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主体要求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要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同时,又能把实践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抓住新课程的特点,结合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结构及兴趣,有针对性的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39-01
初中数学教学一定要紧贴新课程的要求,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做好备课,采用各种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活跃数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及时巩固教学成果,这样才能增强学生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
1 上课前的备课要充分
教师备课要对新课程中知识点的分布,学生理解能力的强弱及现有知识结构,各知识点的连贯性都要做系统的分析,把语言、手势、故事、实例等合理运用到课堂中。备课要准备怎样才能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怎样利用数学解决问题,怎样列举实例说明数学的应用,怎样引起学生深厚的兴趣等。备课时不是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还要准备让学生怎样学的方法。要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时刻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并且要想到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只有备课充分,教师才能引导全班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展现出来,大大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 上课时的讲授要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单纯讲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新课程对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尤为侧重,因此,必须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课堂的内容做优化处理。
2.1 上课开个好头
如果教师在上课铃声响起后,用一个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故事、谜语或模型等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加以阐释,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马上被吸引起来,再环环相扣地展开其它教学内容,相信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被吸引到数学上来。
2.2 授课过程要丰富
(1)举好实例。
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离开实践应用。教师一边讲解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一边巧妙暗示其中隐藏的数学知识,最后让学生动脑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师再加以画龙点睛般的讲解。数学知识的传授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而且效果往往要比单纯讲知识点要好得多。
(2)优化提问。
大多数老师在提问时有意选择成绩突出的学生,这样对成绩一般的学生不公平,会逐渐让他们感到自卑,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同时,这也不符合新课程以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教师可以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答对了要积极地给予表扬,答错了要给予鼓励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有的教师采取随机点名的方式提问,这样对全班都造成心理压力,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在实际教学中,提问按照学号顺序、座位顺序等使这种情况得到改善,有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比较透彻,提问采取“击鼓传花”式、“接力”式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增强兴趣。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个人的成长主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只有学生自己想学习、爱学习,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可以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让学生对教师充满敬佩,在为人师表的作用下,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课也会有了兴趣。
(4)合作学习。
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保证每组的水平相近。让学生根据题目在小组内确立分工,协作解决问题,组内、组外的竞争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开动脑筋,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或鼓励,最后对各组的成绩加以讲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带动、相互激励、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学习的内容不仅有知识和技能,思维方法等,也有负责任的态度,与人合作的交往技能,多角度看问题和反省能力等。
2.3 下课前要总结
按照人的思维规律,人们总是容易记住最近发生的事,越久的事越容易被忘记。要是一节数学课一直在讲新知识,学生往往记住了新讲的,忘记以前讲的,发生“猴子掰玉米”的现象。因此,在下课前教师要对整节课的内容做一个总结,让学生重新回味学过的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思维,对数学意识的培养能够起到较好的强化作用。
3 下课后的成果要巩固
在课堂只有45分钟,要取得有效的成果,必须要学生在课后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把数学融入到生活当中。
3.1 数学走进生活
“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切身感受,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奥妙,才能知道把数学应用到实践上的乐趣,进而更好地掌握数学。如,可以让学生绘制自己家房屋的平面图,并计算面积,提出结构或布局改进方案;可以统计各个银行的利率,并计算哪种存款方法最划算,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对自己的压岁钱或零用钱进行投资或理财;还可以参与商场满减、满赠、返券、积分等让利活动,通过数学的方法得出哪个商场的活动力度最大等等。总之,只有让数学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才能激发学习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3.2 开展数学活动
小活动可以由教师组织,选取一个题目有多种解法的例子,让学生开动脑筋尽量把全部解法全想到,有利于新课程要求的发散式思维的培养,当然题量贵精不贵多,只要能启到开发脑筋的作用即可。大的活动,如年级数学竞赛,可以由学校组织。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高涨起来。
3.3 加强动手能力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这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 钱卫平.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中华少年,2012(22):62.
[2] 屈勇.浅议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读与写杂志,2012(7):151.
