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薄壳山核桃引入国内已有百余年,近10年来在种植技术上取得了较快发展。本文就国内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进行概要性介绍,包括苗圃地选择、砧木苗培育、嫁接苗繁育、苗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薄壳山核桃育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嫁接
中图分类号 S6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081-02
薄壳山核桃,也称美国山核桃,学名为长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hn.)K.Koch],属胡桃科(Juglandaceae)山核桃属(Carya Nutt.)山核桃组,该属约有20个种,主要分布于北美和亚洲东南部。我国原有4个种,均属裸芽山核桃组。薄壳山核桃原产美国和墨西哥北部[1-2],我国属引入种。分布于北纬26°~42°,东至北卡罗来纳州,南到佛罗里达州,西至亚利桑那州,北至布拉斯加和艾奥瓦南部的25个州。但商业化栽培主要分布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纬度28°~36°,密西西比河河谷冲积平原,主要在佐治亚、路易斯安那、新墨西哥、密西西比、得克萨斯和俄克拉何马各州。
我国薄壳山核桃引种始于19世纪末,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初期由民间自发引入,零星种植。20世纪20—70年代以引种实生材料为主,主要用于城市绿化,并开始成片种植。20世纪70 年代后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系统引种和试验研究。目前,北至北京、南至云南10余个省市都有薄壳山核桃分布,但以长江流域较多。
云南薄壳山核桃最早引种在1948年,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省引种推广试种,经过60多年的引种实践表明,薄壳山核桃在云南中低海拔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
2008年以来各地掀起了薄壳山核桃种植热潮,在发展过程中各地都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本文就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国内研究情况作简要介绍。
1 苗圃地选择
苗圃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要求土质疏松、肥沃,并有通气性、保水性好的特性;最好是壤土或砂壤土[3]。若选择砂土、黏土地块,可采用多施有机肥、客土或大量混沙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一般施腐熟农家肥30~45 t/hm2作为基肥。疏松透气的土壤有利于侧根和须根的发育。
2 砧木苗培育
2.1 种子采集
当薄壳山核桃外皮由绿转为黄绿或淡黄色、1/3~2/3的青皮开裂时,为最佳采收期。采收过早,核桃青皮不易剥离,种仁不饱满,种子发芽率下降;过晚,则易造成核桃落果[4]。云南省育砧品种的成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2.2 脱皮
核桃采后要及时脱皮,方法主要有堆沤法、敲打法和药剂法,以药剂脱皮法较方便省力。具体方法是先用0.3%~0.5%乙烯利溶液浸泡30 s,然后堆积(厚约50 cm)在通風向阳处,覆盖10 cm厚干草,2 d后即可脱离青皮[5]。
2.3 晾晒与贮藏
青果脱皮后不用漂洗,要及时在自然通风的室内晾干,摊放厚度最好不超过2层果。在晾晒过程中经常翻动,干燥后收藏备用。贮藏种子含水率般在10%~15%之间。贮藏时间在2个月内以采取湿沙贮藏为佳,在4个月以上则必须在3~5 ℃的冷库中保存。
2.4 催芽
春播薄壳山核桃在播前要进行催芽处理,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方法如下。
2.4.1 低温层积法。洗净去杂后倒入清水中,浸泡5~7 d,每1~2 d换水1次,然后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挖一深度为80 cm的沟,长度根据种子的量而定,沟的四周要挖小沟,以便排水。沟内底层用洁净湿河沙铺成20 cm厚的沙床,然后将种子与湿河沙按1∶2~3的比例混合放入沟中,最上层覆盖10 cm厚的河沙。沟中每隔0.7~1.0 m插一束秸秆通气,保持沟内温度0~7 ℃,湿润通气,防止核桃霉烂。一般处理80~100 d。播种前10 d左右,若种子尚未裂开,可将种子取出置于向阳处催芽,白天覆盖棚膜、晚上加盖草帘提高温度,每天翻动种子,并洒水保持一定的湿度。这一方法适用于冬季气温低于10 ℃的地区。
