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10月29日,中国首届国际海员配备和培训会议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会议对于中国航运业和中国海员来说是一件大事,它不仅为世界航运界客观、深入地了解中国航运和海员状况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信息窗口,而且也为促进中国航运的发展和海员队伍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动力。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就中国海员的配备、培训特别是权益维护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正确评估中国外派海员队伍的现状和发展走向
对于中国外派海员的数量多少、素质高低,以及发展趋势如何,是近几年来国际海运界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中也不乏一些兄弟国家的海员工会提出了种种忠告或忧虑。一种说法是,中国海员的素质差,使用要慎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自己有着庞大的船队,优秀的海员不会被派给国外船公司;还有一种忧虑是,中国人口众多,中国海员数量巨大,如果扩大海员输出,会对国际海员劳务市场造成冲击,如此等等。为了让国际航运界客观的了解中国海员的状况和发展走向,同时也为了中国海员能够公平地参与国际海运服务,中国海员工会认为有必要谈一谈我们的看法。
l、恢复中的中国海员外派事业。历史上,中国海员一直是以人数众多、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著称于世。20世纪初,中国海员的人数已达15万人,其中 10万人是在外国轮船上工作,中国海员的足迹遍布世界四大洋。在二战期间,仅在英国商船上服务的中国海员就有2万多人,有l万多名在反法西斯同盟国商船上服务的中国海员,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海员队伍达到56万人。其中,沿海船员15万人,内河船员4l万人。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各类船员又有了比较大的增长。其中,海船船员约为40万人,从事远洋运输的船员有16万多人。但是遗憾的是,中国曾留下了整整30年的历史空白,但并不是因海员素质因素造成的。自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9月发展到今天,已有一支5万人左右的外派海员队伍,其中在船人数稳定在3~4万人之间,占国际海员需求总量的3~4%。这样的发展过程和规模对于海员储备丰富的中国而言,是非常正常的重返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恢复过程。
2、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中国海员。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海员素质的竞争,是公平竞争。中国有着优越的航海教育和培训体系,而且有着较大的航运产业,这些都为中国海员队伍、特别是从事远洋运输的海员队伍的补充、壮大和素质提高提供了可靠保证。每年,仅四所主要海事院校可输送的本科以上海上专业毕业生就有2000~3000名;全国的有成人教育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可培养3000多名合格海员;除此之外,中国已经全面履行STCW95公约,分布各地的几十家培训机构每年可提供近l万多人次的各种海员专业和特殊培训;中国的航运事业迅速发展,运输船舶(机动钢制船)发展到了210,676艘,5,449.5万净载重吨,分别是建国初的55.4倍、45.4倍,以及1980年的3.3倍和4.3倍,其中海运能力比建国初期提高了75.7倍,国家航运的发展,培养和锻炼了中国海员队伍。
3、自由的海员市场。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海员的教育、就业、分工、培训和工作调动,都是由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统一下达计划和指标,海员一旦进入某一企业等于定了终身,其工资、住房、退休、就医等等一生都依靠于这一企业。但现在情况已大为不同了,与其它的劳动力市场一样,当前中国海员的劳动力市场已经是一个打破封闭的、开放的市场。就外派海员而言,他可能不隶属任何一家公司,海员可以选择到中国船舶上工作,也可以自愿通过全国数十家外派海员经营公司的任何一家派往外国船东的船舶上服务。即使是中国最大的两家船公司——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CHINA SHlPPlNG),他们的外派海员管理系统,也是独立于集团自用船员管理体系之外,外派海员劳务公司,可以单独招收优质海员,自主安排海员调配和海员培训。在这些船公司,即使自用海员和外派海员之间有所交叉,也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互助调剂方式之一。
4、中国外派海员是对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合理补充。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今年的人均GDP刚刚能达到 1000美元,加之全国的发展并不平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上海事大学、当海员、挣高工资、见世面,仍然会是很多中国青年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青年的梦想和选择,这也是中国海员资源取之不竭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一特点并不会对国际海员劳务市场构成冲击,原因有三:其一是,中国海船特别是远洋船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海员就业。以集装箱船舶为例,2001年我国远洋船队所拥有的集装箱箱位达到47.9万标准箱(TEU),比上一年增加15.54万标准箱,递增47.9%,相应的海员需求量可想而知。其二是,中国外派海员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外派增长的渐进性。中国外派海员是以提供整套班子为特征的,高级海员与普通海员的比例大体为1:l,这在提供国际海员的发展中国家当中高级海员所占比重最高的。而高级海员的培养需要较高的投入和较长的时间,所以未来几年,中国外派海员的数量即使增长也是有限的。其三是,中国外派海员的基数低,目前仅占国际海员市场需求的3~4%。这与当前国际市场高级海员短缺4%,2010年进而短缺 12%的需求相比,中国海员的渐进输出根本不可能对国际海员劳务市场造成所谓的冲击。
二、重视海员培训,维护海员权益
中国海员工会成立于1921年4月6日,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全国性产业工会。目前,有会员146万人,包括了远洋、沿海和内河船员,以及港口、航道、救助打捞、航务工程、海上安全监督、海事院校、科研院所等水运相关行业的职工。
历史上,中国海员工会曾以成功发动香港海员大罢工和参与省港大罢工闻名于世,并在中国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并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中国海员所面对的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海员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中国海员工会把维护海员的合法权益作为基本职责,并及时调整了工作重点。
以贯彻实施《劳动法》为契机和突破口,我会通过与交通部联合发文和检查,有效推动基层海员工会与水运企业签订集体合同,依法维护了海员利益。目前,全国已有90%以上的航运企业建立了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定期就劳动条件、工资待遇、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问题进行协商谈判并签订集体合同的制度。我会还长期坚持在国有企业中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凡有关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举措,企业都必须在每年召开一次的职工代表大会上提交职工代表讨论通过,从而保证了职工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权利的落实。
为更加有效地维护外派海员权益,中国海员工会分别与新加坡、挪威、日本等国海员工会、船东协会签订了多方协议。协议规定反对低薪雇佣中国海员和降低船舶安全标准,以及用低运费搅乱世界海运秩序。通过协议和多方协作,达到了改善外派海员劳动条件、提高海员工资待遇、建立协调稳定雇佣关系的目的。
为提高中国外派海员的竞争力,中国海员工会与全日本海员工会合作推出了中国海员英语教育计划,并在天津建立了实施该计划的培训中心。今后,我会还将积极联系有关组织和有远见之船东,共同合作,更大范围地推广中国海员英语教育计划,提高中国海员的综合竞争力。
最后,我想给各位提供一组数据: 2001年中国港口的外贸货物吞吐量达到了6.6亿吨,是1980年的6倍,相关货运量已占世界国际海运总量的12.2%;其中,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达到2,748万标准箱,是1990年的17.6倍,占世界集装箱吞吐总量的13.1%。与此同时,中国海船海员的数量10年也翻了一倍。以目前的增长速率预测,到2006年,中国的外贸海运量将比2001年增加一倍以上,达到13.8亿吨,到2010年,则将接近28.5亿吨。假如果真如此的话,今后8年中,仅中国港口外贸货物运输的累积增加部分就可达到51.4亿吨,几乎接近现在每年 55亿吨的国际海运总量,中国海船海员的数量也会有一个可预期的增长。
2l世纪是国际化、全球化的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是环环相连的世界纽带上重要的一环。我深信,不断繁荣的世界海运将为中国航运业和中国海员提供巨大的市场。同时,持续发展的中国也必定会给世界航运业带来无限的商机。让我们正视机遇与挑战,扩大交往,密切合作,把海员的利益与航运的利益更加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驶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