[3] 张映明.新课程改革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10):59-60.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39-01
初中数学教学一定要紧贴新课程的要求,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做好备课,采用各种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活跃数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及时巩固教学成果,这样才能增强学生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
1 上课前的备课要充分
教师备课要对新课程中知识点的分布,学生理解能力的强弱及现有知识结构,各知识点的连贯性都要做系统的分析,把语言、手势、故事、实例等合理运用到课堂中。备课要准备怎样才能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怎样利用数学解决问题,怎样列举实例说明数学的应用,怎样引起学生深厚的兴趣等。备课时不是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还要准备让学生怎样学的方法。要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时刻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并且要想到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只有备课充分,教师才能引导全班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展现出来,大大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 上课时的讲授要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单纯讲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新课程对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尤为侧重,因此,必须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课堂的内容做优化处理。
2.1 上课开个好头
如果教师在上课铃声响起后,用一个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故事、谜语或模型等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加以阐释,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马上被吸引起来,再环环相扣地展开其它教学内容,相信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被吸引到数学上来。
2.2 授课过程要丰富
(1)举好实例。
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离开实践应用。教师一边讲解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一边巧妙暗示其中隐藏的数学知识,最后让学生动脑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师再加以画龙点睛般的讲解。数学知识的传授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而且效果往往要比单纯讲知识点要好得多。
(2)优化提问。
大多数老师在提问时有意选择成绩突出的学生,这样对成绩一般的学生不公平,会逐渐让他们感到自卑,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同时,这也不符合新课程以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教师可以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答对了要积极地给予表扬,答错了要给予鼓励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有的教师采取随机点名的方式提问,这样对全班都造成心理压力,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在实际教学中,提问按照学号顺序、座位顺序等使这种情况得到改善,有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比较透彻,提问采取“击鼓传花”式、“接力”式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增强兴趣。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个人的成长主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只有学生自己想学习、爱学习,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可以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让学生对教师充满敬佩,在为人师表的作用下,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课也会有了兴趣。
(4)合作学习。
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保证每组的水平相近。让学生根据题目在小组内确立分工,协作解决问题,组内、组外的竞争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开动脑筋,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或鼓励,最后对各组的成绩加以讲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带动、相互激励、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学习的内容不仅有知识和技能,思维方法等,也有负责任的态度,与人合作的交往技能,多角度看问题和反省能力等。
2.3 下课前要总结
按照人的思维规律,人们总是容易记住最近发生的事,越久的事越容易被忘记。要是一节数学课一直在讲新知识,学生往往记住了新讲的,忘记以前讲的,发生“猴子掰玉米”的现象。因此,在下课前教师要对整节课的内容做一个总结,让学生重新回味学过的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思维,对数学意识的培养能够起到较好的强化作用。
3 下课后的成果要巩固
在课堂只有45分钟,要取得有效的成果,必须要学生在课后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把数学融入到生活当中。
3.1 数学走进生活
“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切身感受,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奥妙,才能知道把数学应用到实践上的乐趣,进而更好地掌握数学。如,可以让学生绘制自己家房屋的平面图,并计算面积,提出结构或布局改进方案;可以统计各个银行的利率,并计算哪种存款方法最划算,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对自己的压岁钱或零用钱进行投资或理财;还可以参与商场满减、满赠、返券、积分等让利活动,通过数学的方法得出哪个商场的活动力度最大等等。总之,只有让数学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才能激发学习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3.2 开展数学活动
小活动可以由教师组织,选取一个题目有多种解法的例子,让学生开动脑筋尽量把全部解法全想到,有利于新课程要求的发散式思维的培养,当然题量贵精不贵多,只要能启到开发脑筋的作用即可。大的活动,如年级数学竞赛,可以由学校组织。通过各种数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高涨起来。
3.3 加强动手能力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这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 钱卫平.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中华少年,2012(22):62.
[2] 屈勇.浅议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读与写杂志,2012(7):151.
[3] 张映明.新课程改革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1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