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旅游需求越加旺盛,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消费的大众化、需求的品质化、产业的现代化的趋势。然而国内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发展粗放的阶段,如何推动旅游经济的高质量的发展是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尝试构建新结构旅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探析适合地区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机制,从而促进地区的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结构旅游经济学;要素禀赋结构;自生能力;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旅游。格雷本将旅游视为一种神圣的旅程,旅行者离开家,从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进入旅游目的地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从而达到一个神圣的高点,最后再以新的精神狀态回归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可见,旅游在21世纪的今天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
伴随旅游的发展,旅游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学界对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比比皆是。旅游业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第三产业,具有鲜明的特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与其独特性密不可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规律、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旅游经济学则是在经济学分析框架之下,以经济学的观点研究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规律的科学。旅游经济学是伴随旅游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对旅游经济活动的概括和总结。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旅游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以及这一矛盾所涉及的旅游市场定价、政府的决策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等。但是,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层面还是属于微观机制的研究,主要围绕旅游产品的供需矛盾进行阐述,并没有从结构和产业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本文将借助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引入结构的概念,运用系统的思想,展开对旅游产业结构和发展的讨论,从而构建新结构经济学下的子领域:新结构旅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新结构旅游经济学主张政府和企业从旅游目的地目标甄别、旅游资源要素禀赋,旅游产业结构变迁、旅游企业自生能力等方面,探析适合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机制,力求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上有所创新。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在于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只有能够帮助人们改造世界的理论,才是真正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而一个好的理论需要在总结前人的理论基础之上不断创新。2009年,林毅夫教授在总结分析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和其动态变化的决定因素和影响。
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假说是一个经济体在每个时点上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及软硬基础设施是内生于该经济体在每一时点给定的禀赋,包括要素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地理位置、现有的产业、金融、法律环境等。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其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不同,要素的相对价格也就不一样。但要素是动态变化的过程,要素禀赋结构也随之改变。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在每一时间点上是给定的,并可随时间变化[2]。
新结构经济学以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为切入点,研究一个经济体产业技术结构和软硬基础设施是如何决定的:在某一时间点,给定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决定了一个经济体在该时点的总预算和生产要素间的相对价格[3]。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要素禀赋主要在于三方面:资本量,劳动力,自然资源。
新结构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林毅夫、蔡昉等经济学家,依据严谨的经济学逻辑,在对经济发展实质进行抽象分析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这些经济学家在探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道路时,提出首先按照比较优势原则选择产业,同时加强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力度,提高竞争力,增加利润和积累,加速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4]。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观点可以大致概括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在长期内都是取决于其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照自身的禀赋结构,即依照比较优势选择优先发展的产业和需要引进的技术,才能保证在长期内不断积累经济剩余,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促进禀赋结构升级,促进技术结构和经济结构升级,实现经济收敛。
“自生能力”是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中一个很重要的微观概念,林毅夫将“自生能力”定义为一个开放、自由和竞争市场中企业的预期利润率[5]。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在没有外部扶持的条件下,如果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能够获得不低于社会可接受的正常利润水平,这个企业就是有自生能力的;如果一个正常营业的企业的预期利润低于社会可接受的水平,则不会有人投资这个企业,这样的企业就缺乏自生能力,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
新结构经济学强调经济发展是一个产业、技术、基础设施和制度结构不断变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有效的市场”,也要有“有为的政府”[6]。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充分竞争的“有效的市场”,即企业基于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来选择采用何种技术、进入哪种产业,且该市场各种要素的相对价格能够反映在每一时点上一个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而随着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之相对应的软硬基础设施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协调,软硬基础设施的问题企业无法解决,则需要政府来协调和处理[7]。为了处理先行者的外部性和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协调问题,必须要有“因势利导”的有为政府。
新结构经济学为地方如何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经济飞跃的目标,提供了一个分析借鉴的理论新视角。因此,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在旅游经济学的基础之上引入结构的概念,提出新结构旅游经济学。新结构旅游经济学旨在将旅游产业发达成熟地区与初步发展地区的结构性差异引入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当中,强调不同发展阶段地区的旅游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不同的比较优势和各自最优的旅游产业结构。并且主张政府和企业从旅游目的地目标甄别、旅游资源要素禀赋,旅游产业结构变迁、旅游企业自生能力等方面,探析适合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机制,力求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上有所创新。 新结构旅游经济学的核心要义:第一,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禀赋为分析起点,强调最适宜的旅游产业结构取决于当地的旅游资源要素禀赋结构;第二,最适宜旅游产业结构的分析需要将旅游产业发展成熟地区与初步发展地区在旅游资源要素禀赋、旅游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结构性差异纳入考量,探寻符合不同地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模式;第三,新结构旅游经济学强调有为政府在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供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产业监管等方面的作用,政府需要制定与当地旅游发展阶段相适宜的相关旅游扶植政策,政府有为应以旅游市场对政策的反馈有效为依归。
