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中国唯一城名未改、城址未迁的城市。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众多历史、文化遗存,还有众多闪耀在最基层的人文地理、民情民俗、乡土文化的守望者……蜀锦,一件在巴蜀大地上盛行了千年的产品,相继在丝绸之路沿线被逐步发掘,让成都在丝绸之路上的独特地位被世人关注,成为探寻丝绸之路绕不开的话题。
李白诗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其实成都自古就是“栈道千里,无所不通”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成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中断过与外界的联系,不仅连通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东西两洋,是丝绸之路重要的贸易商品提供地和消费地,也是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通过蜀锦与世界对话,成都的声音传向世界。
看历史:
一路向南直抵印度 早于北方千年
《史记·大宛列传》:“骞曰:‘臣在大夏时,见卭竹杖、 蜀布。’”晋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武帝使张骞至大夏国 ,见卭竹、蜀布,问所从来,曰:‘吾贾人从身毒国(印度)得之。’”在历代帝王的官方记载上从未有过通商记录的西域国土上,张骞居然发现了大量独产于四川的蜀布和卭杖,因此张骞认为存在一条成都平原到南亚、西亚的道路。
印度考古学家乔希(M.C.Joshi)研究发现,古梵文文献中印度教大神都喜欢穿中国丝绸,湿婆神尤其喜欢黄色蚕茧的丝织品。那么这个黄色的蚕茧丝绸品来自哪里呢?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中说成都有“黄润细布,一筒数金”,意思是成都的丝绸以黄色的品质尤佳,价值最高。湿婆神喜欢的黄色丝织品就是就是扬雄所说的“黄润细布”。湿婆神的出现相当于中国的两周时期,那时成都已与印度产生了丝绸贸易关系。
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教授何一民也明确表示,南方丝绸之路起点是成都,这条交通道路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时期。“越南北部东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凹刃玉凿、领玉璧、玉璋等,都与三星堆、金沙出土物样式一致,而三星堆也出土了大量来自印度洋的海贝。凡此种种,不难发现,古蜀国其实很早便与域外通过一条道路发生了联系,这条道路的开拓,比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要早上千年。
而成都向南通道的稳定和巩固,充满了历史偶然的趣味性。古蜀开明王朝被秦国攻破后,蜀王子开明泮(蜀泮)沿着已有的通商道路,向南辗转到达越南北部,建立瓯雒国,自称安阳王。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条成都往南通往云贵高原、东南亚的文化商贸通道被一直延续着。
蜀锦成为欧亚
北方丝绸之路贸易主角
公元3世纪,蜀锦已通过南丝绸之路销往滇缅、印度和波斯等地;到西汉建元三年(前13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北方丝绸之路,蜀锦从成都出秦岭转西安远销西域和中亚、西亚至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各国。直至汉唐时代的近千年,南北二条丝绸之路上,蜀锦一直是一项我国外输的大宗商品。在“南北丝绸之路”已出土的大量汉唐织物中,蜀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蜀江锦院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即藏有精美绝伦的蜀锦制品。其中一幅1995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1号墓的秦汉时期蜀锦制品“五星出东方”复制品,上面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小篆。
唐宋时期,成都双流便成为种桑养蚕的主要基地和交易市场。现新疆博物馆内的唐代丝织物残片“连珠龙纹锦”(国家一级文物),残片背面有墨书题记“双流县,景云元年,折调绌绫一匹,八月官,主簿史渝。”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丝织物中唯一记载有出产地的文物。
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表示,南丝绸之路是四川的先祖们用自己的血汗开通的一条南方至西方的民间商贸通道。司马迁说“蜀运千里,无所不通”,可以看出当时成都的繁荣。成都作为当时长江上游经济文化中心与最大的航运中心,许许多多的物品从这里输送至世界各地,特别是成都的蜀锦,是当时最大的输出物。而“成都发达的织锦业与汉、唐、宋时期成都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地位是吻合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学术界公认,当汉武帝派张骞开通西域后,蜀锦成为北方丝绸之路贸易主角,从汉代发展到唐宋时期,蜀锦的影响力达到顶峰,成都成为世界的织锦中心,其产品行销世界各地。
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就记载:“江入郫江、检江以行舟。”由此可见,在南北朝时期,岷江之水远比现在要大,成都至灌县可沿江行舟。到了唐代,这里依然可以行舟,杜甫在《西山三首》中写道:“蚕丛铁马瘦,灌口米船稀。”大意为:现今汶川以北的军马羸瘦,皆因成都往灌县的米船太少。此外,马莲舫的诗也反映了鲤鱼沱的使用情况:“多少行商未归去,泊船应在鲤鱼沱。”
