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有翼,云泥又何妨?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c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诗人说:“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
  是啊,我们生而有翼,可以高飞到云层里,但人生难免起起落落,低碾到泥土里也在所难免;在云层飞翔时,也不要忘了泥土的气息。
  淡然面对人生的处境,才是生活的真谛。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想起沈从文先生,在那个动荡的文革年代,先生被遣送到边远的农场进行改造,生活条件异常艰苦,而他却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你们真该来看看,这里的荷花,很美……我们惊羡于先生的隐忍平和,更敬佩先生对境遇变化的适应能力,纵使季节搁浅,记忆沉淀,相信那早已泛黄的信纸上依旧可以闻到淡淡的荷花香……
  从高在云层的文学大家,到低到泥土的“劳改犯”,先生没有因为身在云层,就忘记了泥土的气息,也没有因为人生的落差而自暴自弃。恰恰相反,先生在这远离俗尘的边远地区静心修身,为日后的创作做了深厚的积累。
  放眼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与日俱增的生活压力,无数被社会现实击碎的梦想如同泡沫一般不堪一击,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人们开始盲目地追求房子、票子、車子、位子。正如北岛所说“竹篾般单薄的思想/编成的篮子/盛满盲目的毒蘑”。
  然而,用金钱堆积起来的阶梯会通向云层吗?
  够了,该醒醒了!我们生而有翼,即使低到泥土,又何必为了迎合世俗的眼光而迫不及待地飞回云层呢?静下心来,修身养性,一飞冲天的日子终究会到来。只要我们生而有翼,云泥又何妨?
  评点:文章将沈从文在动荡年代中的淡然、笃定与当代人在浮华年代中的摇摆、盲从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一热一冷,由此生发出了浓浓的杂文味。“生而有翼”中的“翼”是什么?是一份执念,一份定力。有了它,低到泥土,亦可得其滋养;高到云层,亦不会忘其本心。有了“翼”这一妙喻,不仅将“云层”与“泥土”巧妙地联结起来,而且化抽象为形象,非常难得。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30岁之前只选修过两门化学课,57岁才转向电池研究,97岁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位诺贝尔奖得主近日引爆了整个媒体圈。  2019年12月10日,2019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举行。化学奖得主之一的约翰·古迪纳夫是最年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为现代锂电池做出先驱性贡献,被业界称为“锂电池之父”,即使97岁高龄,他仍然奋斗在科研一线。  文本解读:江苏省盐城大冈中学 李凤成  角度一:生命不息,奋斗不
曾经看过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在我们身边,有一群英雄在守护着我们这个国家,守护着我们的人民,守护着我们大家,他们都是平凡的个人,但他们却创造了不平凡的人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无论是90还是00后,身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就要努力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头戴“金箍”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标配”。没想到浙江金华一所小学的学生上课,也要戴上類似的玩意儿。  据悉,这款售价3500元的硬件叫做脑机接口头环,可以检测脑电波,评判学生上课、写作业时是否集中了注意力,并给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情况打分。而且,分数还会实时传输到老师的电脑上,也会像考试成绩排名一样被发到家长群里。  【文本解读】重庆青木关中学 张沂  角度一:戴上技术“金箍”的教育是本末倒置。给孩子们
马德这样说:“从长远看,假话最终赢不了真话。但假话会暂时混淆了视听,迷乱了判断,颠倒了是非,错辨了忠奸,影响了进退。到最后,即使真话赢了,但赢得太苦,或已遍体鳞伤。”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接受现实,而非消極地回避或者假装无视。  清醒面对能使人无悔过去。也许从镜花水月中醒来后,有人会悔不当初,也有人甘愿继续沉溺。魏晋时期的文人,热衷的是琴棋书画,是清谈,是风雅,很少有人去关心国家政治,书
2019年年末,一江姓女演员晒出了自己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的照片,引起网友发文吐槽,其获奖的建筑名为“LJ villa”,是她的别墅。但是,后来被曝光这个别墅是德国建筑师设计的,该女演员只是甲方,而且获奖是一年前的事情。一时间,江姓女演员清纯才女人设崩塌。  媒体观点  理性看待“明星人设”  ——粉丝群体如何贡献正向价值  魏薇  点开网络短视频平台,会发现不少明星网红账号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他们
“抵抗力”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凡物在静止时都本其固有“惰性”而继续静止,要使它动,必须在它身上加“动力”,动力愈大,动愈速愈远。  人像物质一样有惰性,要想他动,也必须有动力。人的动力就是他自己的意志力。意志力愈强,动愈易成功;意志力愈弱,动愈易失败。不过人和一般物质有一个重要的分别:一般物质的动都是被动,使它动的动力是外来的;人的动有时可以是主动,使他动的意志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的。在物的方面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何为乐?乐的定义是什么呢?有人认为乐是精神上的满足,有人认为乐是物质上的满足,有人认为有一个知音是乐,还有人认为自由是乐……  诗歌文化,是乐。“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诗歌是有生命的,那个生命到现在为止也是活的,诗歌中不仅有一种有感而发的生命,而且是生生不息的,是可以“一生二,二生三”的。它可以带给我们乐。  评点  人
年少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便是在知了没有蜕皮之前,将它們捉了来,放入罐头瓶子里,在夏日夜晚的灯下,在大人们都睡熟的时候,悄无声息地看那个瓶中的小虫,怎样静静地趴伏在光滑的玻璃上,开始它一生中最重要的蜕变。  这样的蜕变,常常是从它的脊背开始的,那条长长的缝隙裂开的时候,我几乎能够感觉到它的外壳与肌肉之间撕扯般的疼痛,它整个的肉身在壳中剧烈地颤抖、挣扎,却没有声息。我只听得见老式钟表在墙上发出滴答滴
有一次,我在讲龟兔赛跑的故事,问前排的几位听众:“您觉得当时兔子应该怎么做呢?”  他们都回答“不应该睡觉,应该踏踏实实地努力跑到终点”。这是一般人都会给出的“标准答案”。接下来,我问了K君同样的问题,结果他回答:“不参加赛跑不就行了?”回答得非常棒。这之后我对听众讲述了我在印度的经历。  对于“当时兔子应该怎么做”,有位印度人这么回答:“兔子,没错。乌龟,不好。”  “为什么乌龟不好呢?”“不是
李盾,德稻音乐剧大师,被业内人士看作是“音乐剧疯子”,在上海戏剧学院、韩国首尔艺术大学等多所国内外著名艺术院校任教,曾获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人物,代表作品包括《蝶》《妈妈再爱我一次》《白蛇传》《西施》等,曾两次斩获世界第二大音乐剧节——韩国大邱音乐剧节的最高奖项DIMF特别大奖。李盾的目标是打造中国自己的世界级音乐剧。  人物解读角度一:从零开始,在绝望中重启  素材呈现:李盾最初与音乐剧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