2.4.2 水浸日晒交替法。用清水浸泡2 d,待种子充分吸水后捞出,摊成一薄层于阳光下曝晒1 d,然后重复浸泡、曝晒过程。经7 d后,种壳开裂即可播种,出苗率可达90%,该方法简单易行。
2.4.3 春季淋水快速催芽法。当春季地温在10 ℃左右时,即可开始用春季淋水法快速催芽。首先,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 h;其次,用40 ℃温水浸泡,并自然冷却后再浸泡24 h,捞出,然后置放于2层麻袋片之间,并用水淋透麻袋与种子。麻袋外表面见干则立即淋水,保持麻袋片始终湿润。露白及裂开的种子占总催芽种子数的50%时(10 d左右),即可播种。
2.4.4 浸水催芽法。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1 h消毒,再用清水浸种5~7 d,待种子吸足水后直接开沟点播。注意浸种期间要每天换水1次。
2.4.5 冷藏法。将种子先用清水浸泡1 d后捞出淋干水,放入布袋或麻袋,再用编织袋装好,封口后放入冷库。冷藏温度控制在3~5 ℃之间。冷藏室内要经常洒水保持一定湿度,防止种子风干。冷藏40~60 d,播前4~5 d取出,用清水浸泡,每天换水1次,4~5 d后待种子吸足水后播种。
2.4.6 生长调节剂处理法。将种子清洗、消毒后,用250 mg/L赤霉素浸泡5~7 d,沙藏催芽。每3~5 d检查1次种子发芽情况,待20 d后5%~10%种子破口或长出胚根时,将种子从湿沙中筛出并及时播种,未破口的种子继续催芽。
2.5 播种
薄壳山核桃可以春播也可秋播。因气候不同播种时间差异较大。一般春播在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种,云南地区播种时间在1月上旬至2月中旬。秋播在9—10月种子成熟后进行。云南省中部、南部地区冬季较温暖,可以秋播。现采现播可减少处理环节,且发芽率较高。纬度较高的地区温度过低或越冬困难不宜秋播。 2.5.1 地苗培育。根据各地降水量情况可选择高床、平床或低床播种,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宜选用低床,床宽1.2 m,整平床面,畦埂宽35 cm,床长可视苗圃条件和需要而定。
种子经催芽处理后胚根伸长约1 cm时,选露白及开裂的种子进行分批播种。若胚根过长,需掐去一部分。播种行距35~40 cm,播前开深8 cm左右的沟,若墒情较差,可沿播种沟浇小水,然后按株距15~20 cm点播后覆土。覆土厚度要均匀、适度,否则易导致出土不一致,幼苗疏密不均匀。点播时,使种子的缝合线垂直于地面,露白处位于一侧,切勿向下。
秋播晾干的种子用浸水法催芽后播种;如果现采现播则无需催芽,可去皮或直接带青皮播种。秋播与春播方法相同。
2.5.2 容器育苗。有关容器育苗研究的报道较少。习学良等[6]认为,美国山核桃容器苗造林,用40 cm×15 cm网眼袋育苗根系发达且形成良好的根团,适量根系又可自由穿出网眼袋,效果非常好,容器苗在运输和栽植过程中不伤根系。可大大缩短缓苗期,使地上部分迅速生长。容器苗可夏季造林,夏季正值云南雨季,降水較多,栽后恢复生理活动较快,即使短期干旱仍可维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雨季中期湿、温高,有利于幼树生长。
容器基质配比李仁远等[7]采用50%稻田土、30%黄心土、20%火土,外加3%钙镁磷肥;或用50%有机质(如废香经充分粉碎)、30%黄心土。
2.5.3 根段育苗。将山核桃根直径为0.5~0.8的主根剪成长约8 cm、端面上平下斜的插条。在用外源生长调节物质50~100萘乙酸(NAA)浸泡插条基部(约3 cm高)18 h。然后把激素处理后的插条垂直插入土中,露出土面约1 cm。浇透水并压实,用黑色地膜覆盖。成活率在76.9%~84.6%之间。据常君等[8]研究,用100 mg/kg ABT 6号生根粉溶液浸泡径级为1.2~1.6 cm的根段,成活率可达到67.5%,0.8~1.2 cm径级的成活率为60.63%。
3 嫁接苗繁育
3.1 接穗采集和保存
用于春季枝接的接穗一般于12月至翌年1月采集,选择发育健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9],粗度0.8~2.0 cm。采后剪成30~50 cm长,封蜡保湿,蜡温90~100 ℃,薄壳山核桃芽体易烫伤,蘸蜡时间要短。封蜡后装入纸箱,低温保存,冷藏温度2~5 ℃。夏根清等[10]试验认为,建造地窖贮藏接穗,可延长接穗寿命,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夏、秋季芽接时选择发育健壮、芽体饱满的当年生枝,随采随接。
3.2 嫁接时间