由此推测,在南北朝时期,鲤鱼沱应是中外以及中原与边区商业贸易的一个船运码头,也是丝绸之路河南道从成都出发的重要节点。而史料中对鲤鱼沱的描写与记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成都生产的蜀锦,沿着南北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大量向外输出的繁华场面。
丝织业繁荣
城市得名于锦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流传至今,“锦官城”是哪里?锦江、锦里……成都的种种都和这个“锦”字联系紧密。袁庭栋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也谈到,成都的历史和蜀锦密不可分,早在二千多年前,成都的织锦业就十分发达,设有锦官,专门管理蜀锦的生产,故成都别名“锦官城”、“锦城”,环城的河流也被称为“锦江” 。不仅是成都得名与丝绸有关,就连蜀人得名也与丝织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蜀人这个‘蜀’字,过去是个象形字,“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讲得很清楚,‘葵中蚕也’,蜀人的图像最早就是蚕。”
两汉时期,成都丝绸业高度繁荣。扬雄描述西汉成都“自造奇锦”,左思描述东汉成都“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2013年,在成都天回镇老官山罕见出土四部西汉蜀锦织机模型足以证明当时成都能批量生产出精美的蜀锦。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教授认为:“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提花织机模型,代表当时最为高超的中国织锦技术,对世界纺织文化、也对人类文明作出了极大贡献。” 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将蜀锦的对外贸易作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为蜀国“军资所赖”, 强调“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1995年,在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三国蜀锦色彩绚烂,纹样意蕴神奇,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的出土也有力地证明了北方丝绸之路的丝绸绝大多数是由成都经蜀道(古代由蜀地通往长安的道路)到达西安后再流通至西域各地的。
以锦为媒
成都与世界在千年前握手
蜀锦,生于蜀地,行销亚欧,誉满天下。
成都这座城市因此而得名,蜀锦在成都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堪称绝无仅有,并架起了成都与世界对话的桥梁,使得成都早在千年以前就成为了一座有着国际影响力的大都会。
蜀锦见证了成都的繁荣历史。
蜀锦走出成都的同时,也彰显出这座城市在历史上所呈现的开放姿态。以蜀锦为例,现藏于日本的狮子狩猎图文锦即有胡人模样,联璧华文蜀锦的花纹则是源自波斯,唐花文锦则源自呼罗珊(在今伊朗、阿富汗一带)。而在唐代邛窑生产的陶瓷上,就有不少胡人的造型,说明当时成都就与西亚、中亚有着广泛的联系。
在袁庭栋看来,成都蜀锦的历代繁荣与成都的开放状态是紧密相连的。“天府之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为采桑养蚕提供了优良条件。再加上秦汉时期从中原和荆楚地区几次入川大移民带来的技术,促进了成都织锦技术迅速提升。因此,天回老官山提花织机模型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袁庭栋还表示,三国时期,诸葛亮通过鼓励种桑、提升技术、国家管理等多种形式,奠定了成都蜀锦一枝独秀的地位。唐代,织锦纹样设计家窦师纶在成都任大行台检校修造时,为蜀锦创新设计了“陵阳公样”,堪称对称纹结构的典范,曾引领纺织潮流,不仅在国内流行,在国外也深受欢迎。“蜀锦的这种开放姿态,体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通过蜀锦,成都印证了自己作为开放之都、生产之都、创新之都、成功之都的事实。”
蜀锦还向世人展示着成都的智慧。数千年前的成都,凭借独创的先进丝绸织造技术,生产出既美且轻的蜀锦并远销各地,令世界叹服。
战国对龙对凤朱色彩色几何纹锦、隋代胡王锦、唐代四天王狩猎锦、明代太子绵羊锦、清代月华锦……悬挂在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展厅内的复原品,静静地诉说着蜀锦华丽的历史。
自古以来,成都一直是中国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秦、汉、晋、隋因得蜀而统一天下。汉时,成都与洛阳、邯郸、临淄、宛(今南阳)并称“五都”。三国刘备、西晋李雄、东晋李寿、五代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等建都于此。秦汉时期,成都已是全国有名的商业都市。
“蜀锦的辉煌与成都汉唐盛世一脉相承。”袁庭栋告诉记者,西汉时期,成都常住人口达7.6万户,是当时全国六大都市之一,有“列备五都”之誉,并成为南方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唐宋时期,成都经济达到顶峰,又有“扬一益二”的美誉。到了宋代,成都更超越扬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地方城市,最早使用纸币“交子”。这时期的成都,已是中国的宗教文化中心,以成都大慈寺为代表的佛教寺庙也居于全国之冠。明代,成都仍然是中国西部的中心,明代蜀王府是全国最壮丽的王府。明末清初成都遭到毁灭性破坏,康乾年间的移民使成都再度繁荣,其府库储蓄之富仍超过了全国很多地区。
如今,马帮的铃声日渐稀落,但灿烂的文化却在这条古道上经久不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正是成都的一次历史机遇,昔日的丝都必会再次影响世界。
看今朝
古为丝路中心 今为两大经济带核心
