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带复兴”的国际经验借鉴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sdb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的伯明翰、德国的鲁尔、美国的匹兹堡和底特律都出现过类似的“新东北现象”,也是西方社会讨论“锈带”经济的典型代表。伯明翰、匹兹堡和鲁尔都实现了成功的经济转型,而底特律的转型未能成功。作为老工业基地,深陷转型困境中的东北经济,应以“锈带复兴”和“底特律沉沦”为鉴,正视挑战,抓住机遇,重新驶入加速前行的轨道。
  【关键词】东北经济  转型困境  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对于东北三省这样的传统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年来深处经济转型的困境,经济增速骤然下滑严重,远远落后于全国其他区域,谓之新常态下的“新东北现象”。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实现经济转型,走出“新东北现象”,是东北三省乃至全国必须深刻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锈带复兴”和“底特律沉沦”的借鉴
  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出现的经济增速下滑或“顿挫”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英国的伯明翰、德国的鲁尔、美国的匹兹堡和底特律都出现过类似的“新东北现象”,也是西方社会讨论“锈带”经济的典型代表。但是,在实现“锈带复兴”的努力下,有些地区或城市成功转型,也有城市沉沦落寞。
  伯明翰、匹兹堡和鲁尔曾分别是英、美、德工业革命的最大工业区,也是后来“锈带复兴”的成功典范。在工业革命之初,伯明翰凭借丰富的煤铁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冶金和机械制造工业,一跃成为全球铁路机车、蒸汽机和船舶的制造中心,享有“工业革命的摇篮”和“世界工厂”的美誉。但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伯明翰固守传统的制造业,煤铁资源枯竭,“世界工厂”的经济衰落持续长达100年之久。匹兹堡和鲁尔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地区。19世纪80年代,匹兹堡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钢铁基地,有“世界钢铁之都”之称,后来也成为美国的制造业中心,是美国钢铁公司、西屋电器、美国铝业公司等跨国企业的总部基地。但产业过度集中,经济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曾让匹兹堡的发展一度面临危机。鲁尔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和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德国80%的硬煤、90%的焦炭、60%的钢铁和35%的炼油量均是由鲁尔生产提供的,是一个严重资源依赖型经济区。二战后鲁尔区煤和钢产量不振,工业结构老化,机械制造业停滞,大量产业工人外流。这三个城市或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类“新东北现象”或“锈带”。
  幸运的是,伯明翰、匹兹堡和鲁尔都实现了成功的经济转型。二战后,伯明翰进入艰难的转型阶段,一方面进行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机电、汽车等优势产业,并积极将制造业向管理、研发、营销等价值链高端部门引导,另一方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金融、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目前,伯明翰依然是英国制造业的中心城市,而服务业已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匹兹堡在二战后通过三次经济复兴计划,使经济转向教育、旅游、贸易等服务业和以医疗、电子、智能机器、电子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鲁尔后来也在德国政府的努力下,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发展以技术密集型工业为重点的新产业,逐步建立起石化、汽车、电子、仪表和精密机械为代表的新工业部门。
  而底特律的转型未能成功。底特律的辉煌与汽车产业密切相关,底特律经济对汽车及相关产业的依存度高达80%,先后经历了“柯立芝繁荣”、“二战期间民主的机械库”和“全球最大的制造业中心”。经济的繁荣导致全球的生产要素向底特律快速集聚,以人口为例,在1850-1950年间,底特律的人口增长率保持在平均每十年30%以上的水平,总人口一度高达185万人,制造业就业人数高达20多万人,成为美国的第四大城市。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底特律未能把握经济转型的时机,导致城市经济陷入困境,并出现高犯罪率、高失业率、人口外流、财政危机及政府破产等诸多社会问题。曾经繁荣辉煌的底特律萧条暗淡,甚至跌落至全美20大城市之外。
  同处美国制造业核心地带的密歇根州,同样面临“锈带”危机,为什么底特律与匹兹堡在“锈带复兴”后的结局迥然不同?一个基本的解释是底特律单一的依赖于汽车制造业。在“锈带复兴”中,密歇根州通过提高传统制造业竞争力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完成了经济转型,再度成为美国高科技制造业中心,匹兹堡是转型的受益者。反观底特律,虽然曾经试图转型,但最终采用以三大汽车制造公司为龙头,整合传统的汽车制造业,大规模修建交通设施等刺激增长的战略,进一步固化汽车城的地位。这种单一的汽车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先行的模式,遇上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美国汽车业的全球化生产布局,最终导致底特律错失改革和转型的时机。
  检视匹兹堡和底特律“锈带复兴”的成败,不难发现,产业转型非常关键。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有一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首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生产要素成本下降和美元贬值,为美国的“锈带复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经历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之后,全球迎来以新能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一方面缓解了美国产业转型的压力,另一方面提供了产业转型的生产技术条件。再加上美元贬值,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制造业自身改造和结构调整得以在全球视野下从容实现。正是在此背景下,匹兹堡实现了钢铁产能的消化转移,还实现了新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崛起。但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在全美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却一味地加大汽车工业的集中和重组,忽视了其他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的更新和引进,城市的命运最终随汽车业的兴衰而起伏。
  其次,技术进步和产研融合对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和“锈带复兴”至关重要。过去30年,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美国政府通过大规模、大范围的资金投入,对传统制造业进行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为中心的技术改造,改变制造业生产率低下的局面,全面提升其竞争力。另一方面,美国尊重市场创新,提倡产研融合,鼓励硅谷、128公路等大学科技园区的发展,投入大量的资金为“锈带复兴”建设科技园区、研发中心,并给予税收优惠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使大学和科研机构成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锈带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再次,重视出口型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是实现“锈带复兴”的基本路径。扩大出口不仅为“锈带”工业区的结构调整和产能转移拓展了空间,而且推动了“锈带”工业区的经济复兴。同时,大力发展服务型产业是实现“锈带”工业产业布局合理的重大举措。随着美国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制造业劳动力相对过剩。只有大力发展金融、贸易、旅游、医疗等服务业,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才不至于出现技术工人“溢出”和人口大量外流,为“锈带复兴”提供稳定的人口和市场基础。
  最后,政府在“锈带复兴”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为了加快“锈带复兴”,美国政府在方向引导和财政支持方面也发挥了很大作用。譬如,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向“锈带”地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失业人口的教育培训,同时制定相应的税收和金融支持政策,鼓励资本流入。政府引导和市场竞争的有效结合,是美国“锈带”地区成功转型的重要保障。
