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爷,开始吧,乡亲们在催了。”
潘朝绪揉揉鼻子,悄悄把垂帘掀起来一条缝。从缝隙中,看到台下已经熙熙攘攘地聚集了百十号人,这都是慕名来看戏的乡亲。潘朝绪是“枣梆”艺人,早年凭借年轻秀气,经常反串旦角,表演活泼俏丽,一来二去,就落得个“大闺女”的诨号。不过这几年年龄大了,嗓音不脆生了,动作不灵活了,演旦角就不再灵透。好在几个徒弟都比较争气,像珍珠帘、史文秀、樊武扎、庞石贵、侯福勤几个,个个拿出去都可以单独撑场子了。尤其是那樊武扎,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比自己当年还显骚俏。
鼓师梁世友、樊作诗敲响了开场的节拍,刚才还熙熙攘攘各聊各的乡亲们煞时就安静了下来。帘子一挑,樊武扎踩着碎步登场,只是打了个呼哨亮了一个相,那骚俏飞扬的身姿便引来了一阵碰头彩。
樊武扎一张嘴开唱,潘朝绪这做师傅的都听得眯上了眼:端的是一种享受!这孩子的天赋,或许比自己还要好呢,超过自己只怕是迟早的事!枣梆这戏,梆子板式十分复杂:有大花腔、慢板、落二板、二八铜、流水板、垛板、栽板、倒反拨、一串铃、靠山吼……除了台上主唱的,边上的师傅们也要配合好才行:笛、笙、三弦、二胡、琵琶,多一样就多一份韵,省事不得。
潘朝绪一边听着徒弟的唱腔,一边不自觉地拿捏起架势来,仿佛正在表演的不是徒弟,而是自己一般。演枣梆有多少年了?都不记得了呢……侬家本是少儿郎,那几年山西闹灾荒,家人大多饿死了,好在自己从小学过点唱腔,一路边唱边乞熬到了山东。这路上,走过菏泽、郓城、梁山、巨野、鄄城、定陶,演过《天波楼》、《八仙头》、《蝴蝶杯》、《访四川》、《代州愿》“老八本”和几近失传的《赐福加官》,《时迁打铁》,《天水关》、《李密投唐》、《沙陀国》。没想到鲁西南的乡亲们挺喜欢听自己这山西梆子,自己飘了半辈子,也想安顿下来了,便把身上的功夫教了他们,组了这个“义盛班”,在鲁西南一带周游演出。它虽不是山东本土的东西,却注定要在山东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了……
剧种名称:
枣梆
剧种概况:
在山东又称“本地zhao”,“zhao”()读如“找”(zhǎo)是指山西上党梆子传入山东后,受到当地语言的影响,发生变化,意即“本地的山西梆子”,又名“泽州调”。
1960年,时任省委书记的谭启龙以剧团击节所用的梆子皆枣木制作,建议改“zhao”为谐音字“枣”,从此,该剧种正式定名为:枣梆。
该剧种流行于山东菏泽一带。山东境内先后办起了郓城吕公堂科班、唐店科班、鄄城县苏楼科班等七家班社,涌现出一批名伶,如樊武扎(旦)、吴凤珠(旦)、王新鼎(黑脸)、梁圣奇(红脸)、赵凤来等。
剧种近况:
菏泽市地方戏剧院枣梆剧团演员行当齐全,阵容强大,颇有声望的优秀演员如樊自瑞(红脸,艺名“大鸡”)、王新鼎(黑脸,艺名“大金鸽”)、刘富贵(小生,艺名“如意”)、于恒久(旦,艺名“五辈”)、樊秀玲(旦)、周玉环(老旦)。近年来,一批年轻的优秀演员又脱颖而出,成为剧团的主要演员和业务骨干,如王福俊、扈庆茹、刘长安等。
潘朝绪揉揉鼻子,悄悄把垂帘掀起来一条缝。从缝隙中,看到台下已经熙熙攘攘地聚集了百十号人,这都是慕名来看戏的乡亲。潘朝绪是“枣梆”艺人,早年凭借年轻秀气,经常反串旦角,表演活泼俏丽,一来二去,就落得个“大闺女”的诨号。不过这几年年龄大了,嗓音不脆生了,动作不灵活了,演旦角就不再灵透。好在几个徒弟都比较争气,像珍珠帘、史文秀、樊武扎、庞石贵、侯福勤几个,个个拿出去都可以单独撑场子了。尤其是那樊武扎,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比自己当年还显骚俏。
鼓师梁世友、樊作诗敲响了开场的节拍,刚才还熙熙攘攘各聊各的乡亲们煞时就安静了下来。帘子一挑,樊武扎踩着碎步登场,只是打了个呼哨亮了一个相,那骚俏飞扬的身姿便引来了一阵碰头彩。
樊武扎一张嘴开唱,潘朝绪这做师傅的都听得眯上了眼:端的是一种享受!这孩子的天赋,或许比自己还要好呢,超过自己只怕是迟早的事!枣梆这戏,梆子板式十分复杂:有大花腔、慢板、落二板、二八铜、流水板、垛板、栽板、倒反拨、一串铃、靠山吼……除了台上主唱的,边上的师傅们也要配合好才行:笛、笙、三弦、二胡、琵琶,多一样就多一份韵,省事不得。
潘朝绪一边听着徒弟的唱腔,一边不自觉地拿捏起架势来,仿佛正在表演的不是徒弟,而是自己一般。演枣梆有多少年了?都不记得了呢……侬家本是少儿郎,那几年山西闹灾荒,家人大多饿死了,好在自己从小学过点唱腔,一路边唱边乞熬到了山东。这路上,走过菏泽、郓城、梁山、巨野、鄄城、定陶,演过《天波楼》、《八仙头》、《蝴蝶杯》、《访四川》、《代州愿》“老八本”和几近失传的《赐福加官》,《时迁打铁》,《天水关》、《李密投唐》、《沙陀国》。没想到鲁西南的乡亲们挺喜欢听自己这山西梆子,自己飘了半辈子,也想安顿下来了,便把身上的功夫教了他们,组了这个“义盛班”,在鲁西南一带周游演出。它虽不是山东本土的东西,却注定要在山东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了……
剧种名称:
枣梆
剧种概况:
在山东又称“本地zhao”,“zhao”()读如“找”(zhǎo)是指山西上党梆子传入山东后,受到当地语言的影响,发生变化,意即“本地的山西梆子”,又名“泽州调”。
1960年,时任省委书记的谭启龙以剧团击节所用的梆子皆枣木制作,建议改“zhao”为谐音字“枣”,从此,该剧种正式定名为:枣梆。
该剧种流行于山东菏泽一带。山东境内先后办起了郓城吕公堂科班、唐店科班、鄄城县苏楼科班等七家班社,涌现出一批名伶,如樊武扎(旦)、吴凤珠(旦)、王新鼎(黑脸)、梁圣奇(红脸)、赵凤来等。
剧种近况:
菏泽市地方戏剧院枣梆剧团演员行当齐全,阵容强大,颇有声望的优秀演员如樊自瑞(红脸,艺名“大鸡”)、王新鼎(黑脸,艺名“大金鸽”)、刘富贵(小生,艺名“如意”)、于恒久(旦,艺名“五辈”)、樊秀玲(旦)、周玉环(老旦)。近年来,一批年轻的优秀演员又脱颖而出,成为剧团的主要演员和业务骨干,如王福俊、扈庆茹、刘长安等。