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对南通建筑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从企业间的竞合关系、集群文化与信用机制、产业协同等方面分析了其竞争优势的来源。研究表明,建筑产业集群效应,可以有力促进集群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对区域建筑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建筑产业集群;南通建筑产业;竞争优势;集群效应
1.引言
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是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的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的[1],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在地理位置上邻近、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联结。1998年波特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进一步诠释了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2]。马歇尔、韦伯、克鲁格曼等学者都对产业集群作过深入研究。相关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几乎是任何产业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产业集群对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建筑产业集群现象却极少受到关注。事实上,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些建筑强市(县)、建筑之乡,往往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发展速度,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并且呈现出建筑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其中,南通建筑业就是典型的代表,其集群化特征和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值得深入研究。
2.南通建筑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现状
2.1南通建筑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南通建筑业历史悠久,素有“建筑之乡”的美称。上世纪以前,南通建筑业由民间泥瓦木作的能工巧匠从事,至民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出现,南通建筑产业集群通过企业家创业开始萌芽。建国以后,由于国家建设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南通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最初的几家建筑企业为核心,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迅速增加,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竞争优势;后来南通地方政府也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各种扶持政策和制度安排,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出现进一步规范了市场行为,产业集群的雏形初现。近些年来,南通建筑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企业与政府、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大学、科研所等的联系日益频繁,知识、技术和信息在集群内快速流动,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出现,集群网络得以初步形成,建筑产业集群日趋成熟。
2.2南通建筑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江苏是建筑大省,建筑业总产值连续多年在全国名列首位。南通是建筑强市,建筑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于江苏省首位。截止2009年,南通共有建筑业施工总承包企业及专业承包企业911家,从业人员96万余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亿平方米,竣工面积9775万平方米,2009年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183亿元[3],占江苏的21.27%,已连续多年在全省排名第一,超过了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筑业总产值。最近5年中,南通建筑业对南通GDP的贡献达10%左右,远高于同期的江苏省和全国,支柱产业地位十分明显。
2011年,南通建筑业总产值超过了2600亿元,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南通建筑铁军承建工程的总施工面积达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从业人数达到90万人,各项指标均列全国地级市第一。截止2011年末,南通共有房建总承包特级15家,一级的超过80家,在2010年度中国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百强评比中,南通建筑铁军占据10席,超过了山东、广东、四川、安徽等传统建筑大省的综合实力[4]。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建筑产业一直发展迅猛,保持着较快增长和较强的竞争优势,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逐渐形成了比较典型的产业集群特征。
3.南通建筑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来源
南通建筑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其竞争优势形成的原因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产业集群视角来看,建筑企业的地理集中和浓厚的建筑产业文化,加强了企业之间的联系,丰富的社会资本促进了集群网络的形成,给整个集群带来了集群效应,从而形成了竞争优势。因此,南通建筑产业集群效应是其竞争优势的来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分工与合作促进规模经济。产业集群由于地理集中,大量相同产业或者相关产业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建立起竞合关系,从而,企业之间更容易实现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提高了生产率的同时,也促进了资源整合,获得了规模经济。首先,分工使得单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更大程度的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突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合作使集群内企业在对工程的联合承包、分包和专业承包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优化组合,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寻求与项目要求相适应的最佳匹配点,在整体上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再次,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能通过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不断促进专业化和分工程度向着整体效益最优发展,促进各个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形成建筑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很多巨型项目常常需要多家企业联合完成。建筑产业集群形成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有利于企业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和长处,形成资源整合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在长期的合作中实现共赢,从而提升整个集群的产业竞争力。现如今,南通市各县区都至少有一家大型航母级的特级总承包企业,其他分包企业依附总承包企业,形成长期固定合作的局面。2007年9月,由南通15家特级资质企业发起了一个建筑领域商会——南通建筑业商会,旨在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行信息交流和协调关系等,这在某种层面上对加强南通建筑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3.2集群学习与竞合关系促进技术创新。知识通常被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5],其中,显性知识相对隐性知识更易于交流与传播。建筑产业集群由于地理集中使企业在空间距离上更加接近,企业间显性知识的相互学习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另一方面,集群企业网络式的联系和丰富的社会资本,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溢出和流动,并且传递成本以及传递过程中的失真程度大大降低,这对于技术创新大有裨益。产业集群也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但这种竞争并不排斥合作,竞争关系激励企业不断提升其动态创新能力,促进新的创新,实现技术的改进、进步乃至突破;合作关系则促进了企业间合作创新,降低创新风险,扩大创新资源的占有,提高创新成功的可能性。