  作为老工业基地,深陷转型困境中的东北经济,以“锈带复兴”和“底特律沉沦”为鉴,唯有认清形势,找准症结,正视挑战,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才能重新驶入加速前行的轨道。
  东北经济嬗变的历史机遇和举措
  东北现象频出,本身就说明东北经济缺乏转型的内在基础。只有彻底改变过去的“止血”机制,赋予其“造血”机能,推动东北经济嬗变,才能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怪圈”。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动力结构、体制机制、区域结构和国际合作等全面深化改革,以期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这将为东北经济嬗变带来三大机遇 :
  一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为东北经济嬗变提供动力。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 +”等计划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指明方向,有助于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东北的传统工业领域结合,提升传统产业层次,释放增长新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扩大企业话语权、加大科技人才股权激励力度、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等措施,激发东北地区企业和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释放市场主体强大的创新创业活力,将为东北地区创造更广阔的创业就业空间。
  二是体制机制改革将激发东北经济发展活力。7月19日,习近平在长春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后指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政府不再依赖强刺激手段拉动经济增长,将资源配置的决定权交给市场。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东北地区民众的观念彻底转向市场经济,限制经济发展活力的障碍解除,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充分流动,将激发东北经济的发展潜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解除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和经济发展“路径依赖”的制约,盘活存量资产,让企业轻装前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一带一路”战略和区域经济格局重塑将为东北经济发展创造新契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改变了我国传统的东中西部经济格局,把东北经济置放在环太平洋经济和亚欧经济的关键节点之上。这一战略有利于加强上述地区与东北地区的人才、技术、经济联系和产业对接,一方面提升东北的产业层次和创新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加快东北的过剩产能和低效益产业的对外转移,促进内外开放和融合,加快“腾笼换鸟”步伐,为东北经济嬗变提供更多机会。
  (作者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东北再振兴应遵循“市场开路”的原则,要相信市场自主调节的能力。地方政府应调整自身定位,给市场机制的形成留有充分的空间与时间。  【关键词】东北经济 国企改革 东北特区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A  东北高寒地区应当优先发展高、精、尖的重工业  人民论坛:在您看来,东北经济增速下滑等“新东北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刘福垣:谈到“新东北现象”的根源,可以从新中国
期刊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严重下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甚至忧虑。东北问题根源何在?东北如何走出困境、重现辉煌?2015年8月以来,人民论坛杂志社约请国内外10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共同为“东北新兴”把脉开方、出谋划策。《人民论坛》8月(下)推出特别策划专题“透析‘新东北现象’——100位著名专家为东北新兴支招(上)”,就东北困局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期策划专题聚焦新东北困局的破解。  近日,人
期刊
【摘要】通过对我国3个人口较少民族自治县的调查,课题组发现当地的教育事业面临着民族特色不鲜明、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文章认为应该采取把教育扶持列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工作的重点、通过教育扶持来加强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和给予一些特殊的倾斜政策等基本策略,以提升当地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人口较少民族 教育扶持 民族特色 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发展是硬道理,实干是真英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辉煌历史,离不开一批批敢想、敢干、能干、善干的实干家。如今,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更趋复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更加迫切呼唤实干家。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释放了新时期选人用人的新标准,实干家的机会来了。然
期刊
3月10日至3月24日,湘西自治州委组织部课题组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8县市105个乡镇8个街道和州直单位,就干部生存状态进行专题调研。全州共发放调查问卷1950份,收回1948份,回收率99.8%;有效问卷1948份,有效率100%。调查范围涵盖了州县(市)直单位和州县乡主要领导及一般干部。其中,年龄在20-30岁的占25.8%,30-40岁的占41.8%,40-50
期刊
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和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标志着我国已全面开启了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进入了崭新
期刊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中国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纪念意义。我们纪念那段伟大的历史,就是要传承和弘扬苦难辉煌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  【关键词】 军国主义 抗日战争 抗战精神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人民最伟大的胜利纪念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
期刊
近期,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严重下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甚至忧虑。为了更好地把脉“新东北现象”,为“东北振兴”出谋划策,人民论坛围绕着“新东北现象”的主要原因、东北振兴的机遇与前景、东北走出困境的战略举措等问题,推出面向专家学者的调查问卷。参与调查的专家,有研究经济学的、有研究政府治理的;有东北地区的专家学者,也有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有国内专家,也有海外学者,涵盖范围广泛。到目前为止,已回收了112份
期刊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工作若干意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一系列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力度,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工商联必须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注重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上下功夫,在创新政策支撑、体制机制、服务保障上做文章,积极助力民营企业走出去。  【关键词】民营企
期刊
【摘要】文章以湖北省国企国资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认为国资国企改革需要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国有企业在“去行政化”的基础上,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整体设计,循序渐进,注重以公平竞争的方式来实现企业效率。  【关键词】国有企业 深化改革 市场化 混合化 国资监管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