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可编程控制器的概述出发,针对可编程控制器程序的设计方法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方法
引言:
近年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以自动控制技术、微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PLC具有可靠性高、体积小、适应性强、维护方便及编程简单等特点,现已经成为现代制造工业四大支柱之一。PLC常用的设计方法有逻辑设计法、转换设计法等,不同的应用场合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设计方法。
一、可编程控制器的概述
1、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1确保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
保证PLC控制系统能够长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是设计控制系统的重要原则,必须放在首位来考虑。不能安全可靠工作的电气控制系统,是不可能长期投入生产运行的。
1.2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
适当考虑到今后控制系统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充分利用可编程控制器易于扩充的特点,在选择PLC的容量时,充分保留系统的扩展能力。
1.3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提出的各项控制要求
充分发挥PLC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是PLC控制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前,就应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与机械部分的设计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共同解决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
1.4力求控制系统简单、经济,且使用与维修方便
在满足控制要求和系统运行可靠的前提下,应力求控制系统构成简单、经济。既要扩大工程的效益,又要不断地降低工程的成本,同时不能盲目的追求系统的高性能指标。只有构成简单的控制系统才能做到经济、实用,且使用方便,后期维护也容易[1]。
2、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概况
可编程控制器(PLC)在未出现之前,社会生产各大领域的控制系统大多由继电器和接触器进行控制,虽然该控制系统在设备的控制方面也发挥着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由于该系统除了需要通过固定连接硬件来完成控制目标之外,其体积还非常庞大,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耗电大、寿命短以及故障发生率高的缺点。而可编程控制器(PLC)却具有体积小、使用寿命长、故障发生率较低、比较灵活以及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因此,在可编程控制器(PLC)推出后很短一段时间内就直接取代继电器和接触器进控制系统,成为多个控制领域的主要控制设备。
二、可编程控制器程序的设计方法探究
1、转换设计法
转换设计法就是将电气控制系统转换成PLC控制系统的方法。这种转换是一种简便的编程方法,常用在生产设备升级改造中,如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改造中。其设计步骤如下:第一,根据电气原理图分析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第二,确定PLC输入、输出信号,画出PLC的外部硬件接线图;第三,确定PLC梯形图中的辅助继电器和定时器编号;第四,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设计PLC梯形图,并进一步优化使梯形图满足合理性、条理性和可靠性。
設计时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接触器、电磁阀等执行元件分配输出继电器,中间继电器分配辅助继电器;第二,启动和停止信号硬件接线时均采用常开触点,而在梯形图中停止信号采用常闭触点;第三,若PLC输入资源丰富,给热继电器常闭触点分配输入继电器,否则将其接在外部控制电路中;第四,时间继电器采用PLC的定时器/计数器代替[2]。
2、顺序设计法
顺序设计法是将系统的一个工作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顺序相连的步,每个步对应一种操作状态,根据状态转换条件绘制顺序功能图,再按一定的规则转化为梯形图的设计方法。顺序设计法规律性很强,虽然设计出的程序较长,但是其程序结构清晰、可读性好,主要用于解决顺序控制问题。顺序设计法主要借助顺序功能图完成程序设计,其结构包括单一顺序、选择顺序和并行顺序3种。顺序设计法的设计步骤如下:第一,分析控制要求,确定输入、输出信号类型;第二,将控制过程分成若干工作步,明确各步的动作、转换条件;第三,根据上述分析过程绘制顺序功能图;第四,根据顺序功能图,利用顺序设计指令或辅助继电器设计梯形图。采用顺序设计法时需注意:初始步对应于系统启动时的初始状态,每个顺序功能图需有一个初始步;步与步之间不能直接相连,必须用一个转换条件分隔;转换条件与转换条件之间不能直接相连,必须用一个步分隔。
3、时序设计法
时序设计法要先画出控制系统的时序工作图,再根据时序关系设计PLC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时序设计法适合于以时间为基准的控制系统,如交通灯控制系统。其设计步骤如下:第一,根据控制系统要求分析PLC输入、输出信号;第二,绘制满足控制系统要求的时序工作图;第三,确定定时器的类型、编号及计数值等;第四,根据时序工作图设计梯形图。采用时序设计法设计梯形图时可利用以下技巧:若只用一个定时器,可借助比较指令简化程序,输出在定时器当前值大于等于起始时刻时启动,当前值小于结束时刻时停止;若采用多个定时器,则输出用定时器常开触点启动,常闭触点停止;程序中若有闪烁程序,可采用PLC内部的时钟脉冲信号或编写相应的程序;当定时器时间较长时,可采用定时器级联或计数器实现定时功能。
