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教学中融入多种媒体,可以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使数学知识化简为易,直观、形象、具体,学生能充分感知、理解学习内容,培养各种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几何教学和应用题教学两个方面,谈谈多媒体的优势。
关键词 多媒体;几何;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34-02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而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和内涵,让静态的数学知识动起来,进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两个方面谈谈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发挥的优势。
1 小学几何教学中多媒体的优势发挥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差,知识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就应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多方面优势,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服务,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1.1 有声有色,趣味无穷
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改过去数学课上黑板、教师、课本单一传授知识的局面,突出知识的趣味性,使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有了色彩、有了生机,一下子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趣味无穷。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最佳状态,为以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情感基础。
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笔者要求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身边的事物来探索有关知识,让学生从中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成功的乐趣。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繁忙的工地》情境图,看图找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准确后电脑及时予以语音评判:“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从而引出有关的知识,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创设这样简单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1.2 抽象知识具体化,加深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差,单凭教师讲解和描述,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一些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图形的区别,学生往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几何中概念的内涵。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先出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进行拔河比赛的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而三角形则相反,具有稳定性。再用课件出示图片,请学生找出各图中哪有三角形?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作用?最后请学生来想一个办法,使刚才拔河的四边形不再变形,学生轻松地找到了答案。
1.3 显而易见,充分感知
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从新知识的导入到新概念的建立,从新概念的建立到新知识的巩固,均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为学生创设和谐优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在学习角的大小时,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个红角和一个蓝角,两角展开一段对话:“我是蓝角,看我不但颜色漂亮,而且我的胳膊最长,所以我最大。”“我是最鲜艳的红角,我虽然胳膊没你长,但我的开叉大,所以我才是最大的。”这两个角谁也不服谁,一直争论不休。这时教师提示:“我们让事实来说话,动手比一比就知道了。”通过移动两个角、叠加,屏幕上蓝角低下了头,显示正确结论:原来红角是最大的——开口越大,角越大。用故事情境加深对问题的记忆,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1.4 渗透思想和方法,事半功倍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在教学中要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及其方法”,由于是刚刚接触,学生接受很慢,有些数学过程学生很难理解。无论如何讲,甚至反复讲推导、解释,依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还是不易理解,想象不出,事倍功半。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事半功倍。如课件《圆的周长》中,周长公式C=2πr的推导涉及不完全归纳法,笔者在课件中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直径分别为8 cm、12 cm、14 cm的圆,然后令其依次在一线段上滚动,在滚动直径的1倍、2倍、3倍距离时依次出现记号,滚完后显示其滚过路程的距离。演示完后,笔者让学生观察圆滚过的路程即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学生有这三个圆环滚动的动画作为依据,很容易归纳出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
2 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多媒体优势的发挥
小学应用题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正确理解题意,并能用数学思维灵活解题”。要达到这一点,没有扎实的训练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很困难的。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2.1 设置情境,激发求知欲
多媒体把原来静态的课堂变成动态的情境演示的过程,可以恰当地诱发小学生特别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不能是声音、图片、文字的简单堆砌,而是采用故事、游戏、直观、演示设疑等激情引趣的方法,设置一定的情境,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让学生为之所吸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如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后,笔者制作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你拿着自己的零用钱30元去超市买文具,你会买什么?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动态功能设置一个虚拟超市,并有服务员进行服务。超市里的文具应有尽有,学生感到仿佛真的置身于超市之中,都迫不及待地开始“买东西”。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有的学生只买两件东西,有的学生买四五件件东西;有的30元钱正好用完,还有的要求找零。学生在购物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本课的学习。
2.2 多向启发,培养审题推理能力
认真审题,正确无误地理解题意,是解答每一道应用题的关键所在。教师一味地讲解,形式的单调只会让学生越来越有抵触情绪,效果不佳。这时教师可用投影片、简单的线段图、计算机的动画功能,帮助学生理解意,去吸引学生进行审题、推理和想象。通过多媒体的多向启发,使学生思路开阔,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立体思维,从而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促进学生打破常规的解题模式,达到思维的简缩。这样既能照顾不同层次不同差异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又能促进学生审题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提高。
2.3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精神
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好比是导游,课本好比是景点,学生是游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旅游方式:简单的教学内容可通过小组学习完成;理解困难的教学内容通过课件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模拟世界,把学生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解决难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路程问题时,先显示一个人单向行驶的动画,即某人从甲地到乙地这一运动过程,再制作一个双向运动的动画,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运动情形。在演示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和最后相遇的运动情形。然后再一分钟一分钟地演示,让学生观察每过一分钟,他们每个人行了多少路程?他们两个人行走的路程和是多少?这样通过电脑演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知道两人最后相遇,得出结论:两物体的速度和×时间=两地间的距离。