嫁接时间对成活率至关重要,过早嫁接,温度偏低,愈伤组织形成缓慢;过迟嫁接树液流动快,伤流会影响愈伤组织形成,影响嫁接成活率。嫁接时间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差异较大。一般在砧木萌动前后,温度在25~30 ℃时有利于成活,低于15 ℃不能形成愈伤组织。
夏根清等在浙江建德露地嫁接山核桃在4月中旬、黄坚钦等在浙江临安和安徽宁国在4月中下旬,效果较好。云南一般年份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嫁接,效果较好。
3.3 嫁接方法
用于薄壳山核桃的嫁接方法比较多,各有优缺点,各地根据气候条件、季节等采用不同的方法。
3.3.1 切接。从芽侧面下方3~5 mm切入,内达木质部时即向下与接穗中轴平行切削到底,切面长3 cm左右,随后将接穗另一侧削成1 cm斜面。砧木在5~10 cm处选光滑处剪砧,削成平面,在光滑平整的砧木侧面削一刀,露出形成层。将接穗长削面插入砧木切口,对准形成层且插到底,然后用塑料薄膜带由下向上包严扎紧。接穗切口要露出一线,这样有利于成活。如果砧、穗粗度不同,可以一侧对准形成层。
3.3.2 舌接。先在砧木上适宜位置向内削一长3~5 cm的斜面,在削面离上端1/3处顺木质纹理纵切,深0.6~1.0 cm,形成一“舌头”。然后在接穗上削一斜面,在削面离下端1/3处顺木质纹理纵切,同样产生一“舌头”。然后对准2条形成层进行穗砧接合,若穗、砧径粗不等,则对齐一侧形成层即可,然后包扎。此方法嫁接的穗砧接合相对牢固,且嫁接时间不受树体萌动的限制。
3.3.3 不带木质部芽接。先在砧木上于光滑处剔除一块韧皮部,长度3 cm左右,宽0.8~1.2 cm。然后在穗条上取1块大小相等的芽块(不带木质部),嵌入贴紧后包扎即可。此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考虑对准形成层的问题。
3.3.4 带木质部芽接。先在砧木上于光滑处呈45°斜切一刀,再在切口上方约2.5 cm处往下切一刀,与前一刀交汇,剔除切下的部分。在接穗条上取一块与砧木上剔除部分相似的芽片,嵌进砧木,贴紧后用塑料膜条包扎,仅露出芽。此方法与枝接相似,接穗与砧木贴合时也要对准形成层,只不过节省穗条而已,但由于切取的芽块小,不易操作。
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双舌合接、环状芽接、切腹接、四裂接(香蕉接法)、挖骨皮接、插皮接和插皮舌接、靠接等,这方法成活率相对较高,但操作比较烦琐,工效不高,规模化生产一般不采用。云南多采用春季切接法,南京李永荣等春季用春季切接法,秋季用芽接法。
4 苗期管理
4.1 灌排水
根据苗木生长时期,确定灌溉时间及灌水量。种子发芽期,坚持少量多次灌溉,经常保持床面湿润,防止土层板结影响幼苗出土;齐苗后,子叶完全展开,进入生长旺盛期,则要多量少次灌溉,每5~6 d浇1次透水。灌溉宜选择早晚进行。秋季多雨时要及时排水防涝。
4.2 追肥
苗木施肥以基肥为主,但在其生长旺盛期补施化肥,可促进苗木速生粗壮。子苗展叶后可勤施薄施水溶性肥料作追施,以高氮型三元复合肥为佳。速生期追肥则多施氮肥、钾肥或多种肥料配合。生长后期停施氮肥,多施钾肥,追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少量多次。 4.3 截根
7月中旬,根系木质化前,于10~15 cm深处用切根刀切断苗木主根。截根后及时灌水,保证床土与根系充分接触,并适量追施磷、钾肥料,促使苗木根系迅速恢复生长。
4.4 嫁接后管理
接穗芽萌发至10 cm长后,嫁接口愈合,应适时松绑,在不影响生长的情况下,尽可能推迟松绑期。松绑过早,嫁接苗易从接口处被风吹折或人为损伤;但过晚,会缢伤接口。待接穗完全愈合牢固后再彻底解除绑扎物。砧木上常萌发芽条,生长快,消耗养分多,当接穗成活并开始萌芽生长时,为促进其正常生长,应及时除萌[11]。嫁接口部位在牢固愈合前比较脆弱,可在嫁接苗旁立支柱,以防止接穗弯曲和被风吹断。
嫁接后20 d内不宜灌水,否则土壤含水量过高易形成伤流而影响嫁接成活率;20 d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水。嫁接苗成活后进入速生期,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氮素合成蛋白质,应少量多次追肥,以施氮肥为主。同时,加强松土、除草工作。若肥水管理条件好,嫁接当年苗即可出圃。
4.5 苗木出圃
一年生苗高度30 cm、嫁接口上方3 cm處直径达到0.8 cm时可出圃。要求嫁接部位愈合良好,芽体饱满,枝条发育充实健壮,主干直无弯曲,无病虫害,根系较完整。
5 参考文献
[1] 董风祥,王贵禧.美国薄壳山核桃引种及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2] 温爱存.美国山核桃实生苗的培育[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8(9):44-45.
