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下,教学的思想与方法较传统模式有了很大的调整,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求索,如何让沉闷的课堂更具有生机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花更多精力进行思考,而这一切问题简单而言可以归结为如何提高教学的效果,让学生不仅掌握书本中的知识,更能不拘一格,墨守成规,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效果呢?笔者以为: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3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整式的乘法》是七年级上的重要内容,它是初中阶段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的基本运算很多,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在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当然直接告诉学生运算法则,然后死记硬背也能让学生开展计算,这样的教学也容易简单的多,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暂时的,不持久的。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式子,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包含怎样的运算法则,然后再验证同学所作的猜测,整个过程始终让学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把握有实际理解何感受,由于这样的授课方式,在我讲到《积的乘方》这一节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观察——猜测——验证”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对知识的产生有一个直观、清醒的知识体验过程,虽然我从没让学生默写背诵过这些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却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
4创设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直观的数学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具体做法是,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动手操作题”。我在教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时,先设疑:同学们把准备好的一副三角尺拿出来,利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对直角,能否拼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的学生拼出了同位角,有的学生拼出了内错角,还有的学生拼出了同旁内角,这时就可以给出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这种方法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在讲解《对长方体的再认识》这一章内容时,由于是立体的几何图形,我用一个具体长方体的盒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长方体知识的掌握非常好,在期末考试中只有1名同学在一道关于长方体的选择题上出错。借助于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精彩纷呈。
【关键词】新课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效果呢?笔者以为: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3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整式的乘法》是七年级上的重要内容,它是初中阶段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的基本运算很多,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在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当然直接告诉学生运算法则,然后死记硬背也能让学生开展计算,这样的教学也容易简单的多,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暂时的,不持久的。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式子,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包含怎样的运算法则,然后再验证同学所作的猜测,整个过程始终让学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把握有实际理解何感受,由于这样的授课方式,在我讲到《积的乘方》这一节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观察——猜测——验证”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对知识的产生有一个直观、清醒的知识体验过程,虽然我从没让学生默写背诵过这些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却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
4创设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直观的数学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具体做法是,把数学问题设计成“动手操作题”。我在教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时,先设疑:同学们把准备好的一副三角尺拿出来,利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对直角,能否拼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的学生拼出了同位角,有的学生拼出了内错角,还有的学生拼出了同旁内角,这时就可以给出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这种方法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在讲解《对长方体的再认识》这一章内容时,由于是立体的几何图形,我用一个具体长方体的盒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长方体知识的掌握非常好,在期末考试中只有1名同学在一道关于长方体的选择题上出错。借助于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 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