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SA/T—PSA比值与磁共振联合直肠超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对提高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意义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F-PSA/T-PSA比值与磁共振联合直肠超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对提高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疑似前列腺结节的前列腺穿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探讨F-PSA/T-PSA比值与磁共振联合直肠超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对提高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意义。结果:血清F-PSA/T-PSA、磁共振、TURS三者联合检查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明显高于三者单独检测,三者联合检查与单独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PSA/T-PSA比值与磁共振联合直肠超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对提高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磁共振; F-PSA/T-PSA比值; 前列腺癌; 超声检查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F-PSA/T-PSA ratio in combination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nd rectal ultrasound via the perineum prostate biopsy to improve early detection of prostate cancer.Method:86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rostate biopsy of prostate nodule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s research subjects from January 2009 to September 2013, whos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F PSA/T PSA ratio combing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nd rectal ultrasound via the perineum prostate biopsy to improved early detection of prostate cancer were discussed.Result: The coincidence rat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joint examinations of serum F-PSA/T-PSA, magnetic resonance and TURS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parate three tests abovementione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F-PSA/T-PSA ratio combining magnetic resonance (NMR) and rectal ultrasound via the perineum prostate biopsy to improve early detection of prostate cancer delivers important clinically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it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early treatment of patients,it is worth of wide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s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NMR); F-PSA/T-PSA ratio; Prostate cancer; Ultrasound
  First-author’s address:Guig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Guigang 5371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3.042
  前列腺癌是男性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位于男性所有恶性肿瘤当中的第2位[1-2]。患者的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有数据显示,前列腺癌家族成员与家族中没有前列腺癌患者相比,其危险系数比较高[3]。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与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患者在发病早期的时候没有特别典型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病情的逐渐加重,其病症才会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正确有效的检查方式可以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4-5]。直肠超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检查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检查方式,F-PSA/T-PSA比值能提高前列腺穿刺的阳性率,而临床还需要对患者病灶定位较准确的影像技术。因此,近年来,本院以86例疑似前列腺结节的前列腺穿刺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F-PSA/T-PSA比值与磁共振联合直肠超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对提高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疑似前列腺结节的前列腺穿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患者年龄为47~86岁,平均(65.2±5.2)岁。   1.2 病例选取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B超或者磁共振显示有前列腺结节,肛门指检发现有前列腺结节,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痛、尿痛等;排除有严重痔疮、前列腺炎,在进行穿刺前曾服用还原酶抑制剂的患者。
  1.3 诊断方法 (1)首先患者对患者进行血清F-PSA/T-PSA的检查,取患者空腹3 mL的静脉血,在其离心之后使用Roche公司所提供的E170全自动免疫分析检测仪及其配套的试剂盒进行检查。(2)然后对患者行MRI检查,其检查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所生产的3.0T磁共振成像仪,检查时患者仰卧于扫描床上,扫描参数设置如下:扫描的层距设置为1.0 mm,进行T1W1、T2W1、扫描的矩阵为256×170,激励次数为1次,T1W1的参数设置为TE12 ms、TR4400 ms,设置T2W1的参数为TE120 ms、TR4400 ms,设置DWI的参数为TR4000 ms、TE80 ms,扫描范围为患者的前列腺基底部到腹主动脉分叉水平[5-7]。(3)最后对直肠超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检查,仪器为意大利百胜公司所生产的的彩超端扫直肠探讨,频率调整为17 Hz,使用可调式活检针18 G,其长度为20 cm。具体操作方法为:取患者左侧卧位,使用5%的碘伏对患者的肛周进行消毒,然后再使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将穿刺探头润滑并套上乳胶套之后插入直肠,对其进行扫描[8]。其穿刺部位为患者的前列腺基底部、中间部以及各隔间,另外其周围也进行穿刺,在穿刺标本取得之后,使用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固定之后送病检。
  1.4 判定标准 血清T-PSA的正常范围为0.00~4.00 ng/mL;F-PSA的正常值为0.00~1.00 ng/mL[9]。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综合检查所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由经验比较高的医生进行阅片,最终得出诊断结果。灵敏度的计算方法为: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特异性的计算方法为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准确率的计算方法为:(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比较 86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经病理检查46例(53.5%)患者为前列腺癌,40例患者(46.5%)为前列腺增生;MRI诊断41例(47.7%)患者为前列腺癌,45例患者(52.3%)为前列腺增生;TURS诊断40例(46.5%)患者为前列腺癌,46例患者(53.5%)为前列腺增生;血清F-PSA/T-PSA检查出前列腺癌患者为38例,其值分别为(1.05±0.25)ng/mL、(6.58±1.67)ng/mL,检查出前列腺炎患者48例,其值分别为(1.75±0.39)ng/mL、(7.58±1.67)ng/mL。MRI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57,P=0.4471>0.05);TURS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0.83,P=0.3616>0.05);血清F-PSA/T-PSA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联合诊断44例患者为前列腺癌,43例患者为前列腺增生,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者敏感度、符合率、特异性的比较 比较三者与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符合率、特异性,见表3。
  3 讨论
  前列腺癌一直是影响男性患者生活和健康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要低一些,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脂肪类食物摄入量的增加,导致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0-11]。
  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改善预后和提高治疗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该病早期的时候没有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而且和前列腺增生比较类似,难以鉴别,因此需要有效的鉴别方式对其诊断。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诊断方式有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以及影像学检查[12-13]。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敏感性比较高,但是由于这种检查方式会受到炎症、纤维化、药物的影响,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磁共振成像能够清楚的显示患者前列腺的分带结构,其外周信号一般比较强,而前列腺癌大约有70%左右发生在患者的外周,因此当对患者进行前列腺外周检查时,如果T2W1出现低信号时,则可能是前列腺癌,而前列腺增生在T2W1上的表现主要为低信号、等信号或者高信号,对前列腺具有比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将其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发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由于耗时长和成本比较大等。TRUS是临床比较常用的前列腺穿刺定位引导方法,其主要的优势在于便捷,其缺点在于不能十分清楚的显示前列腺癌病灶,尤其是早期病灶[14-15]。因此基于上述原因,通过将三者联合进行诊断,可以及早的发现患者的病灶,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F-PSA/T-PSA比值与磁共振联合直肠超声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对提高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莫宏辉,尤剑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上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3,16(5):765-767.