从成都出发,向北可联通北丝绸之路,向南可联通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可联通长江经济带。可以说,在这里,实现了两大国家战略的联通互动,这里将成为一个核心极。
如今,这片地区被赋予了更大的期待。成渝地区一直被看作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对中国经济版图的夯实和重构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成都,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构建起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数据显示,成都是国内四大区域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产业规模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全球约50%的苹果平板电脑(iPad)是“成都造”,约6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成都封装测试。成都还是国内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整车年产量近100万辆。多年的努力在去年实现了质的飞跃,中国经济“第四极”正在中国西南地区崛起。2014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今年成都再接再励,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36.1亿元,同比增长8%。
立足于调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成都迅速完成了“新常态”下的一系列部署:率先发展信息安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突出发展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重点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万亿级市场
瞄准内陆开放前沿阵地
中国企业西进“桥头堡”实力初显。
站在全新起点上的成都,正在酝酿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在成都看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给成都带来了巨大机遇。成都既是内陆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天然交汇点,又是西向、南向国家与中国西部合作对接的“落脚点”,是国家新一轮向西开发开放的枢纽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正成为内陆开放的前沿阵地。
去年,天府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也为成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成都新的发展空间,天府新区在成都未来发展和引领四川乃至西部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加速器作用。今年,随着中法成都生态园、川法生态科技园、中德中小企业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的顺利实施,更是进一步加快了成都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发展步伐。
下一步,成都将借力战略支点的特殊位置,全力建设天府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和综保区四个国家级园区,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发挥亚欧企业东进的节点城市作用。
成都实力打动世界
身处中国西部的成都,正通过铁路、空中航线联通世界。
成都已建成亚洲最大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拥有西部最成熟的“海铁联运”物流通道,全方位打通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海铁、公铁、铁水多形式联运通道。目前已开通至波兰罗兹、中亚五国以及上海、广州、深圳、泸州、万州等地的铁路集装箱五定班列,居西部城市首位。
成都是“中欧航路”和亚欧大陆桥关键节点,已开通至旧金山、东京、伦敦、墨尔本、阿姆斯特丹等国际直飞航线,是中国航空第四城。在增强经济腹地的辐射性上,成都历来是开拓西南乃至西部市场的战略制高点。企业布局成都,不仅可以辐射四川9000多万人口,进而辐射西部近3亿人口,随着蓉欧快铁的稳定开行,成都也将成为众多国内外大企业产品进军欧洲、欧洲产品销往中国的“桥头堡”。
今年1~6月,成都新增美国利宝互助保险集团、澳洲联邦银行、美国万通人寿、法国圣戈班集团、法国国营铁路公司、英国乐购集团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翻倍。截至目前,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68家,其中境外企业199家,境内企业69家。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成都的实力也在世界各国政府中引起了关注。
今年,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达到15个;与德国波恩、印度班加罗尔等25个国外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与36个国外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市外事侨务办负责人说,来蓉设领的这些国家中,泰国、新加坡、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以色列、印度、波兰均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国家,将助推成都走在内陆开放的前沿。
