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闻桑,原名李文山,男,湖北潜江人,1980年开始创作,主攻小说,兼写散文,曾获多项大奖,并有30多篇作品入选多种权威选本及年度排行榜。
粉红的杜鹃遍地喧闹,我去“山四方周四百余里,叠嶂之岩万仞,怀灵抱异,苞诸仙迹”的庐山,似与结庐隐居的前贤先哲有个约会。
“其山九叠,川亦九派”,跃上葱茏四百旋,过牯岭抵观景台,天上绵绵的细云就将太阳藏了,接着无声无息而无处不在的春雨像上苍赐降而来的顽童,千万只嫩手挠天挠地,挠出满世界的奇痒,挠得满天满地都是春雾,连眼前的同仁也如身居九重的仙家,雾锁真身,神态翩跹,惟有一不曾相识的老妇正襟危坐,想必她一定是饱览人间春色之人,对眼前的一切早已见惯不惊,而我等终日伏案笔耕,只能在古人的诗文中领略匡庐的幽渺,现在此山伸手可及,却难一睹芳容,重演苏轼诗题西林壁之憾也。
看过三宝树和乌龙潭,打回月照松林,穿云破雾直奔飞来石。车仍奔驰,却少了轻飘,多了涩重,司机说前面已无车路,请游客徒步顺花径而下。踏上天桥,满眼无天无底,无今无昔,无高无低,无美无丑。在一色一体的天地中,当然是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但却能感觉到它的卓然超拔,这感觉来自于凛凛然的雾气。仔细说来,我们江汉平原的雾气荡荡乎,如浪如波,娇娇嫩嫩,而庐山的雾气巍巍乎,如城如垒,威威赫赫。此时锦绣谷就是夯筑起来的,宛若天柱直抵天庭,虽展示着与平畴的一色,却没忘了给人一个仰之弥高的惊悚。
浓雾弥漫,刹那间又是一阵飒飒春雨,视野中的松柏翠竹忽现忽没,如悠然世外的山野高隐。山溪淙淙奔流,如弹如磬,恰似白居易雾中所遇之琵琶女,玉盘中大珠小珠之音迢遥错落。山鸟向上呼啸,其嘤鸣自天空洒下,天吟地和,漾出一路婉转。雾中的山,高无尺寸,幽无边际,约摸到了山顶那就是山顶了,无须登高望远,远远近近都是茫茫,也不可随雾飘荡,只须你凝神谛听,就不难发现浓雾已将历史的沟壑填平了,将隐逸僧道勾勒的现世来生坎坷都遮掩了,将竞秀的万木和优游的鸟兽都一网兜了,将东晋彭泽令陶潜等浔阳三隐的桃花源“迷不复得路”了,将盛唐谪仙李太白的“吾将此地巢云松”淹没了,将逃脱明太祖追杀的陈友谅的生路也无情地斩断了,连庐山整个地都金屋藏了。
在仙人洞,忽听人问:“从这里往三叠泉还有多远?”南辕北辙。我答,见是那位同车而来的老妇,一怔,说六十不远行,七十不留宿,您老大概已临耄耋之年了,何苦要游庐山?
老妇无语泪流,一脸如千年老树的皱纹,两片嘴唇仿佛去了壳的桃仁,引得同行的摄影记者走拢来给她拍特写。她不理会,从贴身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枯瘦如柴的双手抖得异常厉害。纸是道林纸,被小心叠着的,大概被展开过太多次,折缝都早已磨破了,繁体毛笔小楷字也已经极其模糊,但还隐约可见写的是:“三叠泉,五十年后不见不散。”
哦,半个世纪的相约,几乎是这个女人的一生的守望。这里面有着怎样惊世骇俗的情感故事,我不得而知,本来庐山就拒绝庸俗的观赏和贪鄙的觊觎,她只渴望与人心心相印。
天池塔、圆佛殿、文殊台在雾中,石门涧、铁船峰、龙首崖也一并卷入摇摇翠华,漫漫云烟。雾把一切都藏了,又把什么都露了。藏起来是让你闭上尘埃滚滚的眼睛,露出来是让你敞开清泉淙淙的心灵。人的心灵与山的心灵交汇的山,才是灵动的真实的山。
雨过天晴,从含鄱口鸟瞰彭蠡湖口,鄱阳湖与长江之水一急一缓,一清一浊,一蓝一黄,泾渭分明。
下得山来,夜的面纱遮不住九江那艳丽动人的风情,车前总有三五成群的妇女拦道,说是引我们到旅馆住宿,物美价廉,服务上乘云云,而同仁们却执意要自找地方下榻,总是担心出门在外上当挨宰,令人满腹悲哀。我们纷纷踏上旅程,寄情于山水,回归于自然,可心与心之间那条原本友善的路却又因何而崎岖了呢?