4、逻辑设计法
逻辑设计法是对控制系统进行逻辑分析和综合,将元件的通断状态视为以触点通断状态为逻辑变量的逻辑函数,再经过函数化简,最后利用PLC逻辑指令设计的方法。逻辑设计法常用于组合逻辑设计,其关键是根据逻辑表达式的逻辑关系将输入、输出量进行串并联组合。其设计步骤如下:第一,明确控制任务和要求,给输入、输出元件分配I/O资源;第二,根据控制过程分析,画出逻辑真值表;第三,列写逻辑表达式,并根据公式化简;第四,将化简后的逻辑表达式用PLC内部资源和指令进行设计。逻辑设计法的设计思路清晰,所编写的程序易于优化,因此广泛应用于简单的控制系统中,如电动机的多点控制和顺序控制等[3]。
5、经验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是要求设计者透彻理解PLC各种指令的功能,凭着对各种典型控制环节和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经验,选择各种指令并进行修改和完善相应程序的方法。这种方法没有固定模式可循,设计出的程序质量与编程者的经验有很大关系,通常借助系统流程图辅助完成设计。其设计步骤如下:第一,根据控制要求确定输入、输出继电器;第二,根据工作过程绘制系统流程图;第三,根据设计经验选择PLC指令并设计梯形图;第四,反复试验并完善梯形图以满足全部控制要求。常用的设计经验包括起保停控制电路、顺序控制、脉冲发生器等,设计中常用的自锁、互锁和联锁的设计技巧如下:自锁是在启动按钮两端并联同名接触器常开触点;互锁是在接触器线圈上方串联异名常闭触点;启动(停止)联锁是在控制电路中串联异名常开(常闭)触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整个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全面、精细的设计、调试过程,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掌握了PLC的指令系统及编程规则以后,将PLC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使PLC能够实现对生产机械或生产过程的控制,并带来更可靠、更高的质量和更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丁明华.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方法初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2):271-272.
[2]麻桃花.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方法[J].价值工程,2013(23):186-187.
[3]李照芬.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供水系统设计与实现[D].云南大学,2013.
本文所有参考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
【关键词】 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方法
引言:
近年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以自动控制技术、微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PLC具有可靠性高、体积小、适应性强、维护方便及编程简单等特点,现已经成为现代制造工业四大支柱之一。PLC常用的设计方法有逻辑设计法、转换设计法等,不同的应用场合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设计方法。
一、可编程控制器的概述
1、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1确保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
保证PLC控制系统能够长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是设计控制系统的重要原则,必须放在首位来考虑。不能安全可靠工作的电气控制系统,是不可能长期投入生产运行的。
1.2具备良好的扩展能力
适当考虑到今后控制系统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充分利用可编程控制器易于扩充的特点,在选择PLC的容量时,充分保留系统的扩展能力。
1.3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提出的各项控制要求
充分发挥PLC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是PLC控制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前,就应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与机械部分的设计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共同解决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
1.4力求控制系统简单、经济,且使用与维修方便
在满足控制要求和系统运行可靠的前提下,应力求控制系统构成简单、经济。既要扩大工程的效益,又要不断地降低工程的成本,同时不能盲目的追求系统的高性能指标。只有构成简单的控制系统才能做到经济、实用,且使用方便,后期维护也容易[1]。
2、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概况
