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球内部热能在运动中发散而造成地表开裂,裂沟在地球散热移动中不断被裂开和移动,裂沟之间的陆地也不断被抬高和加厚,长期反复进行,最终形成了对地球面貌有决定意义的从南极至北极的三大裂沟和三大大陆旋臂。地球的表面就以这最初形成的三大大陆旋臂的移动为基础进行演变,三大大陆的分离、漂移、抬高等运动,主导并形成了今天地球的表面形状。
【关键词】 大陆旋臂 赤道洋流 不对称平衡原理
1. 地球物质层次的形成
原始地球就像太阳一样,是一个发光发热的火球,在地球旋涡体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地球外面寒冷的宇宙原子气体旋进流包压着热地球,推动其旋转,并与其热物质发生各种反应,使地球的热量在不断地消耗,温度逐渐降低。地球表面温度从高到低的长期变化过程中,原始气体物质与构成地表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各种各样的物质,生成的各种物质之间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又进行各种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这些物质的不同形态(气态、液态或固态)在外层宇宙原始气体的包压下包裹地球作环绕运动,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物质聚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物质层次,轻者在外,重者在里,从而使地球形成一个从外到内由轻到重的物质层次层层旋进包压的球体。简略来说,地球的物质层次从外到内依次是轻气体离子层----重气体离子层----轻气体分子层----重气体分子层----液体物质层----轻固体物质层----重固体物质层----高热流体物质层----极热地核物质层,层层旋进包压构成一个完整的地球旋涡体。液体层与固体物质层构成了地球的表面,即地壳。
2. 大陆旋臂的产生
地壳形成之后,地球内的热量向外散发受到了地壳坚硬岩石层的阻力,地球热量的散发主要以两种形式进行,一是地表向内裂开,二是火山爆发。地表向内裂开散热最终形成了对地表形状有决定意义的从南极到北极的南北走向的三大裂缝(在星球旋涡体中,星球热球体与外面旋进冷气体之间长期对抗散热中,形成有规律的散热形式,即三旋臂式的散热形式,地球旋涡体的散热形式也不例外,这可能就是地表最终出现三大裂缝散热的原因)。三大裂缝在长期的地壳运动中,不断再开裂和移动,被加宽加深,逐渐变成三大海洋,即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三大裂缝之间从南极到北极的三大旋臂陆地,在长期的地壳运动中,被加厚加宽、抬升,变成了三大大陆,即美洲大陆、欧非大陆和亚澳大陆。(亚澳大陆旋臂,由现在的亚洲东部大陆与澳大利亚大陆组成;欧非大陆旋臂,由现在的欧洲、西亚、中亚、南亚洲大陆与非洲大陆组成的旋臂;美洲大陆旋臂由现在的北美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组成)
3. 大陆旋臂的三大运动及其原因
3.1大陆旋臂的三大运动
在地球表面演化的过程中,大陆旋臂进行三大运动,一是大陆西移运动;二是南北大陆都向北半球北纬30度地区移动;三是大陆升高运动。这三大运动基本上同时进行。
3.2大陆旋臂西移运动的原因
(1)地球表里层的相对运动速度差,造成地表大陆旋臂发生相对西行运动。进行自转运动的地球,旋涡体运动规律与地壳物质坚硬特性等原因,使地球的里层比外表层的运动速度快,表层与里层的相对运动速度差,使表层大陆发生相对西行运动;(2)地球的不对称平衡运动造成了大陆旋臂的西行运动。地球的三大大陆旋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旋臂的运动必然导致另一个旋臂的相应运动。三大大陆旋臂从不对称到对称、再到不对称的运动,是地球长期保持平衡运动的基础。地球东半球的亚澳大陆旋臂的西行运动,必然导致西半球美洲大陆西移,远离欧非大陆,进行新的不对称形状调整,促使欧非大陆与亚澳大陆的相互靠近,形成新的地球形状的不对称状态;
3.3南北大陆都向北半球北纬30度左右地区移动的原因
(1)夏天,地球距离太阳最近,北半球北纬30度左右地区附近区域面向太阳,在太阳旋涡体中,此时期,太阳对地球的向外推动力和太阳旋涡体旋进气流作用于地球的推压力最强,两种力的相互作用把地球的大陆向北纬30度左右地区推动,造成了大陆旋臂向这一地区的季节性移动;(2)当北纬30度地区的大陆陆地加大加厚,聚集增大到一定的优势程度,作为整体陆地大板块因地球自转而具有的离心力最大,抬升的速度也最快,从而使周围的陆地向其靠拢,造成大陆陆地向这一地区移动。西藏高原就属这一类型。
