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毛主席做弓

来源 :时代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luyundongP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57 年的一天,北京“聚元号”店主杨文通奉命为“上级领导”制作一张弓。他选择了上等牛角,精心制作;又在弓的正反两面绘上了八仙法器(俗称“暗八仙”)的图案。40天后,一张精美的弓出炉了。直到后来收到工钱,杨文通才知道,那把弓是给毛主席做的,主席非常喜欢,从自己的稿费里拿出40 元钱给杨文通。杨福喜说:“父亲后来一直在后悔,说如果早知道是做给毛主席的,他一定选更好的材料,在制作上再精细些。”
  
  聚元弯弓300 年
  
  “聚元号”有着300 年历史。弓箭行业是当年随清兵入关带进京的,集中在东四弓箭大院。大院内共有近百户人家,占地近万平方米,是皇家特设兵工场。“大院儿分设南、北两个大门,这南大门的第一家就是‘聚元号’。”那里的弓箭铺都归皇家所有,不得外卖。
  
  鼎盛时期的弓箭大院共计有40 多家作坊,300 名工匠从事弓箭制作,每月产量达500 张以上。除补充八旗兵丁的武器装备外,主要供应皇朝贵族的狩猎玩乐之用。清末,弓箭为洋枪洋炮所取代,皇家弓箭工场渐沦为民间作坊。此时执掌“聚元号”的是被同行称为小王的第7 代店主。小王无心经营弓箭铺,杨福喜的爷爷杨瑞林用40 块大洋将铺子买下,成了“聚元号”第8 代店主。
  杨瑞林是镶蓝旗人,18 岁时就在堂兄的“全顺斋弓箭铺”里学手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弓箭铺子。1910 年,杨瑞林顺利接掌“聚元号”后在原来只卖弓箭的基础上,再增加弩弓、弹弩、袖箭、匣箭、箭枪等品种,手艺精纯的杨瑞林为“聚元号”的传奇增色不少。随着经营面扩大,买卖做活,“聚元号”的名声越叫越响。民国初年还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拿了奖。
  
  回头望月弦上弓
  
  “聚元号”传到杨福喜父亲杨文通手中,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1951 年,“聚元号”承接一个英国客户的订单,做好后按行规,将未上弦的弓和弦一同寄到了英国。没想到,弓箭寄出一段时间后,天津海关给“聚元号”发来传票。原来,英国客户投诉“聚元号”寄去的弓没有上弦,无法使用。接到传票,英国人的无知惹得众人哄堂大笑。年轻气盛的杨文通自告奋勇要前去理论一番。他当即带上家伙,坐车直奔天津。在法庭上杨文通用了一个漂亮的“回头望月”动作,瞬间将弦上到弓上,接下来的试射证明了弓和弦的性能非常好。而他像变魔术一般的功夫,得到在场人员的阵阵掌声。那几个英国人也急忙站起身来,向杨文通鞠躬致歉。
  随着“破四旧”进行得如火如荼,“聚元号”的传人们开始有了一种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危机感。杨家人决定把盖有民国印章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奖状、“聚元号”的招牌和帐幔一起烧毁。为了给后代的子孙留下一点纪念,也不甘心家传的手艺就这样无声湮灭,杨文通把一张老弓折成两半藏在柴堆里,希望等这阵子混乱过去之后再让它重见天日。“聚元号”的历史中断了,如同那张弓一般,被“硬生生锯成两段”。1967 年,弓箭大院被拆除,传统弓箭彻底与曾有的辉煌作别。
  
  杨福喜的父亲杨文通承袭父业,成了“聚元号”第9 代传人。1998 年,听说国家射击队举行射箭比赛,父子二人带上家传的一张旧弓去看个究竟。恰好被时任国家射箭队总教练的徐开才看到。旧弓让徐教练眼前一亮,他说传统弓是“国粹”,决不能失传,一定要想办法恢复生产。
  
  十代传人谁接手
  
  从小就受到爷爷、父亲熏陶的杨福喜,喜欢这门手艺。他插过队,到化工厂当过工人、开过出租。1997 年,辞掉公职去开出租车的杨福喜把车交回车队后,48 岁的他下定决心跟随父亲学艺,要重新擦亮聚元号这块老招牌。
  在香港和韩国、日本,传统弓箭一直都在被传承和发展。这些地区和国家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射艺馆,专门教授传统弓箭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但在弓箭制作技艺和射艺研究方面曾遥遥领先的中国,如今却只剩下了“聚元号”这一家。
  重新开张之初, 生意十分冷清,往往是做到第三张的时候,第一张弓还没有卖出去。买主没有等到,“聚元号”却等来了一位研究弓箭的大行家——香港知识产权署署长谢肃方,经过痴迷于射艺学的谢肃方的宣传和推广,“聚元号”的名字又渐渐地热了起来。现在的“聚元号”已经搬离弓箭大院,重新落户在朝阳区团结湖水利局宿舍大院里的一排平房内。
  对杨福喜而言,怎样让这世代相传的手艺不在自己手里丢掉,如何收一个称心如意的好徒弟,成为他最挂念的事。“收徒弟比生儿子还要慎重,现在的年轻人一心都要当白领,聪敏伶俐手脚勤快的,哪个愿意干这种手艺活儿啊。我希望将来清华、北大也有研究这个的人出现。”
  
