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县高原坝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w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香格里拉县高原坝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症状、发生危害情况、发病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防治;云南香格里拉;高原坝区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160-02
  香格里拉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高寒坝区、二半山区及干热河谷区并存的农业贫困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在海拔1 700~3 300 m的地区均有马铃薯种植,高原坝区是该县马铃薯主产区,以种植春马铃薯为主,是高原藏区农牧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及经济来源之一,也是发展畜牧业生产所必须的饲料来源。栽培面积仅次于青稞,常年种植面积0.23万hm2,由于长时期受经济、栽培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栽培品种较单一,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中甸紅、米拉、农户自选自留的地方品种和中甸红眼种等。种植年限过长,致使品种抗性降低,加上耕作粗放,良种制度不健全,放病措施不力,因而晚疫病在该县高原坝区普遍发生,且逐年加重,严重制约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和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流行是推动马铃薯种植业走上良性发展的关键。
  1 马铃薯晚疫病在高原坝区的发生危害情况
  高原坝区的马铃薯在4月上中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病菌来源是上年收获的带病种薯,遗留在田间病残体和丢弃田间的带病种薯,7月底田间开始发病并出现中心病株,在病株上产生的孢子借助风、雨水侵染健康植株及薯块。病菌通过多次侵染循环,8月中旬晚疫病开始大面积发生,重病田块植株叶片基本枯死,严重影响了马铃薯薯块成熟度及产量的提高。因为香格里拉县高原坝区马铃薯开花期雨天时数多,暴雨频繁,也是高原雨季,属湿季,其降雨量占全年的40%~80%,且主要降雨集中在7—8月,空气湿度大,较有利于病菌孢子囊产生、传播,而此时高原坝区马铃薯正处于开花、结薯及旺盛生长阶段,对病菌的抵抗力较弱,同时大面积栽种的品种主要是中甸红眼、米拉及农户自留的地方品种等,由于种植年限过长,抗病性减弱,加上农户防治病害意识薄弱,所以造成高原坝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大面积发生,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成为制约马铃薯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1]。
  2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菌属于真菌类鞭毛菌亚门霜霉目,这种真菌除浸染马铃薯外,还能危害茄科作物。
  2.1 叶片症状
  先从植株下部叶片上开始出现,初期出现白色水浸状深绿色斑块,往往自叶尖或叶缘向中部发展,或从中部叶脉附近形成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叶背病斑边缘长出白色的霉状物,呈稀疏粉状轮纹,病斑周围常出现一圈淡绿色或暗黄色的晕斑。严重时病斑扩展到主脉或叶柄,使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的叶片变黑,呈湿腐状,故有的地方农民称之为“温病”。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成褐色,不产生霉状物。
  2.2 茎杆症状
  茎部的病斑是在皮层形成长短不一的褐色条斑,在潮湿条件下也会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茎部的感染可以从叶柄的病斑扩展至茎部,也可以从带病种薯侵入幼苗后向上扩展所致[2]。
  2.3 块茎症状
  感病块茎表面初期呈现小的褐色或稍带紫色的不规则褪色斑,以后稍微凹下。病斑向下面扩展,呈深度不同的褐色坏死组织。受晚疫病浸染的薯块给其他病菌造成了侵入的途径。入窖的带病种薯块在条件适合时病斑迅速扩大,再加上软腐细菌的浸染,很容易导致烂窖。
  3 发生原因
  3.1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适宜发病时,从开始发病到全田枯死,仅需几天至十几天,一般气温在10~15 ℃,且天气阴雨连绵,多露多雾,空气湿度大于75%,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流行。而此时香格里拉县高原坝区是典型的雨热同季区,7—9月正处于马铃薯的旺盛生长期,高温、高湿的条件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3.2 品种抗性
  不同马铃薯品种,晚疫病的抗病力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株型松散、叶片宽大的品种容易感病,而且病重。如目前还在种植的中甸红眼等品种;而株型紧凑直立、片较窄品种表现为抗病,如目前大面积种植的合作88等。
  3.3 生育期
  不同马铃薯的生育时期对晚疫病的抗病性也不同。幼苗期抗病力强,而开花期前后最感病,现蕾期不易感病;此外,植株生长后期一般生活力较弱,故易于感病;老龄叶片最易感病,顶叶最抗病,中部次之,底叶最感病。
  3.4 土壤环境
  一般地势低洼、积水、土壤黏重的田块,湿度较大,植株生长不良,抗病性差,晚疫病容易发生流行。
  3.5 栽培环境
  密度大或株型高大可使小环境的湿度增加,也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引起植株徒长,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增施钾肥可降低病害的发生。
  4 防治对策
  由于在发病因素有利时,马铃薯晚疫病从发病到危害的时间短,流行速度快,故应长期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发展措施,在农业防治中应以推广抗病丰产良种和选用无病种薯为主要措施。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经济有效措施。但品种的抗病性是相对的,在一个地区单一种植某一个抗病品种,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年限延长,品种抗病性会退化。因此,在品种布局上,不要单一种植某个品种,应3~5年更新1次,以保证品种寿命。目前,适合高原坝区栽培的抗病品种主要有合作88、滇薯6号等。
  4.1.2 选用健康种薯。晚疫病的初浸染源主要是带病的种薯。因此,选用健康种薯播种,可以从源头上防治病菌侵入大田。同时,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留无病种薯,严格挑选表面光滑、无病斑、无伤残的薯块作种薯。   4.1.3 清洁田园,减少初侵染源。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年份,马铃薯植株和地面都有大量病菌存在,收获时如与块茎接触,容易发生浸染,因此,在收获马铃薯之前,应把带病的茎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染及薯块。另外,马铃薯收获后,仍有一部分薯块包括病薯遗留在土壤中,应尽量清除,以减少来年的初浸染源。
