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台电视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刍议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la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輿论监督类电视新闻节目历来是传媒时代各级电视台的重头戏。从央视到地方各级电视台,均开办有大量内容鲜活、监督引导能力强的电视栏目,成为清廉政风、和谐社会的“预防针”。作为“人微言轻”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要办好自己的舆论监督节目,提升媒体影响力,有着诸多经验可资借鉴。一般需从节目定位、监督对象和观众基础等处着眼;在方法论上要坚持利用事实说话,依照原则监督;从而对社会矛盾予以梳理分析,监督化解,促进社会和谐,恪尽媒体职责。
  关键词:地方媒体;电视新闻;舆论监督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0-0133-02
  众所周知,开办舆论监督节目是新闻媒体履行职能、提升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办好电视新闻舆论监督节目,不仅能够充分发挥电视媒体职能,还能密切党群关系、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业界公认的央视最具影响力的舆论监督栏目《焦点访谈》,曾成为此方面的杰出代表。与此同时,各级地方电视台的深度报道栏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1]。渭南广播电视台(原渭南电视台)开设的同类品牌栏目《东秦百姓》,即是参照此径开办的一档地方台新闻舆论监督节目。
  作为地市级广播电视台,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既要履行媒体职责,又要打破“人微言轻”的地域局限,坚决依照有关法规和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安身立命”地做好舆论监督类电视新闻节目。
  一、舆论监督节目的发展和性质
  1.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释义
  从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历史来看:自从1958年北京电视台成立并播出《图片新闻》节目以来,时至今天,已经整整过了一个甲子。而今,早已步入成熟期的电视新闻,形式多样,内容深化,成为舆论监督的主流媒体。
  从概念上来阐释,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即是指各级电视媒体运用舆论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务和公益事务,使其达到知晓、共享并且甄别、纠正等目的,从而使社会处于公正公平、高度和谐的一种状态。
  2.电视新闻舆论监督节目的定位
  从我国的新闻职业者从业道德来说,我们的电视新闻舆论监督型节目,溯其根本,是对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反映。从它的表现形式来说,舆论监督型电视新闻节目属于深度报道范畴,因其不仅是对反映在表面的事实的报道,也是对事件背后原因的挖掘、矛盾的剖析。
  具体到渭南广播电视台的《东秦百姓》栏目,就是对市域内存在的诸多社会矛盾,包括干群矛盾、群众矛盾的一种关注,属于批评性报道或者深度报道的范畴。下面,参照该台的《东秦百姓》栏目,笔者拟从其开办的必要性、存在基础、方法论和人文条件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二、舆论监督节目的存在基础:广大观众的现实要求
  我国舆论监督类电视新闻起步较晚。早期时,此类报道在发挥监督功能的同时,节目形式和内容浅显、粗疏。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级地方电视台也相继推出类似报道,对我国制度建设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属于经过思考探索的调整期,报道在内容和形式各方面逐渐走向成熟。
  1.舆论监督类电视新闻节目的本质及意义
  舆论监督电视新闻节目,就是以电视手段对有关事实予以客观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形成舆论氛围,从而对所涉及的对象起到监督作用。因而,在一般情况下,舆论监督电视新闻节目也叫批评性新闻报道。通俗言之,就是通过对有关新闻责任人的客观报道,社会舆论对其予以批评否决,被放置于公众利益的反面[2]。
  通过此类报道,对有关政策、法规或者社会伦理习俗予以弘扬,对违背者予以批评纠正,甚至鞭挞,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从而树立政府或某些单位机构甚至团体的公信力、权威性、认可度,廓清是非,化解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和谐。
  2.地市台开办舆论监督栏目的现实背景以及功用
  二十一世纪,我国市场经济风起云涌,社会矛盾发生显著变化。一些假丑恶的东西沉滓泛起,諸如干部作风问题、经济问题等等,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广大民众都有着迫切的、现实的反腐需求。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舆论监督类电视新闻节目成为观众收视的热门节目之一。
  地市台也被寄予了舆论监督的厚望。渭南广播电视台是陕西关中东部唯一一家地市级电视宣传媒体,辖内农业人口数量巨大,干群关系相对疏散,舆论引导形势迫切。2000年初,受命市委市政府的渭南电视台开办了电视版的《东秦百姓》,力争在舆论监督方面,走出一条缓解干群关系、梳理社会矛盾的路子。
  按照舆论监督电视节目报道规律,媒介应根据自己栏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尤其在选题上要有其独特的新闻价值,立意观点要独特,一定要遵循“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原则[3],努力办好节目,做好舆论监督和引导,促使社会矛盾暴露和解决。
