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隐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地游荡在湖山之间是我的日常,我也因此窥见了杭州的恒常,见识到了它的前世今生。在山道边、摩崖上、水穷处隐藏着数量众多的佛造像。这些始于五代,跨越千年的佛像,守护着这座城市古老的秘密。
  有很多人信仰庄严的佛世界,偏爱佛造像的完美。而我却遭遇了这一路的伤悲,经历了衰老的脸面上痛苦的皱纹。断臂残头是佛的遭遇,也是人间的现实。也许,我只能去爱这“倍受摧残的容颜了”。
  湖山岁月久,有大批的佛造像掩映在山水之间,伴着春去冬来,我开始关注四季的更替了。这佛前的树石,新开的小白花,向我展示了异样的美丽,呈现出了宁静的佛世界。生生不息,平安喜乐。这满山的花草是我的师尊,它们为我指路,风雪雷电,冷暖参半。闲时上山,饿了回家。
  这组作品采用120胶片相机仰摄,辅之以暗房、扫描、简单的PS加减光。用慢速的方式创作,有如生活,从前慢。










  評委点评:
  摄影术在被引进中国的初期,有各种的中文称呼:“画小照”“照影”“日影像”“映相术”“照像”“造像”“影相”等等,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最终“摄影”和“照相”成为了“Photography”的通用中文译词。在这些中文译词里,基本都含有“影”“像”“相”这三个字,而追溯这三个汉字的源起,又会发现它们都跟古代佛教的造像有关:“影”字其一字义指“图绘的佛像”,例如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三有佛影,焕若真容,相好具足,俨然如在。”;“相”字在佛教中的解释是“源自古印度哲学,指能表现于外,由心识观察描写的各种特征。”,如《心经》中的“诸法空相”;而“造像”一词则是东汉以降常用的佛教术语,意为:“古时为生人、亡人或己身祈福,多有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亦有以金属铸造佛像者。造像功德经并谓造像与写经、造寺、造塔等,同具种种功德。”从这些词意的分析,可见中国人早期对于摄影的认识,就已和宗教、巫术等超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
  陈见非作为一个笃信佛教的书法家和篆刻家,长年游走于西湖周围的山间寻觅拜谒隐藏于山道边、摩崖上、水穷处的古老佛造像,已是他的日常生活。也许是见到了太多被破坏、被掩藏的佛像而引发的慨叹,他觉得用摄影去呈现这种隐秘的“佛世界”,也不失为一种在喧嚣尘世中的静观。陈见非的佛像摄影并非常见的那种功能性的考古摄影或造型摄影,而是一种反映自我心境的写意摄影;他没有追求画面的清晰和构图的完美,而是让影像游弋于真实与虚幻,具象与抽象之间,他的这种摄影美学背后指向的是如他长年修习的书法篆刻的美学。
  宗白华在谈到中国书法的美学思想时说:“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点画表出‘物象之’,这也就是说物象中的‘文’,就是交织在一个物象里或物象和物象的相互关系里的条理:长短、大小、疏密、朝揖、应接、向背、穿插等等的规律和结构。而这个被把握到的‘文’,同时又反映着人对它们的情感反应。”这样的美学转换源于汉字的象形文字的特性,这种将具象的客观世界转换为抽象的图像符号的独特方法论,也深深影响过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而如何在摄影里运用这种转换,也可视为对摄影语言的一种在地性的探索。陈见非尝试用虚焦、晃动的拍摄,或者暗房加减光,扫描反相等后期手段,也曾尝试将他的佛像摄影和佛像篆刻一起并置在宣纸制成的手工书上,确实也体现出了相得益彰的效果。但就摄影语言本身而言,《佛隐》目前所呈现的影像还远远没有穷尽这方面的探索和可能性。也许拍摄,对于陈见非来说就应该像他的书法和篆刻,是一种永无止境的修行。
  —曾 翰





其他文献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女摄影家侯波侯于11月26日22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12月7日,中国摄影家协会举行以“不忘初心 投身时代”为主题的侯波同志追思会。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新华社离退休干部局局长骆国骏,侯波的儿子徐建林、儿媳朱清宇,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顾问于健、朱宪民、张桐胜,副主席陈小波、居杨、柳军,分党组成员、
