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亲的歌

来源 :少年文艺(上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o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节”,最重要的感恩节。
  拿什么献给我80岁的老母亲?捧一把康乃馨,母亲会嫌洋气;带几盒保健品,母亲会嫌浪费;说一些感谢话,母亲会嫌啰嗦。我觉得,还是给母亲献一首歌,最能表达感恩的心情。
  记得今年农历三月初三,母亲80华诞。我们兄弟三个齐唱阎维文代表作《母亲》,母亲听了非常开心。那天,我们齐聚老家龙窝口,为母亲庆生祝寿。面对丰盛寿宴,八层大型生日蛋糕,哥哥书写的硕大的“寿”字红色条幅,家人有说有笑,又唱又跳。81岁的父亲频频为母亲夹菜,母亲忠厚的脸庞笑得像盛开的鲜花。四世同堂,天伦之乐,幸福和满足写在父母的脸上。
  母亲生性豁达,喜欢唱歌。她含辛茹苦,忙忙碌碌,将6个子女拉扯成人,却从来不说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她喜欢一边做家务,一边哼着歌儿,就像父亲高起兴来便唱几句京剧一样。于是,我们这个家在歌声中走过清贫,在歌声中迎来幸福,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
  于是,母亲歌声浸润了我的童年,像扬子江水一样,欢快地流淌……
  春天,桃红柳绿。我随母亲去江堤挑荠菜、马兰头。听她轻快地哼着:“麦苗儿青青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从此我小学作文描写春景,老喜欢用“麦苗青,菜花黄”,得了老师许多红红的“g”(good)。
  夏天,蝉声绵延。吃过晚饭,我们将竹床搬到门口,爬上去乘凉。母亲点燃蒲棒驱蚊,手里摇着蒲扇为我们送风,嘴里轻轻哼着:“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数着星星,在歌声中渐渐入睡。
  秋天,芦絮飞舞。我跟母亲去江滩划草。劳作之余,面对滚滚长江,渔船穿梭,母亲将划草的筢子当船桨,唱道:“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母亲煞有介事,有板有眼,逗得我笑得前俯后仰。
  冬天,冰天雪地。除夕傍晚,母亲准备年夜饭,边忙边唱:“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父亲顶风冒雪归来,带领我们贴对联,用干石灰蒲包印“元宝墩子”。 然后一家人吃年夜饭,虽然没有几个菜,却是我们期盼已久的盛宴。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也没有读过什么书。她的歌声不够专业,完全是劳动中兴之所至,但清脆悦耳,吐字清楚,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好听的歌。我佩服她的记忆力,居然记得那么多歌词;我也佩服她的理解力,居然在不同场景唱不同的歌。
  母亲其实就是一首歌,一首古老而温馨的歌谣。母亲的古道热肠,恻隐之心,在龙窝口一条街是出了名的。邻居吵架,她常去调解;乞丐讨饭,她盛满饭菜;包了馄饨,她挨家赠送;邻居外出,她保管钥匙。她从不和人红脸,人缘极好,邻居都称她为“菩萨人”,又都亲切地喊她“管奶奶”,因为母亲姓管,又好管街坊邻居的闲事。甚至还好管动物的闲事,经常收留一些流浪狗、流浪猫……
  后来我外出求学,久居城市,经常梦回故乡,聆听母亲歌声。现在想来,我平时有事没事哼上几句,会唱好多歌,也喜欢戏曲,常用歌词意象融入小说、散文,甚至常用歌名做作品标题,大概都源于幼年所学,源于母亲歌声的熏陶。
  母亲,我们听惯了您给我们唱的歌,今天,我们要专门为您献一首歌。哥哥建中,本人建国,弟弟建新,都是“奔六”之人,中气明显不足。但我们用心在唱,用力在吼:“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歌声中,我想起上世纪60年代上小学,母亲给我挎上新书包,目送我上学时充满期盼的眼神;我想起上世纪70年代上中学,母亲给我饭盒里盛满米蒸饭,她却在家喝粥;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母亲不时给我捎一大箱脆饼和麦乳精,她却连一块烧饼都舍不得吃……
  歌声穿越时空,往事如烟,仿佛电影特写镜头。现在,1933年出生于镇江的母亲,1951年父亲按民俗到外婆村上挨家挨户磕头迎娶的母亲,已经慢慢变老。风霜遮盖了她的容颜,她的歌声也不再那么清脆。然而,母亲乐观、宽厚和善良的精神,已经注入我们子子孙孙血液中。
  兄弟三人像儿时一样依偎在母亲身旁,深情歌唱:“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我的双眼湿润了,乘着酒兴,再一次提高音量,和同样双眼湿润的哥哥、弟弟一起,发自肺腑地放声高唱:“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这时全场掌声雷动,母亲也缓缓鼓掌。我发现她有点腼腆,嘴角嗫嚅着,仿佛在跟我们和唱,眼角边滑过一丝泪痕。
