解释。
(二)《新华》使用了部分非通用词和词的非常规用法。例如:
娭[娭毑](-jie)(方>1.称祖母。2.尊称年老的妇人。(《新华03》,2页)
表示“女人”之义,“妇人”非当今通用词,通用词为“妇女”。
蚕……蚕普通经过四眠就吐丝做茧,蚕在茧里变成蛹,蛹变成蚕蛾。(《新华03》,42页)
“普通”常做定语和谓语,表示“通常”之义做状语,常用“一般”而不用“普通”。
五、收录新词和增添新义的差异
对近些年来产生的新词,《新华》较少收录,而《现汉》则大量收录。例如:
《新华》在释义时收录并解释了“电脑”、“手机”、“磁盘”、“磁卡”、“因特网”、“上网”、“网站”等新词,未收录解释更多的像“股票”、“家教”、“埋单”、“网吧”、“酒吧”、“派对”、“人气”、“受众”、“下载”等常见新词。而《现汉02》、《现汉05》收录并解释了大量常见新词。
对一些在近些年的使用中增添了新义的字词,《新华》很少列出新义项,《现汉》则尽呵能把新义项添加进来。例如:
吧②(外)具备特定功能或设施的休闲场所。(《新华03》,8页)
吧2出售酒水、食品或供人从事某些休闲活动的场所。[英bar](《现汉05》,18页)
对“吧”的新义,《新华》和《现汉》一样添加了新义项。
虫②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书~|网~|可怜~|应声~|糊涂~。(《现汉05》,188页)
炒②炒作①:~地皮|~股票。③炒作②:~新闻。④<方>指解雇:他让老板给~了。(《现汉05》,162页)
以上所列《现汉05》中“虫”、“炒”的各义项皆为旧词新义,而《新华》在释义时并未添加。
六、结语
语文字典、词典不仅要为读者提供语言文字知识,有时也要提供一定的百科或专业知识,使读者能够在识字的同时又扩大知识视野,但不必过多,也不必过于专业:释义应该简明扼要,又不失全面。同音字词应该区分开,分列字头,分别解释;词类、词的来源和色彩义等,有必要的应该标注,并做到前后一致;释义用词,要选用通用词和常规用法;在语言实践中被广泛认可和普及使用的新词以及已经约定俗成的旧词新义,应该尽可能收录并解释,以便与时俱进,跟上语言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安华林.汉语语文词典编纂的现代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1):110-112.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31.
关键词:《新华字典》 《现代汉语词典》 释义 差异
一、比较的前提与意义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一直是我国最具科学性、权威性的汉语语文字典、词典,是学习汉语、研究汉语的两部最重要的工具书。在同类字典、词典中。两者的发行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
《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从1953年初版到现在,经过历次大规模修订,不断丰富和完善,颇受读者欢迎,目前已出版发行第10版(商务印书馆,2003.以下简称《新华03》,不分版次时简称《新华》)。《新华》是一部小型语文工具书,主要供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使用。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也可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型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出第1版,此后不断修订,目前最新版本为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以下简称《现汉05》,不分版次时简称《现汉》)。《现汉》是以记录普通话词汇为主的中型词典,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
虽然《新华》和《现汉》一为字典,一为词典,但二者实质上有许多相通之处。
现代汉语的字往往就是一个语素,有些同时也是一个词,而进入使用的词以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因此,《新华》在解释字义的同时,用常见合成词、成语作例。用(叠)、(连)标示常见组词形式,收录一部分常见合成词,并对词义进行解释。例如:
荆①落叶灌木,叶子有长柄,掌状分跫,花小,蓝紫色。枝条可用来编筐、篮等。古时用荆条做刑具:负~请罪(向人认错)。[荆棘](-ji)泛指丛生多刺的灌木。⑩障碍和困难。(《新华03》,240页)
此例使用了成语“负荆请罪”作例,并用括注的形式简单解释意义;收录了常见合成词“荆棘”,注音并解释了词义。
《现汉》在立目释词时,往往不止解释一个字可以独立成词时的意义,也同时解释这个字不能独立成词时的语素义。
迟①慢:~缓|事不宜~。②形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到|昨天睡得太~了。③(chi)名姓。(《现汉05》。182页)
此例的注解①是语素义,注解②和③是词义。