期刊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十几年来以一种固定的模式不断地重复着同一种摄影的工作,所以我一直渴望着某种新的尝试和新的可能:在熟悉中寻找陌生,让影像的表现方式带来更多的自由,脱离已有的摄影认知和感受;忘记过往摄影的经验,让观看带来思考的可能,成为表达自己的一个出口。  某一天,当踏入这个特殊、冷峻而陌生的空间时,我突感身体在这个空间里产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就像自己灵魂被抽离出来,异质空气包围而来的无力感让我忘
期刊
北宗重气象,南宗重气韵,并不是人的分别,山水之变育化人的气质。  我少年时在郑州,跟张静先生的弟子邑丁先生学习诗文,跟一位出身书法世家的学长俊卿写书法,度过一段青涩岁月。后来迷恋江南,醉心于林风眠、李叔同、黄宾虹几位先生的艺术,南下客杭州,居九溪许家坞数年,美院游学,拜师学艺,在西湖边留连数年不舍得离开。虎跑弘一纪念馆、玉泉林家旧居、栖霞岭黄家故居以及西湖边宾翁的小展厅,都是常去的地方,尤其这样的
期刊
《sigh》这组作品主要是对于我们日常熟知的交通指示牌进行再创作。通过摄影的观看方式将看似简单的指示牌和社会景观结合。我想通过这种方式对周遭环境的以及内心世界对社会、民生等现象进行探讨。这些现象如同固有的交通标示牌一样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提醒着我们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每一个标识的背后,不仅仅是道德层面上的考问,也是对社会结构发展的讨论。指示牌刻意地竖立在我们随处可见真实的场景里,这种行为
期刊
《中国摄影大师》  主编:赵迎新  版本: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7-6  本书辑选了刘半农、陈万里、郎静山、庄学本、吴印咸、沙飞、石少华等15位活跃在20世纪的已故中国摄影大师的代表作,该书的装帧和印制质量较高,配以梳理其摄影生涯的评论文章,是一本中国现代摄影史指南性的选集。  《影像的追寻》  作者:张照堂  版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7-3  本书初版于1988年(台湾版),介绍了
期刊
這组黑白摄影作品拍摄于2012年至2017年间,大部分采用黑白胶卷拍摄,数码照片采用软件后期制作而成,我也为这组作品制作一本同名的个人摄影书。  《致幻》不是简单地对现实世界进行复制拍摄,它折射的是自己对幻觉和想象的集合,用自我的方式去观察世界,同时找到许多区别于日常我们所见到的东西。  在我所生活的世界里观察到一个并不为他人所挖掘到的、属于我自己的世界,充满了粗糙的、即兴的观感。无论是站在城市的
期刊
不可阻挡,无反相机的优势  自2008年松下G1诞生至今,近9年来我们几乎每一年都在讨论着“无反和单反”这两类相机孰优孰劣,谁更有前景的问题。在2017年,单反相机新品共有7款,无反相机新品则有12款。无论是参与厂商的数量还是新品数量,无反相机市场都呈现出比单反相机更繁荣的局面。  索尼作为无反相机行业的领军企业,本年度推出了A7RⅢ和A9两款高端新品。前者注重高画质和平衡性,在A7RⅡ的基础上实
期刊
您在弗劳尔斯画廊(Flowers Gallery)的展览包括了两个部分,是由冰岛的一个瀑布发展而来的两个不同系列,一部分是以浓烈的蓝色单色调呈现,另一部分是以黑白进行呈现。能给我们说说两个系列拍摄初衷,以及您如此呈现背后的意涵吗?  展览围绕着我曾在斯科加瀑布所做的两个不同的系列而展开,这个位于冰岛的瀑布,以它高达60米的高度而闻名。自2006年首次造访以来,我就一直不断地去拍这个瀑布。2015年
期刊
关于“相处美学”:我常常将许多大小不等的照片放在包里随身携带,不时取出端详把玩,它们时刻伴随着我,时间一长照片上自然便留下了些许划痕。在这一过程中我将被拍物的“物质属性”转换为了“意识属性”并将其随身携带。这延伸了我与被拍物的“交流与相处”的过程,我要感谢“摄影”给我带来了这样的便利,拓展了我与“物”的关系,是摄影给了我重新面对这个世界以及重新面对自我的可能。同时我试图以作品的实际形态和展示的实验
期刊
我居住的這个地方,现在叫西安,在古代,称为长安。  这里曾经是中国13个朝代的首都,周、秦、汉、唐,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时代,都在这里建都,文明不断建立,又不断被摧毁。这块土地下面,重叠着许多层废墟。城池,曾被无数帝王反复征服,风景,曾被无数诗人反复歌咏。然而,这个辉煌的城市在千年之后,不可避免地衰落了,所有历史的存在都被埋在了土里,数千年的战乱、饥荒,它彻底地告别了过去的辉煌。  这个地方由两部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