据了解,南通市建筑企业由于产业集群,先进的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新型建材的使用以及高效率的项目管理手段等等,容易在集群内企业间扩散和交流,加之产业集群也使企业更加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企业利用已有的优越条件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企业自身的独立创新与企业间相对便利的合作创新相互促进,技术研发工作在竞争与合作中有条不紊,形成了比较优越的技术创新优势。这对加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集群文化与信用机制降低交易成本。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Coase,R.H.)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认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以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可见,交易成本涉及与建立并实施一项完整契约有关联的所有的时间和费用,包括搜寻成本、谈判和签约成本、监督成本以及执行成本等等。建筑产业集群内企业在地理位置上集中,产业上密切关联,专业化分工与合作较为普遍,无论是产业链上前后向联系还是专业性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外包,都使企业很容易寻找到交易对象,快速实现面对面的谈判,大大节约了市场信息的搜寻成本。此外,建筑产业集群企业间信息交流频繁,集群结构稳定,可以促进产业集群内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良好的信用机制,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进而降低了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减少有限理性和投机行为,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谈判环节,降低签约成本,而且可以大大节约签约后的监督成本以及执行成本,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
南通建筑企业集群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体现在施工企业与材料、设备供应商以及总承包单位与专业分包单位之间的合作上[6]。在南通当地,由于地缘、血缘、亲缘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又密切的社会关系,共同的文化和非正式制度在企业之间建立起了一定程度上的信任机制,这种社会资本和信用机制通过集群网络得以实现,并在集群网络的作用下不断得以强化,不仅减少了企业间的讨价还价现象,而且有利于形成协调与合作的行动,从而大大减少了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
3.4产业协同形成区域品牌。集群的产业协同,是指集群内的企业在生产、营销、采购、管理、技术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形成的高度一致性或和谐性[7]。对于建筑产业集群来说,由于历史机遇、产业传统和资源条件等原因使建筑业最初在一个区域落户,形成产业的初始集中,其后大量相关企业相聚于此,逐步形成本区域专有的要素集聚和产业结构,此后,再通过集群的自我强化效应,集群逐步成长壮大,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随之提升,逐渐支撑起一种有影响力的产业整体品牌,这就是区域品牌。协同有助于建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形成品牌效应,由集群内企业共享[8]。
南通建筑队伍自从1978年援建大庆和克拉玛依油田以来,始终坚持“承接一项工程,树立一座丰碑,赢得一方赞誉,开拓一片市场”的经营方针,在全国各地市场创建了一大批优质名牌工程,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被誉为“建筑铁军”,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一直以来南通的建筑企业大都冠以“南通XX建筑工程公司”或“南通第X建筑工程公司”的名称,以保持并不断提高着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获得了广泛和持续的品牌效应,提高了建筑产业竞争优势。
图1南通建筑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分析4.结语
建筑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建筑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新型组织模式,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已经在某些地区的实践中得以显现。南通建筑业多年以来发展迅猛,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其产业集群效应有力地促进了集群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通过产业集群发展建筑业能够使得集群内企业保持活力,进而更好、更快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企业获得持续强劲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这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当然,对于建筑产业集群本文只是作了初步探讨,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建筑产业集群;南通建筑产业;竞争优势;集群效应
1.引言
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是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的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的[1],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在地理位置上邻近、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并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联结。1998年波特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进一步诠释了产业集群理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2]。马歇尔、韦伯、克鲁格曼等学者都对产业集群作过深入研究。相关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几乎是任何产业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产业集群对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建筑产业集群现象却极少受到关注。事实上,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些建筑强市(县)、建筑之乡,往往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发展速度,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并且呈现出建筑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其中,南通建筑业就是典型的代表,其集群化特征和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值得深入研究。
2.南通建筑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现状
2.1南通建筑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南通建筑业历史悠久,素有“建筑之乡”的美称。上世纪以前,南通建筑业由民间泥瓦木作的能工巧匠从事,至民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出现,南通建筑产业集群通过企业家创业开始萌芽。建国以后,由于国家建设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南通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最初的几家建筑企业为核心,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迅速增加,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竞争优势;后来南通地方政府也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各种扶持政策和制度安排,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出现进一步规范了市场行为,产业集群的雏形初现。近些年来,南通建筑企业间专业化分工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企业与政府、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大学、科研所等的联系日益频繁,知识、技术和信息在集群内快速流动,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出现,集群网络得以初步形成,建筑产业集群日趋成熟。
2.2南通建筑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江苏是建筑大省,建筑业总产值连续多年在全国名列首位。南通是建筑强市,建筑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于江苏省首位。截止2009年,南通共有建筑业施工总承包企业及专业承包企业911家,从业人员96万余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亿平方米,竣工面积9775万平方米,2009年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183亿元[3],占江苏的21.27%,已连续多年在全省排名第一,超过了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筑业总产值。最近5年中,南通建筑业对南通GDP的贡献达10%左右,远高于同期的江苏省和全国,支柱产业地位十分明显。
