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在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中的体现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jietian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论关注翻译目的,认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由于译文预期达到的目的或功能不同,决定它在翻译过程中处理方法的不同。同时在翻译过程中,在翻译目的指导下,翻译行为又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过程。在翻译活动中译者根据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文本,并且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并且体现译者主张的翻译思想。本文以林语堂先生英译《浮生六记》为例来分析,翻译过程中目的论指导下译者主体性对文本选择以及翻译方法的影响。
  关键词:目的论;译者主体性;《浮生六记》
  一、引言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也是优秀的翻译家。林语堂先生译作众多,其代表译作当属《浮生六记》的英译本。对于林语堂先生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其中也有很多学者从目的论的视角研究林语堂先生英译《浮生六记》过程中译本的选择以及使用的翻译策略等,但是鲜有学者从目的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方面来研究《浮生六记》的英译本。本文以我国目前的目的论以及译者主体性研究为基础,研究林语堂先生在其翻译目的影响下的译者主体性在文本选择和翻译方法中的体现。
  二、目的论下的译者主体性
  1.目的论
  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最核心的内容,目的论的术语是“skopos”, 20世纪70年代由维米尔引入翻译理论,表示译作或者翻译的目的(李德凤等译,2010:112)。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目的论(Skopostheorie)的主要著作是维米尔和赖斯合著的《通用翻译理论基础》一书。翻译应该有具体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有时因特殊需要,要求译文与原文具有不同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赖斯认为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目的论关注以原文为基础的翻译行为,这一行为需要经过协商及实行,并兼备目的和结果(Vermeer,1989/2000: 221),但其首先关注的是译作的目的,这个目的决定了翻译过程,决定了文本的选择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和策略。这与传统的要求译文完全忠实与原文的翻译理论是有所不同的。
  在赖斯和维米尔1984年合著的《通用翻译理论基础》中提出了关于目的论的六个基本“规则”(rules)[3](Reiss&Vermeer,1984: 119):
  (1)译文(translatum)由其目的决定;
  (2)译文在目的语文化和语言中传达信息(Informationsangebot),该信息与原文化和语言中传达的信息相关;
  (3)译文传达的信息,不可以清晰地译回原文;
  (4)译文必须内部连贯;
  (5)译文必须与原连贯;
  (6)上述五条准则按等级排列,目的规则统摄其他规则。
  这六个规则又可以概括为目的规则、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其中目的规则居于核心地位,在目的论三个原则中,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都要服从于它,当三者发生矛盾时,以目的原规则为准。翻译目的论在人类行为理论的指导下,将研究目光聚集在翻译过程中各种目的的选择上,这样无疑能够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从而为翻译研究增加一个新的视角。
  2.译者主体性
  所谓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处在与原作者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现实有不同的理解,对原文有自己主观上的理解,因此在翻译时会自觉地将这种理解带到译文中来的一种主体意识。翻译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传统的翻译研究往往忽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认为译者仅充当“隐身人”。即便翻译研究长期以来忽视译者的主体性,但是译者主体性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译者主体性会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文本的选择、理解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上。
  3.目的论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翻译是一种基于一定目的的人类行为;译者的活动受到目的语文化语境的影响(Nord,2001: 16)。在一定目的的翻译活动中,译者必定处于复杂的一个由主客观构成的复杂的关系网中。在翻译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如说服、告知等)以及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以期达到的目的(如直译以显示原文的结构特点)(魏小萍,1998:22-28)。
  在这些主客观目的的支配下,首先译者会根据自己的目的和译文的交际目的,选择在法律经济以及意识形态方面具有接受性和可行性的符合要求的文本,这是翻译活动的开始。其次,在为译文接受者编码信息的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目的就必须对文本进行分析。最后,译者还要考虑文本的目的语读者,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规则就是“目的规则”,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要分析文本的阅读群体。可见,翻译目的论的最高准则是目的决定翻译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就要根据其翻译的目的合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目的论下译者主体性在林语堂先生选择《浮生六记》中的体现