李白诗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其实成都自古就是“栈道千里,无所不通”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成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中断过与外界的联系,不仅连通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东西两洋,是丝绸之路重要的贸易商品提供地和消费地,也是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通过蜀锦与世界对话,成都的声音传向世界。
看历史:
一路向南直抵印度 早于北方千年
《史记·大宛列传》:“骞曰:‘臣在大夏时,见卭竹杖、 蜀布。’”晋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武帝使张骞至大夏国 ,见卭竹、蜀布,问所从来,曰:‘吾贾人从身毒国(印度)得之。’”在历代帝王的官方记载上从未有过通商记录的西域国土上,张骞居然发现了大量独产于四川的蜀布和卭杖,因此张骞认为存在一条成都平原到南亚、西亚的道路。
印度考古学家乔希(M.C.Joshi)研究发现,古梵文文献中印度教大神都喜欢穿中国丝绸,湿婆神尤其喜欢黄色蚕茧的丝织品。那么这个黄色的蚕茧丝绸品来自哪里呢?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中说成都有“黄润细布,一筒数金”,意思是成都的丝绸以黄色的品质尤佳,价值最高。湿婆神喜欢的黄色丝织品就是就是扬雄所说的“黄润细布”。湿婆神的出现相当于中国的两周时期,那时成都已与印度产生了丝绸贸易关系。
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教授何一民也明确表示,南方丝绸之路起点是成都,这条交通道路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时期。“越南北部东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凹刃玉凿、领玉璧、玉璋等,都与三星堆、金沙出土物样式一致,而三星堆也出土了大量来自印度洋的海贝。凡此种种,不难发现,古蜀国其实很早便与域外通过一条道路发生了联系,这条道路的开拓,比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要早上千年。
而成都向南通道的稳定和巩固,充满了历史偶然的趣味性。古蜀开明王朝被秦国攻破后,蜀王子开明泮(蜀泮)沿着已有的通商道路,向南辗转到达越南北部,建立瓯雒国,自称安阳王。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条成都往南通往云贵高原、东南亚的文化商贸通道被一直延续着。
蜀锦成为欧亚
北方丝绸之路贸易主角
公元3世纪,蜀锦已通过南丝绸之路销往滇缅、印度和波斯等地;到西汉建元三年(前138)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北方丝绸之路,蜀锦从成都出秦岭转西安远销西域和中亚、西亚至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各国。直至汉唐时代的近千年,南北二条丝绸之路上,蜀锦一直是一项我国外输的大宗商品。在“南北丝绸之路”已出土的大量汉唐织物中,蜀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蜀江锦院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即藏有精美绝伦的蜀锦制品。其中一幅1995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1号墓的秦汉时期蜀锦制品“五星出东方”复制品,上面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小篆。
唐宋时期,成都双流便成为种桑养蚕的主要基地和交易市场。现新疆博物馆内的唐代丝织物残片“连珠龙纹锦”(国家一级文物),残片背面有墨书题记“双流县,景云元年,折调绌绫一匹,八月官,主簿史渝。”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丝织物中唯一记载有出产地的文物。
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表示,南丝绸之路是四川的先祖们用自己的血汗开通的一条南方至西方的民间商贸通道。司马迁说“蜀运千里,无所不通”,可以看出当时成都的繁荣。成都作为当时长江上游经济文化中心与最大的航运中心,许许多多的物品从这里输送至世界各地,特别是成都的蜀锦,是当时最大的输出物。而“成都发达的织锦业与汉、唐、宋时期成都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地位是吻合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学术界公认,当汉武帝派张骞开通西域后,蜀锦成为北方丝绸之路贸易主角,从汉代发展到唐宋时期,蜀锦的影响力达到顶峰,成都成为世界的织锦中心,其产品行销世界各地。
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就记载:“江入郫江、检江以行舟。”由此可见,在南北朝时期,岷江之水远比现在要大,成都至灌县可沿江行舟。到了唐代,这里依然可以行舟,杜甫在《西山三首》中写道:“蚕丛铁马瘦,灌口米船稀。”大意为:现今汶川以北的军马羸瘦,皆因成都往灌县的米船太少。此外,马莲舫的诗也反映了鲤鱼沱的使用情况:“多少行商未归去,泊船应在鲤鱼沱。”
由此推测,在南北朝时期,鲤鱼沱应是中外以及中原与边区商业贸易的一个船运码头,也是丝绸之路河南道从成都出发的重要节点。而史料中对鲤鱼沱的描写与记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成都生产的蜀锦,沿着南北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大量向外输出的繁华场面。
