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授《项脊轩志》时,总是动乎情,因而所有重点便集中在情。在情方面下足了文章,于是便走进了别人思路的圈套,讲别人所思所想,就像甘蔗嚼了两遍便觉得索然寡味。唾弃“拾人之涕唾”,追求“独出于胸臆”,深入研读后,豁然自己的肤浅,肤浅于情的表层解读,肤浅于文章内容的无绪忽略,肤浅于归有光志向的无视。理“容”重“情”解“志”,方是项脊轩的要义。
一、红线理“容”
《项脊轩志》述说了项脊轩的林林总总,涵盖了归家家族变故的波波折折,描述了有光人生命运的起起伏伏,可谓辞约而意丰。借用一首诗概括《项脊轩志》的内容:一轩一庭一家人,轩修二次庭两迁。三位女长两作古,而立不至妻亦亡。阁中岂止少年梦,家道衰落院中藏。大母厚望何时兑,先妣慈爱老妪知。夫妻恩爱阁中聚,人走阁空怨恨长。
轩的命运,家的命运,人的命运,嘈嘈切切错杂弹,意丰于内容。然而并未感触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散落,因为项脊轩一言以蔽之,让事举于思路。项脊轩便成了那根红线,串起了那轩、那家、那人的因缘,轩的命运,家的命运,人的命运,融合在了一起,家中有轩,轩中有家的影子,人又是家的缩影,家又是人的暗示。于是便幻化成了颗颗明珠,项脊轩便是红线而串之,《项脊轩志》便文脉流畅,至清至晰真作家,一气呵成,畅哉!
二、管蠡窥“情”
伴随项脊轩的林林总总,便起伏着人物内心的碧波万顷,依项脊轩这股风而漾起钱塘江的情潮。祖孙情清澈见底,母女情风平浪静后的嫁接——母子情,伉俪情生活琐碎中的平平凡凡才是真的体悟,所有人都在津津乐道着,我也乐此不疲。而我也于项脊轩中窥到了手足情,它退却了情的感激涕零,消散了情的缱绻悱恻,却也留下了情的理性思索留白,那是一份反思。
祖母情发乎衷地款款过访、喃喃自语和切切劝勉,举手投足间全是对孙儿的关爱,更可以看作是母爱亲情的一种延续。祖母对束发轩中的孙儿备至关怀,念念不忘的是光宗耀祖。归有光从此义无反顾地踏入科举的行列,几乎耗费一生的时间,往返三千里,奔波于昆山和北京两地。只可惜仕途运命蹭蹬,20岁补学官弟子,35岁中南京乡试之后,“八上春官不第”直到60岁才中了一个三甲进士。而大母早已不在,子欲养而亲不待,于是长号而不自禁。
在项脊轩日益的衰颓里,妻子的来归是作者人生的一抹亮色。有妻伴读,迥异于独处时的冥然兀坐,或问或答,有教有学,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于小轩,其乐也融融。述诸妹语见证了妻对阁子的牵挂,益显妻对作者的深情。对妻子的描写,便也窥出有光的款款深情,轰轰烈烈是山无棱,平平凡凡也是天地绝。
情是有光亲历,于是乎惊天地泣鬼神。而手足情有光似在冷眼旁观:“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洞察了疏离,继而冷淡,甚而冷漠,极至争斗,练达了世事人情冷暖,平添了一份深沉凝重,是留白,也是思索。一间老屋,一世情缘,至情至性真男儿。项脊轩管蠡窥“情”,每每思及,悲哉!
三、物物皆关“志”
“八上春官不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拼搏不止,奋斗不息。有光,战神熠熠生辉,铠甲斗士流光溢彩。问渠那得“斗”如许?细细思榷,《项脊轩志》情物皆关“志”,便也恍然大悟:为有项脊轩活水来!