草读庐山,我未曾悟出名胜韵味万千之一二,但那垂垂老妇的旷世情缘却令我无法释怀。我只想把那空谷足音带入红尘扰攘中,时时品味那番脱俗的清音。
粉红的杜鹃遍地喧闹,我去“山四方周四百余里,叠嶂之岩万仞,怀灵抱异,苞诸仙迹”的庐山,似与结庐隐居的前贤先哲有个约会。
“其山九叠,川亦九派”,跃上葱茏四百旋,过牯岭抵观景台,天上绵绵的细云就将太阳藏了,接着无声无息而无处不在的春雨像上苍赐降而来的顽童,千万只嫩手挠天挠地,挠出满世界的奇痒,挠得满天满地都是春雾,连眼前的同仁也如身居九重的仙家,雾锁真身,神态翩跹,惟有一不曾相识的老妇正襟危坐,想必她一定是饱览人间春色之人,对眼前的一切早已见惯不惊,而我等终日伏案笔耕,只能在古人的诗文中领略匡庐的幽渺,现在此山伸手可及,却难一睹芳容,重演苏轼诗题西林壁之憾也。
看过三宝树和乌龙潭,打回月照松林,穿云破雾直奔飞来石。车仍奔驰,却少了轻飘,多了涩重,司机说前面已无车路,请游客徒步顺花径而下。踏上天桥,满眼无天无底,无今无昔,无高无低,无美无丑。在一色一体的天地中,当然是看不清庐山真面目的,但却能感觉到它的卓然超拔,这感觉来自于凛凛然的雾气。仔细说来,我们江汉平原的雾气荡荡乎,如浪如波,娇娇嫩嫩,而庐山的雾气巍巍乎,如城如垒,威威赫赫。此时锦绣谷就是夯筑起来的,宛若天柱直抵天庭,虽展示着与平畴的一色,却没忘了给人一个仰之弥高的惊悚。
浓雾弥漫,刹那间又是一阵飒飒春雨,视野中的松柏翠竹忽现忽没,如悠然世外的山野高隐。山溪淙淙奔流,如弹如磬,恰似白居易雾中所遇之琵琶女,玉盘中大珠小珠之音迢遥错落。山鸟向上呼啸,其嘤鸣自天空洒下,天吟地和,漾出一路婉转。雾中的山,高无尺寸,幽无边际,约摸到了山顶那就是山顶了,无须登高望远,远远近近都是茫茫,也不可随雾飘荡,只须你凝神谛听,就不难发现浓雾已将历史的沟壑填平了,将隐逸僧道勾勒的现世来生坎坷都遮掩了,将竞秀的万木和优游的鸟兽都一网兜了,将东晋彭泽令陶潜等浔阳三隐的桃花源“迷不复得路”了,将盛唐谪仙李太白的“吾将此地巢云松”淹没了,将逃脱明太祖追杀的陈友谅的生路也无情地斩断了,连庐山整个地都金屋藏了。
在仙人洞,忽听人问:“从这里往三叠泉还有多远?”南辕北辙。我答,见是那位同车而来的老妇,一怔,说六十不远行,七十不留宿,您老大概已临耄耋之年了,何苦要游庐山?
老妇无语泪流,一脸如千年老树的皱纹,两片嘴唇仿佛去了壳的桃仁,引得同行的摄影记者走拢来给她拍特写。她不理会,从贴身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枯瘦如柴的双手抖得异常厉害。纸是道林纸,被小心叠着的,大概被展开过太多次,折缝都早已磨破了,繁体毛笔小楷字也已经极其模糊,但还隐约可见写的是:“三叠泉,五十年后不见不散。”
哦,半个世纪的相约,几乎是这个女人的一生的守望。这里面有着怎样惊世骇俗的情感故事,我不得而知,本来庐山就拒绝庸俗的观赏和贪鄙的觊觎,她只渴望与人心心相印。
天池塔、圆佛殿、文殊台在雾中,石门涧、铁船峰、龙首崖也一并卷入摇摇翠华,漫漫云烟。雾把一切都藏了,又把什么都露了。藏起来是让你闭上尘埃滚滚的眼睛,露出来是让你敞开清泉淙淙的心灵。人的心灵与山的心灵交汇的山,才是灵动的真实的山。
雨过天晴,从含鄱口鸟瞰彭蠡湖口,鄱阳湖与长江之水一急一缓,一清一浊,一蓝一黄,泾渭分明。
下得山来,夜的面纱遮不住九江那艳丽动人的风情,车前总有三五成群的妇女拦道,说是引我们到旅馆住宿,物美价廉,服务上乘云云,而同仁们却执意要自找地方下榻,总是担心出门在外上当挨宰,令人满腹悲哀。我们纷纷踏上旅程,寄情于山水,回归于自然,可心与心之间那条原本友善的路却又因何而崎岖了呢?
草读庐山,我未曾悟出名胜韵味万千之一二,但那垂垂老妇的旷世情缘却令我无法释怀。我只想把那空谷足音带入红尘扰攘中,时时品味那番脱俗的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