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切的动力”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利益得失为核心价值,跨文化传播正成为了人类交往的痼疾,因跨文化传播而带来的问题愈发严重,以至于频繁发生因文化差异而爆发的各种流血冲突事件。因此,到底如何解决跨文化传播难题理应成为我们重视的对象,而转变早先以成本-收益为基础的思维方式迫在眉睫。
  关键词 地理因素 文化差异 文化多元 爱
  在所有关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中,“求同存异”几乎是最为无可争议的观点之一。但问题是该如何去“求”同,又在多大的程度上去“存”异。以本尼迪克特和萨伊德为代表的学者,以客观的描述和介绍为基础,目的在于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菊与刀》与《东方学》的成功便在于此;而以亨廷顿为代表的一派,则突出强调文明与文化之间的不可调和性,“未来的世界和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和美国的领导人协调两国各自的利益的能力,及避免紧张状态和对抗升级为更为激烈的冲突甚至暴力冲突的能力,而这些紧张状态和对抗将不可避免地存在。”
  但以《菊与刀》为例,最初是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而创作的“命题作文”,是一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而基本上大部分关于跨文化传播的著作都有着类似功利的创作背景,而这些书中所表达的观点也就大多集中到如何“去做”这一问题之上。本文试图表明,在跨文化传播中,理性的解决办法只对“利益”有效,但真正可以治本的方法,则需要感情的融合。
  正文
  跨文化传播,顾名思义,谈论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解决问题,需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因此,若想处理好跨文化传播的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文化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文化差异的来源
  马克思曾指出,社会存在取决于三个方面,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文化自然是社会存在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文化差异也就相应地取决于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而是在直接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其形成过程所需的时间远比物质生产要长久,对于文化的影响因素,也应从根源更深的角度去思考。
  因此,相比于人口和生产方式,地理因素对于人类来说,是个更为根本的限制性条件。在经典的马尔萨斯的悲观经济理论中,人口的增长是必然收到资源的限制的。而在易富贤先生的《人口政策决定民族命运(系列)》中,其指出,即便拥有最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口最终也是有极限的,正如现代社会人口激增所带来的各种潜在危险一般,是科学技术,至少是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无法解决的。
  在历史学中,有学者认为,居住在相对寒冷地区的人,由于生存条件的艰苦,想要存活下来,人们不得不变得坚强,变得勇敢。当然艰苦的环境也更需要获得其他人的帮助,而乐于助人的人则当然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因此,运用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坚强、勇敢和乐于助人便成为了优势性格得以存留下来,成为寒冷地区人们的普遍性特征,而其他相反的性格则逐渐被进化规则所淘汰。同样,居住在热带地区的人民则相应地继承了好的耐力、韧性和细腻的情感等特征。
  从事实层面来看,以中国为例,不同地区的语言特征就有着极大的不同。语言,最基本的两部分即话语的组合方式和发音方式。其中话语的组合方式,即于马克思所说的“意识的物质化”部分,是人们的思维方式的重要表现;而音调、音色的不同,则使得人们在感官方面的体验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同样的一句话,如“让我再想一想”,在某些地方表示的是认真、仔细(如上海),而在某些地方(如哈尔滨)便会被理解为推脱、不敢负责。
  尤其是在漫长的文化积淀时期,没有当下如此便捷的交通工具和传播工具,地域的影响对于早期的文化形成是具有无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的。而文化本身又是一种具有极强传承性的事物,因此在我看来,地域的差异是文化差异最为本质的构成因素。
  文化差异的牢固
  相比于运用其他因素来解释文化差异,如生产方式、教育、政治、经济等,地域差异的解释方式的特征之一,便是导致了文化差异的根深蒂固。此处所说的根深蒂固更多指的是不同地区的普遍性文化而非个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愈发频繁。但随之而来的并不是各民族的愈加融合,恰恰相反,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带来的是更多的冲突和争执。人们在处理贸易上的摩擦或政治上的争端过程中,逐步创建了世贸、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组织来减缓矛盾,但文化上的差异却至今没有找到除战争外的其他解决办法,看似最为温和或无关利益的“文化差异”,带来的确实最为极端的“消灭异已”的方式。
  这种现象,在早些时候,如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还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文化差异的忽略和不重视,可现在,依然不断发生的流血冲突,便只能证明文化差异的根深蒂固。上千年积淀的文化不可能轻易的被改变。我所提出的地域差异的解释,其目的并不在于可以缘此根源最终找到解决方法,而是提醒世人,因地域差异的先天性和难以改变,以此为根基的文化差异则更是无法消弥的。
  文化差异的意义
  文化差异的存在,在传播的层面上讲的确为意图劝服他人的传播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换个角度看,文化差异也就正是被更多人所推崇的文化多样性,或称文化多元化的另一种表达。
  2005年10月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中,“文化多样性”被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因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应遵循的原则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跨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
  综上所述,在进行跨文化传播之前,我们必须以了解、认知和理解文化差异为前提,懂得文化差异是根深蒂固的,不可能轻易被改变。即使从最丑恶的利益角度来看,改变文化差异其所需的时间成本也远远大于想要得到的利益(如占领对方的领土、运用文化侵略来获得商业或政治上的利益等)。因此,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出发点不在试图去消除文化差异,而在于认识到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差异。
  假如把大众传播(大部分跨文化传播研究属于大众传播)看作是人际传播的延展,那么跨文化传播的问题就可以简化为两个来自不同文化圈的个体的传播。那么最佳的传播效果,无非两个人相互充分信任,达到心灵上的默契,相濡以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而实际上,若从个人角度而言,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存在着文化差异,哪怕是形影不离的双胞胎之间,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感知方式,只是比起来自不同文化圈的两个人来说,差异的大小有所不同罢了。
  因此,在我看来,跨文化传播的解决办法其实就存在于我们每天的生活之中。
  如何去和你的朋友、父母、爱人、孩子交往?如何才能更好的实现去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如何能让他们理解你、信任你、支持你?