  当时的《东秦百姓》栏目宗旨就是:家事国事天下事,最大不过百姓事。从定位上,栏目就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基调,节目选题上以“三贴近”原则为标准,“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秉承“党的喉舌”功能,发挥媒体职能,关注民情民生。
  三、运作舆论监督电视新闻节目的方法论
  舆论监督类电视新闻节目,从其实际操作上就是给监督对象“挑刺”“找毛病”,因而必须做到“打铁先要自身硬”,才能让被监督者有所忌惮,心服口服。
  按照社会主义新闻职业者从业道德相关要求,要办好舆论监督类新闻节目,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遵循电视新闻报道基本规律;二是必须遵守相关原则。
  1.遵循电视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
  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客观、如实地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予以报道。对一时不能盖棺定论的事件,要分阶段地予以报道,循序渐进地、有理有据地予以报道。
  (1)首先要遵循“平衡报道”原则。在采编节目时,要严谨把关,不能遗漏任何一方。对观众投诉的问题尽可能充分、全面地予以反映,给投诉方和被投诉方同等的说话机会,不可轻易在节目中对“孰对孰错”下断语、做结论。   (2)其次要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全面地把握问题的实质。不能把个别现象当作普遍现象,而应通过个别现象发现普遍问题,尽可能接近核心消息源,获得本质、真实、核心的第一手信息。
  2.舆论监督节目必须遵守的相关原则
  在舆论监督中,要始终坚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以改进问题、维护团结为监督的根本出发点,以利于矛盾的化解为原则,以利于群众的利益为准绳,以利于社会健康发展为目标,做到监督有益。要注意把握运用以下原则
  (1)坚持依法监督。所谓依法监督,就是舆论监督受法律保护,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监督,严格依法办事,不能做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的“无法无天”的监督。
  (2)坚持科学监督。所谓科学监督,就是以科学的态度、方法,做到事实准确,依据清楚,以理服人。
  (3)坚持公正监督。现实中,常常有一些心怀私心杂念的人,滥用权力,大搞“有偿新闻”“弹性报道”,抹黑了电视新闻人这个群体。在舆论监督节目中,这样的行为要坚决禁止。
  四、做好新闻舆论监督电视节目的人文条件
  说到底,舆论监督是对于公权力的一种监督。栏目选题要紧盯社会热点问题,将重点放在努力推动群众所反映问题的解决上,塑造舆论监督节目的公信力、权威性和认可度,使舆论监督成为促进百姓实现美好生活的有力推手,展现政府部门、行业主管单位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达到舆论引导目的。任何情况下,要办好一档舆论监督节目,具备一定素养的职业人是第一关键要素。
  1.舆论监督类节目的職业要求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新闻舆论监督需要高素养的人去从事,他不光对有关职业要求、监督原则熟谙于心,而且对自身有着严格要求。
  (1)良好的业务素养。符合新闻职业者从业要求,业务技能娴熟。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从中找出需要监督的地方,给予精准监督,收到满意效果。
  (2)优秀的人文素养。舆论监督栏目要体现人文关怀,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树立栏目亲民风格。只有记者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对于社会和公众有着健康积极的服务情怀,才能担当此项重任。
  2.做好舆论监督节目需要注意的地方
  长期以来,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比较浓厚的官方色彩。在群众的心目中,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具有居高临下的、政府行政权力延伸的“刚与硬”的特性。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并不具有代表政府干预社会的直接权力和能力[4]。在具体操作上,开办舆论监督类节目,新闻媒体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准自己,把握分寸。从根本定位上说,电视媒体就是一个信息传播平台,只是因其“喉舌”定位,使得其发出的声音比较响亮、相对广大一些。然而,“喉舌”不是“大脑”,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罔顾事实、胡说八道。媒體人万万不可模糊对自己的定位,思想认识不清,对其职责把握不准,否则会影响到舆论监督功能的良性发展和最终实现。
  (2)做好转变,谋求独立。受时代和传统新闻思维模式影响,一些老一代新闻工作者往往被社会誉为“无冕之王”。时至今天,这已经是一种认识上的局限。在新媒体互联互融的而今,作为电视人更要有前瞻意识,引导舆论监督栏目要努力从批评平台向交流平台转变,从批评者、介入者向观察者、协调者转变,并通过强化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平台的独立性,去促进社会矛盾的有序解决。
  五、结 语
  时代给电视新闻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多媒体融合的态势下,如何借助或者依靠媒体力量,去更加有效地实现舆论监督?在我们多年的节目运作实践中得出:只有把舆论监督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坚守原则的方法上,舆论监督的生命力才会更强,媒体人才能行使并完成自己神圣的职责,社会舆论环境才会越来越健康、民众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 戴鸣.简析电视深度报道的监督作用[J].新闻世界,2008 (B04):57-59.