  一曲唱罢,我已是泪流满面。人们常说,世界上最亲的人是生我的和我生的。母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哦,母亲节即将来临,我要在心中再次唱响献给母亲的歌。
其他文献
1  那天的天气很好,有风有太阳,微风从开满荷花的池塘上空拂过,带来缕缕沁人心脾的清香。  梁小帅的心情很不错,就在这次的月考中,他又保持了全年级的冠军地位,这是他考上这所重点中学以来第11次获得冠军,而他们总共进行了11次月考,打破了学校建校以来月考冠军连续8次的记录。  他扛着扫帚提着撮箕来到大礼堂自己班的区域,久未打扫的地面满是瓜子壳、纸屑与灰尘,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霉味。他皱了皱眉,心想这是
期刊
明子,就是指松脂浸透松木的那一小部分,有点儿像琥珀,透明、锃亮,散发着松脂的香气。不是哪棵松树都有明子的,小松树没有,其他种类的松树也没有,只有百年以上的红松有明子。松树越老,聚结的松脂越厚,明子越大。就是红松,也不是浑身都有明子,只有破损的地方和长枝桠的地方,才长明子。  砍明子,专找腐朽的倒树。那些被风刮倒的红松,说不上经过多少年的风吹雨淋,树身腐烂了,一敲一大块,像掰白面馍那般轻松,可长明子
期刊
我从没那么悲伤过,“真好笑”纸巾都不能擦干我的泪水,“暖心茶”喝下去,还是那么凉,那么忧伤,“抱抱你”大围巾裹得再紧也不管用。  我靠在墙角,呜呜地哭个不停。  咔嚓!咔嚓!是谁对着我按下相机快门?  刺眼的闪光灯让我抬起双臂,遮住眼睛。  我顺手捡起一粒石子,怒气冲冲地朝对方扔去。  “对不起,可是这是最佳的照相时机。”  对面站着一只巨大的食蚁兽,食蚁兽身上坐着一个端着相机的男孩,就是他在向我
期刊
不要简单地认为,只有男生之间才“铁哥们”。信不信由你,我、喜鹊和喇叭也是班内公认的“铁哥们”。我们座位在一起,脾性又相投,整天搅在一起嘻嘻哈哈,闹腾起来没心没肺。  我们这恣肆的举止放在以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在今年秋天就不行了。今年秋天开学时,学校换了新校长。新人新举措,新校长提出以“礼”治校,提倡男生要有“绅士风度”;女生呢?则以“淑女风范”来约束,并且将作为第一新政不折不扣地执行。  在这当
期刊
春天的阳光开始跳舞  空中画满了风筝  一个小孩子笑出声的时候  风信子绽放了最后一粒花瓣  心即将接近水的高度  时间拐弯处  悠然扩展开视野  树叶飘在风的琴弦上跳舞  空旷的漂泊里  储满昨日的微笑  生长希望的地方  叶子和叶子手拉着手  为岁月的裙袂装点最美丽的花边  外面阳光依旧  洒落满身的灿烂
期刊
三年级的女生Linda(琳达)报名参加了奇妙学校的English Choir(英文合唱团),因为Linda非常喜欢唱英文歌曲,尽管她的英文分层只在Mover(行走)组。  Linda是上海人,她的英文是进了奇妙学校后才开始学的,当然比不上那些外国同学和外籍同学。不过因为对英文歌曲的强烈的爱好,Linda克服了自卑心理,勇敢地跨进了English Choir。  第一次排练是在周一的中午休息时间,L
期刊
胖奶奶家的院子坐落在一条宽宽的小河边上。胖奶奶家中养着一条狗和一只猫。  狗是黑黑的狗。  猫是白白的猫。  黑狗和白猫从来不打架,他们是一对挺要好的朋友。  院子前的那条宽宽小河上,有一座窄窄的独木桥。小猫很爱走过小桥,去河对岸玩耍,那边的风景挺美丽。  可是黑狗一次也没走过这座独木桥,也不知道河对面是什么样子。  小猫时常对黑狗说:  “我们一起过河吧,那边可好玩了。”  “不,”黑狗说,“我
期刊
周围安静极了,只听见自己气喘如牛。那白色的终点线就在前方一百米处。我用尽最后的力气,加大步子,抬高腿,同时,张大嘴巴,贪婪地吸进更多的氧气……在最后冲刺的一瞬间,我瘫软下来,腿、胳膊、身体,都不再是我的了,它们全都七零八落地散在原地。小敏和百合她们嘻嘻哈哈地跑过来。小敏夸张地拿手指着我,尖声叫道:“不能坐,不能坐啊,现在坐了,屁股要大的!”  我吓了一跳,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顺势靠
期刊
漂流本全国大旅行  口号:漂流本吹响了集结号  时间:2012年8月28日至12月31日  地点:大陆及港澳台地区  发起人:尼伯龙之歌  参加者:报名参加“漂流本全国大旅行”的年糕成员们  参加方法:  1. 将《少年文艺》最后一页的读者评刊表填好寄回,注明参加“漂流本全国大旅行”活动,组织者尼伯龙之歌将把有意向的参加者加入到【漂流本子Q群】中。QQ群号:257492825。  2. 加入QQ群
期刊
在过去的第五届兴中杯征文大赛中,我们欣喜地收到了大量的来之全国各地的少年朋友的征文稿,而且有很多学校集体参赛。  第六届“兴中杯”大赛在广大少年读者的翘首期盼中开始了。本次征文大赛征文题目:《一路有你》、《校园里的记忆》,请参赛者任选一题。  征文要求: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内容新颖具体,有真情实感,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每篇字数不超过1000字。  大赛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我们将按组别评奖。征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