丝织业繁荣
城市得名于锦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流传至今,“锦官城”是哪里?锦江、锦里……成都的种种都和这个“锦”字联系紧密。袁庭栋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也谈到,成都的历史和蜀锦密不可分,早在二千多年前,成都的织锦业就十分发达,设有锦官,专门管理蜀锦的生产,故成都别名“锦官城”、“锦城”,环城的河流也被称为“锦江” 。不仅是成都得名与丝绸有关,就连蜀人得名也与丝织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蜀人这个‘蜀’字,过去是个象形字,“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讲得很清楚,‘葵中蚕也’,蜀人的图像最早就是蚕。”
两汉时期,成都丝绸业高度繁荣。扬雄描述西汉成都“自造奇锦”,左思描述东汉成都“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2013年,在成都天回镇老官山罕见出土四部西汉蜀锦织机模型足以证明当时成都能批量生产出精美的蜀锦。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教授认为:“这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提花织机模型,代表当时最为高超的中国织锦技术,对世界纺织文化、也对人类文明作出了极大贡献。” 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将蜀锦的对外贸易作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为蜀国“军资所赖”, 强调“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1995年,在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三国蜀锦色彩绚烂,纹样意蕴神奇,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的出土也有力地证明了北方丝绸之路的丝绸绝大多数是由成都经蜀道(古代由蜀地通往长安的道路)到达西安后再流通至西域各地的。
以锦为媒
成都与世界在千年前握手
蜀锦,生于蜀地,行销亚欧,誉满天下。
成都这座城市因此而得名,蜀锦在成都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堪称绝无仅有,并架起了成都与世界对话的桥梁,使得成都早在千年以前就成为了一座有着国际影响力的大都会。
蜀锦见证了成都的繁荣历史。
蜀锦走出成都的同时,也彰显出这座城市在历史上所呈现的开放姿态。以蜀锦为例,现藏于日本的狮子狩猎图文锦即有胡人模样,联璧华文蜀锦的花纹则是源自波斯,唐花文锦则源自呼罗珊(在今伊朗、阿富汗一带)。而在唐代邛窑生产的陶瓷上,就有不少胡人的造型,说明当时成都就与西亚、中亚有着广泛的联系。
在袁庭栋看来,成都蜀锦的历代繁荣与成都的开放状态是紧密相连的。“天府之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为采桑养蚕提供了优良条件。再加上秦汉时期从中原和荆楚地区几次入川大移民带来的技术,促进了成都织锦技术迅速提升。因此,天回老官山提花织机模型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袁庭栋还表示,三国时期,诸葛亮通过鼓励种桑、提升技术、国家管理等多种形式,奠定了成都蜀锦一枝独秀的地位。唐代,织锦纹样设计家窦师纶在成都任大行台检校修造时,为蜀锦创新设计了“陵阳公样”,堪称对称纹结构的典范,曾引领纺织潮流,不仅在国内流行,在国外也深受欢迎。“蜀锦的这种开放姿态,体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通过蜀锦,成都印证了自己作为开放之都、生产之都、创新之都、成功之都的事实。”
蜀锦还向世人展示着成都的智慧。数千年前的成都,凭借独创的先进丝绸织造技术,生产出既美且轻的蜀锦并远销各地,令世界叹服。
战国对龙对凤朱色彩色几何纹锦、隋代胡王锦、唐代四天王狩猎锦、明代太子绵羊锦、清代月华锦……悬挂在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展厅内的复原品,静静地诉说着蜀锦华丽的历史。
自古以来,成都一直是中国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秦、汉、晋、隋因得蜀而统一天下。汉时,成都与洛阳、邯郸、临淄、宛(今南阳)并称“五都”。三国刘备、西晋李雄、东晋李寿、五代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等建都于此。秦汉时期,成都已是全国有名的商业都市。
“蜀锦的辉煌与成都汉唐盛世一脉相承。”袁庭栋告诉记者,西汉时期,成都常住人口达7.6万户,是当时全国六大都市之一,有“列备五都”之誉,并成为南方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唐宋时期,成都经济达到顶峰,又有“扬一益二”的美誉。到了宋代,成都更超越扬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地方城市,最早使用纸币“交子”。这时期的成都,已是中国的宗教文化中心,以成都大慈寺为代表的佛教寺庙也居于全国之冠。明代,成都仍然是中国西部的中心,明代蜀王府是全国最壮丽的王府。明末清初成都遭到毁灭性破坏,康乾年间的移民使成都再度繁荣,其府库储蓄之富仍超过了全国很多地区。
如今,马帮的铃声日渐稀落,但灿烂的文化却在这条古道上经久不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正是成都的一次历史机遇,昔日的丝都必会再次影响世界。
看今朝
古为丝路中心 今为两大经济带核心
从成都出发,向北可联通北丝绸之路,向南可联通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可联通长江经济带。可以说,在这里,实现了两大国家战略的联通互动,这里将成为一个核心极。