[3] 刘梦华,郭忠仁,耿国民,等.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及其研究概述[J].江苏林业科技,2009,36(2):52-54.
[4] 张继东.美国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9(2):25-26.
[5] 梅凯.薄壳山核桃播种育苗及壮苗培育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3(10):13-16.
[6] 习学良,范志远,张雨,等.美国山核桃砧苗快速培育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5(5):50-52.
[7] 李仁远,章魏华,胡文正.山核桃容器育苗截根培育壮苗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08(增刊1):46.
[8] 常君,姚小华,王开良,等.美国山核桃根段育苗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2009,29(3):61-63.
[9] 佟海英,吴文龙,闾连飞,等.薄壳山核桃繁殖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5(3):73-74.
[10] 夏根清,翁春余,王开良,等.薄壳山核桃嫁接技术试验[J].经济林研究,2007(4):109-112.
[11] 姚维娜,汪祥顺,汪孝成,等.山核桃嫁接技术[J].经济林研究,2010,28(1):56-61.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嫁接
中图分类号 S6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081-02
薄壳山核桃,也称美国山核桃,学名为长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hn.)K.Koch],属胡桃科(Juglandaceae)山核桃属(Carya Nutt.)山核桃组,该属约有20个种,主要分布于北美和亚洲东南部。我国原有4个种,均属裸芽山核桃组。薄壳山核桃原产美国和墨西哥北部[1-2],我国属引入种。分布于北纬26°~42°,东至北卡罗来纳州,南到佛罗里达州,西至亚利桑那州,北至布拉斯加和艾奥瓦南部的25个州。但商业化栽培主要分布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纬度28°~36°,密西西比河河谷冲积平原,主要在佐治亚、路易斯安那、新墨西哥、密西西比、得克萨斯和俄克拉何马各州。
我国薄壳山核桃引种始于19世纪末,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初期由民间自发引入,零星种植。20世纪20—70年代以引种实生材料为主,主要用于城市绿化,并开始成片种植。20世纪70 年代后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系统引种和试验研究。目前,北至北京、南至云南10余个省市都有薄壳山核桃分布,但以长江流域较多。
云南薄壳山核桃最早引种在1948年,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省引种推广试种,经过60多年的引种实践表明,薄壳山核桃在云南中低海拔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
2008年以来各地掀起了薄壳山核桃种植热潮,在发展过程中各地都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本文就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国内研究情况作简要介绍。
1 苗圃地选择
苗圃应选择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要求土质疏松、肥沃,并有通气性、保水性好的特性;最好是壤土或砂壤土[3]。若选择砂土、黏土地块,可采用多施有机肥、客土或大量混沙等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一般施腐熟农家肥30~45 t/hm2作为基肥。疏松透气的土壤有利于侧根和须根的发育。
