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带来的自由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xin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公子哥掏出一锭银子给店家的场景。如果这部剧的背景是明代中期以后,那么这个场景是可信的。但如果发生在以前,就纯属杜撰了。因为中国社会广泛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是从明代中期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社会虽然也使用白银,但其并没有取得主体货币的地位。
  经济学家陈志武说,货币促进自由。他说:“把货币变成某一种意义上的非货币以后,必然会取而代之别的东西,比如把你的身份、地位,你是学士还是博士等等,这些东西加进来之后,我们每一个人会因此失去更多自由。”而货币则帮助人们打破这些限制。“货币化当然会获得外在自由,在同样面临100块钱人民币的时候,你的身份是相同的。”
  白银在晚明成为主流货币的历史,恰好可以印证陈志武的观点。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使用白银?好像从没有历史学家给出过合理解释。但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并不欣赏老百姓的这一喜好。明代初期,白银是禁止作为货币使用的。朱元璋严禁海外贸易,“片帆不许下海”。但是在他死后,老百姓广泛地走私,并最终使这一禁令被取消。发达的海外贸易,使大量白银输入中国。不仅老百姓喜欢用,官员、文人学士也喜欢使用白银,于是政府也被迫一步步退让。到后来,政府征收赋税,也以收取白银为主。
  1567年,隆庆皇帝颁令:“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者,只许用钱。”很显然,这仍然是为了维持政府铸造的铜钱的地位。大学士高拱则建议:“臣愿陛下特降圣旨,行钱只听从民便,不许再为多议,徒乱小民耳目。”也就是说,让老百姓自己选择。这种选择无疑是自由的局部进步。
  白银的货币化冲击着明朝社会的诸多旧体制。比如,朱元璋时代规定工匠必须到北京服徭役,这在迁都北京以后,对南方的工匠就是一大痛苦,在白银货币化之后,政府也需要白银,于是工匠可以缴纳白银代替服役。又比如钱粮赋税可以交白银替代之后,对江南的丝织业的专业化也是一大促进。白银的力量让很多不合理的制度瓦解了,民间自由按照渐进的路径得以演化。
  白银促进了商业贸易,使资本积累加快。由于有比官方铜钱更可信的通用的货币,商人签订契约、在外旅行都方便了很多。用经济学的词来说,就是减少了交易费用。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粮食主产区从长三角移到长江中游。“苏湖熟,天下足”变成“湖广熟,天下足”,长三角则成为轻工业繁荣区。今天中国的经济格局,仍然受此影响。
  此后数百年,白银一直主导中国经济。直到国民政府时代,白银才逐渐退出货币舞台。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这是赞扬商人依靠经商,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到贵族的程度。然而,有司马迁这种观念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骨子里还是尊重权势,鄙视经商发财的人。经济学家张维迎就说过:一个官员坐轿经过,大众会行注目礼;一个暴富的人坐轿经过,大众会“呸”一声。
  商人富而不贵,和人们对货币促进自由认识不足有关。精明的政府总是力图通过垄断货币,来加强控制。而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推动市场自发选择的货币流转,客观上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消减政府压榨的手段,甚至可以使政府不得不顺应潮流。老百姓需要商人的帮助。
其他文献
作为老饕,蔡澜说过:“家常菜,有了时间考验,才变成经典。”达观地看待财富,也需要一些人生的感悟和历练才能获得。从前,他认为“生意”这两个字,是肮脏的字眼。现在自己做起生意来,才觉得乐趣无穷,并不逊于艺术创作。    M 经济低迷的今天,减薪的减薪,裁员的裁员,职场人有没有别的出路?  C 当小贩去吧。绝对不是闹着玩的,当小贩有什么不好?如果成功的话,那些钱绝对赚到你发笑为止。我曾经观察过新加坡街市
期刊