  在《浮生六记·童趣》中作者描写了自己醉心于园艺、假山等艺术创造活动,这使向往“林中乐自知”的林语堂先生从沈复身上看到了自己,并与之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发愿把《浮生六记》译成英文。并且林语堂先生与其妻子一生恩爱,这与《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与其妻陈芸的爱情可以相媲美。《浮生六记》反映了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历经人生磨难仍然知足常乐、恬淡自适的人生态度,这种境界正迎合了林语堂的人生态度和性情, 恰恰是林語堂一直崇尚并在现实生活中希冀达到的。
  翻译是人为的活动,译者在进行翻译的整个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希望达成的目的。林语堂先生在国外的经历使他认识到外国人往往对中国人存在误解,林语堂先生认为:“西方人若研究儒家思想及其基本的信念,他们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俗,会受益不浅的(施建伟,1999:393)。 ”所以,林语堂先生致力于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的文学和文化,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并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林语堂先生也希望能把中国这种知足常乐、恬淡自适的人生态度介绍给西方人,以期给西方人提供精神上的慰藉。   四、目的论视角下下译者主体性在《浮生六记》英译方法中的体现
  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向西方人介绍中国文化,改变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解,是林语堂先生英译《浮生六记》的主要目的,只有目的语读者接受译文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因此翻译时要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翻译的过程也是林语堂先生自己主体性和翻译思想的体现。林语堂先生在对前人议论的思考和吸收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的三重标准:“忠实、通顺、美”。他认为在翻译艺术中,最重要的是“以原文之风格与其内容并重”,简言之,可以概括为一个词——传神,用他的话说就是“字神句气与言外之意”。以下对“童趣”一小节的翻译方法进行浅析,以洞悉译者主体性在目的论指导下在此译本中的体现。
  1.选词忠实传神
  林语堂先生认为,“凡字必有神”,“字神”就是“一字之逻辑意义以外所夹带的情感上之色彩,即一字之暗示力”,在翻译时,他对译文字斟句酌,力求表达传神,再现原文之美。
  首先译文采用“by”引导的介词状语交代了作者钟爱的场所,原文的“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林语堂先生翻译为“by a broken, earthen wall, or by a little bush on a raised flower-bed itself”,結构与原作相近,用语简单,却传达出了原文恬淡舒适的精神。
  又如把“以从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翻译为“ Transforming in my mind the little plot of grass into a forest and the ants and insects into wild animals.”在译文中加入了“transforming in my mind...”这样的表达一方面是对前文“定神细视”的补充,另一方面也从深层意义上达到了对原文的忠实,因为原文虽无其字,但有其意,这样处理就达到了语义连贯的效果,实为神来之笔。
  2.句子通顺流畅
  在忠实的第一要义中,林语堂先生提出了“句译”的概念。也就是说翻译时要从语篇整体着眼,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活译”,使译文符合译语的语法和表达习惯(董晖,2002:9),具体说就是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风格,然后以句子为单位进行理解和翻译。
  3.文风简洁优美
  林语堂先生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即翻译美的标准,他说道“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马晶晶,2008:11)这是对鲁迅先生“三美”的扩大。比如在选段中使用“by”引导的排比句,“broken”与“earthen”以及“the ants and insects into wild animals”这样的尾韵使译文不仅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同时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乐美。
  五、结语
  林语堂先生在翻译《浮生六记》时不以字与字的照应为己任,而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增词、删减和改变,以使句子更加传神地表达原文的效果,也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以期实现其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处事哲学的精华。依据“目的规则”,这既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又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不仅顺应了时代环境的要求,也遵从了自己的翻译观。在翻译目的主体性指导下,林语堂先生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不仅使译文能更好地被目的语读者接受,也使译文保留了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民族性。
  参考文献:
  [1]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Reiss,K.and H.Vermeer (1984) Grundlegung einer allgemine Translations-theorie, Tübingen: Niemeyer.