由此可见,《新华》名为字典,实则兼有部分词典的功能;《现汉》名为词典,实则兼有字典的功能,二者在功能上的这种交叉,是与现代汉语的特点分不开的。现代汉语的语素、词和字特殊的对应关系决定字和词无法截然分开。“汉字是表意文字,记录了汉语的语素或词,绝大部分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解释了“字”,基本上就解释了语素或一部分词,可以做到以字带词,或者说可以做到字、词兼顾”。
基于《新华》与《现汉》存在的上述相同与相异之处,比较二者在释义上的差异,从中分析释义方面的优劣所在,便于对两部优秀的汉语工具书在日后的修订中彼此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也可为其他同类字典、词典提供一点在编纂或修订上的思路。
二、释义内容的差异
《新华》和《现汉》都以收录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一般词语并进行注音释义为己任,能为读者提供语言和文字方面的知识,是典型的语文字典、词典。但在释义内容上有不尽相同之处。
(一)释义时《现汉》比《新华》更多地带进专业或百科知识。例如:
草①普通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新华03》,44页)
草①名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现汉05》,135页)
对“草”的基本义的解释,《新华》使用了常见事物举例,比较通俗易懂;《现汉》使用了专业术语“栽培植物”,概括性强,但形象性不强。
鲑鱼名。身体大,略呈纺锤形,鳞细而圆,肉味美。(《新华03》,168页)
鲑冈鱼,身体大,略呈纺锤形,鳞细而圆,有些生活在海洋中,有些生活在淡水中,是重要的食用鱼类。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大麻哈鱼。(《现汉05》,514—515页)
《新华》只解释了“鲑”的基本意义,《现汉》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更多的科普知识。
水①一种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的液体,化学成分是H2O。(《新华03》,451页)
水①名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现汉05》,1277页)
《新华》对“水”的解释简单明了,而《现汉》的解释更为细致,十分专业化。
(二)对词语一般性的解释《现汉》通常比《新华》更为详尽。例如:
按①用手压或摁。(《新华03》,5页)
按①动用手或指头压。(《现汉05》,10页)
释义时《现汉》对做出“压”动作的部位说明得更全面些。
二①数目字。(《新华03》,118页)
二①数一加一后所得的数目。(《现汉05》,362页)
《现汉》对数目“二”有进一步的说明。
《现汉》除有许多处对同一词语同一意义的解释比《新华》详尽具体,还有很多词语的义项也比《新华》多。如:
香《新华》只有3个义项(《新华03》,524页),《现汉》则有9个义项(《现汉05》,1485页),具体解释此处略。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三、釋义形式的差异
(一)义项的排列
《新华》不区分同音字词,把所有解释放在同一个字头下,使用数字序号①②③……依次排列各义项。《现汉》则区分同音字词,把读音相同而意义没有联系的字词分列字头,再分别解释,多义词的义项使用数字序号①②③……逐一排列。例如:
花①(~儿)种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有各种的形状和颜色,一般花谢后结成果实。②(~儿)样子或形状像花的。③错杂的颜色或花样。④混杂的,不单纯的。⑤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⑥模糊不清。⑦用掉。(《新华03》,191页)
花①(~儿)图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②(~儿)名阿供观赏的植物。③(~儿)名形状像花朵的东西。(4)~(16)略。(17)名作战时受的外伤。(18)(Hua)名姓。(《现汉05》,580页)
花动用;耗费。(《现汉05》,580页)
《新华03》对“花”的解释有7个义项,义项①~⑥是意义上互有联系的基本义和转义,义项⑦是与基本义毫无关系的意义,是“花”的同形同音词,也一并列在了一起。 《现汉05》则把同音词分开来,列了两个字头:花和花2。
(二)词类标注
《现汉05》已全面标注词类,共把词分为12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成词语素标注词类,不成词语素和非语素字不作任何标注,这样,语素义与词义便截然分开了,使人一目了然。例如:
笃①忠实;一心一意:~厚|~志|情爱甚~。②(病势)沉重:危~|病~。③(书>副很;甚:~爱|~好(hao)。④(Du)名姓。(《现汉05》,337页)
可以很容易地看出,①②是语素义,③④是词义。
《新华03》也标注部分词类,主要有叹词、拟声词、助词、介词、量词、副词、代词等,名词、动词、形容词一般不标注。例如:
