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途径与策略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分银行理念在我国逐步建立起来,并已经开始由理论转向实践。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开始了对学分银行的探索,经过各位专家学者的不断实践摸索,发现了在我国建立“学分银行”适用于从国家层面先建立关于学习成果的框架、标准体系,然后由各机构展开学习成果认证、累积、转换的综合模式。
  [关 键 词] 学分银行;建设;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08-01
  一、什么是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是促使学生自由选择时间、地点、内容学习的管理形式,主要是模仿银行的功能和特点。它主要针对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文化休闲三大方面,一部分的职业培训证书可以直接转换为学历教育学分,但是文化休闲教育学分与学历教育学分之间是不能互相转换的。目前,很多国家都针对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实施与评价开始了建设,并且这将意味着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学分银行的建设将从各学科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累积转换上进行合理科学的改进,是一种涉及社会各层面、多角度的发展模式。
  二、适合我国学分银行的发展模式
  学分银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但制度的模式主要可分为基于国家资格框架下的模式和没有国家资格框架的模式。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都是有国家资格框架的制度模式。但是通过对我国根据教育实际情况和国际经验的分析,决定采用两者结合的综合模式。综合模式是指国家出面建设类似于国际通用的国家资格框架,明确学习成果认证、累积、转换等制度,明确学习取得的成果属于哪一等级、类型、领域,同时衔接、沟通各级各类学习成果,并鼓励教育机构建立学分累积、转换制度。
  三、建设学分银行服务平台的策略
  学分银行的实行需要一个使其能够顺利建设的载体——信息服务平台,也就是学习成果的累积与转换平台。借鉴我国其他已经建设了这一平台的地区的经验,平台将以国际标准为基本架构,利用Web来发布和管理系统,运用国际通用的编码融合各结构化数据库的开发技术来进行构建。而且该平台还具有强大的可靠、安全稳定性,有着能够扩展、跨平台的功能组织。它将为众多院校和教育体系之间建立起“立交桥”,使学习者能够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学习任意内容。
  (一)确定信息系统的标准
  信息平臺的建设需要以国家已经出台的政策、文件、文献等为基本准则。目前我国关于学分银行的信息平台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也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去研究和参照,因此,信息平台的建立需要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摸索前行,要汲取国内外成功的案例经验、在政策、纲领的领导下明确平台政策,制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标准,从一开始就具备国际化标准的水准,力求建立起一个能够收集学分学历信息、实现个性化定制的多维度的信息服务平台。
  (二)明确信息系统的规划
  学习成果与转换信息平台是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让各类学习成果和成绩得以认证和管理的平台。学分数据的来源,首先应该以国民教育中各高校以及自考成果和学分为主。另外,各高职院校、中职院校中的学历教育获得的学分也应该算在学分数据之内。除此之外,还应该对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的成果沟通和学分转替工作进行明确,同时还应该对其他教育形式的学习成果与学分之间的关联和转化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于学分应用,平台要考虑学分数据的检索功能和学分的管理和转换。平台应该能够提供学分元数据多角度、多层面的检索,让学习者可以自由对其任意学分的获得信息进行查询与展示,以一个具有精细、专业的服务平台角色为学习者提供服务。对于各认证机构需要的学分数据的管理和转换服务,平台也应该给其提供一条灵活、简便、快速的通道。总的来说,信息服务平台是一个集学分信息收集、累积、转换、利用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有助于学习者通过学习成果的不断累积和转换,获得相关资质,不断提升自我。
  四、结语
  学分银行的建设,是我国教育层面的一次复杂的系统改革,它涉及我国多部门、多领域的合作和变革,也将给我国人力资源方面、劳动保障方面带来一些较大的转变,因此,我国社会的各个部门应该竭诚合作,为我国社会教育系统的更新提供有益的助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晶晶,孙耀庭,慈龙玉,等.区域学分银行建设的困境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5):55-60.
  [2]潘超群.教师校本研修中“学分银行”的运行研究进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8):85-88.
  [3]吴遵民.论建设国家学分银行的路径与机制[J].开放教育研究,2016(1):43-49.
  [4]刘剑青,方兴,马陆亭,等.从终身教育(学习)理念到学分银行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32-135.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