  [3]Reiss, K. Text type, 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translated by A. Chesterman, in A. Chesterman (ed.) (1989), pp. 105-115.
  [4] 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李德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07-208.
  [5]董晖.老到圆熟 出神入化——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赏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9.
  [6]马晶晶.林语堂翻译思想评述[J].科教文汇,2008(11):242-243.
  作者简介:
  梁富强(1983.11- ),男,河南郸城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英语笔译专业,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其他文献
摘要:园林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为一体,是一门传统的城市环境艺术。本文旨在探讨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设计的原则,构建更宽松的园林景观休闲空间  关键词:园林景观;休闲空间;设计  一、引言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塑造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形成优美的景观,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就是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中的休闲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城市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园林绿化已不再是传统的绿化种植和造园,需要应用反季节绿化施工技术,突破传统造园规则约束,把城市园林建设推进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介绍了苗木养护管理技术,并对反季节绿化施工技术对策作出了进一步探索,突出了了反季节绿化施工对城市园林建 设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园林;反季节绿化;技术对策  近年来,人们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越来越重视,城市是人们
期刊
摘要:本文先阐述了现代城市园林的相关概念,并对城市园林承包责任制正确认识进行了分析,后对园林承包实施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的原则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园林承包建立完善施工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管理;承包责任制  20世纪以来,随着城市规模空前扩展,人们对城市的思考也在升华,城市作为自然 — 社会 — 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抗外界干扰和自我维持能力主要来自城市园林绿地的生
期刊
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探讨建筑工程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转换层;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阳江市某大厦工程,总建筑面积45789m2,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物总高度89.1m,地上28 层,地下2层,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下室为停车场,1~5 层为商场,框架结构。5~28 层为住宅标准层,剪力墙结构。  2.转换层的特点  该大厦1~5 层为大柱距钢筋混凝土
期刊
摘要:园林植物是城市景观设计中主要的景观要素,是景观设计要素中唯一有生命的活体。能否合理应用园林植物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工程的质量及园林植物功能的发 挥。本文就园林植物的功能与绿化安全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植物;主要功能;绿化安全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通过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创建了高度的社会文明,生产力也随之不断提升。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自然环境却因为人类的过度利用而出现了
期刊
摘要: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现代园林的设计才是具有品位的设计,园林设计不能就是简单地照搬复制,更不是随心所欲的种花种草现代园林设计需要设计师具有 开放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在设计上不断追求创新和独具特色的风格。本文就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设计;问题;对策  进入新世纪,社会极大发展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因此,人们开始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例如对于园林设计
期刊
摘要:文本作者阐述了园林建筑施工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所出现的问题也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园林建筑;施工问题;措施  前言:  园林建筑景观在现代的多样性的设计要求之下,设计时是非常灵活的,亭台楼榭的设计无规可循,同时提供空间,以适应游客观赏。此外,园林建筑和景观融为一体,做到景到随机,因景而成,创造出多变的内外空间,给人以深刻的意境。  一、园林建筑施工类
期刊
摘要: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的标志问题,不能仅从片面的一个角度来考虑,应该把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人民主体三个维度综合起来作为参考的标准。  关键词:工作重心;活的灵魂;人民主体  众所周知,毛泽东思想是何时形成的问题,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研究中争议最大、争论最多的问题,至今未能取得共识。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毛泽东思想不单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不单是个人的理论,而且是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也也越来越快,人们对园林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些年来我国在园林绿化施工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的园林绿化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在施工质量的管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通过对绿化施工过程现场、成本、质量和安全等管理方面,对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的管理要点进行了仔细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要点  园林绿化是城市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带动了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业一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和商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一门专业的测绘,房地产测绘通过结合常规的测绘技术与房产管理部门,涉及到我国现阶段的多个行业领域。本文主要通过对现代化房产测绘的特点及房产测绘的现代化技术应用做一些阐述,以便更好的为未来房地产事业做好更为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房地产;测绘;特点;现代化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