如图1所示,新结构旅游经济学的研究的核心是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探究如何通过最适宜的旅游产业结构满足当地经济的发展需求,提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建设,支持经济有效运行,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进而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当地人民的幸福指数。
(一)旅游产业比较优势战略
新结构旅游经济学的分析起点是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因为旅游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旅游目的地是否具备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及其相配套的硬基础设施;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的分类比较多样,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如风景、文物,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如民情风俗等。不同的地区具备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这就需要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要素禀赋,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来发展相关旅游产业及建设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比如云南省是发展旅游经济最早的省份,其优势在于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和消费,其比较优势在于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和感受优良传统文化。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原理适用于不同的国家经济体之间,对于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发展同样适用,在发展旅游产业不同的地区同样适用。
(二)旅游企业自生能力
不同的旅游企业具有不同的规模特征、风险特性和发展需求,只有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禀赋结构相匹配,才能有效发挥旅游企业的基本功能,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旅游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的前提是它所在的旅游目的地的产业和所用的技术符合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并且它所在的地方有合适的软硬基础设施。如果旅游企业所在的旅游产业符合比较优势,那么企业的生产成本会最低,政府建设合适的软硬基础设施,企业的交易费用会较低,总成本优势使得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力,这样旅游企业只要管理人员正常管理,就能获社会认可接受的利润水平。当旅游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提高时,旅游企业则可以选择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进入技术结构更高的层次,获得自生能力,从而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结构。
(三)政府与旅游市场的关系
政府在优化旅游产业结构、配套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企业和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应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旅游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将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利润取决于旅游产品的成本、价格、销量。因此,旅游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按照由旅游资源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建设什么类型的景区,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各种要素相对稀缺性的价格体系,而这种价格体制只有在充分竞争的旅游市场中才存在。所以,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视角,新结构旅游经济学也主张:一个经济体要保持良性发展,必须有一个充分竞争的有效市场,同时必须建立有效市场所需的各种制度安排。
建立有效市场的制度安排,政府的角色显得不可或缺。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要素的累积、比较优势的变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产业附加价值增大的产业结构动态变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和政府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在旅游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既需要“有效市场”在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也需要“有为政府”来克服因外部恶劣竞争带来的旅游市场失灵。
本文旨在系统阐述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对旅游产业进行分析的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结构旅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展望了新结构旅游经济学研究旅游目的地实体经济与旅游产业结构转型的研究着力点,开拓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子领域:新结构旅游经济学。本文构建的新结构旅游经济学分析框架为地区发展旅游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建议旅游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结合本地现有旅游要素禀赋,能做好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只要政府发挥“因势利导”作用,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协助旅游企业遵循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并且利用后发优势并将其转变为竞争优势,每个旅游产业发展落后的地区都有可能在未来发展为旅游产业成熟发展的地区。
本文的研究对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经济和产业的启示如下:第一,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当地的旅游资源要素稟赋,必须遵循当地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潜在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产业;第二,旅游企业的建设应该以当地的旅游资源禀赋为前提,从而可降低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第三,政府应当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建设相应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制定相关产业扶植政策,履行好监管职责,防止恶劣市场竞争和市场失灵。
[1] 格雷本,金露.中国旅游人类学的兴起[J].青海民族研究,2011(2):1-11.
[2]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评论回应[J].经济学(季刊),2013(3):1095-1108.
[3] 林毅夫.自生能力、经济转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J].经济研究,2002(12):15-24.
[4]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5-107.
[5]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2(1):269-300.
[6] 王勇.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政策[J].学习与探索,2017(4):100-104.
[7] 王勇.新结构经济学中的“有为政府”[J].经济资料译丛,2016(2):1-4.