  在此,引用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一句话作为结语:“自然界有两种力量,一种叫做‘爱’,另一种则叫做‘恨’。爱的力量使得事物聚合,而恨则使他们分散。”
  参考文献:
  [1]乔斯坦·贾德(挪).苏菲的世界[M].作家出版社,1999.
  2.G.希尔贝克(挪),N.伊耶(挪).西方哲学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龙多.卡梅伦(美),拉里.尼尔(美).西方经济简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4. Samir Okasha. PHILOSOPHY OF SCIENCE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5. Michael Allingham. Choice Theory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明治宪政体制的形成是伴随着《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而形成的,宪政改革是明治维新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定过程是漫长的,天皇政权的复归决定了现代化进程中日本的政体及其政治走向,日本宪政体制下的民主只是形式上的民主,却是历史上的进步。  关键词 明治维新 宪政体制 天皇制 民主  一、明治宪法的制定过程  日本宪法制度的建立,深受德国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 德国宪法思想直接构成了明治宪法的法律与
期刊
摘 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到当下中国,无数先进分子对中华振兴与富强路径的探索,揭示了中国的出路,首先在于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继而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要完成这一艰难的历史任务,则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必须要有中国共产党作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乃始自五四运动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蕴酿和开始构建,当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的确立与
期刊
摘 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是毋庸置疑的。欧洲大陆上的几大列强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利益交织,逐渐形成了以英德两强为核心的对立军事集团。大量史实表明,英德两大资本主义强国主导了一战之前的局势,英德矛盾的激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然而,一次次的政治危机与矛盾的升级,其中很多完全是可以调和甚至避免的,在通往世界大战的途中,有很多选择岔
期刊
摘 要 枭阝阳县建于汉高祖六年,是江西最早建置的十八个县之一,废于南朝宋永初二年。枭阝阳古城遗址的发现与今后的发掘,对研究西汉时期的江西历史与鄱阳湖地理的变迁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枭阝阳城遗址 考古  枭阝阳城遗址位于都昌县周溪镇泗山村委会大屋场邵家以南1000米的湖洲上,地处鄱阳湖水域之中。地理坐标为东径116°21’43.4",北纬29°06’54.2"。西距都昌县城约30公里。  一、
期刊
摘 要 魏晋六朝以其在政治制度与文化精神的激烈碰撞中产生出的夺目光焰而闪亮在中国的历史中。正是魏晋时代这种开放的氛围、自由的状态,成就了魏晋时期独特的一种社会风尚。  关键词 魏晋 城市 北京 上海  放眼世界,有很多看似奇妙、充满矛盾的现象时常令人们叹为观止:一些本该相互对立或者彼此消解的事物却能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依存并立,孕育诞生,就像最贫瘠的土地能够生长出最艳丽的花朵,最炽热的烈火可以淬炼出最
期刊
摘 要 提到吕雉,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想到她残杀戚夫人成为人彘的故事。但是就吕雉本身的女性角色而言,她也是一个悲剧角色。吕后杀戚姬、诛功臣等攻击性行为的出现与其攻击性心理的形成密切相关,早期的牢狱之灾和刘邦的移情别恋使吕雉深受挫折。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吕雉 挫折 攻击性心理 戚姬  吕后名雉, 字娥姁, 单父( 今山东单县) 人。在传统男权社会中,她却能执掌西汉朝政十五年,临朝称制八
期刊
摘 要 余华早期的先锋小说,从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探索这三个层面进行了革新与探索,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逼近真实,将在“文革”中被忽略、被践踏的人的主体精神不断放大,在苦难、死亡、暴力、血腥中抵制人性本身的退化。其创作特殊鲜明,究其缘由,可从作家的阅读经验、童年的记忆以及生活经历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余华 先锋小说 死亡 血腥 阅读  “先锋”一词,正如法国荒诞派戏剧作家欧仁·尤奈斯所说
期刊
摘 要 郁达夫,五四时期浪漫主义代表性作家,在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同时,更表现出与东方文化不可割舍的联系。他面对现实世界采用儒道互补的形式,建构审美的艺术世界。本文试从其作品中渗透的儒道思想分析之。  关键词 郁达夫 道家思想 儒家思想  雨果曾经说过:“未来仅仅属于有风格的人!”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能长留人们记忆的只有那些卓而不群、风格别致的佳作。郁达夫的创作即属此种。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
期刊
摘 要 中世纪晚期的英国社会阶层变动加剧,大贵族衰落,乡绅阶层崛起。而在这一过程中,婚姻是乡绅通往上层社会的重要途径,帕斯顿家族即可为例。该家族在缔结婚姻时往往在经济、政治、门第等因素上多有斟酌,以使家族地位上升、财富增加。  关键词 中世纪晚期 英国 乡绅 婚姻  英国乡绅阶层产生于12世纪末,形成于14、15世纪,16世纪末迅速崛起。乡绅是地产规模在贵族之下、约曼之上,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被认
期刊
摘 要 人口较少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走上共同富裕道路,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关键词 扶持 人口较少民族 发展现状与前景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