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采用16层螺旋CT对全肝、左外叶及尾状叶进行体积测量,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肝叶体积变化规律,及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74例经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B超及CT检查证实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26例,B级29例,C级19例)及111例正常对照者的肝脏行16层螺旋CT扫描,采用仪器自身携带体积测定软件测量肝左外叶、尾状叶及全肝体积,计算平均体表面积,全肝、左外叶、尾状
【机 构】
:
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外科,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16层螺旋CT对全肝、左外叶及尾状叶进行体积测量,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肝叶体积变化规律,及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74例经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B超及CT检查证实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26例,B级29例,C级19例)及111例正常对照者的肝脏行16层螺旋CT扫描,采用仪器自身携带体积测定软件测量肝左外叶、尾状叶及全肝体积,计算平均体表面积,全肝、左外叶、尾状叶体积及左外叶、尾状叶占全肝体积百分比.结果 正常组全肝、左外叶、尾状叶体积分别为(1225±216)cm3、(203±59)cm3、(28±11)cm3,左外叶及尾状叶占全肝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6.7%±4.4%、2.3%±0.8%.肝硬化者总肝体积较正常组缩小,左外叶体积在Child A、B级患者中为绝对增大,在Child C级患者中为相对增大,尾状叶体积在各级肝硬化患者中均为相对增大,Child C级患者尾状叶体积绝对值缩小.结论 16层螺旋CT能准确测量肝脏各叶体积,肝硬化肝脏各叶体积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血管抑素基因(Ad-hAG)对胰腺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通过病毒重组技术将人血管抑素K5基因克隆入增殖缺陷型腺病毒基因组中,获得腺病毒滴度达5.5×1010 pfu/ml.转染人胰腺癌细胞,Western印迹和ELISA法检测人血管抑素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并通过建立荷人胰腺癌的裸鼠动物模型(每组15例),微血管密度计数分析血管抑素对胰腺癌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成功
患者男,28岁.山东高唐籍.自幼在新疆牧区长大,14岁随父亲回山东.因B超检查发现肝右后叶直径约10 cm包虫囊肿,2个月前在当地县人民医院行肝右后叶包虫囊肿切除术,术中抽出囊液5 ml,并向囊内注入甲醛液约30 ml,10 min后切开囊壁,清除囊内组织,发现有一直径约0.5 cm的胆管与囊腔相通,囊腔壁钙化,质硬,给予大网膜填塞固定,囊腔内放置引流管一根。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由于有不能直接触摸等技术方面的局限性,手术时缺乏对腹腔的广泛探查,与开腹手术相比,在理论上更容易遗漏腹腔内病变.笔者对我院1991年9月至2006年6月15000例LC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腹腔镜缝合修补法在脐疝治疗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期间收治的28例脐疝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治疗脐疝的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 2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9.1±9.0)min,术后住院(3.5±0.5)d.无手术并发症.随访32~59个月,平均49.8个月,无复发.结论 采用腹腔镜缝合修补治疗脐疝是一种安全、微创、可
我科自1997年8月至2004年12月对19例脾动脉栓塞术后的患者实施脾切除术,其中17例为脾功能亢进复发.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31~63岁,平均54.3岁.脾动脉栓塞术前,19例全部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1例栓塞后2 d因剧烈腹痛,诊断脾坏死;
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是各种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技术渐趋成熟,经验累积与完善,肝移植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吻合口狭窄并不常见,但却是一具有高度潜在危险的并发症,严重的可导致门静脉高压甚至肝功恶化使移植肝功能衰竭。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是否存在NF-кB结构性激活,研究COX-2、NF-кB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46例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NF-кBp65和NF-кB p50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根据有无胞核蛋白的表达来判断是否存在NF-кB的结构性激活.采用RT-PCR法检测46例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COX-2、NF-кB p65和NF-кB p50 mRNA的表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