3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空间还给了学生,提高了练习技能。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专心致志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几何;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34-02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而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和内涵,让静态的数学知识动起来,进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两个方面谈谈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发挥的优势。
1 小学几何教学中多媒体的优势发挥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差,知识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就应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多方面优势,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服务,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1.1 有声有色,趣味无穷
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改过去数学课上黑板、教师、课本单一传授知识的局面,突出知识的趣味性,使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有了色彩、有了生机,一下子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趣味无穷。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最佳状态,为以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情感基础。
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笔者要求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身边的事物来探索有关知识,让学生从中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成功的乐趣。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繁忙的工地》情境图,看图找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准确后电脑及时予以语音评判:“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从而引出有关的知识,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创设这样简单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1.2 抽象知识具体化,加深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差,单凭教师讲解和描述,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一些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图形的区别,学生往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几何中概念的内涵。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先出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进行拔河比赛的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而三角形则相反,具有稳定性。再用课件出示图片,请学生找出各图中哪有三角形?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作用?最后请学生来想一个办法,使刚才拔河的四边形不再变形,学生轻松地找到了答案。
1.3 显而易见,充分感知
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从新知识的导入到新概念的建立,从新概念的建立到新知识的巩固,均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为学生创设和谐优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在学习角的大小时,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个红角和一个蓝角,两角展开一段对话:“我是蓝角,看我不但颜色漂亮,而且我的胳膊最长,所以我最大。”“我是最鲜艳的红角,我虽然胳膊没你长,但我的开叉大,所以我才是最大的。”这两个角谁也不服谁,一直争论不休。这时教师提示:“我们让事实来说话,动手比一比就知道了。”通过移动两个角、叠加,屏幕上蓝角低下了头,显示正确结论:原来红角是最大的——开口越大,角越大。用故事情境加深对问题的记忆,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1.4 渗透思想和方法,事半功倍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在教学中要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及其方法”,由于是刚刚接触,学生接受很慢,有些数学过程学生很难理解。无论如何讲,甚至反复讲推导、解释,依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还是不易理解,想象不出,事倍功半。而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事半功倍。如课件《圆的周长》中,周长公式C=2πr的推导涉及不完全归纳法,笔者在课件中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直径分别为8 cm、12 cm、14 cm的圆,然后令其依次在一线段上滚动,在滚动直径的1倍、2倍、3倍距离时依次出现记号,滚完后显示其滚过路程的距离。演示完后,笔者让学生观察圆滚过的路程即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学生有这三个圆环滚动的动画作为依据,很容易归纳出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
2 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多媒体优势的发挥
小学应用题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正确理解题意,并能用数学思维灵活解题”。要达到这一点,没有扎实的训练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很困难的。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2.1 设置情境,激发求知欲
多媒体把原来静态的课堂变成动态的情境演示的过程,可以恰当地诱发小学生特别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不能是声音、图片、文字的简单堆砌,而是采用故事、游戏、直观、演示设疑等激情引趣的方法,设置一定的情境,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让学生为之所吸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如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后,笔者制作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你拿着自己的零用钱30元去超市买文具,你会买什么?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动态功能设置一个虚拟超市,并有服务员进行服务。超市里的文具应有尽有,学生感到仿佛真的置身于超市之中,都迫不及待地开始“买东西”。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有的学生只买两件东西,有的学生买四五件件东西;有的30元钱正好用完,还有的要求找零。学生在购物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本课的学习。
2.2 多向启发,培养审题推理能力
认真审题,正确无误地理解题意,是解答每一道应用题的关键所在。教师一味地讲解,形式的单调只会让学生越来越有抵触情绪,效果不佳。这时教师可用投影片、简单的线段图、计算机的动画功能,帮助学生理解意,去吸引学生进行审题、推理和想象。通过多媒体的多向启发,使学生思路开阔,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立体思维,从而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促进学生打破常规的解题模式,达到思维的简缩。这样既能照顾不同层次不同差异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又能促进学生审题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提高。
2.3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精神
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好比是导游,课本好比是景点,学生是游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旅游方式:简单的教学内容可通过小组学习完成;理解困难的教学内容通过课件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模拟世界,把学生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解决难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路程问题时,先显示一个人单向行驶的动画,即某人从甲地到乙地这一运动过程,再制作一个双向运动的动画,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运动情形。在演示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和最后相遇的运动情形。然后再一分钟一分钟地演示,让学生观察每过一分钟,他们每个人行了多少路程?他们两个人行走的路程和是多少?这样通过电脑演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知道两人最后相遇,得出结论:两物体的速度和×时间=两地间的距离。
3 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空间还给了学生,提高了练习技能。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专心致志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