  “聚元号”有着300 年历史。弓箭行业是当年随清兵入关带进京的,集中在东四弓箭大院。大院内共有近百户人家,占地近万平方米,是皇家特设兵工场。“大院儿分设南、北两个大门,这南大门的第一家就是‘聚元号’。”
其他文献
萨马兰奇和冯军见面不到半个小时,就接受邀请,成为“爱国者”的荣誉总顾问。    鸟巢旁边,矗立着华旗的品牌“ 爱国者” 的巨大LOGO,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忍不住好奇地问:“那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8 月13 日,“爱国者”为奥运会提供的产品“妙笔”和华旗资讯老板冯军一起出现在新闻联播;8月11 日,冯军在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司及其为奥运会所做的工作,70名奥运会注册记者把华旗资讯琳琅满目
期刊
烟花是中国独有的,国际市场上的烟花95%以上都是中国出口的。    中国元素贯穿了北京奥运开闭幕式始终,而最耀眼的是对火药的运用——焰火。从鸟巢上空的牡丹,到红色、黄色奔跑的龙,从奥运五环到2008 张笑脸,从北京中轴线上的29 个脚印,到居庸关上和鸟巢同样的焰火,从白色瀑布到倒计时,强烈的美的冲击震撼了观众,世界为之倾倒。  美丽焰火的提供者是熊猫烟花有限公司,老总叫赵伟平,他还是开闭幕式鸟巢焰
期刊
位于北纬30 度的都江堰市,创造了两个人类文明的奇迹,一个是灌溉千里的都江堰雄踞江源,一个是道行天下的青城山拔地而起。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而都江堰恰恰集合了二者,拥有灵秀的山与圣洁的水。这个目前世界上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大型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泄洪、排沙、控制水量的作用。  位于北纬30 度的都江堰市,创造了两个人类文明的奇迹,一个是灌溉千里的都江堰雄踞江
期刊
我没有贪心做太多的事情,而是专心把一个课程做好,所以它才有足够的内涵。    主流财经媒体《中国企业家》主编牛文文先生一直想不明白一个事情,宋新宇博士为何放弃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罗兰 贝格合伙人的身份,不和世界五百强和中国石油之类的大公司打交道,却心甘情愿地去为没有什么地位的中小企业家服务,做什么中小企业管理培训。企业家都是“往上走”的,而宋新宇是他见过的惟一一个主动“往下走”的人。是什么让宋新宇毅
期刊
中国正面临大改革,特别需要顾准这样的思想家。    有人说,顾准是近50年来,中国惟一的思想家。有人说,幸亏有了顾准,才挽回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思想界在那个年代的集体名誉。  “文死谏,武死战”,顾准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敢于揭露国家的问题。1956年他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下发展市场经济的观点,与32年后邓小平的政策不谋而合。他为什么看事情看得这么准?    顾准的
期刊
很多人不成功是因为总是不停地更换目标,用换目标来躲避没有达成目标的责任。    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李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位高中生,身价早已过亿。有人说他是体型扩大20% 的丁俊晖或者缩小20% 的刘翔。    1981 年,李想出生在石家庄,儿时在乡间长大,中学时跟奶奶住在一起,自称像农民般正直。  8 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给了他两毛钱让他去买冰棍,结果李想去了一上午
期刊
有人说,让 雅克 卢梭在近代中国的影响力,惟有马克思可与之相比。2006 年7月28 日,《环球时报》在中国社科院学者的协助下公布了“影响近代中国的50 名外国人”,卢梭排在第一位。  卢梭生活的18 世纪,启蒙思想家层出不穷:孟德斯鸠、狄德罗、达朗贝尔、爱尔维修,更不消说与卢梭做了一辈子冤家对头的伏尔泰。为何单单卢梭被选?一份名单不能显示全部问题,却也或多或少地说明了一些情况。    让我们先来
期刊
白石老人在北京没有一个纪念场所,他的故居是不对外开放的私人院子,他的痕迹正在被这个城市一寸一寸地剥下来。     黄昏,行走于繁华的城市间,寻找传说中位于魏公村小区间的齐白石墓。大师虽名满天下,我们这寻墓之旅却颇费周折。墓地在小区北门,而我们却在东门下车。沿途问询,路人皆摇头:“住了这么多年,还没听说过有墓。”更有甚者:“谁?齐白石?不认识。”我们面面相觑,无言苦笑。  终是抵达,献上一束花,却不
期刊
赵勇敢把长虹推倒重来,资本有二:年轻,高学历。    “我是慢性病人,我的医保金由以前的30 元一个月变为了130 元一个月。”这是赵勇上任后,长虹员工感受到的一个微小变化。倪润峰缔造了长虹,长虹也在他的手里滑向低谷。继任者赵勇,一年时间把长虹从悬崖边拉回,赵勇凭借什么?他和倪润峰到底有什么不同?  长虹是国企,倪润峰除了是总经理,还是企业的党委书记,是真正的一把手,他的话是最做数的。赵勇是当年最
期刊
然而,这个不起眼的家伙却成了2007 年度中国最耀眼的明星, 2008 年又爬上了福布斯的榜单,新出的自传《向前进》成了各大媒体争相追捧的对象。      他总是憨憨地笑,戏里戏外,叫人分不出谁是谁。演傻根,他就是青藏高原上天真朴实的民工;演许三多,那就更是了,都是典型的“一根筋”、“二百五”。事实上,王宝强本身就是个绝佳的励志故事。甚至,比许三多来得更亲切一些,因为他就是那个成名后还得忙着回家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