关键词:新结构旅游经济学;要素禀赋结构;自生能力;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旅游。格雷本将旅游视为一种神圣的旅程,旅行者离开家,从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进入旅游目的地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从而达到一个神圣的高点,最后再以新的精神狀态回归日常的工作生活之中。可见,旅游在21世纪的今天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
伴随旅游的发展,旅游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学界对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比比皆是。旅游业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第三产业,具有鲜明的特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与其独特性密不可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规律、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旅游经济学则是在经济学分析框架之下,以经济学的观点研究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规律的科学。旅游经济学是伴随旅游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对旅游经济活动的概括和总结。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旅游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以及这一矛盾所涉及的旅游市场定价、政府的决策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等。但是,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层面还是属于微观机制的研究,主要围绕旅游产品的供需矛盾进行阐述,并没有从结构和产业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本文将借助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引入结构的概念,运用系统的思想,展开对旅游产业结构和发展的讨论,从而构建新结构经济学下的子领域:新结构旅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新结构旅游经济学主张政府和企业从旅游目的地目标甄别、旅游资源要素禀赋,旅游产业结构变迁、旅游企业自生能力等方面,探析适合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机制,力求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上有所创新。
一、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学习理论的目的是在于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只有能够帮助人们改造世界的理论,才是真正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而一个好的理论需要在总结前人的理论基础之上不断创新。2009年,林毅夫教授在总结分析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在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和其动态变化的决定因素和影响。
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假说是一个经济体在每个时点上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及软硬基础设施是内生于该经济体在每一时点给定的禀赋,包括要素禀赋、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地理位置、现有的产业、金融、法律环境等。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其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不同,要素的相对价格也就不一样。但要素是动态变化的过程,要素禀赋结构也随之改变。也就是说,一个经济体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在每一时间点上是给定的,并可随时间变化[2]。
新结构经济学以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为切入点,研究一个经济体产业技术结构和软硬基础设施是如何决定的:在某一时间点,给定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决定了一个经济体在该时点的总预算和生产要素间的相对价格[3]。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要素禀赋主要在于三方面:资本量,劳动力,自然资源。
新结构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林毅夫、蔡昉等经济学家,依据严谨的经济学逻辑,在对经济发展实质进行抽象分析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比较优势战略理论。这些经济学家在探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道路时,提出首先按照比较优势原则选择产业,同时加强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力度,提高竞争力,增加利润和积累,加速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4]。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观点可以大致概括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在长期内都是取决于其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照自身的禀赋结构,即依照比较优势选择优先发展的产业和需要引进的技术,才能保证在长期内不断积累经济剩余,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促进禀赋结构升级,促进技术结构和经济结构升级,实现经济收敛。
“自生能力”是新结构经济学的分析中一个很重要的微观概念,林毅夫将“自生能力”定义为一个开放、自由和竞争市场中企业的预期利润率[5]。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在没有外部扶持的条件下,如果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能够获得不低于社会可接受的正常利润水平,这个企业就是有自生能力的;如果一个正常营业的企业的预期利润低于社会可接受的水平,则不会有人投资这个企业,这样的企业就缺乏自生能力,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
新结构经济学强调经济发展是一个产业、技术、基础设施和制度结构不断变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有效的市场”,也要有“有为的政府”[6]。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充分竞争的“有效的市场”,即企业基于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来选择采用何种技术、进入哪种产业,且该市场各种要素的相对价格能够反映在每一时点上一个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而随着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与之相对应的软硬基础设施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协调,软硬基础设施的问题企业无法解决,则需要政府来协调和处理[7]。为了处理先行者的外部性和软硬基础设施完善的协调问题,必须要有“因势利导”的有为政府。
二、新结构旅游经济学的要义与分析框架
新结构经济学为地方如何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经济飞跃的目标,提供了一个分析借鉴的理论新视角。因此,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在旅游经济学的基础之上引入结构的概念,提出新结构旅游经济学。新结构旅游经济学旨在将旅游产业发达成熟地区与初步发展地区的结构性差异引入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当中,强调不同发展阶段地区的旅游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不同的比较优势和各自最优的旅游产业结构。并且主张政府和企业从旅游目的地目标甄别、旅游资源要素禀赋,旅游产业结构变迁、旅游企业自生能力等方面,探析适合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机制,力求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上有所创新。 新结构旅游经济学的核心要义:第一,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禀赋为分析起点,强调最适宜的旅游产业结构取决于当地的旅游资源要素禀赋结构;第二,最适宜旅游产业结构的分析需要将旅游产业发展成熟地区与初步发展地区在旅游资源要素禀赋、旅游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结构性差异纳入考量,探寻符合不同地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模式;第三,新结构旅游经济学强调有为政府在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供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产业监管等方面的作用,政府需要制定与当地旅游发展阶段相适宜的相关旅游扶植政策,政府有为应以旅游市场对政策的反馈有效为依归。
