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摆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用船载人或物过河”,撑船的人就是摆渡人。苏教版四年级课文《黄河的主人》中的“艄公”,正是这样的“摆渡人”:凭借沉着镇定的性格和嫻熟的技巧,将乘客摆渡到滚滚黄河的彼岸。对教师而言,其也是“摆渡人”,他们将懵懂无知的孩子摆渡到知识的彼岸。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掌握好“船桨”的使用方法,控制好语文教学的“行驶方向”,一定要在课堂上时刻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下面本文以笔者执教的部编二年级上册课文《妈妈睡了》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妈妈睡了》;教学反思;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0-0060-02
引 言
部编二年级上册课文《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叙事性散文,文章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他与妈妈午睡时的所见、所闻、所想。这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出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慈祥和疲惫。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给读者以亲切恬静之感。基于对本文的理解,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重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多层次的朗读,通过以读代讲,促进学生有所感悟;结合课后习题,适当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又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和联系生活,使其感受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一、给学生有“真实情感”的课堂
《妈妈睡了》一文,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从孩子的角度表现的,孩子眼中的妈妈美丽、慈祥,还很累;妈妈爱孩子,则是通过孩子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妈妈对孩子关爱的小事反映出来的。课堂的重难点就在于,学生可能只是感觉到这是一个孩子在观察自己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并不能领悟到这是一种母子之爱。
作为执教者,要想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们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我们自己要理解文中的“我”是如何一步步、深入地观察妈妈的,从好奇心到感受到妈妈的累,再体会出这是妈妈对“我”的爱。教师只有读懂了文本,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用入情的范读,入境的引导,带着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一层层推进教学,在反复的诵读与合理的想象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给学生有扎实收获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表达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充分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1]。课文中妈妈的这份爱,应是学生在触摸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出来的。在课文中,有很多可以细细品味的文字,如“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红的脸”“乌黑的头发”等。对于这些优美的字词,教师应创设美好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进行语言的拓展,而不是将这些词语直接呈现在课件中,走过场一样地读一遍。
除“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外,《妈妈睡了》这篇课文丰富的内涵也体现了教材的育人价值。为实现人文主题教育,笔者通过视频的渲染,为学生呈现出妈妈关心、照顾孩子的点滴画面。但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是立足于语言文字的教学,教师不能一味去品味升华情感,或强行拔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否则就是停留于表面,让语文课摇身一变成了“思品”课。
三、给孩子有扶有放的课堂
《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执教本课的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
首先,在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教师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不宜过于复杂,应以明确的要求引导低年级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其次,选择能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教学有主次之分,短短40分钟时间,要做到“限时讲授”,教师必须围绕教学重难点内容开展合作学习。最后,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地融入每个小组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给他们有扶有放的课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小组合作学习外,由于《妈妈睡了》一文段落结构相似且层层递进,笔者在教学中亦由扶到放。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设立“找一找,说一说,读一读”这样简单明了的学习方式,进行情境创设和情感体验,并在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迁移学法,自主学习,设计如下合作学习单(见图1),有扶有放,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合作学习单
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找一找:从这一段的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妈妈好累?用横线画出来。
3.想一想:妈妈都干了哪些活儿?和同桌说一说。
结 语
李吉林老师说:“我非常习惯于思考。给孩子们上课,尽管每一次都精心设计了方案,但不到上课,我是不会停止对它的思考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知不足,然后进行反思,勇敢地撑起竹篙,向学生更“深”处漫溯!
[参考文献]
王岩.小学语文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0(52):115.
作者简介:顾珂璇(1997.9-),女,江苏南通人,小学二级教师。
关键词:《妈妈睡了》;教学反思;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0-0060-02
引 言
部编二年级上册课文《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叙事性散文,文章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他与妈妈午睡时的所见、所闻、所想。这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出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慈祥和疲惫。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给读者以亲切恬静之感。基于对本文的理解,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重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多层次的朗读,通过以读代讲,促进学生有所感悟;结合课后习题,适当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又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和联系生活,使其感受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一、给学生有“真实情感”的课堂
《妈妈睡了》一文,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从孩子的角度表现的,孩子眼中的妈妈美丽、慈祥,还很累;妈妈爱孩子,则是通过孩子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妈妈对孩子关爱的小事反映出来的。课堂的重难点就在于,学生可能只是感觉到这是一个孩子在观察自己妈妈睡觉时的样子,并不能领悟到这是一种母子之爱。
作为执教者,要想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们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我们自己要理解文中的“我”是如何一步步、深入地观察妈妈的,从好奇心到感受到妈妈的累,再体会出这是妈妈对“我”的爱。教师只有读懂了文本,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用入情的范读,入境的引导,带着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一层层推进教学,在反复的诵读与合理的想象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给学生有扎实收获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表达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充分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1]。课文中妈妈的这份爱,应是学生在触摸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出来的。在课文中,有很多可以细细品味的文字,如“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红的脸”“乌黑的头发”等。对于这些优美的字词,教师应创设美好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进行语言的拓展,而不是将这些词语直接呈现在课件中,走过场一样地读一遍。
除“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外,《妈妈睡了》这篇课文丰富的内涵也体现了教材的育人价值。为实现人文主题教育,笔者通过视频的渲染,为学生呈现出妈妈关心、照顾孩子的点滴画面。但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是立足于语言文字的教学,教师不能一味去品味升华情感,或强行拔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否则就是停留于表面,让语文课摇身一变成了“思品”课。
三、给孩子有扶有放的课堂
《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执教本课的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
首先,在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教师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不宜过于复杂,应以明确的要求引导低年级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其次,选择能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教学有主次之分,短短40分钟时间,要做到“限时讲授”,教师必须围绕教学重难点内容开展合作学习。最后,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地融入每个小组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给他们有扶有放的课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小组合作学习外,由于《妈妈睡了》一文段落结构相似且层层递进,笔者在教学中亦由扶到放。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设立“找一找,说一说,读一读”这样简单明了的学习方式,进行情境创设和情感体验,并在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迁移学法,自主学习,设计如下合作学习单(见图1),有扶有放,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合作学习单
1.读一读:轻声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找一找:从这一段的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妈妈好累?用横线画出来。
3.想一想:妈妈都干了哪些活儿?和同桌说一说。
结 语
李吉林老师说:“我非常习惯于思考。给孩子们上课,尽管每一次都精心设计了方案,但不到上课,我是不会停止对它的思考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知不足,然后进行反思,勇敢地撑起竹篙,向学生更“深”处漫溯!
[参考文献]
王岩.小学语文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0(52):115.
作者简介:顾珂璇(1997.9-),女,江苏南通人,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