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语文中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必须加大作文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感觉最难教的是作文,学生最不愿写的也是作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本文就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作文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享受到写作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作文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语文中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必须加大作文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开展活动,培养兴趣是动力
语文教学中,教师最犯难的是作文教学,学生最不愿写的作业也是作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作文不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到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采取的方法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给他们创造积累生活素材、开阔视野的机会。在七年级时开展故事会、作文比赛、智力竞赛、元旦联欢等活动,八年级时开展春游、演讲、辩论会等活动,每次活动都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观察、思考、感悟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组织文字,整理成文章,也就完成了一次较好的作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就有了素材可写,有了真情可抒。例如:写作文:《我有一个爱好》。写作之前,我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说:同学们,你们各有各的爱好,谁来说说自己的爱好呢?话音未落,许多同学要求发言,有的说:“我的爱好是爬树捉鸟,无论多高的树,我都能像猴子一样,爬得很快。”有的说:“我的爱好是打篮球,那三步上篮简直是像跳舞一样。”有的说:“我的爱好是看课外书,读课外活动书就像喝蜜似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教室沸腾起来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起来了。我引导学生整理刚才说的话,结果学生写得很生动,也很有条理。只有学生对写作感兴趣,才能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
二、拓展阅读,知识加量是基础
苏辙说:“文者,气之所形。”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课内课外增加阅读量,厚实基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阅读了健康作品,就会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它还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值得赞美、赞扬的,什么是我们必须批评、贬斥的。同时阅读还会启迪学生稚嫩的心灵,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老师还应做到:一是为学生推荐阅读文章的书目;二是给学生以阅读方法的指导;三是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在此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最有效的方法。并有定期检查安排,通过检查,发现学生所记的优美语句、名人轶事、俗语警句、心得体会等。并鼓励学生背诵,加深记忆。日积月累,这给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材料,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如有个学生的日记里写了这么一段话:“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太宝贵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做时间的主人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然,就会落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下场。”可见,这是学生阅读的收获。因此,让学生阅读作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还怕写不出好作文吗?
采用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在精神上、思想上受到了一定的教育启发。同时使学生欣赏到一批优秀文章的表现形式、优美的语言、深刻的主题、含蓄的手法等。只有这样,才会涌现出一批思想性强、语言优美、形式新颖且风格各异的优秀作文。
三、注重教材,文本为例是根本
中学语文的教材,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在写作上给我们以极大的启发指导。因此作文教学对教学文本的利用是不可忽视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单元的文章、每一类型的文章都是例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范例指导学生写作。
以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本第一单元为例,编者有意将赞美亲情的文章编在一起,这一单元的相同点就是:主题都是歌颂至爱亲情的,取材都是选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事。不同点是文章成文的角度不同:有的注重细节描写以突出主题,如《散步》,有的注重清晰的线索,精巧的构思,如《父亲的谜语》,有的以抒情性很强的优美语言打动读者。据此,我们指导学生观察感悟亲情的美好,进而以此为取材范围,结合范文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自拟题目,写一组歌颂亲情的文章,结果有相当部分的同学写得非常出色,从拟定的题目可略见一斑,如《走在妈妈的目光里》《爸爸,谢谢你》《父亲的背》《等》等,在《等》这篇作文里,小作者写道:“在下晚自习后的小胡同的尽头,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等我、接我,并伴我走完到家的另一半路程。”小作者非常感动,同时也悟出了家长的一片爱心,文中小作者详细描写了当时的环境,父亲的神态、举止,抒发了对父亲的理解和热爱的真情,所以在文章的结尾他这样写道:“等,是一种期盼;被等,是一种幸福……”这样的结尾,有一定的哲理,含蓄又耐人寻味。
四、注重实践,加强练笔是关键
通过对课本的学习,笔者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丰厚学生的文学底蕴,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但最关键的一步还是让学生自己动笔写,而“写”这一环节之所以给它贯以“加强”二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加强写前指导,二是多给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仅靠每两周一次的大作文是不够的,即使我们给予精批细改或面批面改,学生也只是知道这一次或这一个文题的某些写法。我认为学生懂得的理论再多,不动笔勤于练习,则写不出好的文章,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就要多写多实践,这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五、讲评修改,明确不足再提高
以往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几乎成了传统作文教学天经地义的事。新课改下,作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评改的能力,要求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因此,教师只有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评改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评改过程中得到炼意、炼句、炼词的反复训练,通过评改,让学生在具体材料面前,能根据写作要求,在修改的实践中认识正误,分辨优劣,得到习作的审美感悟,达到提高认识和写作能力的目的。学生评改作文包括学生互相评改和学生自评两种方式。在教师评改作文的同时,适当地加强学生互评和自评,使学生取长补短,促进了解和合作,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在互相评改作文时,老师要明确每一位学生的责任及目标,要求学生把文中不具体的地方补写出来,多余的词句删掉,把不合适的地方修改过来,把错乱的段落与层次整理顺畅,当学生看到自己修改的作文通顺了,流畅生动了,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提高写作水平。学生自评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自我评改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评改的重要性,事实上,学生自评是作文评改的最高境界,学生若能掌握,将受益匪浅。所以,指导学生自评时,可先让学生反复读自己的作文,借助语感和语法常识,做到文以字圆,再与例文相比,与学生的优秀作文相比较,找出写法及思想上的差距,并耐心地修改作文,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作文如改玉,只要锲而不舍,就一定会改出佳作来。