2 砧木苗培育
2.1 种子采集
当薄壳山核桃外皮由绿转为黄绿或淡黄色、1/3~2/3的青皮开裂时,为最佳采收期。采收过早,核桃青皮不易剥离,种仁不饱满,种子发芽率下降;过晚,则易造成核桃落果[4]。云南省育砧品种的成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2.2 脱皮
核桃采后要及时脱皮,方法主要有堆沤法、敲打法和药剂法,以药剂脱皮法较方便省力。具体方法是先用0.3%~0.5%乙烯利溶液浸泡30 s,然后堆积(厚约50 cm)在通風向阳处,覆盖10 cm厚干草,2 d后即可脱离青皮[5]。
2.3 晾晒与贮藏
青果脱皮后不用漂洗,要及时在自然通风的室内晾干,摊放厚度最好不超过2层果。在晾晒过程中经常翻动,干燥后收藏备用。贮藏种子含水率般在10%~15%之间。贮藏时间在2个月内以采取湿沙贮藏为佳,在4个月以上则必须在3~5 ℃的冷库中保存。
2.4 催芽
春播薄壳山核桃在播前要进行催芽处理,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方法如下。
2.4.1 低温层积法。洗净去杂后倒入清水中,浸泡5~7 d,每1~2 d换水1次,然后用0.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挖一深度为80 cm的沟,长度根据种子的量而定,沟的四周要挖小沟,以便排水。沟内底层用洁净湿河沙铺成20 cm厚的沙床,然后将种子与湿河沙按1∶2~3的比例混合放入沟中,最上层覆盖10 cm厚的河沙。沟中每隔0.7~1.0 m插一束秸秆通气,保持沟内温度0~7 ℃,湿润通气,防止核桃霉烂。一般处理80~100 d。播种前10 d左右,若种子尚未裂开,可将种子取出置于向阳处催芽,白天覆盖棚膜、晚上加盖草帘提高温度,每天翻动种子,并洒水保持一定的湿度。这一方法适用于冬季气温低于10 ℃的地区。
2.4.2 水浸日晒交替法。用清水浸泡2 d,待种子充分吸水后捞出,摊成一薄层于阳光下曝晒1 d,然后重复浸泡、曝晒过程。经7 d后,种壳开裂即可播种,出苗率可达90%,该方法简单易行。
2.4.3 春季淋水快速催芽法。当春季地温在10 ℃左右时,即可开始用春季淋水法快速催芽。首先,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 h;其次,用40 ℃温水浸泡,并自然冷却后再浸泡24 h,捞出,然后置放于2层麻袋片之间,并用水淋透麻袋与种子。麻袋外表面见干则立即淋水,保持麻袋片始终湿润。露白及裂开的种子占总催芽种子数的50%时(10 d左右),即可播种。
2.4.4 浸水催芽法。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1 h消毒,再用清水浸种5~7 d,待种子吸足水后直接开沟点播。注意浸种期间要每天换水1次。
2.4.5 冷藏法。将种子先用清水浸泡1 d后捞出淋干水,放入布袋或麻袋,再用编织袋装好,封口后放入冷库。冷藏温度控制在3~5 ℃之间。冷藏室内要经常洒水保持一定湿度,防止种子风干。冷藏40~60 d,播前4~5 d取出,用清水浸泡,每天换水1次,4~5 d后待种子吸足水后播种。
2.4.6 生长调节剂处理法。将种子清洗、消毒后,用250 mg/L赤霉素浸泡5~7 d,沙藏催芽。每3~5 d检查1次种子发芽情况,待20 d后5%~10%种子破口或长出胚根时,将种子从湿沙中筛出并及时播种,未破口的种子继续催芽。
2.5 播种
薄壳山核桃可以春播也可秋播。因气候不同播种时间差异较大。一般春播在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播种,云南地区播种时间在1月上旬至2月中旬。秋播在9—10月种子成熟后进行。云南省中部、南部地区冬季较温暖,可以秋播。现采现播可减少处理环节,且发芽率较高。纬度较高的地区温度过低或越冬困难不宜秋播。 2.5.1 地苗培育。根据各地降水量情况可选择高床、平床或低床播种,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宜选用低床,床宽1.2 m,整平床面,畦埂宽35 cm,床长可视苗圃条件和需要而定。
种子经催芽处理后胚根伸长约1 cm时,选露白及开裂的种子进行分批播种。若胚根过长,需掐去一部分。播种行距35~40 cm,播前开深8 cm左右的沟,若墒情较差,可沿播种沟浇小水,然后按株距15~20 cm点播后覆土。覆土厚度要均匀、适度,否则易导致出土不一致,幼苗疏密不均匀。点播时,使种子的缝合线垂直于地面,露白处位于一侧,切勿向下。
