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小学教育来说,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阶段数学计算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点教学目标与基础任务。因此,数学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优秀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的技巧与方法,拥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充分提高计算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明确算理是关键
明晓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核心任务。“算理”和“算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何谓算理?算理就是计算的依据、道理,它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算理一般由数学概念、运算规律、运算性质等构成。什么是算法呢?算法是计算的基本程序或方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由此看出,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规律和方法,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可见,算理和算法是相辅相成的。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重算法,轻算理”,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技能,重视的是学生对算法的表述、书写,而对于算理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理念的逐步更新,这种倾向正在逐步得到扭转。而另一种倾向——“重算理,轻算法”,这一倾向正在逐步显现出来,这种教学理念同样是不可取的。学生只有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创造”出计算的方法,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正确地计算,所以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教学时要着重帮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领悟计算的道理。
要使学生计算中少出错误,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即考虑这道题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性质等。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简单的乘法口诀都不熟悉,那么,在计算时,势必会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的状况。又如,在计算125×(4+80)时,有的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便会出现125×(4+80)=4+125×80=4+10000=100008这样的错误。当然,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这时,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
二、思维训练是核心
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一)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学进位加法可以让学生讲出各种思考过程,37+4=?先7+4=11,再算30+11=41;或先算37+3=40,再算40+1=41;也可以先算7+3=10,再算10+31=41。
(二)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估算意识是指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必做准确的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从众多信息中间寻求一批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计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強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五)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对重复犯的某种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既达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学生还可以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对增强学生数学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位数学教师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焦静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策略[J].中华少年,2018(10).
福建泉州市德化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明确算理是关键
明晓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核心任务。“算理”和“算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何谓算理?算理就是计算的依据、道理,它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算理一般由数学概念、运算规律、运算性质等构成。什么是算法呢?算法是计算的基本程序或方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由此看出,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规律和方法,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可见,算理和算法是相辅相成的。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重算法,轻算理”,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技能,重视的是学生对算法的表述、书写,而对于算理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理念的逐步更新,这种倾向正在逐步得到扭转。而另一种倾向——“重算理,轻算法”,这一倾向正在逐步显现出来,这种教学理念同样是不可取的。学生只有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创造”出计算的方法,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正确地计算,所以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教学时要着重帮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领悟计算的道理。
要使学生计算中少出错误,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即考虑这道题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性质等。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简单的乘法口诀都不熟悉,那么,在计算时,势必会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的状况。又如,在计算125×(4+80)时,有的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便会出现125×(4+80)=4+125×80=4+10000=100008这样的错误。当然,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这时,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
二、思维训练是核心
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一)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学进位加法可以让学生讲出各种思考过程,37+4=?先7+4=11,再算30+11=41;或先算37+3=40,再算40+1=41;也可以先算7+3=10,再算10+31=41。
(二)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估算意识是指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必做准确的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从众多信息中间寻求一批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计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強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五)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对重复犯的某种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既达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学生还可以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对增强学生数学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位数学教师都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焦静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策略[J].中华少年,2018(10).
福建泉州市德化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