2011年,南通建筑业总产值超过了2600亿元,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南通建筑铁军承建工程的总施工面积达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从业人数达到90万人,各项指标均列全国地级市第一。截止2011年末,南通共有房建总承包特级15家,一级的超过80家,在2010年度中国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百强评比中,南通建筑铁军占据10席,超过了山东、广东、四川、安徽等传统建筑大省的综合实力[4]。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建筑产业一直发展迅猛,保持着较快增长和较强的竞争优势,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逐渐形成了比较典型的产业集群特征。
3.南通建筑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来源
南通建筑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其竞争优势形成的原因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产业集群视角来看,建筑企业的地理集中和浓厚的建筑产业文化,加强了企业之间的联系,丰富的社会资本促进了集群网络的形成,给整个集群带来了集群效应,从而形成了竞争优势。因此,南通建筑产业集群效应是其竞争优势的来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分工与合作促进规模经济。产业集群由于地理集中,大量相同产业或者相关产业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建立起竞合关系,从而,企业之间更容易实现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在提高了生产率的同时,也促进了资源整合,获得了规模经济。首先,分工使得单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更大程度的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突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合作使集群内企业在对工程的联合承包、分包和专业承包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优化组合,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寻求与项目要求相适应的最佳匹配点,在整体上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再次,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能通过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不断促进专业化和分工程度向着整体效益最优发展,促进各个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形成建筑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很多巨型项目常常需要多家企业联合完成。建筑产业集群形成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有利于企业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和长处,形成资源整合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在长期的合作中实现共赢,从而提升整个集群的产业竞争力。现如今,南通市各县区都至少有一家大型航母级的特级总承包企业,其他分包企业依附总承包企业,形成长期固定合作的局面。2007年9月,由南通15家特级资质企业发起了一个建筑领域商会——南通建筑业商会,旨在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行信息交流和协调关系等,这在某种层面上对加强南通建筑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3.2集群学习与竞合关系促进技术创新。知识通常被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5],其中,显性知识相对隐性知识更易于交流与传播。建筑产业集群由于地理集中使企业在空间距离上更加接近,企业间显性知识的相互学习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另一方面,集群企业网络式的联系和丰富的社会资本,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溢出和流动,并且传递成本以及传递过程中的失真程度大大降低,这对于技术创新大有裨益。产业集群也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但这种竞争并不排斥合作,竞争关系激励企业不断提升其动态创新能力,促进新的创新,实现技术的改进、进步乃至突破;合作关系则促进了企业间合作创新,降低创新风险,扩大创新资源的占有,提高创新成功的可能性。
据了解,南通市建筑企业由于产业集群,先进的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新型建材的使用以及高效率的项目管理手段等等,容易在集群内企业间扩散和交流,加之产业集群也使企业更加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企业利用已有的优越条件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企业自身的独立创新与企业间相对便利的合作创新相互促进,技术研发工作在竞争与合作中有条不紊,形成了比较优越的技术创新优势。这对加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集群文化与信用机制降低交易成本。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Coase,R.H.)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认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以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可见,交易成本涉及与建立并实施一项完整契约有关联的所有的时间和费用,包括搜寻成本、谈判和签约成本、监督成本以及执行成本等等。建筑产业集群内企业在地理位置上集中,产业上密切关联,专业化分工与合作较为普遍,无论是产业链上前后向联系还是专业性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外包,都使企业很容易寻找到交易对象,快速实现面对面的谈判,大大节约了市场信息的搜寻成本。此外,建筑产业集群企业间信息交流频繁,集群结构稳定,可以促进产业集群内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良好的信用机制,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进而降低了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减少有限理性和投机行为,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谈判环节,降低签约成本,而且可以大大节约签约后的监督成本以及执行成本,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
南通建筑企业集群可以节约交易成本体现在施工企业与材料、设备供应商以及总承包单位与专业分包单位之间的合作上[6]。在南通当地,由于地缘、血缘、亲缘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又密切的社会关系,共同的文化和非正式制度在企业之间建立起了一定程度上的信任机制,这种社会资本和信用机制通过集群网络得以实现,并在集群网络的作用下不断得以强化,不仅减少了企业间的讨价还价现象,而且有利于形成协调与合作的行动,从而大大减少了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
3.4产业协同形成区域品牌。集群的产业协同,是指集群内的企业在生产、营销、采购、管理、技术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形成的高度一致性或和谐性[7]。对于建筑产业集群来说,由于历史机遇、产业传统和资源条件等原因使建筑业最初在一个区域落户,形成产业的初始集中,其后大量相关企业相聚于此,逐步形成本区域专有的要素集聚和产业结构,此后,再通过集群的自我强化效应,集群逐步成长壮大,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随之提升,逐渐支撑起一种有影响力的产业整体品牌,这就是区域品牌。协同有助于建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形成品牌效应,由集群内企业共享[8]。
南通建筑队伍自从1978年援建大庆和克拉玛依油田以来,始终坚持“承接一项工程,树立一座丰碑,赢得一方赞誉,开拓一片市场”的经营方针,在全国各地市场创建了一大批优质名牌工程,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被誉为“建筑铁军”,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一直以来南通的建筑企业大都冠以“南通XX建筑工程公司”或“南通第X建筑工程公司”的名称,以保持并不断提高着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获得了广泛和持续的品牌效应,提高了建筑产业竞争优势。
图1南通建筑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分析4.结语
建筑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建筑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新型组织模式,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已经在某些地区的实践中得以显现。南通建筑业多年以来发展迅猛,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其产业集群效应有力地促进了集群内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通过产业集群发展建筑业能够使得集群内企业保持活力,进而更好、更快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企业获得持续强劲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这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当然,对于建筑产业集群本文只是作了初步探讨,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