秋播晾干的种子用浸水法催芽后播种;如果现采现播则无需催芽,可去皮或直接带青皮播种。秋播与春播方法相同。
2.5.2 容器育苗。有关容器育苗研究的报道较少。习学良等[6]认为,美国山核桃容器苗造林,用40 cm×15 cm网眼袋育苗根系发达且形成良好的根团,适量根系又可自由穿出网眼袋,效果非常好,容器苗在运输和栽植过程中不伤根系。可大大缩短缓苗期,使地上部分迅速生长。容器苗可夏季造林,夏季正值云南雨季,降水較多,栽后恢复生理活动较快,即使短期干旱仍可维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雨季中期湿、温高,有利于幼树生长。
容器基质配比李仁远等[7]采用50%稻田土、30%黄心土、20%火土,外加3%钙镁磷肥;或用50%有机质(如废香经充分粉碎)、30%黄心土。
2.5.3 根段育苗。将山核桃根直径为0.5~0.8的主根剪成长约8 cm、端面上平下斜的插条。在用外源生长调节物质50~100萘乙酸(NAA)浸泡插条基部(约3 cm高)18 h。然后把激素处理后的插条垂直插入土中,露出土面约1 cm。浇透水并压实,用黑色地膜覆盖。成活率在76.9%~84.6%之间。据常君等[8]研究,用100 mg/kg ABT 6号生根粉溶液浸泡径级为1.2~1.6 cm的根段,成活率可达到67.5%,0.8~1.2 cm径级的成活率为60.63%。
3 嫁接苗繁育
3.1 接穗采集和保存
用于春季枝接的接穗一般于12月至翌年1月采集,选择发育健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9],粗度0.8~2.0 cm。采后剪成30~50 cm长,封蜡保湿,蜡温90~100 ℃,薄壳山核桃芽体易烫伤,蘸蜡时间要短。封蜡后装入纸箱,低温保存,冷藏温度2~5 ℃。夏根清等[10]试验认为,建造地窖贮藏接穗,可延长接穗寿命,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夏、秋季芽接时选择发育健壮、芽体饱满的当年生枝,随采随接。
3.2 嫁接时间
嫁接时间对成活率至关重要,过早嫁接,温度偏低,愈伤组织形成缓慢;过迟嫁接树液流动快,伤流会影响愈伤组织形成,影响嫁接成活率。嫁接时间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差异较大。一般在砧木萌动前后,温度在25~30 ℃时有利于成活,低于15 ℃不能形成愈伤组织。
夏根清等在浙江建德露地嫁接山核桃在4月中旬、黄坚钦等在浙江临安和安徽宁国在4月中下旬,效果较好。云南一般年份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嫁接,效果较好。
3.3 嫁接方法
用于薄壳山核桃的嫁接方法比较多,各有优缺点,各地根据气候条件、季节等采用不同的方法。
3.3.1 切接。从芽侧面下方3~5 mm切入,内达木质部时即向下与接穗中轴平行切削到底,切面长3 cm左右,随后将接穗另一侧削成1 cm斜面。砧木在5~10 cm处选光滑处剪砧,削成平面,在光滑平整的砧木侧面削一刀,露出形成层。将接穗长削面插入砧木切口,对准形成层且插到底,然后用塑料薄膜带由下向上包严扎紧。接穗切口要露出一线,这样有利于成活。如果砧、穗粗度不同,可以一侧对准形成层。
3.3.2 舌接。先在砧木上适宜位置向内削一长3~5 cm的斜面,在削面离上端1/3处顺木质纹理纵切,深0.6~1.0 cm,形成一“舌头”。然后在接穗上削一斜面,在削面离下端1/3处顺木质纹理纵切,同样产生一“舌头”。然后对准2条形成层进行穗砧接合,若穗、砧径粗不等,则对齐一侧形成层即可,然后包扎。此方法嫁接的穗砧接合相对牢固,且嫁接时间不受树体萌动的限制。
3.3.3 不带木质部芽接。先在砧木上于光滑处剔除一块韧皮部,长度3 cm左右,宽0.8~1.2 cm。然后在穗条上取1块大小相等的芽块(不带木质部),嵌入贴紧后包扎即可。此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考虑对准形成层的问题。
3.3.4 带木质部芽接。先在砧木上于光滑处呈45°斜切一刀,再在切口上方约2.5 cm处往下切一刀,与前一刀交汇,剔除切下的部分。在接穗条上取一块与砧木上剔除部分相似的芽片,嵌进砧木,贴紧后用塑料膜条包扎,仅露出芽。此方法与枝接相似,接穗与砧木贴合时也要对准形成层,只不过节省穗条而已,但由于切取的芽块小,不易操作。