如图1所示,新结构旅游经济学的研究的核心是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探究如何通过最适宜的旅游产业结构满足当地经济的发展需求,提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建设,支持经济有效运行,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升级,进而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当地人民的幸福指数。
(一)旅游产业比较优势战略
新结构旅游经济学的分析起点是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因为旅游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旅游目的地是否具备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及其相配套的硬基础设施;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的分类比较多样,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如风景、文物,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如民情风俗等。不同的地区具备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这就需要根据当地的旅游资源要素禀赋,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来发展相关旅游产业及建设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比如云南省是发展旅游经济最早的省份,其优势在于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和消费,其比较优势在于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和感受优良传统文化。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的原理适用于不同的国家经济体之间,对于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发展同样适用,在发展旅游产业不同的地区同样适用。
(二)旅游企业自生能力
不同的旅游企业具有不同的规模特征、风险特性和发展需求,只有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禀赋结构相匹配,才能有效发挥旅游企业的基本功能,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旅游企业具有“自生能力”的前提是它所在的旅游目的地的产业和所用的技术符合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并且它所在的地方有合适的软硬基础设施。如果旅游企业所在的旅游产业符合比较优势,那么企业的生产成本会最低,政府建设合适的软硬基础设施,企业的交易费用会较低,总成本优势使得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力,这样旅游企业只要管理人员正常管理,就能获社会认可接受的利润水平。当旅游要素禀赋结构的水平提高时,旅游企业则可以选择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进入技术结构更高的层次,获得自生能力,从而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结构。
(三)政府与旅游市场的关系
政府在优化旅游产业结构、配套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企业和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应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旅游企业的基本目标是将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利润取决于旅游产品的成本、价格、销量。因此,旅游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按照由旅游资源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建设什么类型的景区,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各种要素相对稀缺性的价格体系,而这种价格体制只有在充分竞争的旅游市场中才存在。所以,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视角,新结构旅游经济学也主张:一个经济体要保持良性发展,必须有一个充分竞争的有效市场,同时必须建立有效市场所需的各种制度安排。
建立有效市场的制度安排,政府的角色显得不可或缺。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随着旅游要素的累积、比较优势的变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产业附加价值增大的产业结构动态变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和政府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在旅游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既需要“有效市场”在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也需要“有为政府”来克服因外部恶劣竞争带来的旅游市场失灵。
三、结语
本文旨在系统阐述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对旅游产业进行分析的基本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结构旅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展望了新结构旅游经济学研究旅游目的地实体经济与旅游产业结构转型的研究着力点,开拓了新结构经济学的子领域:新结构旅游经济学。本文构建的新结构旅游经济学分析框架为地区发展旅游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建议旅游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结合本地现有旅游要素禀赋,能做好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只要政府发挥“因势利导”作用,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协助旅游企业遵循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并且利用后发优势并将其转变为竞争优势,每个旅游产业发展落后的地区都有可能在未来发展为旅游产业成熟发展的地区。
本文的研究对旅游目的地发展旅游经济和产业的启示如下:第一,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当地的旅游资源要素稟赋,必须遵循当地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潜在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产业;第二,旅游企业的建设应该以当地的旅游资源禀赋为前提,从而可降低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第三,政府应当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建设相应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制定相关产业扶植政策,履行好监管职责,防止恶劣市场竞争和市场失灵。
参考文献
[1] 格雷本,金露.中国旅游人类学的兴起[J].青海民族研究,2011(2):1-11.
[2]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评论回应[J].经济学(季刊),2013(3):1095-1108.
[3] 林毅夫.自生能力、经济转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J].经济研究,2002(12):15-24.
[4]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5-107.
[5]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2(1):269-300.
[6] 王勇.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政策[J].学习与探索,2017(4):100-104.
[7] 王勇.新结构经济学中的“有为政府”[J].经济资料译丛,201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