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2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须让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里主要说说如何让学生动手。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学生读书时动口,还要教学生读书时动手,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曾给学生讲毛泽东等名人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意识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个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习惯的培养可以从摘抄、批注人手:让学生把自己赏识的词语、句子、材料做些分类摘抄。我又从散文和诗歌教学人手,让学生圈圈画画自觉运用精妙的词句,在文章的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甚至平淡处加注。在自己与作品产生情感交流或引起思想碰撞的地方记下自己思维的火花;在激起自己联想和想像的地方录下自己思维的轨迹……引导学生学习从整体到局部对文章进行评论。教师在教学中这种有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思维极其活跃,而且易于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领悟书面语言的情感体验,阅读要出情、出意、出新、出彩,重在有新的感受、新的理解、新的意境、新的评价、新的问题和新的思维方式。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注重,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极为重要。
  
  二、搜集、整理、汇编资料
  
  身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我们的学生必须拥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能开阔思路,接触到百家思想。在丰富资源环境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搜集、整理、汇编资料的能力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培养,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学生除了要掌握传统的分类摘抄,更要学习利用索引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阅资料,还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时我在课前将所需资料整理好,保存在某一文件夹下,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相关信息。有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或事件等,由学生去因特网或资源库中搜集素材。为此,我设计了“漫游语文世界”、“黄河畅想”、“漫步月球”等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活动。小组成员要合作搜集信息,合作展示活动成果。我告诉学生,现代社会不是谁的记忆力强谁占先机,而是谁能够占有大量信息并能够筛选信息,谁能更好与他人合作,谁才更有主动权。每个人都应掌握这样的技能,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与发展正有赖于我们平时的语文学习。
  
  三、勤习作
  
  写作是动手能力中的重要一环,它能让学生学会和自己的作品对话,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可一提作文学生就怕,写作本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事要叙,有情要抒。而眼下很多学生作文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缺少真情实感。课标明确提出写作要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我以为引导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是勤习作的第一步;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则又是帮助克服惧怕心理的第一步,而在广泛阅读基础上写读书笔记,因势利导的迁移性练笔是首选。这之间教师的及时肯定与鼓励又很关键。
  在广泛阅读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作品,感兴趣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观点,展开一些联想想像,发表一些评论,提供一两点建议,通过写可以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借助文字深刻把握作品。变读为写,以写促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表达力、创造力。而且对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很有效。
  语文学习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就学生而言,语文学习中的动手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学会审视生命。
其他文献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各方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走向多元化与普及化也是各领域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科目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其在中学的教学也成了素质教育的推行检验目标。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系统接触信息技术的初始阶段,对教学效果的追求尤其严格。建立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是为了均衡学生的个体发展,锻炼学生的学科基础操作能力,建立学生正确的学科认识和学习态度。信息技术课堂高效性的探究离
聂文生,笔名砚石,1941年生,河南济源人,毕业于山西艺术学院,师从王绍尊(齐白石弟子),蒋采频(现中央美院教授),赵延绪、袁龙、吴彻(北京艺师大教授),董其中(山西省美协主席),肖惠香(中央工艺美院教授)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少林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神剑协会理事,河南分会美术部长、中国影视书画协会理事、香港中国书画部学部委员、中华收藏杂志编委、济源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王屋山书
[提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它不仅能够展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制造促进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达成。那么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呢?本文从提问的“生活化”、“生成化”和“合理化”等方面做一些策略的探讨。  [关键词]课堂提问 有效问题 问题设计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
中学生作文心理特点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学生作文动机不同;中学生作文动机是其作文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作文动机与作文兴趣和对生活认识有直接关系。二是中学生在作文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三是中学生作文情感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作文,兴趣浓厚,对作文态度严肃认真,坚持练笔,有进取精神;有的对作文有一定兴趣,能按要求练笔,但往往忽冷忽热,有时因作文写得不理想而情绪低落,对作文缺乏持久
近年来,江西思想品德中考实行开卷考试。开卷考试的试题特点是“情境搭台、观点唱戏、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以社会热点、焦点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等材料信息立意命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运用学科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面对开卷考试的这些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过五关”学习法,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能力。  第一关:知识贮备关  开卷
语文是一门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发展的学科,其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语文学习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与生活共建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因此,语文教学实质是生命活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的思想在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道家特
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各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秀教师要好得多。”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除了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的作用之外,还要协调好与科任老师的关系,和科任老师共同管理学生,发挥团队的核心作用。  一、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机会,树立科任老师的威信  班主任在各种场合多肯定科任老师的功劳,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而教材一直以来都很受重视,甚至被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但事实上,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并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不少教师离开了教学参考书就不知如何备课了,不知该教什么、怎么教,这与依据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生硬地“教教材”的要求相去甚远。  如何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经常被人们贬称为生硬的“说教课”。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使政治课变得鲜活而受学生欢迎呢?我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点体会。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实施已经成为我国相关教育改革的共识。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其出发点在于遏制 “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素质教育实施的机构显然不仅局限于学校,近些年来,因其功能的多元性与整体性而见长的校外教育机构已经开始更多地承担素质教育的任务,形式多样的校外教育机构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应该如何更有效地在校外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