甭<方>副词,不用:你~说。~惦记他。(《新华03》,22页)
《新华03》没有全面标注词类,所以使得语素义和词义混杂在一起作为义项,不容易区分。
(三)词语来源及色彩义标注
《新华》对词语来源和色彩义标注的比较少,《现汉》对此标注的比较多。
《新华03》注解中的<方>表示本字是方言地区用的字或者本义项所注的方言地区的用法。<古>表示本字是古代用的字或者本义项所注的是古代的用法。《新华03》虽然标注方言词和古代用字用法,但不是所有此类词语都标注,例如:
爹①父亲(叠)。(《新华03》,99页)
“爹爹”是方言词,未标注。
《现汉05》一般条目中,标(口>的表示口语,标(方>的表示方言,标(书)的表示书面上的文言词语,标<古>的表示古代的用法,(口>、(方)、(书)等标记适用于整个条目各个义项的,标在第一义项之前;只适用于个别义项的,标在有关义项数码之后。
对词语的来源和色彩义进行全面的标注,有益于读者更为准确地认知和使用词语。例如:
旮[旮旯](-子、-儿)角落。喻偏僻的地方。(《新华03》,140页)
旮[旮旯儿]<方>名①角落。②狭窄偏僻的地方。(《现汉05》,434页)
“旮旯”是地域性很强的方言词,《新华》没有标注来源。类似这样的词语,标清来源,便于读者认知词义并选择使用。《现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细致。
(四)标点符号的使用
在同一义项中,对于有细微差别的解释,《新华》使用逗号隔开,《现汉》则使用分号隔开。例如:
孑单独,孤单:~立。~然一身。(《新华03》,231页)
孑①(书)单独;孤单:~立|~身。(《现汉05》,695页)
使用分号把有细微差别的解释隔开,层次感更强,不仅能突出解释的差别,而且能区分开一个或多个解释,不至于混淆,释义效果更好一些。例如:
焖盖紧锅盖,用微火把饭煮熟:~饭。(《新华03》,330页)
焖动紧盖锅盖,用微火把食物煮熟或炖熟:~饭|油~笋|~—锅肉。(《现汉05》,934页)
从逗号的使用上,我们可以一眼辨别出《现汉》对“焖”的解释只是一个,而类似的情况《新华》则需要读者去辨别。
《新华》与《现汉》还有其他标点的使用差异,但对释义没有影响,此处不再赘述。
四、释义用词的差异
不同詞典对同一个字词的解释,有的会完全相同,有的会大同小异,主要表现在词语的选用上。《新华》和《现汉》的释义用词也有一些差异。
(一)《新华》使用了部分生僻词释义。例如:
看①瞧,瞅。(《新华03》,257页)
看①使视线接触人或物。(《现汉05》,762页)
对“看”的解释,《新华》使用了口语词“瞧”和方言词“瞅”,虽然解释简短,但用来解释的词语比被解释的词生僻,邾分让读者有无法理解的可能。《现汉》展开解释,没有生僻词。再如:
擦①抹(ma),揩拭。(《新华03》,40页)
擦②用布、手巾等摩擦使干净。(《现汉05》,122页)
对“擦”的解释《新华》同样使用了生僻词语,《现汉》则展开进行解释。
(二)《新华》使用了部分非通用词和词的非常规用法。例如:
娭[娭毑](-jie)(方>1.称祖母。2.尊称年老的妇人。(《新华03》,2页)
表示“女人”之义,“妇人”非当今通用词,通用词为“妇女”。
蚕……蚕普通经过四眠就吐丝做茧,蚕在茧里变成蛹,蛹变成蚕蛾。(《新华03》,42页)
“普通”常做定语和谓语,表示“通常”之义做状语,常用“一般”而不用“普通”。
五、收录新词和增添新义的差异
对近些年来产生的新词,《新华》较少收录,而《现汉》则大量收录。例如:
《新华》在释义时收录并解释了“电脑”、“手机”、“磁盘”、“磁卡”、“因特网”、“上网”、“网站”等新词,未收录解释更多的像“股票”、“家教”、“埋单”、“网吧”、“酒吧”、“派对”、“人气”、“受众”、“下载”等常见新词。而《现汉02》、《现汉05》收录并解释了大量常见新词。
对一些在近些年的使用中增添了新义的字词,《新华》很少列出新义项,《现汉》则尽呵能把新义项添加进来。例如:
吧②(外)具备特定功能或设施的休闲场所。(《新华03》,8页)
吧2出售酒水、食品或供人从事某些休闲活动的场所。[英bar](《现汉05》,18页)
对“吧”的新义,《新华》和《现汉》一样添加了新义项。
虫②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书~|网~|可怜~|应声~|糊涂~。(《现汉05》,188页)
炒②炒作①:~地皮|~股票。③炒作②:~新闻。④<方>指解雇:他让老板给~了。(《现汉05》,162页)
以上所列《现汉05》中“虫”、“炒”的各义项皆为旧词新义,而《新华》在释义时并未添加。
六、结语
语文字典、词典不仅要为读者提供语言文字知识,有时也要提供一定的百科或专业知识,使读者能够在识字的同时又扩大知识视野,但不必过多,也不必过于专业:释义应该简明扼要,又不失全面。同音字词应该区分开,分列字头,分别解释;词类、词的来源和色彩义等,有必要的应该标注,并做到前后一致;释义用词,要选用通用词和常规用法;在语言实践中被广泛认可和普及使用的新词以及已经约定俗成的旧词新义,应该尽可能收录并解释,以便与时俱进,跟上语言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安华林.汉语语文词典编纂的现代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1):110-112.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