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问题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e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2月27日,一年一度的蓝狮子“中国商业好书评选”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将历时三个月的“读书庆典”活动推向高潮。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年度商业图书评选活动,蓝狮子邀请商界、传媒界、出版界精英相聚一起,为读者推介一年来的优秀商业图书;更重要的是,顺应数字时代的到来,本届活动以“新阅读、新体验”为主题,对新技术将给传统的阅读和出版模式带来的颠覆性变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模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蓝狮子“读书庆典”活动已举办了七届,其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也要归功于其不断改进、跟得上时代和潮流的组织和评选模式。小到一场活动、一家公司是这样,大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更是如此。比如,在历经30年举世瞩目的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舞台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人在追问,究竟有没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国模式”?中国学术界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中国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高速增长的经济增长率以及独特的儒家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国模式”的重要特征。然而,本届评选获奖图书,著名经济学者黄亚生教授的《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一书却持有相反的观点。在作者看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独特,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脱离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其成功经验和发展困境都可以在其他国家的经历中找到印证。而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要依靠“市场”、“法治”等要素。
  与总结成功的国家发展模式相似,总结成功的企业发展模式,一直是财经作家和各大商学院不遗余力的工作。2011年此类著作最优秀的代表是2011年上半年出版的《海底捞你学不会》和下半年出版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它们分别荣膺“蓝狮子2011最佳营销商业图书奖”和“蓝狮子2011十大最佳商业图书奖”。不过同样地,两本书并没有把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和张勇的海底捞的具体经验模式奉为圭臬,恰恰相反,他们走的都是打破常规的道路,两书作者推崇的也是他们的创新精神。
  颠覆性的全新商业模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但即便是改变各个行业竞争格局的时候,人们对它也还是没有充分地理解。《商业模式新生代》为你提供了强大的、经得起考验的工具,来理解、设计、再造和实施商业模式。本书频频出现在各国的畅销榜上,一本讨论商业模型的书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如同全球首屈一指的营销界权威菲利普·科特勒的新作《营销革命 3.0 》一样,它们向读者提供的不是一种拿来即用的工具,而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当今的顾客在进行消费选择时,注重的是那些能够满足其创意性、特殊性需求的产品和公司。一成不变地固守种种“模式”,结局不免是被替换和淘汰。
  “模式”一词,可以褒义地解释为模范、程式,可以中性地解释为模型、样式,而将之理解为“祖宗之法”,不可改变,便是典型的贬义了。所以,总想通过一些案例总结出一种“模式”的冲动,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惰性思维,天然就有一种保守、稳定的倾向暗含其中,因而是变革和创新的大敌。我们应该记住,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对于各类“模式”,生搬硬套,墨守成规,是没有出路的;将之作为参考、借鉴,拥抱变化,开拓创新,才是正道。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公益营销来赢得社会、消费者的信赖与认可,以此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提升企业品牌美誉度。如四川发生地震后王老吉成功的公益营销以及小肥羊在2011年年底开展的“橙心诚意”援助江西果农公益活动,通过各种媒介渠道的传播为企业品牌赢得良好的口碑,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和赞誉。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那么,如何通过公益事业拓展促进企业经
Giacomo Gardumi认为,在高档零售终端展示化妆品品牌,品牌形象传递应该围绕着品牌整合和产品整合进行,而在这两方面的整合工作中都应具备一些重要的特征。    穿过人群,一个高大挺拔的外国男人迈着大步迎面走过来。当《新营销》记者用英语问候他时,他微笑着用普通话爽朗地回应了一句“你好”。果然,正如他的一位同事在博客中描述的那样:“这个意大利人中国化得不得了”。  他双手递过来一张名片。一面印
作为记者,常在河边走,总听不同行业的人说“水很深”。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是现在即使是看热闹的,也都知道冰山总有十分之九在水平面之下。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世界各大化妆品品牌像潮水一样拥入,那些刚刚起步的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一下子跌入谷底,加上产品研发、品牌塑造、管理体制、市场拓展相对滞后,受到的冲击非常大。《融资中国》曾撰文批评国内大多数化妆品公司“都在做同一种传统的产品,在技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