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生中最怕死的时候

来源 :新知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会有来世,也许只有一个末世。这真是个沉重的话题,不过,跟着科学家们胡思乱想一下死了以后会发生些什么,也许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轻松一些。
  
  在我很小的时候,总是幻想身体内有恒河沙数般的宇宙。而这些宇宙中都有一个地球,地球上有一个我在幻想“在我身体内有恒河沙数般的宇宙……”。当我死去,就会下降或者上升到另一个宇宙。这种俄罗斯套娃,镜子中的镜子般的幻想令我痴迷。这种想法多产生在夏目寂静漫长的午后,我独自一人。用一个废手电筒的聚光镜把透过窗子的阳光反射到墙壁上,光线们变成一圈圈金色的星星。当转动那块蓝色的镜子,星星们也在有秩序的转动。
  读完《生命的清单》,我立刻想起那些宇宙和星星。但丁将它们放在每一部结尾,仿佛一颗星星就是一种死的可能。我的童年设想是可能之一,本书的作者却在无尽的黑暗丛林中瞥见更多星光。他把这些星光展示给人们,并非立意要为世人沉闷、孤寂的人生打开一道大门,只是如儿童般耽于自己的幻想,不胜其烦地列举事物。
  例如《女巨人》,地球和其他星球只是宇宙这个女巨人的微小细胞,当这些星球上的“智慧生物”试图向她发射信号进行交流时,却被当成病毒攻击被防疫体系消灭。这种戏剧性反讽与其说是出于吸引读者而设置,不如说是反映了某种接近虚无时的“真实”感受。
  另一个体现这种“真实”感受的是不同篇章之间的相互冲突。例如,在《物种轮回》中,人在来世变成马之后就无法再次为人,因为“你将不知道人是什么。你的选择,人类智慧的丧失,将是不可逆转的。”而在《探索》中,在来世经历鱼龙变化之后,构成前生的原子们再次聚合为人,并带来新鲜的感觉和记忆——北美血根草的记忆,雷鸟尾羽的记忆。
  本书在精神上和图腾崇拜、上古神话(盘古开天等)、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高更那幅巨大的画一脉相承。从伊甸园被放逐之后,人生的明晰意义随之消失,而思考在不同的时空总是千绕百转回归到同样的主题。就像木乃伊、兵马俑,虽干枯破损,却能超越千年直指人生最晦涩的角落。它们的不同就如一个真身的诸多侧影——有的清晰有力,有的破碎尖锐,有的恍惚其词,有的松散迷人。修习过英美文学后又成为神经医学博士后的作者文笔爽朗结实,娓娓道来这些从梦中捕捉来的闪亮碎片。
  来世也即死的可能。这可能如一张白纸,可以被任意涂抹。所以当我们读完这本书后,不妨顺着作者的思路提笔写道:“在来世,上帝面对一张张空白的图纸,因为找不到墨水而哭泣……”
  《大树》
  作者:[法]贝纳尔·韦尔贝
  译者:戴露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同样是一本想象力的杰作,包括三类20个由小见大的短篇,第一类是从宇宙的角度来观察人类,使以万物之主自居的人类成了高级生物或神仙的玩物;第二类来自神话传说和幻想,第三类来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
  《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
  作者:[美]亚隆(Irvin D Yalom)
  译者:张亚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万千心理)
  七十五岁高龄的作者同时也是心理治疗界的大师级人物,他以23个案例,以及众多小说、电影中的例子,来探讨应对死亡恐惧的各种观念,更以一个将亡的老者的身份,对自己内心的死亡恐惧进行剖析:“死亡虽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时空的未来》
  作者:史蒂芬·霍金等人
  译者:李泳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物理学界给重要物理学家过60大寿是传统,这本书便是基于基普·索恩60大寿的发言而成,包括史蒂芬·金、诺维柯夫(Igor No-vikov)、普莱斯(Richard Price)等在内的当今重要的时空导航员,给我们介绍黑洞、引力波和时间旅行的科学会把我们引向何方。读完这几篇文字,相比浩瀚时空,我们的死生看起来就很小了。
其他文献
珊瑚礁作为海洋中“热带雨林”,拥有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倘若它们变成白骨,这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将何去何从?    提到热带海洋,很多人想到的是各种色彩斑斓的珊瑚礁以及生活在珊瑚礁内的各种漂亮的海洋生物,不过,目前全球珊瑚礁正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珊瑚白化。众多以珊瑚礁而闻名的旅游景点,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珊瑚白化的影响,IPCC甚至提到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白化现象以后每年都会发生,
随着我国煤矿机械化作业程度的提高,综掘工作面粉尘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采用泡沫降尘工艺方法可解决工作面粉尘浓度大的问题。介绍了泡沫降尘机理、泡沫降尘设备及工艺,对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