4.地表形状的具体变化
地球陆地是以大陆旋臂为基础形成,这也是地球上大多数的山脉都是南北走向的原因,陆地的变化也以大陆旋臂的移动为主要形式来完成。三大大陆旋臂的三大运动,即大陆的西移运动、南北大陆向北半球北纬30度左右地区移动和大陆升高运动,造成了地球表面形状的深刻变化:(亚洲指的是现在亚洲的东部,即青藏高原往北直上靠近北冰洋一线以东地区,现在的东亚、东北亚、东南亚、西伯利亚等地区;欧洲指的是青藏高原往北直上靠近北冰洋一线往西地区,即现在的欧洲、中亚和西亚地区;非洲、澳洲、南北美洲与现在的所指地区差不多)
4.1南极大陆与北冰洋的出现
南、北半球的大陆都分别向北半球北纬30度左右地区移动,南半球的三大半旋臂,即非洲、澳洲和南美洲大陆向北半球北纬30度左右地区移动,造成了它们大陆尾端的断裂,剩下的尾端逐渐形成了南极大陆;北半球的三大半旋臂,即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向北半球北纬30度左右地区靠移,造成大陆尾端北极的裂开,逐渐形成了北冰洋。
4.2美洲大陆的移动
根据不对称平衡原理,亚澳大陆旋臂的西移,必然使美洲大陆旋臂西移,地球运动才能达到自我平衡。亚澳大陆旋臂的西移,导致了美洲大陆相应西移,大西洋得到扩大。
南美洲主要向西移动,在这过程也向北半球北纬30度地区移动,但北移的速度较慢,在其向北移的过程中,主要受东面大西洋的赤道西行洋流的冲击,减缓了其北移的速度,但其北部还是超出了赤道,也因为南美洲的向北移动,使其南端大陆发生断裂,与南极大陆分开。
5. 地表的将来趋势
美洲大陆将继续西移,大西洋继续扩大。北半球的亚欧大陆将继续相挤压抬高,非洲大陆与澳洲大陆将相互接近,印度洋将被压缩,美洲大陆会在地球的另一边,与欧亚、非洲和澳洲大陆对立在地球两边,形成双臂对称的势态。南北半球的大陆都继续向地球北半球北纬30度左右地区移动,大陆将继续增大增高,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海底裂沟也将加深加大,海平面缓慢持续下降。由于地热的不断消耗而向地心退去,大陸变得更厚更大,地下水位越来越深,地面水量减少,海平面继续下降,最终地面所有的水都被渗进地表下面或逃逸地球,地面干枯,地球变成无生命的星球。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物学院)
【关键词】 大陆旋臂 赤道洋流 不对称平衡原理
1. 地球物质层次的形成
原始地球就像太阳一样,是一个发光发热的火球,在地球旋涡体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地球外面寒冷的宇宙原子气体旋进流包压着热地球,推动其旋转,并与其热物质发生各种反应,使地球的热量在不断地消耗,温度逐渐降低。地球表面温度从高到低的长期变化过程中,原始气体物质与构成地表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各种各样的物质,生成的各种物质之间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又进行各种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这些物质的不同形态(气态、液态或固态)在外层宇宙原始气体的包压下包裹地球作环绕运动,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物质聚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物质层次,轻者在外,重者在里,从而使地球形成一个从外到内由轻到重的物质层次层层旋进包压的球体。简略来说,地球的物质层次从外到内依次是轻气体离子层----重气体离子层----轻气体分子层----重气体分子层----液体物质层----轻固体物质层----重固体物质层----高热流体物质层----极热地核物质层,层层旋进包压构成一个完整的地球旋涡体。液体层与固体物质层构成了地球的表面,即地壳。
2. 大陆旋臂的产生