  4.1.4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在马铃薯播种前,精细整地,进行规格化播种,合理密植,增强植株通风透光能力,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同时,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合理施用氮肥,防止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可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4.1.5 合理轮作。香格里拉县高原坝区常年采用2年轮作,即青稞—马铃薯、荞子—马铃薯。从近几年种植情况看,薯块可在土壤中过冬,到第3年种植马铃薯时,田间还长出许多马铃薯杂株。因此,建议采取3年轮作制,减少病菌来源。
  4.1.6 加强田间管理。幼苗出土时小培土1次,以便提高土温,疏松土壤,消除杂草,促使早出苗、出壯苗。幼苗期和发棵期分别进行1次中耕培土,并做好排灌。另外,在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挖出,深埋或烧毁,并在中心病株周围喷洒杀菌剂,防治病菌扩散。
  4.2 化学防治
  4.2.1 种薯处理。为预防病害的发生,控制病害的传播途径。播种前用58%的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或喷洒种薯,晾干2~3 d后播种。
  4.2.2 加强病情测报。在晚疫病发生之前,对感病品种及时喷药保护,可以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因此,在马铃薯生长期要做好晚疫病的预测预报工作,从马铃薯出苗开始,加强监测,在每年易发病区设立病虫测报点,进行详细调查,以便掌握流行动态,特别是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病时,要加强田间检查,及时发现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出现后,应仔细检查病株周围植株,并拔除中心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清毁,并及时进行全田喷药防治。
  4.2.3 药剂防治。高原坝区一般在7月中旬开始发病,此时正值马铃薯易感病的初花期和高原坝区的雨季,若天气出现持续的几天阴雨,有中心病株出现后,晚疫病就有可能大发生。因此,应立即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53%金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600倍液、25%瑞毒霉800倍液等,每次喷一种或多种药剂混合喷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不同的药剂要交替使用,以免马铃薯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3-4]。建议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初期或始花期,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5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迪庆州土肥站.迪庆马铃薯产业发展与探索[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
  [2] 张笑宇,胡俊,李玉峰,等.地衣芽孢杆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J].华北农学报,2009,24(2):210-213.
  [3] 胡尊艳,夏平,李志新,等.6种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0(2):106-108.
  [4] 张武锋,王树琼,赵伟利.马铃薯栽培及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3):33.
其他文献
《祖母魏夫人迁祔灵芝园墓志铭》和《明敕赠吴孺人墓志铭》系最新出土、第一次面世的汤显祖两篇佚文。徐朔方先生笺校《汤显祖集全编》未收录。镌刻此两篇《墓志铭》文之碑石
在经济管理中,为适应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不仅要求得生产发展速度,同时也要重视企业自身和全社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指标是衡量一个企业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企业规划
摘要:媒介融合的新趋势对传统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人才应具备的素养及高校如何培养人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媒介融合;高校培养体系;新闻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73-02  在全球化媒介融合形势的催逼下,大规模的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则直接加速了国内媒介融合的步伐
肉苁蓉历来是科研工作者研究药用植物的热点。本文着重从抗氧化,抗衰老,抗肝炎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对肉苁蓉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肉苁蓉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展望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坡度和雨强对赤红壤坡面径流含沙量过程及侵蚀产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沙量随径流历时有一个下降后趋于稳定的过程;侵蚀产沙量跟坡度、雨强
2011年至2015年间,中央财政每年将投入20亿元在西藏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草原禁牧、牧区牧草良种和牲畜品种改良等实行奖励补贴。
以新疆某综合管廊项目为例,探讨了高抗冻混凝土在高寒地区综合管廊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天然气中含有的H2S,不仅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而且易造成设备腐蚀、管道堵塞或催化剂中毒[1]。三嗪脱硫剂是一种新兴的液体脱硫剂,其合成简便、成本低廉、脱硫效果佳。目
近年来,许多地方实施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代理制,完善了村级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加强了村级财务“多头监督和审核”(以下简称“多头监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力度,提升了
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在葡萄白腐病防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液态地膜对防治葡萄白腐病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提高葡萄品质与产量.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