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字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是很常见的,对其进行处理是否合理恰当,关系到一幅作品的质量好坏,对此,我们应积极的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使作品达到统一、和谐、完美,因此字的体势、笔法的变化显得格外重要,此外还应配合墨法、章法等,采取灵活多样的艺术变化,以增强作品的力感、动感、节奏感和视觉美的冲击力。
【关键词】行草书法;笔法;体势;重字变化
【中图分类号】J2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2-0229-01
在一篇行草书法作品中,相同字或相同偏旁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在书法创作实践中,同字变化应遵循:“统一、变化、协调”这一原则。根据作品中同字周围结字、点画的形态关系和文意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艺术变化,以增强作品的力感、动感、节奏感和视觉美的冲击力。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中有二十一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重复的字还有:“事”、“为”、“以”、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下面根据我的书写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遇见。
1体势的变化
一篇书法作品同字同旁的出现,有时几处甚至多处出现,这就要求在书写作品前首先要打腹稿,对同字同旁、同笔画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接着试写然后书写正式作品,这样写出来的作品能够做到有的放失、心中有数,下面从以下2种情况加以分析:
1.1繁简变化作品中,同字可以通过变换繁简字体,来避免重复,增强节奏感、跳跃感,使作品赋予变化。在《中国钢笔书法》1999年第4期所载《谈谈硬笔书法创作中的繁简字体混用現象》一文中,娄自由先生列举了古今书法作品中繁简字同时入书者十一例,并试图从书法创作的角度论证繁简字并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笔者是赞同这个观点的。古代名家如,汉章帝:《千字文断简》汉(汉);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万万物生”;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墨迹)礼(礼);米南宫:《蜀素帖》继(继)、断(断);唐伯虎:《落花诗册》泪(淚)、国(国)。在现代书法家笔下,繁简并用也是常见的,例如《启功书画集》中的《共勉诗横幅》,另外如毛泽东、沈鹏等的书法作品中屡屡发现其创作用字繁简并用的。
1.2笔顺变化在一篇作品中,同字同旁的变化除繁简变化外,还可将字的笔顺加以适当调整,使同字异貌,俗中见奇,另有一翻风味。如图唐孙过庭的《书谱》中有多次出现“钟”字,通过变化笔顺,使其姿态各一,随势而定,更显自然生动。
2笔法的变化
笔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笔法包括执笔方法和用笔方法,狭义的笔法仅指用笔的方法。此指狭义。笔法包含笔的运行轨迹、运行速度、笔毫与表现载体的接触部位、笔锋所处的位置、笔的竖立程度和笔的转动状态等。书法家常言,书法创作,用笔为上,精妙流畅的运笔是作品的美的根基,王羲之以“管”为将军,意思是说:“书道之机在于运笔”他在《笔势论》中这样写道;“每书欲十退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明代书家解缙关于笔法问题曾这样说过:“今书之美在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唐代孙过庭用笔上有这样的论述:“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意思是说,草书通过点画的笔势笔意以表达字的精神、风格再通过使转表现字的基础形态。所以离开了使转自然就不成草书了。
行草用笔以使转为主,即以圆笔为主,所以使转者,纵横牵掣,钩环盘行也。草书的连绵环曲的用笔方法,使其独有的用笔特点。为什么行草书法用笔以园笔为主呢?因为园笔更有利于用笔的使转,回旋飞动,挥洒自如、得心应手,写出的笔画圆浑遒劲、流畅飘逸。但为获得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新颖奇特,往往兼施方笔曲笔直笔……在这一点上,孙过庭《书谱中》通过用笔方法的方圆、藏露、疾涩、轻重,点画形态的大小、长短、粗细、曲直和笔画组合的不同样式,使得同字同旁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如图中的两个“末”字,都极尽变通,相同的字及字中相同的部件写法各不相同。展现出灵动、活泼的风貌。
3小结
同字在行草书法中是千变万化的,除了体势、笔法的变化外还应配合墨法、章法等,力争使作品达到统一和谐完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运用一定的书法原理及书法技巧,通过运笔挥洒墨色使作者的情感跃然纸上,通过枯润、浓淡、干湿、滑涩、焦染、轻重、缓急等,产生不同神韵、不同效果的美的感觉。墨法变化应根据作品的具体内容,因情而变,因意而变,着状而变,随机而变。浓淡、轻重、润燥、干湿……轮返穿插巧变化,体势的核心是变化,笔法的核心是协调,墨法的核心是渲染,章法的核心是统一。而同字的变化是关键。因此,书法创作中应十分重视同字的变化。
4参考文献
[1]左民安.汉字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2]中央文明办/国家语委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读本.学习出版社,2001