地壳形成之后,地球内的热量向外散发受到了地壳坚硬岩石层的阻力,地球热量的散发主要以两种形式进行,一是地表向内裂开,二是火山爆发。地表向内裂开散热最终形成了对地表形状有决定意义的从南极到北极的南北走向的三大裂缝(在星球旋涡体中,星球热球体与外面旋进冷气体之间长期对抗散热中,形成有规律的散热形式,即三旋臂式的散热形式,地球旋涡体的散热形式也不例外,这可能就是地表最终出现三大裂缝散热的原因)。三大裂缝在长期的地壳运动中,不断再开裂和移动,被加宽加深,逐渐变成三大海洋,即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三大裂缝之间从南极到北极的三大旋臂陆地,在长期的地壳运动中,被加厚加宽、抬升,变成了三大大陆,即美洲大陆、欧非大陆和亚澳大陆。(亚澳大陆旋臂,由现在的亚洲东部大陆与澳大利亚大陆组成;欧非大陆旋臂,由现在的欧洲、西亚、中亚、南亚洲大陆与非洲大陆组成的旋臂;美洲大陆旋臂由现在的北美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组成)
3. 大陆旋臂的三大运动及其原因
3.1大陆旋臂的三大运动
在地球表面演化的过程中,大陆旋臂进行三大运动,一是大陆西移运动;二是南北大陆都向北半球北纬30度地区移动;三是大陆升高运动。这三大运动基本上同时进行。
3.2大陆旋臂西移运动的原因
(1)地球表里层的相对运动速度差,造成地表大陆旋臂发生相对西行运动。进行自转运动的地球,旋涡体运动规律与地壳物质坚硬特性等原因,使地球的里层比外表层的运动速度快,表层与里层的相对运动速度差,使表层大陆发生相对西行运动;(2)地球的不对称平衡运动造成了大陆旋臂的西行运动。地球的三大大陆旋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旋臂的运动必然导致另一个旋臂的相应运动。三大大陆旋臂从不对称到对称、再到不对称的运动,是地球长期保持平衡运动的基础。地球东半球的亚澳大陆旋臂的西行运动,必然导致西半球美洲大陆西移,远离欧非大陆,进行新的不对称形状调整,促使欧非大陆与亚澳大陆的相互靠近,形成新的地球形状的不对称状态;
3.3南北大陆都向北半球北纬30度左右地区移动的原因
(1)夏天,地球距离太阳最近,北半球北纬30度左右地区附近区域面向太阳,在太阳旋涡体中,此时期,太阳对地球的向外推动力和太阳旋涡体旋进气流作用于地球的推压力最强,两种力的相互作用把地球的大陆向北纬30度左右地区推动,造成了大陆旋臂向这一地区的季节性移动;(2)当北纬30度地区的大陆陆地加大加厚,聚集增大到一定的优势程度,作为整体陆地大板块因地球自转而具有的离心力最大,抬升的速度也最快,从而使周围的陆地向其靠拢,造成大陆陆地向这一地区移动。西藏高原就属这一类型。
4.地表形状的具体变化
地球陆地是以大陆旋臂为基础形成,这也是地球上大多数的山脉都是南北走向的原因,陆地的变化也以大陆旋臂的移动为主要形式来完成。三大大陆旋臂的三大运动,即大陆的西移运动、南北大陆向北半球北纬30度左右地区移动和大陆升高运动,造成了地球表面形状的深刻变化:(亚洲指的是现在亚洲的东部,即青藏高原往北直上靠近北冰洋一线以东地区,现在的东亚、东北亚、东南亚、西伯利亚等地区;欧洲指的是青藏高原往北直上靠近北冰洋一线往西地区,即现在的欧洲、中亚和西亚地区;非洲、澳洲、南北美洲与现在的所指地区差不多)
4.1南极大陆与北冰洋的出现
南、北半球的大陆都分别向北半球北纬30度左右地区移动,南半球的三大半旋臂,即非洲、澳洲和南美洲大陆向北半球北纬30度左右地区移动,造成了它们大陆尾端的断裂,剩下的尾端逐渐形成了南极大陆;北半球的三大半旋臂,即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向北半球北纬30度左右地区靠移,造成大陆尾端北极的裂开,逐渐形成了北冰洋。
4.2美洲大陆的移动
根据不对称平衡原理,亚澳大陆旋臂的西移,必然使美洲大陆旋臂西移,地球运动才能达到自我平衡。亚澳大陆旋臂的西移,导致了美洲大陆相应西移,大西洋得到扩大。
南美洲主要向西移动,在这过程也向北半球北纬30度地区移动,但北移的速度较慢,在其向北移的过程中,主要受东面大西洋的赤道西行洋流的冲击,减缓了其北移的速度,但其北部还是超出了赤道,也因为南美洲的向北移动,使其南端大陆发生断裂,与南极大陆分开。
5. 地表的将来趋势
美洲大陆将继续西移,大西洋继续扩大。北半球的亚欧大陆将继续相挤压抬高,非洲大陆与澳洲大陆将相互接近,印度洋将被压缩,美洲大陆会在地球的另一边,与欧亚、非洲和澳洲大陆对立在地球两边,形成双臂对称的势态。南北半球的大陆都继续向地球北半球北纬30度左右地区移动,大陆将继续增大增高,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海底裂沟也将加深加大,海平面缓慢持续下降。由于地热的不断消耗而向地心退去,大陸变得更厚更大,地下水位越来越深,地面水量减少,海平面继续下降,最终地面所有的水都被渗进地表下面或逃逸地球,地面干枯,地球变成无生命的星球。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