可编程控制器(PLC)在未出现之前,社会生产各大领域的控制系统大多由继电器和接触器进行控制,虽然该控制系统在设备的控制方面也发挥着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由于该系统除了需要通过固定连接硬件来完成控制目标之外,其体积还非常庞大,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耗电大、寿命短以及故障发生率高的缺点。而可编程控制器(PLC)却具有体积小、使用寿命长、故障发生率较低、比较灵活以及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因此,在可编程控制器(PLC)推出后很短一段时间内就直接取代继电器和接触器进控制系统,成为多个控制领域的主要控制设备。
二、可编程控制器程序的设计方法探究
1、转换设计法
转换设计法就是将电气控制系统转换成PLC控制系统的方法。这种转换是一种简便的编程方法,常用在生产设备升级改造中,如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改造中。其设计步骤如下:第一,根据电气原理图分析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第二,确定PLC输入、输出信号,画出PLC的外部硬件接线图;第三,确定PLC梯形图中的辅助继电器和定时器编号;第四,根据上述对应关系设计PLC梯形图,并进一步优化使梯形图满足合理性、条理性和可靠性。
設计时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接触器、电磁阀等执行元件分配输出继电器,中间继电器分配辅助继电器;第二,启动和停止信号硬件接线时均采用常开触点,而在梯形图中停止信号采用常闭触点;第三,若PLC输入资源丰富,给热继电器常闭触点分配输入继电器,否则将其接在外部控制电路中;第四,时间继电器采用PLC的定时器/计数器代替[2]。
2、顺序设计法
顺序设计法是将系统的一个工作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顺序相连的步,每个步对应一种操作状态,根据状态转换条件绘制顺序功能图,再按一定的规则转化为梯形图的设计方法。顺序设计法规律性很强,虽然设计出的程序较长,但是其程序结构清晰、可读性好,主要用于解决顺序控制问题。顺序设计法主要借助顺序功能图完成程序设计,其结构包括单一顺序、选择顺序和并行顺序3种。顺序设计法的设计步骤如下:第一,分析控制要求,确定输入、输出信号类型;第二,将控制过程分成若干工作步,明确各步的动作、转换条件;第三,根据上述分析过程绘制顺序功能图;第四,根据顺序功能图,利用顺序设计指令或辅助继电器设计梯形图。采用顺序设计法时需注意:初始步对应于系统启动时的初始状态,每个顺序功能图需有一个初始步;步与步之间不能直接相连,必须用一个转换条件分隔;转换条件与转换条件之间不能直接相连,必须用一个步分隔。
3、时序设计法
时序设计法要先画出控制系统的时序工作图,再根据时序关系设计PLC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时序设计法适合于以时间为基准的控制系统,如交通灯控制系统。其设计步骤如下:第一,根据控制系统要求分析PLC输入、输出信号;第二,绘制满足控制系统要求的时序工作图;第三,确定定时器的类型、编号及计数值等;第四,根据时序工作图设计梯形图。采用时序设计法设计梯形图时可利用以下技巧:若只用一个定时器,可借助比较指令简化程序,输出在定时器当前值大于等于起始时刻时启动,当前值小于结束时刻时停止;若采用多个定时器,则输出用定时器常开触点启动,常闭触点停止;程序中若有闪烁程序,可采用PLC内部的时钟脉冲信号或编写相应的程序;当定时器时间较长时,可采用定时器级联或计数器实现定时功能。
4、逻辑设计法
逻辑设计法是对控制系统进行逻辑分析和综合,将元件的通断状态视为以触点通断状态为逻辑变量的逻辑函数,再经过函数化简,最后利用PLC逻辑指令设计的方法。逻辑设计法常用于组合逻辑设计,其关键是根据逻辑表达式的逻辑关系将输入、输出量进行串并联组合。其设计步骤如下:第一,明确控制任务和要求,给输入、输出元件分配I/O资源;第二,根据控制过程分析,画出逻辑真值表;第三,列写逻辑表达式,并根据公式化简;第四,将化简后的逻辑表达式用PLC内部资源和指令进行设计。逻辑设计法的设计思路清晰,所编写的程序易于优化,因此广泛应用于简单的控制系统中,如电动机的多点控制和顺序控制等[3]。
5、经验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是要求设计者透彻理解PLC各种指令的功能,凭着对各种典型控制环节和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经验,选择各种指令并进行修改和完善相应程序的方法。这种方法没有固定模式可循,设计出的程序质量与编程者的经验有很大关系,通常借助系统流程图辅助完成设计。其设计步骤如下:第一,根据控制要求确定输入、输出继电器;第二,根据工作过程绘制系统流程图;第三,根据设计经验选择PLC指令并设计梯形图;第四,反复试验并完善梯形图以满足全部控制要求。常用的设计经验包括起保停控制电路、顺序控制、脉冲发生器等,设计中常用的自锁、互锁和联锁的设计技巧如下:自锁是在启动按钮两端并联同名接触器常开触点;互锁是在接触器线圈上方串联异名常闭触点;启动(停止)联锁是在控制电路中串联异名常开(常闭)触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编程控制器整个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全面、精细的设计、调试过程,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掌握了PLC的指令系统及编程规则以后,将PLC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去,使PLC能够实现对生产机械或生产过程的控制,并带来更可靠、更高的质量和更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丁明华.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方法初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2):271-272.
[2]麻桃花.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方法[J].价值工程,2013(23):186-187.
[3]李照芬.基于可编程控制器的供水系统设计与实现[D].云南大学,2013.
本文所有参考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