  [2]阎宝鑫,何洁,罗梅,等.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游离PSA与总PSA比值的观察[J].医学信息学,2014,28(21):279.
  [3]彭成忠,范小明,张新满,等.经直肠三维超声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相关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7):594-597.   [4]蒋民军,陈浩,陈建春,等.超声造影在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25(3):207-208.
  [5]汪东亚,戴文斌,苗华栋,等.磁共振弥散加权结合直肠B超联合定位经会阴前列腺穿刺90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30(7):485-488.
  [6]林礼务,林晓东,俞丽云,等.直肠超声对前列腺癌及其侵及尿道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17(5):456-457.
  [7]张进.基于直肠超声图像分析引导下的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应用[J].激光杂志,2014,16(8):103-104.
  [8]李杰,陈挺,张宝金,等.血清PSA水平联合患者年龄及直肠超声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前列腺癌的预测[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6):27-29.
  [9]王萱,刘明,陈敏,等.盆腔磁共振T2加权像前列腺外周带影像特征对PSA<20 μg/L前列腺癌诊断的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4):292-297.
  [10]张迎春,沈钧康,方军初,等.前列腺癌的经直肠超声与直肠线圈磁共振联合波谱检查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5(12):114-116.
  [11]潘云雷,张辉,李祖银,等.3.0T DCE-MRI与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相关性[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10):1201-1205.
  [12]王锡臻,王滨,刘金刚,等.磁共振灌注成像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及PSA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7):925-927.
  [13]王金,赵庆利,丁红宇,等.多参数MRI和超声造影指导下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34):62-64.
  [14]孙丽娜,李前程,程凯亮,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eta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6):464-467.
  [15]赵新,白人驹,孙浩然,等.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的应用价值[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0(3):207-209.
  (收稿日期:2014-12-10) (本文编辑:周亚杰)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的脑梗死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U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按TOAST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另选取5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每组患者Hcy、UA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1)脑梗死组Hcy、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2)Hcy水平对比为:LAA型高于其他4个亚型及对照组(P<0.01),SAA型高
期刊
【摘要】 目的:调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前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100例THA患者在术前1天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102.01±14.35)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不可预测性维度条目均分最高,复杂性维度条目均分最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负担、社会支持、心理韧性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复律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变化与房颤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房颤患者50例,入院后复律前、后均检测NT-ProBNP,比较复律成功组和复律不成功组治疗前后的NT-ProBNP水平,以及随访期窦律维持组和房颤复发组NT-ProBNP水平。结果:复律未成功组复律前、后NT-ProBNP均明显高于转复成功组复律前、后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 本文就乙肝隐匿性感染(OBI)的定义、检测及免疫接种后儿童OBI的发生率、相关的危险因素、儿童OBI的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5.05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乙肝病毒隐匿性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行为指导对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7例咽喉反流致慢性咳嗽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干预组在同样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行为指导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The reflux symptom index, RSI)评分,并对结果比较。结果:经治疗咳嗽消失或不同程度缓解的,对照组43例中有31例(72.0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深部冲洗治疗下肢露骨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1年8月本院治疗32例下肢露骨感染创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SD技术结合深部冲洗治疗组(A组)和VSD技术治疗组(B组),从治疗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经治疗后获12~24个月(平均18.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深部感染无复发。A组5~18 d(平均9.6 d)后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4种上肢微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创面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10月,本院收治的18例手指小创面患者,所有患者均为不规则创面,使用4种上肢微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进行治疗,均采用急诊皮瓣修复,观察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之后,所有18例皮瓣均良好成活,创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皮瓣外观、血运及质地良好,皮瓣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患指功能恢复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为控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骨科2011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0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标本,分离病原菌,采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病原菌种类,分析其耐药性。结果:300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计培养处病原菌920株。标本来源:分泌物及脓液818株,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管理下心房颤动患者的依从性,为心房颤动社区管理规范化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个地理上相隔的较远的社区,纳入心房颤动患者220例,分为试验组(109例)与对照组(111例),试验组采取预先制定的心房颤动社区管理方案进行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诊疗方案。随访期限至少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结果:经过12个月的随访,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药物治疗依从性及生活方式改善依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TUPKEP)联合膀胱切开取石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多发(大)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在本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联合膀胱切开取石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多发(大)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均同期一次手术成功,取石成功率100%。手术时间60~155 min,平均(90.54±19.75)min;出血量50~300 mL,平均(15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