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双舌合接、环状芽接、切腹接、四裂接(香蕉接法)、挖骨皮接、插皮接和插皮舌接、靠接等,这方法成活率相对较高,但操作比较烦琐,工效不高,规模化生产一般不采用。云南多采用春季切接法,南京李永荣等春季用春季切接法,秋季用芽接法。
4 苗期管理
4.1 灌排水
根据苗木生长时期,确定灌溉时间及灌水量。种子发芽期,坚持少量多次灌溉,经常保持床面湿润,防止土层板结影响幼苗出土;齐苗后,子叶完全展开,进入生长旺盛期,则要多量少次灌溉,每5~6 d浇1次透水。灌溉宜选择早晚进行。秋季多雨时要及时排水防涝。
4.2 追肥
苗木施肥以基肥为主,但在其生长旺盛期补施化肥,可促进苗木速生粗壮。子苗展叶后可勤施薄施水溶性肥料作追施,以高氮型三元复合肥为佳。速生期追肥则多施氮肥、钾肥或多种肥料配合。生长后期停施氮肥,多施钾肥,追肥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少量多次。 4.3 截根
7月中旬,根系木质化前,于10~15 cm深处用切根刀切断苗木主根。截根后及时灌水,保证床土与根系充分接触,并适量追施磷、钾肥料,促使苗木根系迅速恢复生长。
4.4 嫁接后管理
接穗芽萌发至10 cm长后,嫁接口愈合,应适时松绑,在不影响生长的情况下,尽可能推迟松绑期。松绑过早,嫁接苗易从接口处被风吹折或人为损伤;但过晚,会缢伤接口。待接穗完全愈合牢固后再彻底解除绑扎物。砧木上常萌发芽条,生长快,消耗养分多,当接穗成活并开始萌芽生长时,为促进其正常生长,应及时除萌[11]。嫁接口部位在牢固愈合前比较脆弱,可在嫁接苗旁立支柱,以防止接穗弯曲和被风吹断。
嫁接后20 d内不宜灌水,否则土壤含水量过高易形成伤流而影响嫁接成活率;20 d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水。嫁接苗成活后进入速生期,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氮素合成蛋白质,应少量多次追肥,以施氮肥为主。同时,加强松土、除草工作。若肥水管理条件好,嫁接当年苗即可出圃。
4.5 苗木出圃
一年生苗高度30 cm、嫁接口上方3 cm處直径达到0.8 cm时可出圃。要求嫁接部位愈合良好,芽体饱满,枝条发育充实健壮,主干直无弯曲,无病虫害,根系较完整。
5 参考文献
[1] 董风祥,王贵禧.美国薄壳山核桃引种及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2] 温爱存.美国山核桃实生苗的培育[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8(9):44-45.
[3] 刘梦华,郭忠仁,耿国民,等.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及其研究概述[J].江苏林业科技,2009,36(2):52-54.
[4] 张继东.美国薄壳山核桃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9(2):25-26.
[5] 梅凯.薄壳山核桃播种育苗及壮苗培育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3(10):13-16.
[6] 习学良,范志远,张雨,等.美国山核桃砧苗快速培育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05(5):50-52.
[7] 李仁远,章魏华,胡文正.山核桃容器育苗截根培育壮苗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08(增刊1):46.
[8] 常君,姚小华,王开良,等.美国山核桃根段育苗试验[J].浙江林业科技,2009,29(3):61-63.
[9] 佟海英,吴文龙,闾连飞,等.薄壳山核桃繁殖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5(3):73-74.
[10] 夏根清,翁春余,王开良,等.薄壳山核桃嫁接技术试验[J].经济林研究,2007(4):109-112.
[11] 姚维娜,汪祥顺,汪孝成,等.山核桃嫁接技术[J].经济林研究,2010,28(1):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