除了以上方法外,教师的“下水作文”也很重要。此外,教师组织作文竞赛,进行优秀作文展览,让学生作文向报社投稿等做法,同样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享受到写作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作文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语文中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必须加大作文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开展活动,培养兴趣是动力
语文教学中,教师最犯难的是作文教学,学生最不愿写的作业也是作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作文不感兴趣。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到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采取的方法是: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给他们创造积累生活素材、开阔视野的机会。在七年级时开展故事会、作文比赛、智力竞赛、元旦联欢等活动,八年级时开展春游、演讲、辩论会等活动,每次活动都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观察、思考、感悟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组织文字,整理成文章,也就完成了一次较好的作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就有了素材可写,有了真情可抒。例如:写作文:《我有一个爱好》。写作之前,我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说:同学们,你们各有各的爱好,谁来说说自己的爱好呢?话音未落,许多同学要求发言,有的说:“我的爱好是爬树捉鸟,无论多高的树,我都能像猴子一样,爬得很快。”有的说:“我的爱好是打篮球,那三步上篮简直是像跳舞一样。”有的说:“我的爱好是看课外书,读课外活动书就像喝蜜似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教室沸腾起来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起来了。我引导学生整理刚才说的话,结果学生写得很生动,也很有条理。只有学生对写作感兴趣,才能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
二、拓展阅读,知识加量是基础
苏辙说:“文者,气之所形。”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课内课外增加阅读量,厚实基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阅读了健康作品,就会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它还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值得赞美、赞扬的,什么是我们必须批评、贬斥的。同时阅读还会启迪学生稚嫩的心灵,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老师还应做到:一是为学生推荐阅读文章的书目;二是给学生以阅读方法的指导;三是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在此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最有效的方法。并有定期检查安排,通过检查,发现学生所记的优美语句、名人轶事、俗语警句、心得体会等。并鼓励学生背诵,加深记忆。日积月累,这给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材料,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如有个学生的日记里写了这么一段话:“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时间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太宝贵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做时间的主人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然,就会落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下场。”可见,这是学生阅读的收获。因此,让学生阅读作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还怕写不出好作文吗?
采用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在精神上、思想上受到了一定的教育启发。同时使学生欣赏到一批优秀文章的表现形式、优美的语言、深刻的主题、含蓄的手法等。只有这样,才会涌现出一批思想性强、语言优美、形式新颖且风格各异的优秀作文。
三、注重教材,文本为例是根本
中学语文的教材,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在写作上给我们以极大的启发指导。因此作文教学对教学文本的利用是不可忽视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单元的文章、每一类型的文章都是例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范例指导学生写作。
以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本第一单元为例,编者有意将赞美亲情的文章编在一起,这一单元的相同点就是:主题都是歌颂至爱亲情的,取材都是选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事。不同点是文章成文的角度不同:有的注重细节描写以突出主题,如《散步》,有的注重清晰的线索,精巧的构思,如《父亲的谜语》,有的以抒情性很强的优美语言打动读者。据此,我们指导学生观察感悟亲情的美好,进而以此为取材范围,结合范文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自拟题目,写一组歌颂亲情的文章,结果有相当部分的同学写得非常出色,从拟定的题目可略见一斑,如《走在妈妈的目光里》《爸爸,谢谢你》《父亲的背》《等》等,在《等》这篇作文里,小作者写道:“在下晚自习后的小胡同的尽头,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等我、接我,并伴我走完到家的另一半路程。”小作者非常感动,同时也悟出了家长的一片爱心,文中小作者详细描写了当时的环境,父亲的神态、举止,抒发了对父亲的理解和热爱的真情,所以在文章的结尾他这样写道:“等,是一种期盼;被等,是一种幸福……”这样的结尾,有一定的哲理,含蓄又耐人寻味。
四、注重实践,加强练笔是关键
通过对课本的学习,笔者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丰厚学生的文学底蕴,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但最关键的一步还是让学生自己动笔写,而“写”这一环节之所以给它贯以“加强”二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加强写前指导,二是多给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仅靠每两周一次的大作文是不够的,即使我们给予精批细改或面批面改,学生也只是知道这一次或这一个文题的某些写法。我认为学生懂得的理论再多,不动笔勤于练习,则写不出好的文章,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就要多写多实践,这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五、讲评修改,明确不足再提高
以往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几乎成了传统作文教学天经地义的事。新课改下,作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评改的能力,要求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因此,教师只有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评改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评改过程中得到炼意、炼句、炼词的反复训练,通过评改,让学生在具体材料面前,能根据写作要求,在修改的实践中认识正误,分辨优劣,得到习作的审美感悟,达到提高认识和写作能力的目的。学生评改作文包括学生互相评改和学生自评两种方式。在教师评改作文的同时,适当地加强学生互评和自评,使学生取长补短,促进了解和合作,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在互相评改作文时,老师要明确每一位学生的责任及目标,要求学生把文中不具体的地方补写出来,多余的词句删掉,把不合适的地方修改过来,把错乱的段落与层次整理顺畅,当学生看到自己修改的作文通顺了,流畅生动了,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提高写作水平。学生自评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自我评改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评改的重要性,事实上,学生自评是作文评改的最高境界,学生若能掌握,将受益匪浅。所以,指导学生自评时,可先让学生反复读自己的作文,借助语感和语法常识,做到文以字圆,再与例文相比,与学生的优秀作文相比较,找出写法及思想上的差距,并耐心地修改作文,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作文如改玉,只要锲而不舍,就一定会改出佳作来。
除了以上方法外,教师的“下水作文”也很重要。此外,教师组织作文竞赛,进行优秀作文展览,让学生作文向报社投稿等做法,同样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享受到写作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