  [2] 杨嘉嵋.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类电视深度报道三十年[J].新闻爱好者,2009(6):10-12.
  [3] 高瑞霞.舆论监督类电视节目的深度报道[J].西部广播电视,2014(19):57-57.
  [4] 李丁宁.舆论监督类电视深度报道的体验与思考[J].新闻传播,2014(2).
  [责任编辑:思涵]
其他文献
摘 要:“春运”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符号,它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变迁。目前,关于春运的新闻框架分析较少,本文研究通过People’s Daily和CNN的官方新闻网站,根据时间节点,选取2010~2018年间的春运报道,以及两者关于春运报道的框架,分析两者对于中国春运报道的话语及其反映的社会变迁。  关键词:People’s Daily;CNN;春运;新闻框架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战场救护    8月9日,成空驻滇导弹某团以实战为背景展开战场救护演练。今年以来,该团分阶段组织基层医疗骨干进行战场救护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战时伤员应急抢救能力。  (图/许颖钰)     我考上警校了    8月20日,武警福建总队莆田支队一中队的7名战士在中队营区内合影留念,他们同时收到了警校的录取通知书,脸上抑制不住的兴奋。该中队在完成本职任务的同时,注重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得到了回报。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互联网文化映像在现实社会中得到实践和反衬。当下,短视频已成为公众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媒体应立足社会,为公共利益服务。短视频的负向传播导致互联网上低俗信息泛滥,社会文明受到污染。说到底,这是短视频媒体自身价值观失衡的表征。因此,对公共资源广泛渗透的同时,短视频媒体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平台管理,引导社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短视频;公共资
期刊
摘 要:农村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但健康传播运动却在农村处于空缺状态,使得大量伪健康信息在农村传播,扰乱了当地农民的和谐生活、阻碍了经济发展。本文通过探讨伪健康信息在农村地区传播的原因,结合伪健康信息传播的特征,从传播学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伪健康信息;农村地区;治理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6-0052-04  新媒体时
期刊
摘 要:《无人区》是中国近年来极为少有的公路片犯罪题材的电影,并且凭借着其血腥暴力的风格和直击心灵的主题享有盛名。本文通过对电影《无人区》里人性刻画的手法与技巧的深刻分析,从电影环境的选择与视听语言的综合运用、故事线的选择与电影结构的运用、寓言的象征暗示与黑色幽默的场景穿插、人物的塑造与线索主题的碰撞等技巧手法,总结出如何更好地把控犯罪电影刻画主题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今后拍这种以欲望犯罪为题材的
期刊
摘 要:高校校园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体形式,立足于大学校园,对于构建高校校园文化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数字时代下高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归纳高校媒体的特性,分析其面临的困局,提出媒体整合的途径和策略。该研究试图为高校校园媒体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提供标准,同时为高校在数字时代进行校园媒体管理和运营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园媒体;新媒体;媒体整合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以广东佛山新闻网2019全国两会报道为例,探寻融媒时代城市网媒重大时政报道的创新之道。本文从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机制创新、品牌创新等方面深入阐释,为改进、提升城市网媒的时政报道水平,提高网媒尤其是移动新媒体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建设城市强有力的网络宣传舆论阵地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佛山新闻网;时政报道;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纪录片《延安时代》完整、深刻地记录了中国优秀传统品质,即延安精神的伊始、发展和内涵。为了延伸其裨益,丰富其概念,本文结合《延安时代》进行论述,认为延安精神作为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要重视传播对其的传承和发展,鼓励人民自觉地发扬、扩散并补充和完善它。同时传媒产业的运作与传媒从业者的工作也需要践行和贯彻延安精神,这样才能打造更好的传播环境和社会环境。  关键词:传播;延安精神;传承;贯彻  中图
期刊
摘 要:新疆南疆三地州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扶贫报道的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新疆能否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其中,以《新疆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本文旨在以新闻专业规范作为理论依据,通过内容分析法考察主流媒体的扶贫报道现状。研究发现《新疆日报》对于扶贫报道这一议题相当重视,但是也存在报道体裁、主题分布不均匀、负面报道过少、新媒体平台未充分利用的情况。对此提出:要将正面宣传与舆论监
期刊
摘 要:清代宫廷饮食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集大成者。宫廷饮食讲究形、色、味俱全,从简单的温饱上升到一种审美艺术,同时也是君王身份地位的象征。近年来随着清宫剧的火爆,清廷饮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影视剧《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饮食礼仪规范、满汉融合南北兼具的饮食特点两个方面对清代宫廷饮食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加深对清代宫廷饮食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清代宫廷饮食;《如懿传》;《延禧攻略》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