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传递人类文明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最直接、最集中的传递是在学校的师生之间进行的。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曾经有位名人说过,学生的素养不仅仅体现在应试,更重要的是思维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因为分数只是升学的一道门槛,学生的长远发展才是根本。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该在新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加强自己内心世界的修养。
那么如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必须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实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针,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效性的要求,以创新的思维开拓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比如: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课的学习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让学生把“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和“吃水不忘打井人”作为自己的处世信条。教育者可以通过思想品德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再如:关于责任心的培养,我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认真改正每一道错题。字写好了、作业本干净整齐了、学习态度端正了,作业的正确率自然就提高了。认真的学习态度正是学生体现责任心的行动。
这些活动不仅对道德行为起着强化训练作用,而且还会使外显于行为中的道德规范得到强化,并进一步内化为道德认识,然后又外化为道德行为,直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关心社会、了解社会
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政治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研究性学习时间,一般来说,学习时间包括固定时间和非固定时间两部分。固定时间如看中央电视台每日19时播出的《新闻联播》;非固定时间为在课后、饭余和节假日等去自学钻研。学生一旦保证了时事研究学习的时间,加之博学强记,就能做到知识常新、见闻广博。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家庭电脑上网查阅一周或一月来的重大时事,进行系统了解,并及时下载以便在学习中选用。另外,政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与懂时事的教师和学生“专家”进行商讨,在“时事辩论”中提高自己发表见解的水平。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达到对某些问题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三、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语言表达的多元化奠定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最好的教法仍需学生的主动学习相配合才能教学相长、事半功倍。学生学会读书,是主动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在政治课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自学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声情并茂的演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们期待大结局之际,我戛然收声:“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我们要建立与家长的联系,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善于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订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四、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
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在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生活,促进学生与周围自然的亲和力,从而为学生营造明亮的内心世界、建构坚实的精神世界奠定基础。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要求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仅此还不够,我们应该把理论返回现实生活,要求学生去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从保护家乡的环境人手,从爱护校园、为校园做点事人手,小中见大,以深化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开展“争做志愿者”、“走近上海世博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旁听法院庭审”等活动,让学生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进一步了解社会、亲近社会,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让学生乐学、爱学,不是一个难题,关键在于我们对于这道题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解题方法。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思考更简便的方式进行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在思想深处强烈意识到学习是一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需的事,有了这样的潜意识才会对学习有一种敬畏,从而做到严肃认真。
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创造性地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在新课改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些孩子,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潜质更大,今后的成长之路会有无限可能。让我们共同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拼搏。
那么如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必须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实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针,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效性的要求,以创新的思维开拓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比如: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课的学习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让学生把“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和“吃水不忘打井人”作为自己的处世信条。教育者可以通过思想品德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再如:关于责任心的培养,我要求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认真改正每一道错题。字写好了、作业本干净整齐了、学习态度端正了,作业的正确率自然就提高了。认真的学习态度正是学生体现责任心的行动。
这些活动不仅对道德行为起着强化训练作用,而且还会使外显于行为中的道德规范得到强化,并进一步内化为道德认识,然后又外化为道德行为,直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关心社会、了解社会
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政治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研究性学习时间,一般来说,学习时间包括固定时间和非固定时间两部分。固定时间如看中央电视台每日19时播出的《新闻联播》;非固定时间为在课后、饭余和节假日等去自学钻研。学生一旦保证了时事研究学习的时间,加之博学强记,就能做到知识常新、见闻广博。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家庭电脑上网查阅一周或一月来的重大时事,进行系统了解,并及时下载以便在学习中选用。另外,政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与懂时事的教师和学生“专家”进行商讨,在“时事辩论”中提高自己发表见解的水平。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达到对某些问题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三、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语言表达的多元化奠定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最好的教法仍需学生的主动学习相配合才能教学相长、事半功倍。学生学会读书,是主动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在政治课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自学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声情并茂的演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们期待大结局之际,我戛然收声:“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我们要建立与家长的联系,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善于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同时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订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四、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
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在生活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生活,促进学生与周围自然的亲和力,从而为学生营造明亮的内心世界、建构坚实的精神世界奠定基础。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要求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仅此还不够,我们应该把理论返回现实生活,要求学生去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从保护家乡的环境人手,从爱护校园、为校园做点事人手,小中见大,以深化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开展“争做志愿者”、“走近上海世博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旁听法院庭审”等活动,让学生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进一步了解社会、亲近社会,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让学生乐学、爱学,不是一个难题,关键在于我们对于这道题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解题方法。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思考更简便的方式进行教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在思想深处强烈意识到学习是一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需的事,有了这样的潜意识才会对学习有一种敬畏,从而做到严肃认真。
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创造性地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在新课改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些孩子,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潜质更大,今后的成长之路会有无限可能。让我们共同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