[3]郭绍虞.人民群众与书法艺术.书法研究,1979
[4]张涌泉.汉语俗文字研究.岳麓书社,1988
[5]李果.《沈鹏书画谈》和《当代书法家精品集•沈鹏卷》出版发行令人瞩目[J].美术之友,1998,(01)
【关键词】行草书法;笔法;体势;重字变化
【中图分类号】J2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2-0229-01
在一篇行草书法作品中,相同字或相同偏旁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在书法创作实践中,同字变化应遵循:“统一、变化、协调”这一原则。根据作品中同字周围结字、点画的形态关系和文意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艺术变化,以增强作品的力感、动感、节奏感和视觉美的冲击力。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中有二十一个“之”字,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重复的字还有:“事”、“为”、“以”、等,都别出心裁,自成妙构。下面根据我的书写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遇见。
1体势的变化
一篇书法作品同字同旁的出现,有时几处甚至多处出现,这就要求在书写作品前首先要打腹稿,对同字同旁、同笔画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接着试写然后书写正式作品,这样写出来的作品能够做到有的放失、心中有数,下面从以下2种情况加以分析:
1.1繁简变化作品中,同字可以通过变换繁简字体,来避免重复,增强节奏感、跳跃感,使作品赋予变化。在《中国钢笔书法》1999年第4期所载《谈谈硬笔书法创作中的繁简字体混用現象》一文中,娄自由先生列举了古今书法作品中繁简字同时入书者十一例,并试图从书法创作的角度论证繁简字并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笔者是赞同这个观点的。古代名家如,汉章帝:《千字文断简》汉(汉);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万万物生”;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墨迹)礼(礼);米南宫:《蜀素帖》继(继)、断(断);唐伯虎:《落花诗册》泪(淚)、国(国)。在现代书法家笔下,繁简并用也是常见的,例如《启功书画集》中的《共勉诗横幅》,另外如毛泽东、沈鹏等的书法作品中屡屡发现其创作用字繁简并用的。
1.2笔顺变化在一篇作品中,同字同旁的变化除繁简变化外,还可将字的笔顺加以适当调整,使同字异貌,俗中见奇,另有一翻风味。如图唐孙过庭的《书谱》中有多次出现“钟”字,通过变化笔顺,使其姿态各一,随势而定,更显自然生动。
2笔法的变化
笔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笔法包括执笔方法和用笔方法,狭义的笔法仅指用笔的方法。此指狭义。笔法包含笔的运行轨迹、运行速度、笔毫与表现载体的接触部位、笔锋所处的位置、笔的竖立程度和笔的转动状态等。书法家常言,书法创作,用笔为上,精妙流畅的运笔是作品的美的根基,王羲之以“管”为将军,意思是说:“书道之机在于运笔”他在《笔势论》中这样写道;“每书欲十退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明代书家解缙关于笔法问题曾这样说过:“今书之美在钟王,其功在执笔用笔”。唐代孙过庭用笔上有这样的论述:“草以点画为性情,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意思是说,草书通过点画的笔势笔意以表达字的精神、风格再通过使转表现字的基础形态。所以离开了使转自然就不成草书了。
行草用笔以使转为主,即以圆笔为主,所以使转者,纵横牵掣,钩环盘行也。草书的连绵环曲的用笔方法,使其独有的用笔特点。为什么行草书法用笔以园笔为主呢?因为园笔更有利于用笔的使转,回旋飞动,挥洒自如、得心应手,写出的笔画圆浑遒劲、流畅飘逸。但为获得丰富多彩、变化无穷。新颖奇特,往往兼施方笔曲笔直笔……在这一点上,孙过庭《书谱中》通过用笔方法的方圆、藏露、疾涩、轻重,点画形态的大小、长短、粗细、曲直和笔画组合的不同样式,使得同字同旁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如图中的两个“末”字,都极尽变通,相同的字及字中相同的部件写法各不相同。展现出灵动、活泼的风貌。
3小结
同字在行草书法中是千变万化的,除了体势、笔法的变化外还应配合墨法、章法等,力争使作品达到统一和谐完美。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运用一定的书法原理及书法技巧,通过运笔挥洒墨色使作者的情感跃然纸上,通过枯润、浓淡、干湿、滑涩、焦染、轻重、缓急等,产生不同神韵、不同效果的美的感觉。墨法变化应根据作品的具体内容,因情而变,因意而变,着状而变,随机而变。浓淡、轻重、润燥、干湿……轮返穿插巧变化,体势的核心是变化,笔法的核心是协调,墨法的核心是渲染,章法的核心是统一。而同字的变化是关键。因此,书法创作中应十分重视同字的变化。
4参考文献
[1]左民安.汉字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2]中央文明办/国家语委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读本.学习出版社,2001
[3]郭绍虞.人民群众与书法艺术.书法研究,1979
[4]张涌泉.汉语俗文字研究.岳麓书社,1988
[5]李果.《沈鹏书画谈》和《当代书法家精品集•沈鹏卷》出版发行令人瞩目[J].美术之友,1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