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两千多年前孔子学思结合的重要教育思想,而教师的有效提问则是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有效提问的策略有哪些呢?在以往的教育论文中已经有很多老师给出了如下答案:提出的问题要有开放性、情境性、差异性。这些观点的提出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作出了贡献,但是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本文旨在运用已有的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有效提问策略在不同教学环节的具体应用,以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有效提问策略;教学环节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提问在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因此课堂提问要有效,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择相适应的有效提问策略,则能够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一、课堂导入——提问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初中历史课堂的导入方式有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利弊。以复习导入法为例,这种方法因它的高效深受广大老师的喜欢,能够促进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导入从一开始便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在课堂导入的环节,教师还是应该别出心裁,如设置情境,提一些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五四运动》为例,在进行仔细的设计后,我决定从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出发。我展示了一张德国画家威廉·奥宾的历史名画《凡尔赛和约》,做了一个简单的描述:画家威廉奥宾用他的画笔记录了《凡尔赛和约》签订时的场景。整个画面中无一中国人。但是在此之前中国政府明明精心挑选了中国外交代表团去参与此次国际会议。怎么到了这个关键的日子,他们都集体消失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第13课的学习。这样的矛盾设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真正的起到了导入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提问能应对不同教学目的和适应各层次学生
在讲授新课的环节,需要教师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以应对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需求。
一方面教师在设置问题前需要明白自己的教学目的,即教师想要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明白什么。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例,为帮助学生了解孙中山在幼年时期即萌发了朦胧的反清意识,我运用了杨博文《孙中山大传》中的一个故事:孙中山在年轻的时候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洪秀全的故事,听到动情时,他不禁发出了“洪秀全灭了满清就好咯”的感叹,村里的老人冯爽观于是称他真是洪秀全第二啊!故事讲完后问学生,孙中山为什么称自己是洪秀全第二,他也想学洪秀全做什么?在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几乎每个学生都能不假思索的说出答案。于是我发现我的引导太复杂,问题太简单。几经思考思考过后,我直截了当的问学生:洪秀全儿时的偶像是谁?他为什么会以他为偶像?学生也能答出来,并且我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因此,在能够达成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提问需要避免舍近求远。
另一方面,提问时需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少用书面语,同时依据问题的难易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例如,在讲授成立兴中会这个知识点时,需要学生掌握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宗旨、革命纲领、性质等,学生通过阅读课本都可以找到的知识点,就可以直截了当的提问,避免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这类问题在单独找学生回答时就可以选择一些基础一般的学生,让他们在巩固基础的同时,享受成功经验,增强学习信心。当从兴中会讲到中国同盟会时,则需要一定的知识迁移,可以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尝试解答,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结尾升华——提问能拓宽学生的思维
最后,课堂的结尾的提问,应该留有余味,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并且答案的设置可以是开放性的。以《五四运动》一课为例,在课堂的讲述中我已经讲授过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但是在课堂的结尾,我还是提供给了学生更多的材料,并且督促他们思考,五四运动爆发还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在思考的同时帮助他们知道历史事件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知识掌握比较灵活的学生通过思考,便能够得出结论五四运动的爆發和近代中国新思想的传入、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的氛围、中国人的反日情绪、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等因素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上述的这类提问和思考是基于具体知识点的,当然也可以基于思想情感上的升华。以《五四运动》一课为例,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的是国家的主流思想是中国经历过近代的屈辱历史、经历过近代的弱国无外交,虽然通过奋斗成为一个大国,但是由于曾经感同身受,我们在成为大国以后,承担大国责任,不行大国霸权主义。讲述这些之后,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从国家的层面认识这个问题是如此考虑,那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你应该怎么做呢?还会简单模仿学五四时期的学生的“造反精神”吗?通过这些形式的提问,学生便会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本文从教学的三个环节出发,讲述了有效提问策略在不同教学环节的具体应用,以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各个教学环节可能会侧重某一个有效提问策略,但是并不是绝对严格意义上的界限的划定,不能将各类有效提问教学策略割裂开。本文就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进行了浅薄的思考,随着时间的发展,有效提问策略研究的成果定会进一步丰富。
参考文献
[1]王红梅.《联系“主导”和“主体”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设计》,《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年第11期.
[2]贾昌秀,于飞.《初中历史课堂提问原则与策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第8期.
