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今说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的绘画形式和绘画风格形形色色、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但是,在我们学习中国画的初始阶段,一般都是从临摹传统古画入手的。中国画博大精深,很多养分都在古画之中沉淀下来,古画之中蕴含着一种“古意”,这一词语早出现在文学著作形式的画论当中。古意一说自被提出后,被历代画家重视和提倡,到了元朝赵孟頫的论述“作画贵在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敷色浓艳,便自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此时的“古意”已经被确立为文人绘画的一种艺术审美取向,甚至把“古意”作为正宗或标准。
  “古意”之重要性已至如此,但是古人所说的“古意”一词,并没有详细的含义,让人疑惑丛生,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古意”,所谓的“古意”究竟包含着什么内容。不过,正是因为古人记诉的不详细,才给了我们很多自己理解的空间。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技艺技法方面
  首先,追求古意需要把握在形与神的关系,做到形神兼备。写形即把对象提炼成画面,古人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象要从生活中来。形似固然重要,但又不能拘泥于此。两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便强调画家在描写对象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只是追求形象的逼真,更加要追求对象内在的精神,以求达到传神的效果,这便是著名的“以形写神”的传神论。简而言之,绘画不求工,不过分追求细节,追求形似的同时更要追求神似,两者要相互统一和促进。
  再者,追求古意需要把握笔墨与气韵。谢赫提出的著名的“六法论”的核心就是“气韵生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到“古之画者遗气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也提倡不求形似而求气韵。所谓气韵者也可以理解为传神与生动,又不仅是单个对象的传神生动,更是整幅画面的传神与生动。
  谢赫的“六法论”又提出“骨法用笔”,也就是绘画用线要有骨,不可软弱无力,同时线要表达在对象的结构上面,表现出对象的内在精神。唐代荆浩在起绘画“六要”论述中首提笔墨概念,提倡以笔墨为重要手段来表现对象,画面也要体现出笔墨之感。宋代的画家郭熙进而提出绘画用笔与书法用笔是相关联的,提出要以书法入画。这些都是古代画家和画论家对作画时的笔法提出的要求。
  在用色效果与意境营造上面,在五代以来就形成了徐黄异体的争论,也就是野逸与富贵的争论,后来又有文人画提倡的墨色为上理论,不论怎样,绘画风格与用色习惯乃是不同画家因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追求等造成的,没有高下之分,但仍可以用张彦远的“上古之画迹简意淡而雅正”作为参考,也就是绘画形式和风格可以不拘一格,但需要向古雅靠拢。中国人的绘画表达习惯注重含蓄,要求画面有一种意境的营造,所以绘画要注重诗意的表达,这是对画面意境的一个方面的解读。
  二、人文精神方面
  首先,我认为古意是文人精神在绘画领域的延伸。古代著名画家和画论家多是学识广博的文人,他们自带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使命,在绘画领域也有这些思想的表达。早在《左传》中就已经提出了绘画作品“使民知神奸”一说,提出绘画对民众的教化作用,也就是说画家在作品中也要有一种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作品中要宣传美好和正能量。
  其次,作品要抒写自己的性情和意趣,让绘画作品也充满情感。绘画要表达作者的情感与胸怀。有情感的作品就情感的人,有喜怒哀乐的有血有肉的,这样的作品才会鲜活,而不是木讷的刻板的工匠制造的装饰品。八大山人所绘白眼上翻的鸟,正是他内心不满和不屑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再次,清代唐岱在其著作《绘事发微》中阐述“画有正派,须得正传,不得其传,虽步趋古法,不可名世也”,指出古意“常在画外之功”。画外之功正合宋代郭若虚的论断“人品既已高,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生动不得不高”。文人又用梅兰竹菊等题材表达自己的人格要求和清高的气节,也就是说画家对自己的品格和绘画作品有较高的要求:绘画作品想要画品超然,必然要求画者具有深厚的学识素养,高尚的人格情操。由此观之,好的作品需要人品和画品的统一。
  三、绘画需要与时俱进
  清代“四王”提倡以摹古崇古代替创作,把自出新意斥为谬种,这样一种错误的崇尚古法的思潮被后世画家和批评家诟病。魏晋时期的姚最就已经提出“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指出沿用古法也要与时俱进。宋代的宣和画谱也强调师心、师物、师造化,推崇画家自我突破与创新,著名画家易元吉便是自出心裁,潜心研究猿猴绘画技法,自成一家。赵孟頫本人也重视生活,强调以自然为师,“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是故提倡古意的正确做法非一味的拘泥于古,顽固不化,乃是以自然为师,集成自我的见解,勇于创新。
  总而言之,所谓古意者,是古代技艺技法的传承,注重形神兼备,注重笔法笔墨和用色,注重意境营造;是对画家学识素养和品格性情等方面的更高要求,是文人的清高和对社会的关注;对当代画家来说,古意也是变化发展的,需要顺应和把握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在学习古代技艺技法的同时托古改制,勇于进行革新。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精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画研究[G].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3]陈绶祥.国画讲义[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南宁
  [4]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北京
  [5]刘道广.中国古代艺术思想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上海
  [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上海
  作者简介:郭延昌(1988.09-)男,湖南郴州,湖南师大研究生,2014级美术学硕士,研究方向工笔花鸟画。
其他文献
当今时代,由于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人们无可置疑的进入了微时代。所谓微时代,是指以微博、微信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仅仅通过百余字就可以实现信息的传播交流和情感的沟通联系。与此同时,人们的阅读方式随着“微时代”发生了大的变化,传统纸质阅读和电脑阅读发展为移动阅读,碎片化阅读已成为目前最为流行的信息获取方式。  一、微
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有助于提升其服务能力,进而将其区域基本医疗中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充分体现出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就医需求.本文主要结合传统薪
入秋几日,阴雨绵绵。偶尔的一个晴天,妈妈便迫不及待地把衣橱里堆积了大半年的衣物摊开在融融的阳光下。细碎的尘埃你追我赶地在空气中氤氲起来,朦胧着,恍惚着,把我拉回童年
期刊
职业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是指导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能够集中反映学校及教师的日常工作,帮助校方及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查漏补缺,更好地推进学校的发展
摘要:服装设计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服装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各种文化元素都可以成为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服装设计理念的不断更新,设计师在对服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各种民族元素的搭配成为设计作品的重要亮点所在。民族元素体现的不仅仅是文化,更是一个国家的特点,将民族元素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服装设计行业需要遵从的理念。本文将重点探讨研究,如何在服装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
本文翻译内容选自中国古代唐朝伟大诗人李白的诗歌作品之一《将进酒》.本文正文主要分三部分:原文和原作者介绍、理论的运用以及原文译文对比分析.本文所介绍《将进酒》在本
期刊
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尤其是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和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都迎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医院要认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电力企业的高要求、高标准,因此,规范电力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袅袅炊烟勾起了我对家的思念:门里的暖,门外的冰,那是年的代号;浓浓的酱汁,大块的肉散发着诱人的光泽。泪在两颊流着,它在告诉我那是你心底最深的记忆,那是家,是温暖,是奶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