书斋命名项脊轩,自号为项脊生,细细思量,个中委曲水落石出。项脊,人之脖颈、脊梁也,立首之本,立身之骨,然而又何止呢?男儿岂能无青云之志?有光便想成为家之脖颈,国之脊梁,理想蕴藏在了书斋名中。一个衰旧、破败、局促、阴暗的旧阁子,竟然成为了归有光读书的地方。诸父异爨,亲情之天伦渐行渐远,竟又成为了家族崩析的历史隐痛。颓败之中的归家,此时是多么希望家族之中有人能在朝为官。可是整个家族“无一人知学”“无一人知礼义”。这样一个神圣的使命自然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年轻归有光的肩上。项脊轩便也成了自己责任的条件反射。
平静地叙述“大母持笏”这一细节,内心燃烧的却是振兴家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淡淡追忆先妣亲情点滴,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念母之情,更是自我砥砺、承继母志、建功立业的人生激励。妻魏氏一族在当地也是声名显赫的大家族,而面对贫困不堪的归家,魏孺人没有一丝怨言,这给年轻的归有光内心莫大的慰藉。进而也更激奋他在科举的道路上矢志不移、孜孜不懈追求的毅力。亲人的殷殷期盼,也成了砥砺与激励。项脊轩又成了自己奋斗的衍射。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神灵护佑,何事不成! 一间小轩,一路拼搏,至刚至强真男儿!志不可申,是可痛,孰不可痛?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
一、红线理“容”
《项脊轩志》述说了项脊轩的林林总总,涵盖了归家家族变故的波波折折,描述了有光人生命运的起起伏伏,可谓辞约而意丰。借用一首诗概括《项脊轩志》的内容:一轩一庭一家人,轩修二次庭两迁。三位女长两作古,而立不至妻亦亡。阁中岂止少年梦,家道衰落院中藏。大母厚望何时兑,先妣慈爱老妪知。夫妻恩爱阁中聚,人走阁空怨恨长。
轩的命运,家的命运,人的命运,嘈嘈切切错杂弹,意丰于内容。然而并未感触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散落,因为项脊轩一言以蔽之,让事举于思路。项脊轩便成了那根红线,串起了那轩、那家、那人的因缘,轩的命运,家的命运,人的命运,融合在了一起,家中有轩,轩中有家的影子,人又是家的缩影,家又是人的暗示。于是便幻化成了颗颗明珠,项脊轩便是红线而串之,《项脊轩志》便文脉流畅,至清至晰真作家,一气呵成,畅哉!
二、管蠡窥“情”
伴随项脊轩的林林总总,便起伏着人物内心的碧波万顷,依项脊轩这股风而漾起钱塘江的情潮。祖孙情清澈见底,母女情风平浪静后的嫁接——母子情,伉俪情生活琐碎中的平平凡凡才是真的体悟,所有人都在津津乐道着,我也乐此不疲。而我也于项脊轩中窥到了手足情,它退却了情的感激涕零,消散了情的缱绻悱恻,却也留下了情的理性思索留白,那是一份反思。
祖母情发乎衷地款款过访、喃喃自语和切切劝勉,举手投足间全是对孙儿的关爱,更可以看作是母爱亲情的一种延续。祖母对束发轩中的孙儿备至关怀,念念不忘的是光宗耀祖。归有光从此义无反顾地踏入科举的行列,几乎耗费一生的时间,往返三千里,奔波于昆山和北京两地。只可惜仕途运命蹭蹬,20岁补学官弟子,35岁中南京乡试之后,“八上春官不第”直到60岁才中了一个三甲进士。而大母早已不在,子欲养而亲不待,于是长号而不自禁。
在项脊轩日益的衰颓里,妻子的来归是作者人生的一抹亮色。有妻伴读,迥异于独处时的冥然兀坐,或问或答,有教有学,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于小轩,其乐也融融。述诸妹语见证了妻对阁子的牵挂,益显妻对作者的深情。对妻子的描写,便也窥出有光的款款深情,轰轰烈烈是山无棱,平平凡凡也是天地绝。
情是有光亲历,于是乎惊天地泣鬼神。而手足情有光似在冷眼旁观:“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洞察了疏离,继而冷淡,甚而冷漠,极至争斗,练达了世事人情冷暖,平添了一份深沉凝重,是留白,也是思索。一间老屋,一世情缘,至情至性真男儿。项脊轩管蠡窥“情”,每每思及,悲哉!
三、物物皆关“志”
“八上春官不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拼搏不止,奋斗不息。有光,战神熠熠生辉,铠甲斗士流光溢彩。问渠那得“斗”如许?细细思榷,《项脊轩志》情物皆关“志”,便也恍然大悟:为有项脊轩活水来!
书斋命名项脊轩,自号为项脊生,细细思量,个中委曲水落石出。项脊,人之脖颈、脊梁也,立首之本,立身之骨,然而又何止呢?男儿岂能无青云之志?有光便想成为家之脖颈,国之脊梁,理想蕴藏在了书斋名中。一个衰旧、破败、局促、阴暗的旧阁子,竟然成为了归有光读书的地方。诸父异爨,亲情之天伦渐行渐远,竟又成为了家族崩析的历史隐痛。颓败之中的归家,此时是多么希望家族之中有人能在朝为官。可是整个家族“无一人知学”“无一人知礼义”。这样一个神圣的使命自然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年轻归有光的肩上。项脊轩便也成了自己责任的条件反射。
平静地叙述“大母持笏”这一细节,内心燃烧的却是振兴家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淡淡追忆先妣亲情点滴,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念母之情,更是自我砥砺、承继母志、建功立业的人生激励。妻魏氏一族在当地也是声名显赫的大家族,而面对贫困不堪的归家,魏孺人没有一丝怨言,这给年轻的归有光内心莫大的慰藉。进而也更激奋他在科举的道路上矢志不移、孜孜不懈追求的毅力。亲人的殷殷期盼,也成了砥砺与激励。项脊轩又成了自己奋斗的衍射。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神灵护佑,何事不成! 一间小轩,一路拼搏,至刚至强真男儿!志不可申,是可痛,孰不可痛?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