小心保险代理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果你完全信奉保险代理人是专业人士,交给他们全权处理没问题,那你就要小心了,因为,在保险业务销售过程中,存在保险代理人明知投保人存在保险免责条款中所列明的疾病,仍诱导投保人投保并缴纳保费的情况。  曾经有一个案例,陈女士在投保时已经患病,但保险代理人在知道的情况下没有如实填写健康状况,且在投保单投保人声明上签了字。陈女士病故后,其丈夫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以
期刊
网购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网上支付和手机支付产品,然而就在大家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那些躲在电脑屏幕背后的黑手可能正向你伸来。  网上支付安全问题,大概可以分成“被盗”和“被骗”两种。“被盗”是指盗用者掌握了你的账户和密码,通过转账等方式侵害你的资金、财产安全;“被骗”则是指骗子通过伪装成银行或电商的钓鱼网站,窃取用户的银行账号和密码,而对受害者造成经济损失。其中,钓鱼和木马是消费者遇到
期刊
一个世界,百种人格;同是理财,各有不同。  教育家孔子最为强调的理念就是“因材施教”,理财也通此理。巴菲特的经典价值投资理论,有些人视为至宝,有些人却敬而远之。同是去银行,有些人问东问西,有些人却直奔柜台。  认清自己,永远是人类的一大难题;意识到自己在理财上的人格个性,才能有的放矢。    狼型  理财标志:嗅觉灵敏,出手快,耐力强,但经常自以为是,或大利或大损。  理财特征:狼型人格,主讲一个
期刊
“司马迁说得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可能,还是要挑个‘值’得的方式。”老李自嘲。  李先生今年37岁,是一家工程公司的技术人员。2011年,他为自己买了一份1年期的意外伤害险——因为价格便宜(只要220元),而且业务员说最高身故赔偿能达到200万。老李想,自己经常出差,就算买个心安。如果这一年顺顺利利,也只不过“扔”了220块钱;一旦出意外,自己和家人却能多一份保障。  没想到
期刊
理财产品年年增,2012年“养老”特别红。股市低迷,高风险收益产品惨淡收场,稳健固定收益类产品逐渐受到市场青睐。保险、银行和基金产品的提供方纷纷在“养老”身上动起了脑筋。  与普通理财不同,养老理财应以稳健至上,保本是对养老理财产品的最低要求,通过长期、低风险和较高回报的特点来跑赢通胀,保障退休之后的开支。养老保险、银行养老理财以及刚刚发行养老基金都罩上“养老”的壳子,究竟哪些品种的产品真正能满足
期刊
近两年,王野和太太一直商量要二胎的事情。  王野今年34岁,是一家证券公司的基金经理,年收入100万左右。太太32岁,自结婚之后就全职在家。两人已有一个5岁的女儿,但总觉得一个孩子太孤单。“要不再生一个?长大了两个人也是个伴儿。”  政策方面,王野和太太都是独生子女,符合生二胎的要求;经济方面,王野认为凭自己目前的收入,再添一个孩子对家庭开支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去年秋天,太太怀孕了,而且还是
期刊
在易方达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马骏看来,2008年是债券市场的分割点,信用债的扩容改变了整个债券市场,公募基金迎来拐点。  回首2002年,自国内第一只债券型基金南方宝元债券型基金成立起,公募债券基金走过了11个年头。在2008年之前,债券型基金相比其他类型基金规模增速仍旧缓慢。2003年债券型基金增加到9只,净资产规模仅为96.97亿元。2004年,刚刚发展两年的债券型基金,赶上利率升息周期的大环境
期刊
白银风险大过金  熊市冲天:我一直在银行买纸黄金,这几年一直拿着赚了不少,朋友上一年炒白银赚了更多,和我说5月白银期货又出来了,拉我一起炒要,风险大么?  《钱经》:作为国内第29个商品期货品种,白银期货于2012年5月10日登陆上海期货交易所。最低交易单位为一手15千克,最低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7%,涨跌停幅度暂定7%。一手大概需要1万元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相对黄金而言,近年白银的波动更为剧烈
期刊
“我发现交易者最核心的错误就是时机把握不好,导致账面发生亏损,而经济全球化使得整个社会产生一个全新的现象,交易者行为被市场的情绪所引导,这些情绪包括恐惧、贪婪。每一种技术图,都可能反映出市场情绪的某一方面,所以必须看多个图来对市场做出判断,”阿本·康福拉斯说。  本期《钱经》专访了这位 华尔街情绪交易大师,告诉你如何用情绪指标控制你的交易。    情绪主导投资  在康福拉斯看来,投资的第一个关键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