如今,这片地区被赋予了更大的期待。成渝地区一直被看作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对中国经济版图的夯实和重构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成都,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构建起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数据显示,成都是国内四大区域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产业规模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全球约50%的苹果平板电脑(iPad)是“成都造”,约6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成都封装测试。成都还是国内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整车年产量近100万辆。多年的努力在去年实现了质的飞跃,中国经济“第四极”正在中国西南地区崛起。2014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今年成都再接再励,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36.1亿元,同比增长8%。
立足于调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成都迅速完成了“新常态”下的一系列部署:率先发展信息安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突出发展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重点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万亿级市场
瞄准内陆开放前沿阵地
中国企业西进“桥头堡”实力初显。
站在全新起点上的成都,正在酝酿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在成都看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给成都带来了巨大机遇。成都既是内陆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天然交汇点,又是西向、南向国家与中国西部合作对接的“落脚点”,是国家新一轮向西开发开放的枢纽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正成为内陆开放的前沿阵地。
去年,天府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也为成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成都新的发展空间,天府新区在成都未来发展和引领四川乃至西部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加速器作用。今年,随着中法成都生态园、川法生态科技园、中德中小企业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的顺利实施,更是进一步加快了成都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发展步伐。
下一步,成都将借力战略支点的特殊位置,全力建设天府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和综保区四个国家级园区,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发挥亚欧企业东进的节点城市作用。
成都实力打动世界
身处中国西部的成都,正通过铁路、空中航线联通世界。
成都已建成亚洲最大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拥有西部最成熟的“海铁联运”物流通道,全方位打通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海铁、公铁、铁水多形式联运通道。目前已开通至波兰罗兹、中亚五国以及上海、广州、深圳、泸州、万州等地的铁路集装箱五定班列,居西部城市首位。
成都是“中欧航路”和亚欧大陆桥关键节点,已开通至旧金山、东京、伦敦、墨尔本、阿姆斯特丹等国际直飞航线,是中国航空第四城。在增强经济腹地的辐射性上,成都历来是开拓西南乃至西部市场的战略制高点。企业布局成都,不仅可以辐射四川9000多万人口,进而辐射西部近3亿人口,随着蓉欧快铁的稳定开行,成都也将成为众多国内外大企业产品进军欧洲、欧洲产品销往中国的“桥头堡”。
今年1~6月,成都新增美国利宝互助保险集团、澳洲联邦银行、美国万通人寿、法国圣戈班集团、法国国营铁路公司、英国乐购集团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翻倍。截至目前,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68家,其中境外企业199家,境内企业69家。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成都的实力也在世界各国政府中引起了关注。
今年,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达到15个;与德国波恩、印度班加罗尔等25个国外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好城市关系,与36个国外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市外事侨务办负责人说,来蓉设领的这些国家中,泰国、新加坡、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以色列、印度、波兰均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国家,将助推成都走在内陆开放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