[3]王柱根.《论初中历史课堂上的有效提问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6期.
[4]黄春花.《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种策略》,《中学课程资源》2018年第9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策略;教学环节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提问在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因此课堂提问要有效,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择相适应的有效提问策略,则能够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一、课堂导入——提问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初中历史课堂的导入方式有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利弊。以复习导入法为例,这种方法因它的高效深受广大老师的喜欢,能够促进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导入从一开始便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因此,在课堂导入的环节,教师还是应该别出心裁,如设置情境,提一些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五四运动》为例,在进行仔细的设计后,我决定从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出发。我展示了一张德国画家威廉·奥宾的历史名画《凡尔赛和约》,做了一个简单的描述:画家威廉奥宾用他的画笔记录了《凡尔赛和约》签订时的场景。整个画面中无一中国人。但是在此之前中国政府明明精心挑选了中国外交代表团去参与此次国际会议。怎么到了这个关键的日子,他们都集体消失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第13课的学习。这样的矛盾设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真正的起到了导入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提问能应对不同教学目的和适应各层次学生
在讲授新课的环节,需要教师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以应对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需求。
一方面教师在设置问题前需要明白自己的教学目的,即教师想要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明白什么。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例,为帮助学生了解孙中山在幼年时期即萌发了朦胧的反清意识,我运用了杨博文《孙中山大传》中的一个故事:孙中山在年轻的时候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洪秀全的故事,听到动情时,他不禁发出了“洪秀全灭了满清就好咯”的感叹,村里的老人冯爽观于是称他真是洪秀全第二啊!故事讲完后问学生,孙中山为什么称自己是洪秀全第二,他也想学洪秀全做什么?在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几乎每个学生都能不假思索的说出答案。于是我发现我的引导太复杂,问题太简单。几经思考思考过后,我直截了当的问学生:洪秀全儿时的偶像是谁?他为什么会以他为偶像?学生也能答出来,并且我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因此,在能够达成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提问需要避免舍近求远。
另一方面,提问时需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少用书面语,同时依据问题的难易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例如,在讲授成立兴中会这个知识点时,需要学生掌握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宗旨、革命纲领、性质等,学生通过阅读课本都可以找到的知识点,就可以直截了当的提问,避免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这类问题在单独找学生回答时就可以选择一些基础一般的学生,让他们在巩固基础的同时,享受成功经验,增强学习信心。当从兴中会讲到中国同盟会时,则需要一定的知识迁移,可以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尝试解答,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结尾升华——提问能拓宽学生的思维
最后,课堂的结尾的提问,应该留有余味,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并且答案的设置可以是开放性的。以《五四运动》一课为例,在课堂的讲述中我已经讲授过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但是在课堂的结尾,我还是提供给了学生更多的材料,并且督促他们思考,五四运动爆发还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在思考的同时帮助他们知道历史事件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知识掌握比较灵活的学生通过思考,便能够得出结论五四运动的爆發和近代中国新思想的传入、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的氛围、中国人的反日情绪、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等因素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上述的这类提问和思考是基于具体知识点的,当然也可以基于思想情感上的升华。以《五四运动》一课为例,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的是国家的主流思想是中国经历过近代的屈辱历史、经历过近代的弱国无外交,虽然通过奋斗成为一个大国,但是由于曾经感同身受,我们在成为大国以后,承担大国责任,不行大国霸权主义。讲述这些之后,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从国家的层面认识这个问题是如此考虑,那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你应该怎么做呢?还会简单模仿学五四时期的学生的“造反精神”吗?通过这些形式的提问,学生便会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本文从教学的三个环节出发,讲述了有效提问策略在不同教学环节的具体应用,以有效提问打造高效课堂。各个教学环节可能会侧重某一个有效提问策略,但是并不是绝对严格意义上的界限的划定,不能将各类有效提问教学策略割裂开。本文就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进行了浅薄的思考,随着时间的发展,有效提问策略研究的成果定会进一步丰富。
参考文献
[1]王红梅.《联系“主导”和“主体”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设计》,《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年第11期.
[2]贾昌秀,于飞.《初中历史课堂提问原则与策略》,《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年第8期.
[3]王柱根.《论初中历史课堂上的有效提问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6期.
[4]黄春花.《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种策略》,《中学课程资源》201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